清沅定了定神,又摸了摸脸,觉得额头上出了一层虚汗。

她要了茶来喝,今日伺候的正好是豆儿。

清沅见到豆儿那张可爱淳朴的面孔,心中安定许多。她斜靠在床边,与豆儿说话。

“柳儿后来好些了么?”清沅轻声笑着问豆儿。

豆儿点点头,说:“娘娘说的话,她信。后来就不哭了。她阿嬷对她也好,每个月都多给她钱呢,要她自己存着。”

清沅微笑起来:“那我就放心了。”她伸手摸了摸豆儿的头。

她不仅仅是因为太子妃怀孕了,所以焦虑的。她是真的想要一个和萧广逸的孩子,一个既像她又像萧广逸的孩子。

但也许这个孩子这时候不来,真的是因为现在不是一个好时机。清沅心中一边抚慰自己,一边勉励自己,现在最重要的是耐心,耐心,冷静,面对将来的事情。

宫中的太子妃并不比清沅舒适多少。乔简简的肚子也开始长了。她比袁贵妃晚怀上,但肚子长得并不慢,她身体不适的症状也更多。她如今是天天从醒到睡,就每一个舒爽的时候。身体上不适,精神自然难安。

也就只有每日萧重钧来陪她的那时候,她才能安定些。只是萧重钧繁忙,有时候难免会有晚来的时候,乔简简就会胡思乱想,甚至落泪,又疑心是不是自己肚子长了之后,容貌变丑了许多,萧重钧不想多见到她。

萧重钧知道之后,自然是百般安慰。他见不得女人的眼泪,何况乔简简还怀着他的孩子。他更是怜惜,只消温言软语几句,就把乔简简哄好了。

这一日萧重钧回来,又撞见乔简简似乎抹过泪了,眼睛红的,还有水光。他温柔道:“娘子又生我的气了?”

乔简简摇头,道:“是我家事。”

萧重钧就一顿,慢慢道:“乔家出事了?”

乔简简道:“是我姐姐夫家,她夫君之前一直病着,春天时候还有些起色,没想到入夏之后反而…人前段时间就不行了,家里怕我忧心,一直没让我知道。今日人没了才知道消息。”

萧重钧伸手抚了抚她的脸,道:“你这样,岂不是更让我们担心?既然人病了有段时日了,那这事情也不突然。只能将后事料理好了,也算是一桩安慰。”

乔简简道:“我只是心疼姐姐命苦。”

萧重钧就想起,乔简简说过她的姐姐叫乔优优。只是这命运与妹妹大不相同,似乎离优优远了许多。

他将简简揽在怀中,低声叹了一句:“只要你好好的,你姐姐将来不会没有倚靠。”

萧重钧这话半分不假。因乔简简在他面前提了一句,乔优优夫君的丧事大办,十分风光。乔优优夫君追赠五品侍卫,乔优优本人封了诰命。人人都知道这是太子妃的姐姐,所以才得了这样的好处。

乔优优本该进宫谢恩,但因为重孝在身,恐怕冲撞,所以只在宫外磕了头,之后写信给了乔简简以表谢意。

经此一事,乔家在京中越发受人追捧。

乔煦还算清醒,时时提点家人。但乔家人口众多,又都是成年男子。乔煦即便不时提点约束,还是有人会被这泼天权势冲昏了头脑。

乔简简的小叔叔乔檀自从领了重修丰城行宫的总监造职务之后,日日酒宴,都是想在这工程中分一杯羹的人。

乔檀因是兄弟中排行最小的,早年就被宠坏了,小时候都说他人不坏,只是毛躁。但这些年下来,毛躁久了,终于一朝手上了有点小权,人也就变了。

乔檀因收了别人好处,又收了别人几个歌姬,因此就将行宫几处地方营造给改了,另包他人。但这几处原来图纸上已经设计好了,再另包人,再改设计,必然影响工期时间。

皇帝已经有两年没有在丰城行宫消夏了,这工期赶的就是想让皇帝明年能来丰城。

如此一来,就折腾出事情了。

第171章

乔檀在丰城的行事,乔家长辈也不可能无时无刻不盯着他,乔煦又是日日都忙得脱不开身。

乔煦想着乔檀在丰城行宫的监造,其实并不复杂,只要安排好人员调度就行。坏就坏在乔檀自己想得更轻松。

他收了别人好处,就擅自改动了几处营造。他不觉得有多大影响,下面真正施工的人知道。为了赶工,行宫工地上不得不没日没夜的干,夏天天气炎热,即便是丰城这样的消暑胜地,也禁不住这样的蛮干,因此累死了十几个年老体弱的劳力。

乔檀知道工地上死了人,这才有点慌神。

因为他并不想闹出人命。这些征来行宫做劳役的,都是丰城周边的农民。丰城地方富庶,周边有很多大地主,京中许多富豪也会来丰城置产。丰城农民的地主,许多都是这些人的佃户。要是人死得多了,想悄无声息地抹过去,不是那么容易,被人抓住把柄更糟。

乔檀立刻不许下面人赶工。

至少这个夏天不能再死人了。乔檀之前就听说过顾泽行监造期间,一个人都没有死过,他才接手两三个月,就死了十几个人,若再这么下去,人命数字多了,不是那么好糊弄过去的。

但是不赶工,工期就必然拖慢。恢复正常工时,不赶工仅仅半个月之后,丰城行宫这边的几个小工头就托了人来与乔檀商议了。

因为按照这个进度,工期是无论如何也赶不上的。乔檀刚刚将死人的事情抹下去,本来想着等夏天过去了,下半年再赶,但实际上下半年更难赶。劳役都是轮换的,这批劳役不可能从夏天一直干到冬天,每隔几个月都会一批轮换,新人来了手生,速度很难赶上去。

乔檀这才渐渐开始觉得大事不妙。但他之前已经大张旗鼓推翻了原来的几处设计,要重新做了,如今是进退两难。

乔檀觉得为难,工地上的小工头更为难。他们都知道乔檀是太子妃的亲叔叔,将来出了事情,乔家肯定是会把乔檀保下来的,太子妃如今又有孕在身,过段时间生下皇孙,乔家权势只会更盛,乔檀是不会有事的。那追究起来,倒霉的只会是他们这些无名小卒,为乔檀顶下办事不力,怠慢拖延的责任。

他们都是与三教九流打过交道,不是吃素的,岂肯甘心吃这哑巴亏,三番五次去找乔檀,明里暗里逼着乔檀速速拿个主意出来。

乔檀为此正是烦恼时候,有人主动找上他,此人也是行宫监造之一,只是负责账本,之前与顾泽行共事过,如今乔檀来了,与乔檀也混熟了。

这个同僚原来就与顾泽行有些龃龉,觉得顾泽行既受了顾皇后的好处,还那般清高。如今与乔檀却颇为投契,因乔檀并不在意别人说他是沾了太子妃的光。

这位同僚知道乔檀最近的为难之处,他约乔檀饮酒,一边慢慢聊起来。乔檀正心中苦闷,只能借酒消愁,聊起最近的麻烦,乔檀不由长吁短叹,道:“我也是太过得意了,原来也只想帮朋友几个忙,没想到搞出这样的事情来…等到圣上查问起来,大不了我去坐牢!”

那同僚忙道:“这怎么行!您如今是太子妃的亲叔叔,若让您下狱,那太子妃,太子的面子朝哪儿搁?这让太子妃怎么在太子面前抬起头来?让太子在朝中如何服众?”

乔檀一声叹息:“早知道如此,真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同僚又为乔檀开脱:“像您这样的身份,有几个不帮衬亲朋好友的?这都是人之常情,您要不帮,那是没有人情味。将来您要有事,谁又会来帮您呢?”

乔檀苦笑:“我眼下的麻烦,又有谁来帮我?不怕您笑话,我这事情,要被我家兄长知道,我是少不了苦头吃的,恐怕不用多久,这事情就要传到他耳中了,还不知道该如何收场…”

他指的便是太子妃的父亲,他的哥哥乔煦。

同僚慢慢为乔煦斟上酒,低声道:“乔大人为官正直,我一向佩服…但耳听为虚,乔大人毕竟不在此处,他没有亲自在这丰城行宫管过事,又哪里知道这其中有许多内情呢?”

乔檀道:“这里面的内情?”

他忽然一顿:“什么意思?”

他终于听出同僚的话中有话。

对方微笑着看看窗外,此处僻静,确定无人偷听他们说话,他才在乔檀耳边低声提点了几句。

乔檀立刻道:“不行!这…不行…”

对方道:“我也是随口这么一说,大人若觉得不行,放在一边就是了…来,喝酒,喝酒。”

乔檀若有所思,不再言语,只是默默饮酒。

过了几日,京中就有信给乔檀,要乔檀回家一趟。乔檀本想借口丰城行宫这边脱不开身,但是带信来的是乔家的老奴,一看就是乔煦派来的,老奴道:“二爷说了,无论如何都要您抽空回去一趟,他有要事要与您谈。”

乔檀无法,只能在旬休时候回京。

一到家中吃过了饭,乔煦就将他提到书房中。乔煦果然是听说了丰城行宫死人的事情,并且如今修造进度落后。

乔煦比乔檀大七八岁,自小乔檀就怕他。如今还是一见乔煦板脸,乔檀还是心里发颤。

有关出人命的事情,乔檀已经想好了借口,他说:“今年夏天本就比往年夏天更热,做的时间长了点,就容易出事。其实那个工事上没几条人命呢?”

乔煦看着他,声音很冷:“我听说顾泽行之前在丰城行宫的时候就没有出过事。现在外面说起来就是,顾泽行没出事,你去了,就死了人。”

乔煦对这个弟弟是恨铁不成钢,他原来以为行宫监造这简单的事情,能出什么乱子。没想到乔檀还是能弄出事情来。太子妃还怀着孕,这事情实在不该从积善人家传出。

乔煦的面孔隐隐就有发怒的样子,乔檀心中一慌,脱口而出:“其实这事情的内情正与顾泽行有关!”

乔煦还是第一次听到这说法,他皱眉道:“怎么说?这里面有顾泽行什么事?”

话一出口,乔檀也没法再改口了,他一说出口,就越说越顺。

他说:“顾泽行那时候没出人命,一是因为他那时候气候还好,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他批下的图纸好几处都有问题,就让劳力慢慢做,也不着急。我来了之后,修改了图纸,才发现因顾泽行之前拖慢太多,如今实在是太赶。”

乔煦知道自己弟弟,虽然聪敏,但人还是有些浮,他有些将信将疑,又问:“之前怎么不听你说起?这也算是大事了!”

乔檀见乔煦像有一些相信的样子,愈加卖力解释:“我原来只想埋头大干一场,不想让人小瞧了去。再者这件事情与哥哥每日处理的事务比起来,又怎么算得上大事。顾泽行是燕王的岳丈,我也不想将这件事情嚷得众人皆知。只是我毕竟经验不足,到底不能将这纰漏补得十全十美。”

他说着说着,真有几分懊恼的样子。

乔煦虽然知道乔檀的为人,却不知道顾泽行的为人。他对顾泽行全然不熟,只凭遇到过几个顾家人,就推测顾泽行品行不端。

他对乔檀的气消了些,淡淡道:“既然如此,你就该早些来对我解释。这件事情我还会去核实。如果真是如此,那再做商议。你做错了,就不该逃脱责罚。但若这事情是因为别人的错,让你到这一步,我也不会让你无故受罚。”

乔檀知道这一关暂时蒙混过去了,他心中一喜,面上还得强忍住。他知道他二哥真的会去查证,但是这是之后的事情。他迅速在心中盘算起来,怎么再应付二哥的查证,少不得还得去寻同僚的帮助。

但至少今晚他可以安心了。说完了正事,乔檀也关心了一下家事。乔檀问了二哥身体如何,又问起了侄女的事情。

“我听说优优近来回来住了?”

乔煦一听到大女儿,不由叹了一口气,道:“大事办完了,她不愿在婆家触景伤情,身体也不好,她祖母不落忍,就接她回来休养一段时日。”

乔檀就道:“优优回家休养也好。她到底还年轻,将来说不定还有际遇。”

乔煦不再接话。其实乔优优守寡不久就有人来提亲,还都地位不低。这其实才是乔优优回娘家住的真正原因,她在婆家,总有人上门去探望她,谁都知道打的是什么主意,更让她公婆伤心并不胜其扰,她便让乔家接她回来住。

乔檀说完了事,就离开了乔煦的书房。

过了片刻,一个一身缟素的年轻女子端着茶点来到乔煦书房,为他奉上滋补用的茶汤。

她长得与乔简简有两分相似,只是年长一些,略显戚容,但这一抹淡淡的哀戚却使她的眼睛更显动人。她比乔简简生得美。

乔煦端起茶汤,看了大女儿一眼,道:“刚刚你小叔叔还问起了你。”

乔优优柔声道:“小叔叔向来关心我。”

乔煦道:“我听说,今天田家人又来了。”

乔优优摇摇头,她淡淡道:“女儿身体不适,又在孝中,实在不宜待客。”

乔煦看她平静的面色,他对这个女儿颇多亏欠,但他也实在不知道这个女儿在想什么。

“你是怨我待你不如简简么?怨简简吗?”他忽然道。

乔优优讶然:“父亲何出此言!我怎么会怨这个?”

她又道:“我不知道多想见一见简简,但如今我这身份,实在不便进宫。”

她自嘲地笑笑:“父亲不必多想,我只想安安静静在家守孝。至少先守完一整年再说。”

她不再像刚回来时候,坚持不改嫁的说法了。乔煦终于满意了一些。

第172章

观云坊西顾自从顾清沅风光大嫁之后,就没有办过大事。顾皇后出事之后,京中顾氏无不战战兢兢。西顾这边还存着一丝侥幸,他们家刚出了王妃,至少能保住顾泽行兄弟的职位,但事与愿违,西顾很快明白过来,他们能留着性命和产业,已经是皇帝手下留情了。

顾泽行本想按清沅说的,举家迁回霖州,但老太太行动不便,他们只好暂留京中。至少今年以来形势已经平静了许多。顾泽行兄弟几个也在霖州做了准备,买了田地,修葺了祖宅。老太太也说等身体好些,要是能走就走。

顾泽行近来少出家门,除了去老友的茶社和书社,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家中。大儿子顾晟在书院上学,清沅又远嫁,顾泽行就在家专心教两个小的孩子。近来他最宠爱的就是小女儿清泠,小姑娘五岁的年纪,正好开蒙,顾泽行一看到她就想起当年清沅小时候,也是这般聪明伶俐。

顾泽行给两个小儿女上上课,与柳氏闲来无事,或一起钻研食谱,或整理花园,或做些奇巧之物。每日早早把院门一关,自得其乐。

今年夏天也没去京郊消夏,只有柳氏回娘家住了几日就回来侍奉婆婆了。正好过段时日老太太的寿辰就要到了,顾泽行兄弟几个也商量了,虽不好大张旗鼓为老太太做寿,但一大家子也得在家里摆几桌,至少观云坊要有点喜气。

这话才商量了没两日,观云坊就遭了大难。

这天天气阴沉,像要下大雨又下不来的样子,闷得人心慌。一大早时候,顾泽行就说今日不出门,等这雨下了再说。柳氏也说身上不舒爽,顾泽行见她神色恹恹的,寻思要找个太医来给她看看。

正说话时候,就听前院一阵哐啷响声,动静极大,似有金属碰撞声,又似狂风吹倒了墙,重物倒地声,还间杂呼喊哭叫声。

柳氏惊得睁圆了眼睛:“前面出了什么事?”

顾泽行也是面颊上一抽,他向柳氏道:“你就在房间中,不要出去。”他转身就出门,顺手带上房门。只留柳氏在内房,与几个丫鬟面面相觑,忐忑不安。

顾泽行刚出去没多久,柳氏听那动静只顿了一下,片刻之后更响,像是其他几房院子里都吵嚷起来。

柳氏正惊异着,她房门口忽然有人一拍,她吓一跳,大胆的丫鬟问:“谁!”

门外的声音是个院子中伺候的老嬷嬷的,但这会儿声音又尖又抖,她扯着嗓子喊:“夫人!出事了!抄家来了!抄,抄家来了!”

柳氏眼前一白,丫鬟连忙扶住她。柳氏抓紧胸口的衣服,强自镇定,她忙叫丫鬟把头上手上的珠宝首饰都摘了揣怀里。她自己环视房间中,到处都是顾泽行的书信,手稿,图纸,还有顾泽行收藏的古玩字画,除了内房,书房中这些东西更多。这些东西清沅出嫁的时候带走了一些做陪嫁,顾泽行还说将来几个孩子都有份。

念及此处,柳氏心痛如绞,这些都是顾泽行与她花费了十几年的心血收藏的东西。

柳氏叫嬷嬷抱来了孩子,又匆忙从书桌上收拾了几方小巧的印章藏在袖中。她刚想藏更多东西,房门就被踹开了。几个丫头都吓得尖叫起来。柳氏强自镇定,紧紧搂着两个孩子。

还好今日带兵来抄家的事先都有过交代,知道柳氏是燕王妃的母亲,至少还客气些。不能用粗,只是请他们出去。

之后西顾所有女眷被赶在一处,老太太还留在自己院子里,只是东西几乎都被搬空了。柳氏一直没见到顾泽行出现,她心中隐隐不安。

不过她知道,顾泽行自从清沅入宫之后就一直很小心。清沅也是仔细孩子,出嫁之前就曾嘱咐过他们,要他们烧了许多信件。之后顾泽行也是如此,时常烧信件,不落把柄。

柳氏一直安慰自己自己,也尽力和其他几房一起安慰老太太。

这一整天柳氏的心都悬在那里,直到傍晚,她才听说抄家的人重点就是将顾泽行的书房翻了个底朝天,说是与丰城行宫的监造有关,要找什么图纸。顾泽行也暂时被带去了大理寺。

柳氏心中又气又急,她知道顾泽行做事向来稳妥,对公事更是不敢敷衍了事。但她此刻到哪里去为顾泽行伸冤?连封信都传不出去。

这件大事清沅应该很快会知道,可清沅又在千里之外。知道了也只能白白揪心。

观云坊西顾这边乱做一团,突然被抄家,他们也摸不清深浅,一时没有头绪。全家又被限制行动,暂时不得外出。

许多人都怕受牵连,不敢出声。只有那么少数几个,愿意为顾家跑跑消息。

顾家遭大难的时候,乔家的乔檀却是了却心中一件大事,神清气爽。

他原来不想闹出这样大的动静。但是这事情,他既然迈出了第一步,就断没有回头的道理了。他心里清楚,顾家是为他顶替了这一劫。

乔檀自从那天与他二哥乔煦谈过之后,次日就赶回丰城,又找到那个给他出主意的同僚。两个人一番合计,在丰城行宫营造的记录和账本上动了些手脚。先暂时将乔煦的查证糊弄过去。

乔檀这个人做事虽然浮,但说话还是有几分好听的。很快就把人都笼络好了。大体上看起来真是那么回事。乔檀做好了这些事情,主动去找了工部侍郎,将工期延迟的事情禀了,将过错都推到顾泽行身上。

事情到了工部,很快皇帝就知道了。皇帝近来最关心的就是袁贵妃,朝政之事,稍有不顺都会惹他恼怒。

这纰漏又正与一个顾氏有瓜葛,皇帝并不在乎这个人是不是燕王妃的父亲,与燕王有什么关系。他正好之前就后悔同意一个顾家女子嫁给萧广逸做王妃。有这件事情做由头,皇帝自然天威无情。

观云坊西顾就这么被抄了家。皇帝要彻底查抄一番,并检查顾泽行所有的书信图纸,先将顾泽行下狱。

这边顾家刚抄完,第二天袁贵妃就发作了。皇帝开始休朝,就等着袁贵妃生下孩子了。

乔檀得知这个消息就知道自己这一关算是彻底过去了。

顾家这个案子,就算大理寺发现办错了,也不会追究太深,查不到他头上。皇帝一心挂在袁贵妃身上,不会再在意这案子。

乔檀终于能悠闲回京,松快几日,也不怕回家中,与乔煦说话了。

正如乔檀预料,现在宫中所有人关心的只有一件事情——玉澹宫,袁贵妃,能否平安生下一位皇子。

袁贵妃是从后半夜时候开始发作的,到第二天中午还没有开始生。四个产婆按捺着焦躁,一直在帮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