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道:“这件事情本就不是姐姐能左右的。姐姐又何必揽自己身上。你正好又将临盆,是将事情推出去的最好理由了。我想燕王妃是个明理的人,不会因此迁怒姐姐的。”

乔简简听她这么说,心中稍安,又笑道:“我一直很想见见燕王妃,等他们回京,一定好好聚聚。”

安平这边安抚好了太子妃,抽空又去见了一面许婕妤。许婕妤这几日都按捺着,耐心等着安平公主的消息。

安平公主见了许婕妤,只是微微摇头,道:“她说稍安勿躁。”

许婕妤认真听着,急切问:“还有什么?”

安平公主拉着她的手说:“就是这些。她说您这时候,最好不要强出头,等着看看燕王那边怎么说。”

许婕妤这才舒了一口气,她像听到了什么至理名言一样,认真点点头:“是了,我是不该急躁。”

安平公主又安抚她几句,这才离开。

临出宫前,她去玉澹宫又见了一次皇帝。在花园里,皇帝正在树下悠闲作画,安平陪了他一会儿。

她只能隐隐绰绰看到窗边乳娘抱着孩子的身影,袁贵妃的笑声不时传出。她应付了一会儿就离开了。

宁州这边,清沅算着她的信应该快要到京中了。这些时日从京中来的商人她都会要人去问一问,搜集与顾家有关的消息。好消息是,女眷都暂时放回了娘家,坏消息是,顾家几乎被扫荡一空。

清沅熬了几个晚上没有睡好觉,这一日她终于熬不住,一躺上床就沉沉睡着了。

半夜时候,她忽然惊醒:“啊!”

萧广逸的声音已经就在她的耳畔,他低声说:“清沅,别怕,是我回来了。”他一路风尘仆仆,声音里也透着倦意。

她翻转身,什么也不用说,只是抱住他,让他搂她入怀。

第175章

她蜷在萧广逸的怀中,这几天的不安一下子就像是卸掉了。这一刻她不想去想太多,只是想这样依偎着他。

房间里静悄悄的,可以听到花园中的虫鸣声。

她抬起头,轻轻吻着萧广逸的唇。萧广逸一瞬间想到她信中的情话,只是默默回应她。

温存片刻之后,萧广逸才低声说:“我担心你,所以才回来。”

清沅与他面对面躺着,黑暗中两个人手指相缠,她声音有些慵懒:“才得知消息时候是有些吃惊,但我想了,总不会比上辈子还坏。”

萧广逸道:“你看,我就是担心这个——你又想起上辈子的事情。”

清沅反问他:“你难道能不想吗?”

萧广逸轻轻捏了捏她的手:“想。就是因为我有时候还是会想起,所以才知道那滋味有多难受。”

清沅换了个方向躺着,不再面对着他的脸。萧广逸从后面仍然抱着她,说:“清沅,回来路上我一直在想这件事。”

清沅也是一样在想这事情。她在信中写得很简单,只是将事情说了一遍,自己的推测都没有提。

萧广逸回来了,她才好和他好好谈论这些。

侍女都退出了,室内只有他们两人。清沅起身收拾,萧广逸也要起身,她按住他:“你连夜赶回来,躺着休息吧。”

萧广逸躺在床上,看着他的妻子披上宽大飘逸的衣裙,缓缓点上灯,动作轻柔地倒茶。

她头发披着,鬓角略显凌乱,但她的面庞上是一种深思熟虑的神色,这种搭配让她的美貌更显得动人。

她将茶端给萧广逸,又盘腿在他身边坐好,又感叹一句:“我从没有想到,皇帝会到这地步。”

上辈子皇帝很早驾崩,除了服用丹药,都没有做过太荒唐的事情。

其实这辈子皇帝也并没有到无道昏君的地步,但是他对袁贵妃的宠爱,对丹支邪和西戎动作的漠视,已经显出了无可挽回的颓势。

如果任由事态发展,清沅不知道皇帝最终会变成什么样,时局又会如何。

她并不是说顾皇后就比皇帝更好的意思,但是眼下的情况就是皇帝成了最大的问题。这话她也只有对萧广逸才敢说。其他时候任她有再多不满,都不会对人提任何一句。

萧广逸说:“我会给京中写几封信。观云坊的抄家来得太突然,事已至此,最重要是要人没事——幸好之前你已经提醒岳父在霖州老家重新修葺了祖宅,买了田地。将来回老家,也是有所养,有所依。”

他要人护住顾家人的性命。只有留着性命,将来的事情才有转圜的余地。他不会让清沅再经历一次上辈子的绝望。

清沅知道他的心意,听他这么说,更是放心了些,道:“我也写了信给京中了,只是安抚亲眷。这案子我父亲自然是不能认罪的,但是要大张旗鼓的叫屈也不行。”

她要萧广逸不要张扬,不要找人为顾泽行上书。

萧广逸露出淡淡的笑意:“不错,你的忍耐功夫又更深了。”

清沅摇头:“这时候不忍,不是正好让皇帝拿住了做文章吗?这时候只能忍,都是为了将来,既是顾家的将来,也是你的将来…”

她轻轻抚上了萧广逸的脸,萧广逸伸手握住她的手,道:“是的…”他就知道他其实不用太开解清沅,清沅全都想得明白。

西顾被抄家这事情,并不单纯是皇帝惩治顾家,并不单纯是皇帝拿顾泽行出气。

这里面还牵扯了乔家,正是太子妃家。皇帝不可能没注意到这一点。若是事情闹大了,燕王与太子再好的兄弟,也成了有隔阂的样子。

清沅道:“这事情一出,我心里就有一个想法,也许是我想多了…”

萧广逸问她是什么。清沅道:“皇帝先是派你给袁贵妃修造大佛。如今又出了这事情,说不定他就在等着我们去找袁贵妃。皇帝是想将你拉去袁贵妃那边,他是在为袁贵妃母子打算。”

萧广逸虽然权势远不如太子,但毕竟是与太子年龄相仿的兄弟。等皇帝驾崩,凭燕王的地位在宗室中的说话分量并不轻。而袁贵妃所生的七皇子年纪太小,若有燕王这个兄弟为他撑腰,总比燕王和太子联手欺负孤儿寡母强得多。

萧广逸平静道:“也许你并没有多想,不管如何,父皇就是不想看到太子与我亲密。”

清沅脱口而出:“为何?”

她话一出口,已经明白了。萧广逸也只是摇摇头:“不知道。”

清沅明白了,没什么原因,和其他人无关,皇帝就是不想看到太子和燕王相处和睦。也许是因为他真的为袁贵妃着想,也许是因为皇帝一天天老了,而太子和燕王正是年轻时候。

萧广逸看向她,苦笑道:“人心才是最可怕的。”

清沅又默默躺在他身边,低声问:“你会变成这样么?嫉妒自己的孩子,生怕他们取而代之。”

萧广逸吻了吻她的额头,叹息一般说:“不会的,只要你陪着我,我就心满意足,谁都不会嫉妒了。”

第176章

萧广逸陪了清沅一夜,快凌晨时候又写了几封信。清沅已经往京中派过府上几个得力的人了,萧广逸这次写信给了京中几个宗亲,都是靠得住的人。

他不能陪清沅很久,天亮时候稍作休息就又要往边境赶。清沅知他这奔波来回,就是为了见她一面,看看她好不好,她心里又难过又窝心。她为萧广逸整理东西的时候,萧广逸靠在榻边就睡着了,清沅坐在那里,只是静静看着他的面孔,她想让他再多睡一刻,哪怕只是一小会儿也是好的。

昨夜他们谈了许多,除了京中的情势,还有边境的状况。这段时间萧广逸一直在帮封将军试新阵法。

这套阵法是上辈子萧广逸带了好几年兵总结出来的,最克西戎。这辈子他直接拿来给封将军了,劝说着封将军先操练。近来说不定就会在用上,捉一条大鱼。

清沅看着萧广逸疲倦的脸。自从来到宁州之后,他的样子变了不少,身形已经完全是青年人的样子了,脸上轮廓也比从前深了些。从前在宫中他还收敛着,如今他的神色已经全然是自信和通达。清沅只觉得他越看越好看。

她轻轻伸手抚了抚他的脸,萧广逸立刻醒了过来。她看他那一瞬间茫然的神色,只觉得自己太残忍。

“啊…好了么?”萧广逸向她微笑,“我该走了。”

清沅忽然下泪,她不是爱哭的人,分离也不是第一次。但这一刻她真是忍不住。

萧广逸用手为她擦泪,将她揽入怀中:“这会儿哭过了,我走了就不要哭了。一想到我不在的时候你在哭,我心里受不了。”

清沅“嗯”了一声,点点头。她的眼泪更是止不住往下掉。

萧广逸低声道:“上辈子,我接到母亲死讯的时候,只觉得心灰意冷——母亲没害过任何人,我没负过任何人,我想不通。越想越要钻牛角尖,简直要厌世。”

清沅听着他的心跳,她懂萧广逸的想法,萧广逸也懂她。他还是在开解她。

她低声问:“如果那时候,你带了兵马回京,你会怎么对顾太后?”

萧广逸总是对清沅诚实的,他说:“我心里想的,说出来恐怕会让你失望。但我们毕竟没有在那时候遇见…”

清沅抬起头,她看着他的眼睛,说:“我永远不会对你失望。”

萧广逸心中一阵悸动。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在这敏/感的关节,这次分离不像之前那么容易。

他终于松开抱着清沅的手,又仔细叮嘱几句,才准备离开。

清沅送他出府,在道旁一直看着他的车马消失。她心头一阵空空落落,又伫立片刻才回府中。

萧广逸走后三天,京中又有旨意传到,这次皇帝的旨意是要燕王妃夫妇准备准备,赶在七皇子百日宴之前回京,好回宫中参加七皇子的百日宴。

萧广逸不在王府,只有清沅作为燕王妃接了旨。

传旨的人并未问燕王去哪里了,只说皇帝要燕王夫妇在百日宴前到京。

清沅心头满是无奈怒火,但她不能明着抗旨,只能先接下旨意,又好吃好喝招待一番,送走了传旨人。

皇帝的圣旨这时候到,那就是七皇子出生没几天,就派人传旨了。太子大婚的时候,皇帝不要燕王回京,七皇子出生,皇帝却要燕王回来。这其中的分别,更是让清沅越想越生气。

但这次能回京,也不算是一件坏事,对他们来说,还很有便利。眼下最让清沅急的就是顾家抄家的事情。如果燕王和她回京,那顾家这一关应该好过得多。

其次就是他们离京也有两年了,虽然京中一直布置眼线,消息往来不断,但到底没有回去一趟亲自看看好。许多故人亲友,都让人挂心。

再次就是太子夫妇的情况。萧广逸一直担心太子,她也还从未见过太子妃。这时候不论皇帝怎么对太子对燕王,若是太子与燕王兄弟离心,绝非好事。能回京当面叙一叙,比什么都强。

只是回京之后,必然要强打精神应付皇帝和袁贵妃,还有顾皇后还在冷宫中禁足。此次回去宫中,已经与当初他们离宫时候的形势大不相同,只怕要十分小心。

清沅这样想着,反而有了干劲。她给萧广逸写信说了旨意的事情。她知道萧广逸正在边境准备布网捉鱼,若是赶一赶,他们应该来得及在七皇子百日前赶回京中。只是路途上会辛苦些。

京中这边,乔简简已经知道皇帝的安排了。七皇子天宁出生没几日,皇帝就提出了要办一场盛大的百日宴。宗室的人要来得整齐,玉澹宫早就开始准备。两仪宫早成冷宫,玉澹宫大有后宫之主的架势。

乔简简知道这都是皇帝的意思,皇帝更宠爱袁贵妃,超过在意她这个儿媳,也是人之常情。乔简简并没有什么可抱怨的,但是这安排让她到底有些无措,有些不安。她知道皇帝对她的态度,其实就是对太子的态度。

而且袁贵妃还生下了皇子,现在每一个来看乔简简的人都会对她说她也一定会生下男孩。好像她与袁贵妃较劲一样。

乔简简每日都觉得十分疲惫,她已经快八个月了,不久就要生产了。她终于撑不住,开口求太子,让她的母亲进宫来陪伴。

乔简简的憔悴,萧重钧并不是没有看到。

他答应了乔简简。

“你不用去想玉澹宫的事情。”萧重钧又道。

乔简简一听太子答应她的请求,已经破涕为笑,听他这么说,就嗔道:“我怎么能不想呢?每日都这么热闹,想不听见什么都难。”

萧重钧道:“你往好了想,等七弟百日的时候,咱们的孩子也出生了。大家一起庆祝,热热闹闹的多好。”

乔简简说:“我问你…”

她顿住。太子问:“什么?”

乔简简本想说“万一我生的是个女孩怎么办?”,话到嘴边,又觉得说出来不好,就改口道:“我想问,是不是燕王夫妇也回来了?”

萧重钧露出淡淡的微笑:“我还没听到他们上路的消息,但是放心吧,他们肯定会回来。”

作者有话要说:月有阴晴圆缺

中秋快乐!

第177章

虽然宫中已经都知道燕王夫妇被召回,皇帝要他们也参加七皇子的百日宴,但观云坊西顾家消息还没到。

西顾早已一片凌乱,成年男人还在关押中,女眷都带着孩子回了娘家。老太太跟着长房夫人走,先暂时借住在大夫人娘家。几房当中,顾泽行这一房是被抄得最狠的,房子里几乎所有东西都搬空了,柳氏临走的时候叫一个机灵的小丫头看了一眼,说是连床帐上的银钩子都叫人拽了去。

就是被抄成这样,顾泽行的“罪证”似乎还不是那么好找的。到现在也还是模棱两可,还没有真正可以证明顾泽行在丰城行宫重修上的过失。

这其实也得益于清沅这一世的谨慎,之前她让顾泽行烧了不少东西。凡是可能让人拿来做文章的东西,她都劝顾泽行处理掉。

丰城行宫原本的图纸本就没有问题,搜出来的相关东西都是十分平常,并没有顾泽行延误工期的证据。

大理寺倒也不着急,只说仔细查证。

幸而顾泽行除了开头两日吃了些苦头,后面在大理寺的监牢中还是有人暗中照顾了。他虽不清楚案子进行到哪一步了,但他心中还有底,不至于太慌。案子拖不怕,就怕审得快。而他即便在监牢中,也知道了袁贵妃生下一子的消息,有这两点,他就觉得这一难还是能过去的。而且他相信清沅,也相信燕王。

只是他有些担心柳氏,因为被抄家的时候,柳氏又有孕了。

这件事情他和柳氏都还没有告诉清沅。因为清沅婚后一直没动静,他与柳氏老夫妻两个却又有了孩子,总有些不好意思。

顾泽行在监牢里等了段时日,才接到柳氏的信,只说家中都好。清沅的信到了,还让人捎带了银子给她。王府的人在为这案子走动。

柳氏只字没提自己和孕育的孩子。顾泽行就知道这孩子是凶多吉少,他心里酸痛,只能叹与这孩子有缘无分。

柳氏为此消沉了几日,她到底奔四十去了,这一次小产伤身又伤心,颇多亏损,只能在家静养。但一想到顾泽行还在狱中,还没有定案,她就还有一丝希望。

之前四房就出过主意,说是去找如今宫中最红的红人袁贵妃,有袁贵妃在皇帝面前说话,顾家这案子就能抹过去。

但是袁贵妃如今刚生完孩子,想要搭上话颇有难度。顾家如今这光景,袁贵妃还还不一定搭理。

四房的人把这话一说,就被老太太骂了一顿。从前老太太连顾皇后都不愿意求,更别说去对袁贵妃低声下气了。

又过几日,顾家得到了清沅要随燕王回京的消息,说是要去七皇子的百日宴。

得到这个消息,柳氏才算大松一口气。既然皇帝还允许清沅和燕王一起回来,那就证明事情还没有坏到底。

到这时候,顾家才算缓了一口气。有燕王府送来的支援,又有其他亲友相助。顾家众人都盼着清沅和燕王能早些回京,快点把这事情解决了。

柳氏在娘家也就一边养身体,一边等着清沅回京。

这日柳氏刚喝了补药,正要小憩,忽然丫鬟说大夫人那边来人了,说有急事。柳忙让人入内,是大夫人身边的陪嫁嬷嬷。那嬷嬷脸色惨白,一进来就道:“三太太,出事了,老太太出事了…”

柳氏一听,急得不行,忙要丫鬟扶她起来,换衣服备车马,立刻赶去大夫人那里。在马车上,她眼泪就掉下来了。老太太这两年身体一直反复,今年也是因为身体不好,所以没有动身举家迁回霖州。

这次抄家,老太太明面上还撑得住,还告诫他们这些晚辈不许慌神,不许丢了精神。没想到人是真老了,强撑只会更损耗。

柳氏赶到大夫人娘家,大夫人正在侍奉汤药,两个眼睛都是肿的。她在娘家处境也为难,顾家被抄家了,她带着孩子回来,还带了老太太来。这已经是娘家宽厚了。

这会儿老太太病重,眼看就不行了,娘家只觉得晦气,大夫人难做。

柳氏来不及宽慰大夫人,先去看老太太。只见老太太面色灰黄,喘息都十分费劲,看着是真不行了。

见柳氏来了,老太太就颤声道:“等…等清沅…回来…”

柳氏忙点头:“她这孩子主意多,等她一回来,事情一定有转圜。他们兄弟几个一定能出来,您一定要等着。”

大夫人在一旁说:“之前还好些,前天晚上一听说清沅和燕王要回来,就突然…”

柳氏心里就明白了,老太太是放心不下,苦苦撑着这一口气,一听说清沅回来,心里放下了,这口气就散了。

她哽咽道:“母亲一定要见到清沅回来…”

老太太微微摇头,她只喃喃说:“回顾家…回顾家…”

她一辈子好强,不愿意在别人家走,让主人家为难,让大夫人难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