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生之色授魂与/重生之媚授魂与上一章:第 83 章
  • 重生之色授魂与/重生之媚授魂与下一章:第 85 章

意态倦怠,而无悔意——无悔意的人,却是明白自己做错过什么。

这依然不是她初见的关四娘,也非回京后她熟悉的关四娘。

当真是岁月无情,三几年便将一个人彻头彻尾的改变。

三夫人端了茶盏,盖碗拂着杯中茶水,发出轻轻的碰瓷声。碰瓷声停下来,她凝视着眼前茶水蒸腾出的淡淡水雾,又道:“当初娘亲告知我这桩亲事的时候,我初时愕然,随即便是生出憧憬。我憧憬着,有着侯爷、叶相的掌上明珠的权贵之家,不论谁嫁入侯府,都该好好给观音菩萨磕几个头。嫁进门之前,我想过多少次,成为你的弟媳之后,我定会顺着你的心意度日,孝顺太夫人,一生只需忙碌一件事——相夫教子。”她漾出个恍惚的笑,“你觉得那时的关四娘讨喜,我如今想想,又何尝不是如此。”

这是想要长谈、与她倾诉的趋势。叶昔昭索性斜斜倚着大迎枕,洗耳恭听。一个原本讨喜的女孩,如何一步步的转变,何尝不是她好奇的。

三夫人看了叶昔昭一眼,便又垂眸看着杯中清茶,语声愈发缓慢,“嫁进门来,前三日,我还如婚前一样。三日后,天翻地覆了。侯爷被打发去了薄暮岛——那个人们口中的活死人墓,而你呢,也远赴他乡,追随侯爷而去。我初时怕的厉害,后悔得厉害——我那时觉得,不是因为侯爷与你的盛名,我爹娘是不会同意这门亲事的。而我,不是因为这一点,也不会心甘情愿地嫁入侯府。可是忽然间,你们两个都走了,在尘世多少人眼中,你们或是去做神仙眷侣了,或是已成了半个死人——也许一生都要被囚禁于岛上。”

叶昔昭得承认,这些都是实话。

三夫人因着那段回忆,语声略显轻快几分:“你与侯爷离开之后,太夫人慢慢因为心火缠绵病榻,我开始主持中馈。在我看来,是我与三爷开始将你与侯爷取而代之的开始。我一面忙着大小事宜,有机会便克扣些银两,拿去做些无本的生意。我去求我爹,求他一定要保住三爷的官职,求他一定要护得三爷不会落入二爷那般举步维艰随时有可能丢掉官职的境地。我爹满口答应了,后来也让我觉得他做到了,我真是高兴得不得了,我是在那时开始,满心盼着侯爷与你一如前例,再无返乡之日。”

这也是实话。叶昔昭一手托腮,静待下文。

“可是到最后,你们还是回来了。”三夫人的笑转为苦涩,语声亦是,“从你回来,我就担心主持中馈的权利被你夺回去——也许你心性寡淡,可我不是,我只是一个俗人。我看着你虚弱瘦弱得不像样子,我看你的女儿,的确是幸灾乐祸许久,的确是想过太多。我想你算是半个废人,极可能是不可再为侯爷生儿育女了,我急切地开始另作打算。因着早就从太夫人房里下人口中得知杨氏与芳菲,恰好我父亲在江南的产业又不少——我想真是苍天助我,便与娘家那边的人书信来往,得知芳菲样貌清丽耐看,便花了些银两,让他们答应帮我将芳菲接到京城。”

叶昔昭目光微凝。

“我想将芳菲接到京城,寻人按照你的才情、性情、言谈举止调·教个一年半载,再接到侯府。我想到那时,芳菲的年纪到了,侯爷与你该是正为子嗣烦扰不已的时候,亦是芳菲能得侯爷青睐的时候。谁知道,江南那边的人在后来告诉我,芳菲染了疟疾,我居然就相信了,还为此叹惋不已。”三夫人漾出个自嘲的笑,啜了口茶。

这算是叶昔昭最感兴趣的一件事了,听完却是说不出心里是个什么滋味。三夫人的一些话,都敲打在了她心头,戳中了她的痛处。

有些事,不是你想忽略就能忽略的。

三夫人将茶盏放回到身侧矮几上,笑容中的自嘲更重,“我没想到侯爷能那么快就战捷班师回朝,我以为有足够的时间物色人选,我命管事将你周到的服侍着——可侯爷在去年深秋就回来了。侯爷回来了,我行事便不能再如以往无所顾忌,后来更是交出了掌家之权。也就是这前前后后,我才明白,自己不过是侯爷、三爷、你眼里的一个笑话。”语声顿住多时,她才继续道,“我在意三爷,也不在意。我在意他的前程,却不在意他这个人。我是太久的时间都认为,他只是能让我活得如意吐气扬眉的一个人而已,却没想到,就是这个人,对我算是机关算尽——我有时恶毒,却远不及他。”

听到这里,叶昔昭不免疑惑——三夫人到底想说什么?

三夫人很快就给叶昔昭释疑:“我是不该奢望太多,我被三爷算计也是活该,谁叫我笨,谁叫我蠢?谁叫我爹无形中也算计了我?可是大嫂,我知道我错在哪里,可若是重来一次,我还是会那么做,只是会谨记四字——深谋远虑。”

叶昔昭无声笑了起来,回了一句:“也对。”

三夫人随之一笑,“我只是寻常一女子,我永世不能得到大嫂与侯爷那般情深意重的际遇,不能得亦不可惜。我所思所想,皆是前程、安危、得失。扪心自问,我劳碌至今,虽是没能将三爷看成意中人,可诸事都是为了他与我的前程。关林之事,我的确是想一石二鸟——既能让芳菲离开侯府为人·妾,又能将红柳扯进去——至于让大嫂被人指责治家不严的事,我已不敢奢望——太夫人或是侯爷,都不会迁怒大嫂,我便是再傻,也看得出这一点。”

叶昔昭报以一笑,“所以,你说了半晌,只是要告诉我,你以往自以为是、不知足其实也不是错,你错在没有深谋远虑,没有预料到很多意外发生。”

三夫人默认。

叶昔昭悠然道:“那么,三弟妹,我倒要请教你一件事了——若是关林得逞,你知不知道真正的恶果是什么?——是侯府因此被抹黑,往日门风再好也只是昨日黄花。的确是,有些见识浅薄的只会说我治家不严,可是落在有心人眼中,那可就是千丝万缕了,多少事都会用来捕风捉影。言官弹劾朝臣,只会寻找他们在政务上的错误么?侯爷如今因着皇贵妃娘娘,更是不同于往日,你怂恿人做出这等事,到底要出一口恶气,还是要让侯府满门不得善终?”

平淡悠然的语气,却让三夫人身形一紧,神色一滞。

“我也明白你真正想说的是什么。”叶昔昭笑望着三夫人,“你只是想告诉我,你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三爷与你一生的前程,你知错却不悔。可是你别忘了,虞家三兄弟向来是兄友弟恭,牵一发而动全身,侯爷日子不好过,侯府中人的日子都不会好过。我不会因此而体谅你、原谅你。”

三夫人看着叶昔昭,目光迅速变幻,神色陷入惊疑不定。

叶昔昭笑意更浓,坦然道:“三弟妹,我也实话告诉你,谁想设法破坏我与侯爷的情分,谁就是我叶昔昭的仇人。不为此,我昨日也懒得与你计较,更不会将你娘请来说清诸事。”

“我只是不懂,”三夫人依然道出心声,“你将我娘请来到底是出于什么打算?你就不怕我娘敷衍你?你就不怕我娘遣来的人递话给我?”

“我还真不怕。”叶昔昭坦言道,“你娘识大体,你便还是侯府三夫人,反之那就只好撕破脸。这是多简单的事?你怎么会有此问?”

三夫人起身深施一礼,语声萧索:“我已说了,不过是寻常人,知错便不会再执迷不悟。往日过错,方才便是我不曾道出,大嫂也能猜出,不能猜出也能一一查实。大嫂若想追究,只管随心惩戒。在此之前,我回房抄写《女戒》,为太夫人绣经书。”

叶昔昭语带笑意,“去吧。”

三夫人称是退出。

这日,礼部侍郎与蒋氏到了侯府,前者在虞绍衡的书房赔罪,后者在太夫人房里亦是好一番认错致歉。

虞绍衡与太夫人当然都没有计较三夫人做过的事,宽和以对。

母子二人面上平静,心里却还是有些讶然。虽说已知晓蒋氏之前就来过,却不知叶昔昭与她细说过什么,对于蒋氏与夫君一同登门之事,是不曾料到的。

蒋氏与礼部侍郎不偏袒女儿固然让他们很满意,可叶昔昭能让事态发展到这地步,亦是他们从未料到的。最让人意外的是,在这之前,叶昔昭一字半句也未提及,仿佛这是再正常、寻常不过的一件小事。

三夫人听说之后,手里的笔停了下来,看着门口发呆。

田妈妈担心地问道:“三夫人想什么呢?”

三夫人笑得讽刺,“我在想,要怎么做,才能让三爷不至于看我一眼就懒得看第二眼。”

田妈妈忙开解道:“三爷那也是气话,不能当真。”

这时候,章妈妈走进门来,行礼后道:“才听说的——那关林今日一早被家法伺候,没个一两个月,怕是下不得床了。”语毕,无奈地扯了扯嘴角,心说没你怂恿,怎么会出这种事?

三夫人却道:“活该。”她让他以书信传情,他倒好,抄了首不堪入目的艳诗,真正是打死也不冤。随即她问,“爹娘走了?”

“是。”

三夫人怅然起身,“我去太夫人房里,磕头认罪。”又笑了笑,“什么叫众叛亲离,我算是领教了。”

太夫人并没认真与三夫人计较,只是叮嘱道:“日后还是将心思放在绍桓身上为好。”

三夫人恭声称是。回到房里之后,她抄写《女戒》,便让丁香在一旁磨墨;她绣经文,便让丁香在一旁帮忙分线,端茶倒水;她下厨学做菜肴,便让丁香准备食材;到夜色深了,便让丁香站在门外值夜。

她也算是将全部心思都放在虞绍桓身上了——软刀子磨着他收的通房,一心要把丁香累死的样子。

虞绍桓对此的回应是没有回应,仿佛忽然忘了丁香是何人,夜间歇在书房。

第二日,叶昔昭就听说了,失笑连连。夫妻两个能这么过日子,也算是奇事一桩了。

当日晚间,叶昔昭去太夫人房里问安,未进门便听到了忻姐儿的哭声。

这是又在被灌药了…

叶昔昭抚额,迟疑片刻才到了门口观望,就见虞绍衡正在给忻姐儿喂药,钳制着忻姐儿小身子的人,自然是太夫人。

可怜的小东西,再忍忍吧。

叶昔昭转身去了外间等待,唤了乳母来问:“怎么这时候喂药?”

乳母回道:“吃饱一阵子了,等再饿的时候,怕是天色就晚了,也不好空腹喂药,太夫人与侯爷今日便略略提前了一些。”

叶昔昭释然,等到忻姐儿不哭了,这才进去。

忻姐儿坐在太夫人怀里,看起来很委屈很郁闷,不理虞绍衡,也不回应太夫人的温声安抚,看到叶昔昭亦无反应。

这下倒是好,一家人都把她得罪了。叶昔昭啼笑皆非。

等忻姐儿痊愈,不需再服药了,却还是有些没缓过来,比平日睡得多。叶昔昭与虞绍衡看她可怜兮兮的,仍是每夜将她留在房里,亲自照看着,自然不敢在这时候带着她出去串门。

孟氏听说了,专程过来看忻姐儿,与叶昔昭闲聊时,说起一些听叶昔寒、叶昔朗谈及的外面的是非,“皇上已同意将丞相分设左相右相,左相人选还在斟酌。再有,南疆战事已到尾声,秦安槐战捷班师回朝之日不远了——你说皇上要挑选的人,会不会是与秦安槐走得近的人?”

当然是了。叶昔昭在心里说道。秦安槐用兵不如虞绍衡,可终究也是战功赫赫,且女儿淑妃又在宫中。皇上左右权衡之下,当然更愿意看到秦、虞双方在朝堂之上平分秋色,相互制约,明争暗斗。这样的局面,受益最多的是皇上。只有这样,皇上才不需担心哪一个人功高震主,才不需担心哪一个人权倾天下、威胁到他手中皇权。她这么想着,却只是对孟氏道:“这些事我们只管等着结果就是了,没个头绪,也猜不出个所以然。”

“也对。”孟氏笑了笑,又问,“侯爷好些没有?可有重返朝堂之意?他的官职,皇上虽然没说明,却是一直给他留着呢。”

“还是再休养一段日子吧。”叶昔昭打趣道,“娘如今是怎么了?对这种事这么上心。”

孟氏无奈地笑了笑,“哪件事都关乎着姻亲家族,这些话与别人又说不得,见了你自然就要提几句。”

“放心吧,有他们呢,我们不用想那么多。”

母女两个闲话多时,孟氏去了太夫人房里。

叶昔昭给忻姐儿准备着周岁生辰礼的那两日,皇上先是下旨将钟离炏、钟离珊等人从宫中转押入天牢,等待定罪论处之日。

叶昔昭能想到的,只有钟离珊。她对那女子,到如今已没了反感,只觉得是个被亲人连累的苦命人。同是钟离氏族中人,若是不曾参与靖王谋反之事,应该能留下一条命吧?可是活着怕也是要被终生囚禁,皇上不可能再给靖王后人一丝为祸作乱的机会。

同一日,皇上的第二道旨意是命秦安槐班师回朝。

听到这消息没多久,叶昔寒过来了,神色间隐有薄怒,落座后便道:“杜良那个蠢货!”

叶昔昭想了想,才记起杜良是将冯慧萱收为妾室的人,是叶昔寒以往的狐朋狗友之一。她还以为冯慧萱与她再无关系,以为再不会听到关于这个人的消息了,此刻忙问道:“出了什么事?”

叶昔寒满脸恼火,“他将正室以善妒为由休掉了!这也罢了,没几日就将冯慧萱抬了正室。”

叶昔昭脑筋迅速转动着,“是不是安国公府又要得势了?”说着话,便意识到,在风雨飘摇或是战事四起的岁月里,相府也好,侯府也好,都将安国公府忽略了。

叶昔寒点一点头,“我与昔朗能在战事中弃官职从军报国,安国公府的几个男丁自然也能——而他们投靠的是秦安槐。可惜的是,皇上对战事从来只说结果,不说其他,也就使得我们后知后觉了。到今日,皇上在朝堂说,安国公休养日子已久,为何还不上朝。”

接下来的事情就不需叶昔寒多说了——冯家兄弟几个在军中多少有所建树,秦安槐当然乐得帮安国公府一把,班师回朝之际,怕是没少为冯家兄弟在奏折中说好话。

于是,安国公便因此又被皇上记起来了,被启用的日子已不远。在这样的前提之下,杜良那种视钱财如命的人,看到了攀附权贵衣食无忧的前景,又早已对母老虎的发妻厌恶至极,便有了如今这般情形。

叶昔寒又道:“杜良与冯慧萱正在进京途中。”

叶昔昭平静了这么久的心境,因着冯慧萱又要出现在自己附近,有了明显的起伏。

她对冯慧萱的情绪不是恨,是厌恶,是看都不想看一眼的那种厌恶。如今这个人眼看就要死灰复燃,她的打算,自然是将那点火星及时熄灭。

连喝了几口茶的时间里,叶昔昭有了计较,道:“你别将此事放在心上,更别介入,早晚会有人处置安国公府。”

叶昔寒虽然听得云里雾里,可是见叶昔昭神色笃定,也就点头应下,道辞离开。

之后,叶昔昭去找虞绍衡,直言告知此事。

虞绍衡正在领着忻姐儿在书房游转,听完后笑问道:“心里不舒服了?”

叶昔昭很诚实的点头,“当然不舒服了。”

“这有什么好急的,你等着看戏就是。”虞绍衡不以为意的样子,“实在不痛快,明日你去趟萧府,找乔安说说此事,让她转告萧旬。那厮忙得忘了安国公这个人,也该给他提个醒了。”

叶昔昭笑起来。

虞绍衡细究她的神色,抬手拍在她额头,“你已经有了这打算,偏偏要我说出。”

叶昔昭笑意更浓。

是因此,第二日下午,叶昔昭腾出时间,命人备了车马,准备去萧府。

二夫人却在这时候过来了,眉宇间有笑意,还有一份狐疑,开门见山地道:“二爷午间回来了,与我说了一件事——有人上奏弹劾安国公宠妾灭妻。”

“是么?是谁?”叶昔昭真正想说的是,是谁这么好心?无形中帮了她的忙。

二夫人却笑着卖起了关子,“你猜猜看。我猜你是绝对不会想到的。”l3l4

第103章

叶昔昭在脑子里把虞家三兄弟、相府父子三个常来常往之人大略过了一遍,笑道,“听说过、没听说过的人那么多,让我从何猜起,快些告诉我。”

二夫人到了叶昔昭近前,道,“是唐大人,唐鸿笑。”

“…”叶昔昭神色一滞。

二夫人点一点头,“千真万确。二爷说起时也是百思不得其解。”

“…”叶昔昭还是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二夫人又说起听到的别的一些事,“唐大人如今是修书的总纂修,并不参政,这一次却是不知怎的,将奏折送到了言官手中,今日左都御史便将奏折呈给了皇上。奏折上列举了安国公几条似是而非的罪名,最后才说了宠妾灭妻加害原配的事。”

于是,皇上就又记起了之前让安国公坐了很久冷板凳的原因,叶昔昭这样想的时候,问道:“皇上是怎么说的?”

二夫人笑道:“皇上说,他会命人先慢慢查着,安国公要留在府中候审。”

这口风,必然会引得言官趁势弹劾安国公。

叶昔昭只是想不通,唐鸿笑是如何得知安国公府中秘事的?

二夫人知道叶昔昭赶着出门,将话带到就笑着道辞:“冯慧萱也好,唐大人也好,都是与大嫂、相府有过节的,我便赶着来说一声。知道你赶着出门,先回去了。”

叶昔昭也没挽留,“等我回来再去找你说话。”

“好。”

叶昔昭送二夫人出了院门,返回时听到了忻姐儿的哭声。

她不由蹙眉,“怎么这么快就醒了?不是才睡下么?”因着担心忻姐儿又不舒坦,快步赶去厢房。到了门里,也听出忻姐儿像是在假哭了, 则正柔声哄劝着。

忻姐儿坐在大炕上,一面啊啊啊地假哭,一面没好气地扯着小被子。

“怎么这么淘气?”叶昔昭笑着走过去,“总是别人午睡醒了你才睡,今日是要怎么样?索性不睡了?”

忻姐儿止住了假哭声,漾出了笑容,将胖乎乎的一双小手交到叶昔昭手里,借力站起来,晃晃悠悠走到炕沿。

叶昔昭笑着把扑到怀里的忻姐儿抱住,随即拿过一条小小的薄被罩住她,这才吻了吻她脸颊,“告诉娘亲,你想做什么?”

忻姐儿指向门口。

叶昔昭猜测着:“你是要去祖母房里睡,还是要去娘亲房里睡?”连续几日了,忻姐儿晚间都是睡在寝室,午后则是常睡在太夫人房里。好处是母女两个更亲昵了,坏处是忻姐儿很快就养成了这习惯,一会儿也不愿意跟着 一起睡。

忻姐儿哪里能够回答,只是继续指着外面,闹着要出去。

叶昔昭看着忻姐儿,那双清亮的大眼已无睡意,可是她赶着出门,太夫人房里有客,只得吩咐小丫鬟:“去前院看看侯爷得不得空。”倒是有心带着忻姐儿一同去萧府,又怕折腾一趟之后再生病。

小丫鬟应声而去。

叶昔昭转身拿来两个笑眯眯的不倒翁,放到大炕一侧的矮几上,陪着忻姐儿玩儿。

这两个不倒翁是忻姐儿这两天才得的,正是觉得有趣的时候,不时用手拨动着不倒翁,发出悦耳的笑声。

小孩子纯真的笑容笑声是最具感染力的,不止叶昔昭,一旁的 与小丫鬟都不自觉地翘了唇角。

小丫鬟回来之后禀道:“侯爷正在听人回话,要过一会儿才能回来。”

“知道了。”叶昔昭看看时辰,唤了 到近前,轻声道,“你陪着忻姐儿。”

 会意,点一点头。

叶昔昭轻手轻脚地下地往外走,没走几步,就听到忻姐儿发出不满的声音,顿足回眸。

忻姐儿扶着矮几站起来,沿着大炕边缘,试图走近叶昔昭, 慌忙在一旁扶住。

叶昔昭逗忻姐儿:“不想我走?叫娘亲,叫娘亲我就不走了。”

忻姐儿又急又气。

“叫娘亲。叫了我就带你去找爹爹。”为了听到女儿对自己的一声呼唤,叶昔昭用了利诱的法子。

忻姐儿气呼呼地看着叶昔昭,手不耐烦地要推开 。

叶昔昭一本正经地继续利诱:“你叫不叫娘亲?不叫我就走了,不带你去找爹爹。”

 和小丫鬟都知道这件事快成叶昔昭一块心病了,纷纷笑着帮腔。

叶昔昭缓步后退,笑意也略略收敛,做出了说到做到的样子。

忻姐儿真的心急起来,小嘴儿张合之间,逸出一声呼唤:“娘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