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咏闻言方松了一口气,却还是有些放心不下,摸着下巴朝元武道:“你去花厅瞧瞧,看她们都说些什么?”

元武哪里敢违背他意思,赶紧应了,猫着腰急急忙忙地摸去花厅。

他走后,顾咏一个人坐在椅子上发了一会儿呆,想了想,还是去换衣服,准备去玉珠家。

顾家花厅这边,崔氏客气而生疏地和江素娥聊着些家常,却是只字不提顾咏。江素娥也没冒冒失失地再多打听,但眼中却还是难以掩饰其失望与黯然。

崔氏哪里瞧不出来,只是不作声。不知为何,对于这个江小姐,崔氏却无论如何也喜欢不起来。虽说外头谣言不一定和她有关,可她明明晓得那些传言,却不管不问,旁人问到脸上也不回话,却不是默认又是什么。这般火上浇油举动实在不似个懂事姑娘干得出来。

虽说她名声甚好,忠孝两全,可这两夫妻过日子,图可不是这些。这姑娘此番举动,分明就是在顺水推舟地逼迫着顾咏娶她了。就算她再忠孝,崔氏看在眼里,却只有她这些心计。

二人不冷不热地说了一阵话,江素娥似乎也察觉到崔氏态度,黯然地欲告辞。正要开口,就听到外头下人过来禀报道:“夫人,秦姑娘来了。”

崔氏顿时喜出望外,赶紧起身道:“玉珠来了,还不快请进来。”说罢,又朝身畔服侍秀兰道:“快去通报少爷,就说玉珠过来了,让他赶紧起来。”

她截然不同热情让江素娥心中颇不是滋味,恨不得立马告辞离去,只是听着方才崔氏话里意思,想来这个秦玉珠与顾咏关系匪浅。如此一想,她又将到了嘴边告辞话生生吞了下去,低着脑袋,眼睛却不由自主地朝大门方向瞟去。

很快,一身浅色衣衫玉珠就在下人引领下进了花厅。崔氏亲自上前迎接,拉着她手坐下,亲亲热热地道:“好些日子没瞧见你,怎么也不来府里玩。我听说你前些日子救了皇太孙,把太医院里那群老头子们都给镇住了。”

玉珠瞅见了静坐在一旁江素娥,心中疑惑,但没多问,只笑笑着回道:“都是外头人胡乱传。也是皇太孙命大,我不过是尽人事罢了。要说起来,还是孙大夫本事最大,我都是跟他学。”

崔氏笑道:“就你谦虚,要换做旁人,只想着要怎么吹嘘自己才是,唯独是你,做了也不说。对了——”她没看江素娥,面色如常地跟玉珠道:“咏哥儿昨儿跟李庚打了一架,脸上都肿了,这会儿还躲在后头院子里不敢出来。你回头去唤他一声,指不定他就出来了。”说罢,忍不住笑出声来。

玉珠被她这般打趣,脸上涨得通红,却又不知该说什么好。

顾咏却是早早地得了信,一听说玉珠来了,再也顾不上脸上伤,一边往身上套衣服一边朝这边冲。

“玉珠你来了。”顾咏忽然从门口冒出来,顶着张肿得跟馒头似脸笑嘻嘻地走上前,眼睛里除了玉珠,旁人似乎谁也瞧不见。

江素娥袖子下手紧了紧,长吸了一口气,缓缓起身,挤出笑容朝顾咏行了一礼,柔声道:“顾大哥,你身子可好了些?”

她一说话,玉珠便猜出了她身份,不由自主地朝顾咏深深看了一眼,又把视线转到一旁多宝格上盆景上去。

顾咏仿佛才忽然发现她,微微吃了一惊,讶道:“是江小姐?您怎么有时间来府上拜访,可是上回我交去大理寺文书有何问题?不对啊,若是有误,大理寺那边该早和我联系才对。”

江素娥笑容僵在脸上。崔氏见状,赶紧上前打圆场道:“你这孩子可真是,衙门差事整天挂在嘴上。江小姐听说你病了,才特意过来看望你,还不快谢谢人家。”

顾咏闻言,赶紧朝她笑道:“却无大碍,劳烦江小姐走一趟了。”

这母子二人一唱一和,明里是客气,实际上却是不动声色地将她二人关系撇清了。江素娥到底不笨,哪里还听不出来,更何况,旁边还有个玉珠站着,崔氏与顾咏都恨不得把眼睛都贴她身上了,江素娥哪里会不知道他们意思,几乎是逃一般告辞出了顾府。

待她走了,崔氏和顾咏总算松了一口气。崔氏朝顾咏使了个眼色,自己借机回了屋,花厅里便只剩玉珠和顾咏两个。

变天之前

崔氏一走,顾咏明显兴奋起来,凑到玉珠跟前讨好地笑,口中道:“玉珠,你来看我啦?”

玉珠却是不肯承认。昨儿晚上李庚和顾咏两个人拉扯着去打架后,玉珠一整晚都没睡好,李庚本事她是见过,拳头比铁块还硬,生怕顾咏吃了亏,大早上一起床,就让秦铮出去探听消息。

不一会儿,秦铮就回来了,添油加醋地说起顾咏受伤,还说他连路都走不了,是顾府下人将他给抬回去。玉珠心里一急,什么江小姐之流都抛在了脑后,也不管两人是不是在闹别扭了,直接就进了府。

玉珠却是没想过,向来乖巧听话秦铮竟然也会谎言诓她,直到顾咏从门外冒出来才气得牙痒痒,只是当着众人面不好发作。如今崔氏一走,她自然不再顾忌,秦铮找不到,自然就冲着顾咏来,伸出手指头在他腰间作势欲捏,忽又觉得如此动作太过暧昧,堪堪地停在了半空中。

顾咏心里头暗笑,只恨不得被她掐一把才高兴,涎着脸又是哄又是逗,外加对天发誓作保证,玉珠方才嗔怪地瞪了他一眼,算是不再追究。

此事好歹算是揭过去了,再加上李庚也主动离京,顾咏总算松了一口气,压力顿消。中午好说歹说将玉珠留在府里用饭,崔老爷子也正好从外头回来,瞧见玉珠,忍不住又说笑般地逗弄了几句,直把两个年轻人都逗得满脸通红才罢休。

用饭时崔老爷子又拐弯抹角地问起玉珠年龄家世,玉珠不解其意,还担心老爷子瞧不上她出身,心中忐忑,但还是面色如常地一一答了。顾咏在一旁瞧着,也颇觉惊诧。他自然知道崔老爷子不会挑剔玉珠身份,要知道,当初顾信娶崔氏时候,还只是个将将考中穷小子,连女婿都尚且如此,如何会挑剔外孙媳妇家世。

除了自己年纪和家乡,玉珠却是没什么好答,崔老爷子问起她幼时种种,玉珠完全是一抹黑,只一脸为难地解释说自己六岁时生过一场大病,醒来后便什么都不记得了,没想到崔老爷子听罢了两眼直发光,又细细地询问早已过世秦父细况。

这一顿饭吃得玉珠心神不宁,顾咏见状心里也担忧不已,若非发问是崔老太爷,他早要开口制止,一旁崔氏却是想到了什么,眼睛里闪过一丝惊讶,睁大眼仔细盯着玉珠打量,一会儿又垂下眼帘,不知在想什么。

用过饭后顾咏送玉珠回家,回去路上免不了柔声安慰,说只待玉珠孝满就立马上门提亲,绝不拖延。他信誓旦旦认真表情让玉珠安心不少。

这边崔氏也忍不住问起崔老爷子,为何要询问玉珠身世。崔老爷子也没瞒她,便将自己怀疑说了,又道:“不是我疑神疑鬼,这小姑娘与梅丫头真是越看越像。单单是像梅丫头也就罢了,可你再仔细瞧她下巴耳朵,又跟沈在心一个模子刻出来似。加上年纪也符合,她又记不得幼时事,如此多疑点,你让我如何不往这里想。”

崔氏闻言也跟着动了心思,想了想,又笑道:“不管是不是,左右都是咏哥儿媳妇。若果真是红豆,那可真真地应了那句‘姻缘天定’。”

崔老爷子点头道:“若果真能帮梅丫头寻回女儿,我才有脸下地去见她。”忆起当年重重,老爷子又忍不住长叹了一声,叮嘱道:“此事暂且瞒着宇哥儿,到底都是我们推测,还是没影子事儿,若是他当了真,日后弄错了,岂不是再伤心一场。”

崔氏点头称是,父女俩又商量着寻几个得力下人去玉溪村查看。

玉珠今儿没向太医院告假,只说是出诊,这会儿还是得回衙门。顾咏脸上有伤,只能送到宫门口,马车也不敢下,一直待玉珠进了门,他才折身回府。刚到顾府门口,就听到外头赶车马夫唤道:“表少爷,您过来了。”

顾咏赶紧从马车里钻出半个脑袋,露出干净半边脸,朝崔宇嘻嘻一笑,问道:“表哥今儿怎么有空过来了?”

来人正是崔宇,他来顾府一是听说崔老爷子来了京城特意过来拜见,二来则是听到了外头关于顾咏和那江家小姐传闻,特意过来想要告诫顾咏一番。这不,才见了顾咏,先没打招呼,脸倒沉上了,冷冷地将顾咏上下一打量,道:“你过来。”

顾咏不知哪里得罪了他,摸摸鼻子,赶紧下车紧随其后。崔宇没进府,折身进了顾府旁边巷子,顾咏忐忑不安地跟在他身后,待进了巷子,就见崔宇脸上沉得简直可以刮下冰来。

“你跟那江家小姐是怎么回事?”听崔宇一开口又提及此事,顾咏终于忍不住呻吟了一声,郁闷地拍着脑袋道:“怎么又是这事儿!”不得已,又一次解释了一遍,崔宇起先还将信将疑,直到听顾咏说刚刚才将玉珠送回家,这才脸色好转,语重心长地劝诫他道:“旁我都不管你了,秦大夫是个好姑娘,你万不可负了人家。

顾咏连连点头应允,只差没指天发誓。崔宇好歹才信了,表兄弟二人复又说说笑笑地进了顾府,一道儿去拜见崔老太爷。

虽说不是亲外孙,但崔老太爷对崔宇却是极亲热,这些年明里暗里没少关照过他,来京城后也曾去水田巷探望过,只因崔宇白日里在都指挥使司当差,故并未见到。崔宇待这位姥爷极为尊敬,一见面就恭恭敬敬地跪地行礼,抬头时,眼眶竟有些发红。

崔老太爷亦是感慨万千,赶紧将他扶起身,拍拍他肩膀,哈哈笑道:“好些年不见,结实了不少。就是老不成亲,这么拖着可不行。正好姥爷在,赶明儿和你小姨替你相一门亲事,待你成了家,姥爷才放心。”

这些年来崔宇整日里想着都是寻找失踪妹子事儿,几乎散尽了家产,加上府里又没有长辈做主操心,这婚事便耽搁了下来。如今被崔老太爷一提起,崔宇也有些汗颜,有些窘迫地小声回道:“孙儿不善持家,府中清贫,只怕——”

崔老太爷祥装生气道:“有老头子和你小姨在,难道还替你娶不上一个媳妇儿。”

崔宇却不愿让老太爷费心,闻言仍有些犹豫。崔老太爷哪里理会他,自顾自地回头问起崔氏京里尚未出嫁千金小姐们来。这些年崔氏也没少跟崔宇提起过成亲事,只是都被他推了,但她手里头却是收集不少千金名媛们消息,和崔老太爷一问一答说得不亦乐乎。

崔宇见状,知道再也推脱不掉,半是无奈半是感动,朝顾咏摇头笑了笑。

太医院里诸位依旧忙得打转,玉珠见状,心中颇感愧疚。孙大夫和张院判仍不在衙门里,张胜说又被宣进了宫,为了什么事儿却是说不清楚。玉珠起先以为是皇太孙又犯了病,可张胜却摇头道:“这回来宣召公公不是东宫,眼生,却不晓得是谁。”

这事儿玉珠并没往心里去,毕竟和她关系不大,只和张胜聊了几句便岔去了其他话题上。< />< />到了晚上,顾府这边,崔氏急急忙忙地推开了崔老太爷门。

“这是——”崔老太爷盯着手里信函看了半晌,眉头紧锁,半天没说话。

崔氏亦皱眉道:“原本以为只是冲着咏哥儿来,没想到这事儿竟关联如此之大。您看上头是什么意思,无缘由为何要将咏哥儿扯进来?”

崔老太爷冷冷一笑,将信甩在桌上,“还有什么意思?不过是借着这个案子想发作曾家,偏生自个儿势力又不足,便想将我们崔家卷进来。咏哥儿可在家,唤他出来,我得好好问问究竟是怎么回事。”

崔氏赶紧出门,让丫鬟去唤了顾咏过来。不一会儿,顾咏便笑嘻嘻地进了门,瞥见外祖父和母亲脸色,顿觉不妙,忙将笑容收起,正色行了礼,才低声问道:“姥爷,可是出了何事?”

崔老太爷并不答他,只将他去河南府取证之事一一询问了个清楚,听罢了,又捋了捋胡须,沉声问道:“这么说,你们去河南府,并未拿到江成德所说那本账册?”

顾咏点头道:“虽未拿到那本账册,但江成德贪墨罪证却被证明是伪造,此事只查到了其下属知州文建明身上,文建明承认此事后便服毒自杀,案子线索便断了。我们不好在河南府久待,便先回了京城。”

崔老太爷听到此处哼笑了一声,“好个曾沐,手脚倒是快,如此一来,案子在此处便了结了。那人好不容易才设了一场局,如何能轻易就此罢手,好歹要闹出些事来,不然怎枉费他一番心思。上回万广被他派去了江南来不及接这个案子,大理寺又多是曾家人,他便将你推了出去。如今将你事儿这么一闹,案子自然还要继续拖下去。只不过——”

他迟疑了一会儿,不解道:“以他性子,该不至做得如此仓促,莫非,宫里头还发生了什么我们不清楚事。”

顾咏听崔老太爷这人那人地提着,迷迷糊糊地猜到了什么,心里有些疑惑,但终究没问。顾家不比崔家,原本就是寒门出身,如今有这样家底已是不易,也没什么好争,朝堂中那些利益冲突和他们倒没什么相干。

皇家与世家之间权利冲突从来没有停止过,只不过以前是崔家,如今换成了曾家罢了。顾咏依稀听说过曾家欲扶持纪贵妃所说皇三子为太子传言,以前只道是谣言,如今看来,只怕是真有其事。若不然,陛下如何会忽然要拿此事开刀。

他想不通只是,好端端,偏偏为何要让他卷进来,虽说崔老太爷不在京里,但朝堂上又有多少崔姓子弟,他一个姓顾,又是招谁惹谁了。

崔老太爷见顾咏脸色不好,便挥手让他先退下,又让崔氏去唤了京城里其他崔氏子弟过来商讨处理事宜。顾咏出了门,越想心中越是憋闷,想了想,转身去寻父亲顾信。

顾信如今在翰林院当差,从五品侍读学士,品级不高,权势不大,日子也过得甚是悠闲。他早年曾在东宫教习太子读书,与太子感情笃深,又颇得当今天子宠信,故虽性子放荡不羁,官职亦不显,却无人胆敢小觑。

顾咏在书房寻到顾信时候,他正对着一卷美人图在临摹,已然画了好几张,都散摊在地上,乱糟糟,也无人收拾。顾咏艰难地提着脚跳近书桌,唤了声“爹”,顾信这才转过头来,左脸上顶着一大块暗红色污渍朝他漫不经心地点点头。

顾咏也不管他听不听,将方才从崔老爷子那里得来消息一一说了,又满脸郁闷地问道:“您说,这算怎么回事?”

顾信小心翼翼地给纸上美人描上眉,轻轻吹了吹,方不在意地回道:“你管他如何?左右目在崔家,和我们却是不相干。照我说,那曾家老头子这两年也是做得过了火,你说好好,他插手宫里头立嗣事做什么。人家太子那可是元后所生,陛下又素来宠爱,哪是他说想换就能换。左右那纪贵妃也不是什么好人,当初怂恿长公主下嫁你沈姑爷就是她,你姥爷嘴里说着是陛下要将崔家卷进去,其实心里头欢喜着呢,好容易才得了这个机会整一整她,又怎么会放过。你且当什么都不知道,看好戏就是。左右外头谣言也传不了几天,等万广接了这案子,你就算功德圆满了。”

顾咏哭笑不得,“父亲您意思,我就这么看着,就被他们利用着?”

“不然你还能去找陛下讲理?”顾信没好气地白了他一眼,没留意手里笔尖在美人脸颊落了一笔,一回头气得直跳,“都是你,好好在一旁说什么话,害得我这美人脸上生了个疤。赶紧找你心上人去,快点把人娶进门是正事,太医院里也不好待,指不定哪天就摊上什么祸事。我看这天呐——要变咯。”他说罢了,朝顾咏挥挥手,跟赶苍蝇似将他赶出门。

顾咏心中微动,朝顾信行了礼,赶紧出门套了车去太医院寻玉珠。

京城巨变

放衙时辰都过了,玉珠才慢慢悠悠地从宫里出来,脑袋低着却不看路,一边走一边仿佛在想些什么。顾咏在车里头远远瞧着,忍不住就想笑,待玉珠从旁经过时,他才忽地出声唤她名字,将正在想心事玉珠吓了一大跳。 

待看清是顾咏,玉珠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小声责怪道:“真幼稚。”

顾咏也不气,笑嘻嘻问道:“在想什么呢,这么入神?”

玉珠甩甩脑袋爬上车,仍旧皱着眉头道:“奇怪,这几日太医院里少了不少人,好几个大夫都告了假,大伙儿忙得团团转。孙大夫和张院判大早上被唤进了宫,今儿又是一天没回来。也不知到底出了什么事?”

出了什么事顾咏却是知道,只是不好告之玉珠,遂笑笑道:“还能有什么事,你别瞎想。对了,我家在城外三里渠还有个庄子,里头有个牡丹园,如今花开得正艳,庄子里还有温泉,你最近不是忙得厉害,不如忙中偷闲,去庄子里小住一段时日。正好阿铮也要考试了,去外头散散心也好。”

玉珠不说话,睁大眼看了他半晌,心里却是猜到了什么。但她并未多问,想了想,便应了。顾咏见她答应,这才长吁了一口气。

若事态果真如崔老太爷和顾信所言,只怕当今圣上身体出了问题,不然也断不至如此仓促。那些所谓告假在家太医们,谁也不清楚到底是在家里头休息还是早已没了命,顾咏断不敢让玉珠还在太医院待着。

回了秦家,玉珠便将要去三里渠事儿跟秦铮说了,他素来对这些事不上心,既然玉珠说要去别庄小住,他连问也不多问一声,便自个人收拾东西去了。

晚上玉珠熬夜写了请假折子,第二日大早,顾咏就派马车将她们姐弟二人接出了城。

三里渠顾家庄子并不大,所谓牡丹园也只有两亩见方,倒是温泉水名副其实。庄子里头就有个泉眼,就近砌了几个池子,大都是露天而建,也有修在四面通风小亭子里,池子边上遍植花木,因泉水温热,灌得花木四季常开。

一见了这温泉池子,玉珠满脑子烦忧也都散了,京城里太医院那些事也都悉数抛开,心情一下子开朗起来。顾咏见她开心,心情也莫名地好转。

第二日一回到京城,顾咏就听到了万广回京消息,紧接着,他就被御史弹劾,以徇私枉法罪名被暂时免了职,随后,帝王心腹万广受命彻查此事。

这结果却是顾咏早就猜到了,并不意外,倒是户部各位同僚,除了宿敌董士卿之外,大家都十分不忿,连林尚书都上了折子替顾咏说话。顾咏心里头却是宁愿离这些事远些,便谢过了林尚书好意,委婉地表示自己想暂时休养意图。

顾家到底不在风头浪尖,且顾咏又赋闲在家,朝中动荡自然也波及不到顾府。倒是崔老爷子整日里跟人斗得不可开交,在顾家住了没两日,就搬去了崔家在京城老宅。崔氏虽不舍,却也无奈,到底她是嫁出门女儿,丈夫顾信在一旁冷眼旁观,她没有掺和其中道理。

过了几日,顾咏和崔氏一道儿出了城,去三里渠庄子小住。小情侣两个见了面,自然有许多话说。顾咏对自己被罢职事儿只轻描淡写地提了一句,玉珠也没多问。

庄子里除了牡丹园之外,还有不少花田,是附近花农租了顾家地种,因附近有温泉眼,气候适宜,花朵四季常开。玉珠便每日和顾咏去花田闲逛,偶尔偷偷地摘些花苞回来晒干了泡茶喝,每每这个时候,顾咏便东张西望地给她掩护,待偷得差不多了,就兜着裙子使劲往回跑。

江家案子很快开审,果如崔老爷子所料,从一开始就充满了剑拔弩张紧张氛围,事儿越闹越大。原本只是河南府贪墨案,竟很快牵扯到了京城,尔后是江南、湖广,大有要将整个朝堂大换血气势。

曾家在朝中经营多年,自然不会坐以待毙,而崔家又早虎视眈眈,伺机出动,整个京城,端地是硝烟四起、战火纷纷。

但这一切都与玉珠他们无关,倒是顾家庄子新挖池塘更让他们感兴趣。

这些天朝堂里吵吵闹闹,顾信被吵得烦了,索性也告了假来庄子里小住。他从京城过来时候带了条肚大头小红色鲤鱼,说是有人特意送到府上供观赏之用,顾信对这东西实在不感兴趣,竟让下人送去给清蒸了。晚上众人品尝之下,都赞称美味无比,顾信一得意,便要在庄子里挖个池塘,专门养红鲤鱼。

谁知池塘挖好了,却买不到先前那种鲤鱼。于是顾信就带着顾咏四下里到处搜寻,附近村子都问过了,也没人见过那种大肚子红鲤鱼,这让顾信十分失望。

玉珠左右也无事,便换了男装陪着顾咏满山满野地到处乱跑,附近村子集市都混得极熟,偶尔撞见了生病,她还会出手救一救,有时候在山里还会碰到各种草药,她也忍不住挖几株回来种在庄子里,没过多久,小院子里就载了一小方药地。

附近乡民听说庄子里有大夫,也都纷纷过来求诊,没多久,倒还闯\出了些小名气。

他们在庄子里一住便是一个来月,京城里总算尘埃落定。原宰相曾沐告老返了乡,纪贵妃据说在宫里头摔了一跤跌坏了脑子再也没有起过床,皇三子去了封地,朝堂上多了几个崔家子弟,而天子也去了行宫避暑,如今在宫中执政乃是之前一直默默无闻太子殿下。至于这一切事件导火索,当初蒙冤入狱江成德,却是无人再提及了。

顾咏一回京,宫里便来了旨意将他官复原职,不仅如此,连顾信也升了职,由从五品侍读学士升为了正五品大学士。因最近京中风云变幻,既有曾家那样跌落云端,也有似崔家那般炙手可热,故顾家升迁并未引起太大注意。

崔老太爷这边派去玉溪村人也早回来了,却是没有他所想要结果——秦秀才直到十年前才从外地迁过来,以前种种,却是无人知晓,更不用说玉珠身份了。

至于崔宇那边,因崔老太爷据理力争,再加上如今执政太子对跋扈嚣张长公主无甚好感,已过世沈崔氏最终以沈家元妻身份迁入沈家坟地,长公主地位也开始微妙起来。沈将军却是欢喜不过,他素来与长公主并不恩爱,心里又挂念着儿子,一得到消息就赶紧去了水田巷想接崔宇回府,却不想,仍吃了个闭门羹。

崔老太爷得知消息后还亲自去劝过崔宇,他到底是沈家长子,便是改姓崔也改不掉骨子里流沈家血,不说如今长公主无子,便是被她日后折腾出个儿子来,也断没有继室之子继承家业说法。

他见崔宇仍是固执不肯应,又道:“你说你这孩子怎么这么死心眼儿呢,那个女人害得你们家破人亡,你还放任她在家里头为所欲为。便是为了恶心她,也该回府去时不时地在她面前晃一圈,看气不死她。”

崔宇听罢了,意外地觉得颇有道理,仔细想了想,还是决定听从老爷子话,时不时地去沈家住两天好给长公主上点眼药,不过他还是不肯改回沈姓,只说一切待寻到红豆之后再说。

玉珠也随顾咏一道回了京,却没有急着回太医院。她如此临阵脱逃,有些不好意思去见同僚,便先去孙大夫家里拜访。虽只有一个来月不见,但孙大夫却明显憔悴了许多,瞧着倒像一夜之间老了十岁。

他见了玉珠,并没有提起她告假事,只随便聊了几句,尔后说太医院如今人手吃紧,让她明日便去太医院帮忙。玉珠赶紧应了,见孙大夫一脸倦怠,便没有再多说,告辞还家。

一路上,玉珠不免又胡思乱想起孙大夫所说太医院人手吃紧意思,脑子里一个激灵,顿时冒了一身冷汗。第二日到了太医院,张胜瞧见她,亦是笑得极为勉强。御药房里人手倒没多大变动,但到了中午用膳时候,玉珠才发现好几个老太医都没了踪影。她没有问,众人也不曾提起,但空气中却有一种压抑气氛,迫得玉珠连呼吸都觉得不畅快。

回了家,秦铮马上察觉到了她异样,赶紧过来问。玉珠不想让他担心,只说身子不舒服,休息一会儿就好,说罢便回了房。秦铮又哪里放得下心,赶紧让余老爹去找了顾咏过来。

好不容易才敲开了玉珠房门,顾咏一眼就瞧出玉珠脸上有哭过痕迹,心中极痛,一伸手将她揽在了怀里,紧紧抱住,怎么也不松开。

太医院事自然瞒不过顾咏,他也清楚玉珠如此黯然神伤原因,柔声安抚了一会儿后,才轻轻问道:“要不,就辞官回家吧。”

玉珠闻言顿时抬头,睁大眼看了他半晌,眸中有冲动也有犹豫,尔后又缓缓垂下头,咬着嘴唇思索不定。良久,顾咏才听到她低低回声,“如今太医院人手不足,我且先过了这一阵再跟孙大夫说。”旁不说,孙大夫那里,她却是怎么也拉不下那个脸去说。

正文 天降奇祸

崔宇回沈家这一日,崔老爷子亲自护送,沈将军开大门迎接,连在城外庄子住了多年不曾回京沈家二老也特意赶了回来,见到孙子,不由得痛哭流涕,老泪纵横。

崔老爷子环顾四周,没瞧见长公主影子,心中冷笑,唯恐天下不乱地问了一句:“怎么不见长公主?”

沈将军脸色微变,眼中闪过一丝嫌恶之色,冷哼一声没说话。一旁忙有下人应道:“方才太后传旨,宣公主与小姐进宫去了。”

崔老太爷笑了笑,道:“是么?”便没再说话。谁都知道宫里太后并非长公主生母,平日里并不亲厚,如何会在这日子将其唤进宫,分明是借此推脱罢了。一旁沈将军脸上有些挂不住,赶紧挤出笑脸道:“大伙儿站在门口做什么,还不快进屋。”说着,就要去拉崔宇手。

崔宇下意识地往侧边一躲,沈将军拉了个空,一时僵住,表情十分尴尬,但很快又恢复了脸色,继续笑着将崔宇迎进屋,只是再不敢将手搭到他身上。崔老爷子瞧着心里一面直叫好,一面可惜那长公主不在,否则眼睁睁地瞧着丈夫对嫡子献殷勤,还怕气不死她。

进了府,沈将军将众人引向东跨院,这是崔宇幼年时曾住过地方。院子里还保留着十年前布置,所不同只是窗口枣树长高了些,十年前种下花苗如今早已成了片,争相开着花,院子中央石桌石凳磨得发青发亮,仿佛十年时光并没有留下什么。

众人见崔宇陷入沉思,不再打扰,默默地都退了。崔老爷子在沈府待了好一阵,也没见长公主回府,懒得再等,好戏没看成,只得告辞离开。倒是沈家二老留在了府里,说要陪孙子住一阵。

长公主一行到晚上才回来,依照规矩崔宇要过来拜见,但她称病免了,崔宇自然巴不得。晚上沈将军依旧在书房里宿着,长公主等了一晚不见人影,气得又将桌上杯盏茶具全都摔得粉碎。

旁丫鬟们早吓退了,唯有绿薇在一旁屏气凝神地跟着,被飞溅开来碎瓷片险险割破了手背,渗出殷红鲜血来。长公主回头瞧见了,脸色却丝毫不变,怒道:“一群废物,让你将那个丫头抓回来,抓了几个月也不见人影,通通都是废物。”

绿薇不敢辩解,只低着脑袋一言不发,待长公主骂完了,才跪在地上低声道:“奴婢定将那大夫尽快抓回来。”

玉珠却不知自己早被人惦记上了,从早上起来起她就觉得天气不大对劲,黑漆漆天仿佛要掉下来似,厚厚云层压得人喘不上气。空气潮湿又炎热,走几步路就浑身是汗,黏糊糊地贴在身上也不干,难受得很。

放衙时候顾咏照例在宫门口候着,一见玉珠出来就赶紧招呼她上马车,道:“瞧这天气,怕是一会儿就得下雨了。”

玉珠也眯着眼睛瞧了瞧外头天,担忧道:“只怕要下大雨,不知一会儿会不会积水。房子地基高倒是无妨,就怕院子里种那些药材要泡汤了。”

二人话刚落音,就见一道刺目闪电忽然划过,紧接着便是一阵震耳欲聋雷鸣。顾咏怕吓着玉珠,赶紧放下车帘,让赶紧掉头。才走了没几步,就听到外头噼噼啪啪雨滴声。玉珠好奇地掀开帘子,只见豆大雨点劈天盖地地砸了下来,架势十分吓人。

街上一片忙乱,行人们纷纷四避,一会儿,大街上就只剩下往来几辆马车。顾咏让车夫加快了速度,径直朝秦家院子奔去。到秦家大门口时,街上已经积了水,玉珠怕过一会儿街上积水更深顾咏不好回府,也没多留,叮嘱了几句后就让顾咏赶紧回家去。

因库房地势稍低些,这一场雨下来就有淹进水去趋势,秦铮和余老爹赶紧将库房里药材全都搬进正屋里。于婶子在厨房做饭,一见玉珠就抱怨道:“这场雨真是来得快,原本还在院子晾了几块腊肉吹吹风,一眨眼就淋上了雨,也不知会不会长霉。”

玉珠赶紧安慰了她几句,帮着秦铮一道儿搬药材。一直忙到天全黑了,几个人才吃上饭。可外头雨还是没有停,一会儿大,一会儿小,院子里积水越来越深,幸好这房子地基高,离院子还有几层台阶,暂时还淹不进来。但照这样下去,估计明儿早上就够呛了。

一晚上大家都睡得不甚安稳,耳畔始终是下雨声音,一会儿噼里啪啦,一会儿淅淅沥沥,总没有停歇时候。好在总算没有水灌进屋,大早上起来推开门,玉珠顿时被面前一片汪洋给吓住了。

什么药材之类都不用想了,面前这情形,便是大门也出不去,更不用想什么上衙事儿了。于婶子去厨房转了一圈,回来说家里米粮充足,十天半月暂无问题,玉珠方才放下心来。不过余老爹倒是一脸乐观,说中午时水就能退走。

余老爹倒是没说错,中午时分,院子里水就退得七七八八了,但街上地势稍低地方还是积着水,许多百姓家里都沉了,苦着脸把东西往外头搬。

玉珠原以为这雨到此为止了,中午用过饭,正要去太医院,外头天又沉下来,不一会儿,又下起雨来。照这天气态势,秦铮怕她进了宫以后不好出来,便非拉着不让她出门。所有人都没有想到是,这场雨竟然持续了三天。

对于普通人家来说,这三天也许仅仅意味着不能出门,可对玉珠来说,却是心急如焚。没有谁比大夫更了解这场大雨可能带来灾难了,这个时代人普遍没有卫生观念,平日里胡来也就罢了,可洪水过后,细菌病毒滋生,一个不好,就是要闹出瘟疫来。

想到此处,玉珠也不管街上积水了,换了衣服非要去太医院寻孙大夫,却被秦铮死死拉住,道:“半个城都被淹了,孙大夫也不定在宫里。你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寻不到他。你有什么话告诉我,我替你去孙大夫府上寻他就是。”

可这些事如何是三两句就能说清,兄妹俩争执不下时,外头传来了顾咏声音。秦铮又惊又喜,赶紧冲到檐下,冲着院门口狼狈不堪顾咏大声唤道:“顾大哥,你来了就好。快来劝劝我姐,她非要去太医院。”

顾咏换了身利落劲装,但还是弄得满身泥泞,膝盖以下全都浸得透湿,好在已是六月,天气炎热,裹在身上也不冷。听了秦铮话,顾咏赶紧看向玉珠,一副询问神色。

玉珠忙解释道:“我看这天气不对,城里发了这几日洪水,只怕死了不少牲畜,有些井水都污了。如今天气虽转晴好,可温度却太高,反而易滋生疾病,一个不好,怕是要闹出瘟疫来。我得赶紧去寻孙大夫,让他上奏朝廷做好防备,若不然,怕是会出大事。”

顾咏闻言亦是心惊,他虽未曾经历过瘟疫,但见过书中记载,一旦瘟疫四起,那便是绝户绝村。若果真如玉珠所说瘟疫发生在京城,那岂不是——顾咏连想都不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