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师爷想起幼年时经历的那声因外戚引起的战乱,便唏嘘不已,想到这杨家也是因了那战乱而起的家,想必会引以为戒不会重蹈覆辙罢。

如此便只有二丫是真正清闲的,吃过饭喝了碗茶便上床午睡。也许是近两个月的奔波真是累坏了,只一沾枕便睡了过去。等醒来时才发现,日头已是西沉。她忙稍做整理便揉着眼出去找父亲。

李县令看了不由心疼,好在已到了北山省地界,再行个十余天便可到州里报道左不过二十天便可安顿下来了。

等到晚上,李县令父女二人一处用饭。二丫饭后稍做休息,便早早洗漱入睡。

李县令则被杨将军请了过去,说是他们因明日一早也要赶路,只怕不能当面告辞,因为李县令他们此是路途不算太平,便暂借给他们五十兵勇,怎么也算是杨家门下出来,总是要照顾一二的。李县令没想到这杨将军竟是粗中有细如此照顾人,自是感激不尽。

第二日,二丫早早起来陪父亲吃了饭,天便大亮了。等走到驿站外准备上车时,却发现杨浩已是一身戎装等在那里。没想到他穿起戎装来倒是多了些英武之气,更显精神。

杨浩上前对着李县令一拱手道:“家父一早便起程了,命我等护送李大人上任”

李县令忙道:“多谢将军大人费心,真是有劳各位了”

看着他二人装模作样的架式,二丫不由得扑哧一声笑了起来。杨浩却不理她,只是他身后的杨华在那里对着二丫作鬼脸。

原来,杨浩嫌跟在父亲眼前不自在,便主动讨了这个差事。而杨将军则是知道此去尉县,一路上说不得会遇见些匪徒,就当让他独自去历练一番也可。

第十三章 昭武将军

第十三章 昭武将军

和杨浩及那些兵勇一道赶路,倒是让李县令他们对于安全方面,着实是松了口气。

自进了北山省,他们便感觉出这此里民风不若他们老家那般淳朴好客,看着这些北山省的百姓很是有股子彪悍斗狠的劲儿,被他们那些人打量都有些毛骨悚然的感觉。现在有杨浩他们护送,便安心了许多。没有哪个是傻子去找这么一大群人的麻烦。

而且这些人也比较省事,投宿时五十个人还真是不好安排,幸亏除了杨浩和杨华以外,他们都会自觉地在附近搭个帐篷凑合着过夜。开始二丫还觉得心有不忍,不过想着那么多人要都安排下,费用还是很大的,人家既是好心护送就不能再让他们自已掏银子,吃食方面已是花费不少,若是再都安排在客栈住,想想都心疼。幸好杨浩说他们行兵打仗也是如此早已是惯了的,不用再费心思他们的住宿问题,这才给自己找了个借口,心里稍稍释然了些。

不过这些天因不用算着时辰赶路怕错过投宿,倒是十有五六宿在外面,因有这五十人护着夜里睡得也都心安了许多。

一路走去深入北山省的腹地,便渐觉北山省的荒凉,等到走到李县令要任职的那个泽州府地界就越发的明显起来。

许是将要进深秋,地里庄稼已是收割完毕,放眼望去只见满山野的枯草以及有些地里庄稼秸秆燃烧完毕后留下的枯黑一片。原来大多庄户人家积得肥少,便只收了五谷而将秸秆留下等晒得干燥了便一把火点了,既为下次的播种积了肥又省下收拾秸秆的力气一举两得。

虽说也有怕常年耕作累了田地,便有意在某次秋收后不再耕作好让田地歇上一歇,以待来年取得更好的丰收。但入目大片大片空着的田地,便知这主人家是无意于冬日耕种,那跟随李县令的几个庄稼汉子心疼地真啧嘴,闲了那么多的地,或是趁着田地未上冻种点麦粟,到得明年也能一亩地收个几斗。

就连李县令他们也直皱眉头。虽说早在放官时就打听到,这北山省的泽州府人少地也贫瘠,多是深山僻壤,更因靠着边界,每到冬季便时有蛮人来此抢偷,故大多数的年头百姓纳税极少,且每年冬春还要朝庭拿出许多米粮来救济。如今看来这泽州府的田地虽不多但因人也是不多的,想来自济还是可以的,如今看来只怕是尝到不劳而获的甜头愈加变得懒了罢。

李县令更是抓紧时间和孙师爷探讨关于如何治理尉县。

这日二丫正坐在车中无聊,便拉了帘布看向外边,就见杨浩正威武地骑着马上走在马车前面,再向后看去,只见那些兵勇们分散在车队的两侧或后面。二丫看着间或落在眼前的几片黄叶,不由想到:怪不得人人都想做官呢,出个门有那多人前呼后拥,真是让人不自觉地生出些高瞰众人的错觉来。不过那些小兵们也够可怜的,只能跟在车后跑,幸亏自家因为体贴他们而放慢了速度,并因此误了不多时间,但对他们来说每日如此跑上一整天怕是累坏了吧。

二丫正感慨着放下帘子,便觉车子停了,忙又把头伸了出去看个究竟。

原来车队正行在一个岔路口,不知应走哪条路。就见王桐已从后面车上快步走向前去。

二丫抿嘴一笑,这次王大哥应是忘不了带银子去问路吧

前几日也是有个岔路口,照例是王桐上前找人问路,不想在路口就有几个看似本地人的站在那些,他忙走向前客气地问询。哪知听了他的问话,就有一人伸出手到他的面前比划了一下,王桐以为他们没听清楚,便又重复了一遍。那几人就嚷嚷道:“不懂规矩吗,先交了问路钱,你这路问得可够远的,二两银子”

王桐便有些反应不过来,自来都认为指个路不过是动动嘴的事,礼数周全地道声谢也就是了,还没见过要问路钱的,真成了买路钱了但是嘴长在他们自已身上,他们不想说难道还能打得他们说不成?便有些不甘,况且二两银子还真不算个小数目。便回来禀告自家老爷讨个主意。

杨浩本就走在前面听了全的,便有些不高兴:“不过是问个路,你们若知道指一下就是了,难道竟当这个是营生吗?”

那几个人便道:“还真是个营生我们也就指着这过活呢,官爷您是天天吃香喝辣,哪知我们这斗米小民的艰辛”

杨浩一见这几个人的无赖样很是窝火,握着拳就要上前。被杨华死命拦住:“爷,出门在外,还是少惹些事非罢再说还有县令大人在呢,轮不到咱们说话”

李县令只觉得真是见识到什么是刁民,想了又想到底是忍了这口气,让王桐给钱。王桐终是不舍得这二两银子,便与那几人讨价还价。那几人也不是傻子,知道不能真和这些当兵的硬气,更是被杨华口中的县令大人给震住了,便做好做歹的说是一分钱一分价各退一步就一两银子吧。

等到他们走了两天遇上个厚实的汉子一问才知,那两条路都能到达目地地,而因为自已的讨价还价,便被指了这条有些绕的道路,本来一天的路程硬是走了两天半。还真是一分钱一分价啊把个王桐怄得两天没说话,气得杨浩扬言回去时一定好好修理他们。

王桐已是得了教训,故这次说要去泽州府后就直接问好价钱,麻利地掏出钱来。这次的这几人看他如此上道,便爽快地告诉他:此去三条岔路,只往西和往北的这两条路通到州府。

向西的往前走半日有座老屏山,山势巍峨,树木苍翠,而且林中有小道,须用一日的时间翻过山,再走半日就是州府了,只是这山中虽说是倒是没什么大的凶猛野兽,却是有些草寇,若是不小心遇上麻烦可就大了。这倒是与前些天零星打探的消息对的上。

向北走的道是绕着老屏山而行,差不多走三天再折向西走两天便到了州府。

虽说有些赶时间,但与碰到草寇小命不保比较起来就算不得什么了。于是大家走的是往北的那条道路。而王桐又加了些钱打听清楚,向北去有什么村落或城镇好歇脚的,也好早做筹划。

杨浩却叫嚣着抄近路,惹真是遇上草寇,正好为民除害。最后被孙师爷劝住:山路崎岖险峻,马车无法通过。杨浩这才作罢,再次扬言道回来一定灭了他们。

又紧着走了三天,根据那天在岔路口打听到了,王桐推断再走大约十里地就会有个镇子。李县令一行都舒了气,准备走到那个镇子,找个歇脚处好好休息一下,明天争取一鼓作气进到州府。

哪知远远地走近镇子便觉得不太对劲。一路上并不曾见到百姓,偶尔路过些人家,便见这些人家门户紧闭,因太阳还未西下,青天白日的有些邪乎。大家不由得心中惴惴,杨浩早就沉不气,打马向前冲去要看个究竟,杨华也慌忙骑马跟上。

等一行人到了镇子看到街上走着的士兵,这才放了心,却没看到杨浩等人,正东张西望中便见几位兵勇迎上前来。只见其中一位将领模样的抱拳道:“我家小将军有请李县令”

李县令和孙师爷不由面面相觑,后又想到许是杨浩提前通报的。那将士看了也笑道:“我等乃是昭武小将军林振威的家将。刚有人报与我家公子,才知道李大人路过此地,特命我等在此迎候”

李县令听了还没反应过来,孙师爷却已是激动地说道:“这位昭武将军可是那定国公府的小公子?”

看到那家将微笑着点头,孙师爷便对李县令说道:“大人,今日得见定国公府的人真是意外之喜啊今日便沾大人这个光,想来林小将军也能成全吧”

李县令这才恍然,怪不得孙师爷激动成这样这定国公府可是不简单啊第一代定国公当年助太祖皇帝打下江山,又与太祖皇帝感情极好,于公于私封个王也不为过。但定国公坚拒,并称太祖皇帝乃是天命所归人心所向,能够长久辅助太祖皇帝是顺应天意,故不敢居功。最终被封世袭不降爵的定国公,如今已近二百年,代代定国公都是文武双全品格高端的豪杰人物,武能定国文可安邦说得便是他家而这林小将军也是个英雄人物,十五上战场便立下战功,现如今不到弱冠就被封了从四品的昭武将军,无论如何自已做为下官,都是该去拜见的。

最终李县令决定带着孙师爷前去,命其他人原地歇息。而那位家将却道:“我家公子已为李大人准备好落脚的地了,大人和家人正好一起过去便是,至于这些兵士,我家公子也已做了妥当安排”那家将身后的几个人便走向前去带着那些杨家的兵士们离去。

而李县令一家及下人和孙师爷便跟着那家将而去。为表示尊重,李县令等均是下车步行,只有二丫,因是个女子故坐在马车上随他们进入镇中心的一处院落。其实早在见到父亲和孙师爷谈论定国公府的那个小公子昭武将军时,二丫就有些好奇,只是她虽然自小在乡间长大,没那么多教条,却也不好贸然去看个男人,故只好乖乖地坐在车上。

等他们一走进院落门口,便看到那身着戎装头戴盔甲手执刀箭的将士们,整齐站成两排,众人不由心下一凛,忙挺直身子,目不斜视地走了进去。二丫偷偷拉着帘子向外看去,见此情景不由心中怦怦乱跳,谁知就在她要放下帘子时却眼角一转,不由心头一跳,竟是掀开帘子伸着脑袋,向着院中一角大叫道:“杨浩,你们这是怎么了?”

第十四章 剿灭贼寇

第十四章 剿灭贼寇

二丫大叫了一声杨浩,引得李县令等人的目光也看了过去。却见杨浩和杨华被人捆住,全身衣着狼狈地委顿在地,不由心中疑惑起来。

此时却有一声清亮的声音传来:“我等再此议事,他却不分青红皂白闯了进来,且粗暴无礼,一口一个爷的,实在让人忍无可忍,在下便将他捆住,给他一个小小的教训”

二丫听了不由转头看向声音的发出地,却觉得眼前一亮已是呆住了。只见正房门前正站着一位青年将士:长眉入鬓,凤眼生威,头上只用一个白玉簪子插在束发金冠上,身穿银白铠甲,外罩一件石青战袍,此时正含笑看着众人,说不出的儒雅俊朗。

早有家将对众人介绍道:“这便是我家将军”

李县令闪了一下眼,便忙行礼道:“下官尉县县令李达盛见过林将军此是镇国将军的杨公子,因下官得杨将军错爱担心路程不太平,故使得兵士护送。今日偶然得见将军也是三生有幸。这中间恐是有所误会,还望林将军明鉴”一面说着,已是让孙师爷将委任凭证等拿出递与家将,转交林将军过目。

林将军接过扫了一眼,对着李县令朗声笑道:“既然是误会,那便放了这两位吧至于今日一见倒是有缘,便由在下做个东…”

二丫听到这里时,车已驶进了后院再不见声,只在心里暗暗想道:平安镇的那些小姐妹们只说杨浩长得好看,若是见了这林小将军还不知如何的着迷呢,杨浩在她们眼中只怕就成了烂泥巴了。想到这里忍不想笑,一时又想到刚才杨浩那被捆在地上的狼狈样子,不由心中叹道他什么时候才能长大稳重些,就会惹祸得罪人。

等二丫到了一处小院时,那带路的人便道这是将军为几位准备的地方,有什么需要尽管说。因父亲不在二丫也不敢自作主张,便下了车佯装看院内风景等侯父亲。

不多时,李县令一行人便来到小院子里。分配好房间,李县令便命人将车上行李卸下放到他房间去。原来林将军明日有要事处理,因命李县令暂且留在此处两日,另需借李县令马车一用。李县令见此,自是欣然应诺,等东西卸下后就有人赶着马车走了。

日头西下后,就有人送了饭菜过来。李县令父女、孙师爷和杨浩主仆一处,下人们一处各自用饭。杨浩因被人捆了便觉得威严扫地有些讪讪地,此时见那林将军并不请他们一同用饭,便道:“这人也不过如此,我们怎么也是客,哪有主人家不出面的,不过是个从四品的官架子倒不小”

别人却不这样认为。赶了一天的路了,用过饭赶紧休息,自己人在一处用饭还自在些。况以林将军那样品貌人物,便是再失礼,也不会让人心中厌恶,况且又比自家大人官大,他如此倒也是应该的。一时众人无话,吃过饭便早早休息了。

第二日一早用过饭,就有人来找杨浩说是将军有请。杨浩想道可能是他知道自己的出身害了怕,故不由拿起架子来推说身上不舒服。那人无法只好回去复命。

过不一会儿,那林将军便亲自走来。因对众人言道:此次相遇是有原因的。原来前段时间林将军接到上峰命令,泽州知府说是这老屏山上有匪寇要求派兵剿灭。巧得是前几日林将军探查到李县令一行已被那伙贼人盯上,因他们人数太多,当时不好下手,便在此去几十里的山坡中设下埋伏。林将军便想将计就计,假冒李县令等人前去,不想昨天正好遇上他们,倒是天意相助。因杨浩主仆每日骑着高头大马行在最前边,恐换人会让人瞧出破绽,且杨浩主仆出自将门会些拳脚功夫,故想请杨浩主仆相助。

杨浩一听要去剿匪眼睛就亮了,也不提身子不舒服的事儿,连忙答应下来,拉着杨华便跟林将军一道去了。

李县令等人在家等得有些惴惴:杨浩那点拳脚功夫也就是在京城横罢了,真遇上那亡命之徒还是嫩得多,若是有个什么闪失,如何向杨将军交待。

直等到夕阳西下红霞满天,才见远处一片黄烟滚滚而来,不多时就见林将军带着人骑马而来。只见这些人身有血污,身衫也是有些破损,更是满脸风尘,但瞧着个个满眼兴奋,便知这次行动很成功。

众人忙迎了上去,还未张口说话,就见杨浩主仆二人拖着个人冲了出来兴奋地说道:“这是那老屏山上的四当家的,这是小爷我逮到的”林将军闻言一笑,只是与李县令等人见了礼,略说了几句话,便押着人审问去了。那些士兵不由眼含不屑地瞧了他二人一眼,就跟在林将军身后井然进入院内。

看着被捉的那么一队贼人,就只有杨浩主仆二人捉到一个人,便嚷嚷得唯恐人人不知道,也没见别人这么个夸功法。二丫见此,也觉得认识杨浩真是够丢人的。

不提杨浩如何兴奋得意。林将军连夜审了那些人,不过是些附近百姓懒于种田,便想了这个无本的生意。经这一战骨干基本上是被一锅端了,只有几个漏网之鱼,其他的喽啰早做兽散。因林将军昨日已安排人在山上搜寻,故一大早便去查看了。

李县令等人吃过早饭,就有人来传话道:将军说已是无碍,大人可起程继续赶路了。

等众人走了一路将近中午时,却正遇到林将军也带人在昨夜安营处歇息吃饭。见此,林将军便请李县令人一行人在此稍做休息,一起用饭。

杨浩因自己并无官职,只借着杨将军的名头和皇后姐姐的宠爱,在京中倒也很是唬人。可如今到了外面经历了些事,才知自己真是夜郞自大了些,便想着也弄个官当当。而此次剿匪说不定就是个契机,于是便趁着大家吃完饭喝茶的工夫问道:“林将军此次剿匪有功,到时为此次有功的兵勇请功,是向上峰还是直接回奏圣上?”其实他的意思是,请功不要忘了他杨浩,另外最好向圣上上书禀报,说不得自已就能得个官当当呢。

哪知林将军却有些惊奇地说道:“杨公子,这话可就让人不明白了这不过是上峰交给在下的一次小小的公务,奉命行事而已,如今幸不辱命不过是尽了本分不过话又说了回来,这次杨公子倒也算立了功,若是一般人我会奖些财物,只是想着杨公子可看不上这点银子便做罢了,倒是我想错了”

杨浩一听脸不由的轰地一下红了。悄悄看了看林将军似笑非笑的英俊脸庞,只堵的说不出话来:“我也就是白问问,爷又不缺银子使。”

却不知杨浩尴尬中转眼偷瞧四周时,却看到二丫正红着脸儿偷偷拿眼扫着林将军,不由怒从心头起。杨浩如今已是十六七岁了,虽然性格粗野对女孩子不假辞色。但二丫却算个例外。自从去年不打不相识,到如今的再次相逢,二丫算是与他走得最近的女孩子,而杨浩也因早先有愧于她,便在她跟前有些气弱。幸而二丫自小长在乡下,性格大方不似那些娇滴滴的小姐们,杨浩便拿她当兄弟般看待。可如今看她一幅小女儿的娇羞状却是自己未曾看见过的,不由心中有些吃味。

杨华见自家小爷脸色不好,便悄悄对二丫开口道:“二小姐我们昨儿就是在这儿拿下那些人的,不过这里景色倒真是好,今儿机会难得,您要是不累的话,不防出去看看?”

二丫听了却是在心中长出了一口气。她在平安镇时哪见过像林将军这般的人物,芝兰玉树似的,心中便有些仰慕之意,因知道这林将军这样优秀的人儿,不知见过多少大家闺秀,便觉得自己面丑貌陋,行动间便有些手脚不知如何放的拘谨。心中正不自在时,得杨华一问,便是累了也要出去,便看向父亲。李县令早就看出女儿的拘束,想着这附近皆是官兵应是安全的,便叮嘱不可走远后就点头同意了。

杨浩见二丫没半点犹豫便出来,心中这才好些,便充当向导陪着二丫走动。

虽已是到了深秋,然这老屏山却仍是郁郁葱葱,路边山脚下倒是有了些枯枝草叶的。二丫自小长在平原地带,对山便有了一些向往,此边的山倒也不陡,杨浩和杨华一前一后帮扶着二丫爬了一小段。因怕这山中还有漏网之鱼不安全,便要回转。

却不想刚走没几步,杨浩兴奋地指着一处对二丫说道:“你看右边那几棵大树旁边了吗,我就是在那擒的那个四当家的,过去看看吧”

二丫心道:人都已经抓起来了,空留几棵树能有什么好看的啊,不过看看杨浩兴奋的神情,只好配合着点点头,一路跟上。

等走到近前才发现,那树还真不是一般的粗,只怕得两三个人才能合抱。杨浩很是得意地说道:“昨日那个四当家便是躲在这棵树后,结果就被我给活捉了”

却不想乐极生悲隔墙有耳。

第十五章 杨浩叫魂

第十五章 杨浩叫魂

杨浩没想到他的这一番话,却是激怒了一个人。却也不是别个,而是那老屏山四当家的亲兄弟。原来这次还真有几个漏网之鱼,就躲后那几棵古树不远处的灌木丛中。昨日差点被林振威一锅给端了,本是想拼死报仇的,然好汉不吃眼前亏,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如今官兵是人多势重,山中又搜查的紧,这几个人便合计着最危险的地方也是最安全的地方,便又躲回昨日激战的地方。本来那四当家的亲兄弟就是个二楞子,上午看到山下的林将军便要冲下去给山中的兄弟们报仇,好容易被劝下了。没想到这会杨浩几人就撞了过来,尤其听到杨浩活捉自家兄长的那番话,真是应了那句“仇人见面分外眼红”的老话,脑子一热便跳将出来。

杨浩三人听到动静忙转头看去,就见那人指着杨浩道:“就是你这个乳臭未干的小子捉了四当家的?”

杨浩一听有些兴奋,知道这是漏网的贼寇,便一边拔了剑一边对杨华说道:“你护着二丫”。又对着那贼寇道:“你还真是活得不耐烦了,今日撞到爷的手中,合着该爷立功”

可惜他得意的早了些,话音未落,就见那贼寇身后又出现几个人,只听其中一人道:“赶紧解决了,免得让人发觉得露了行踪”

杨华见势不好,扯着二丫就跑,边高声叫道:“这里有贼人”然林密树茂,只是惊了几只山鸟。没跑两步就被人围住,那贼人奸笑道:“放心,山下听不到这边的动静的”说完又猥琐地对着二丫笑道:“这个官家小姐倒真是他娘的俊,可惜咱们现在逃命中也顾不上了”另一人却道:“若是可以,捉了做个人质倒也不借。”

二丫心中害怕,在杨浩二人与人打斗中,不管不顾地大声叫道:“有没有人呐,快来救命啊”

却也是他们三人运气好,林将军本是带了人出来查看,等吩咐完毕后,便准备一个人下山,因想着他三人现在还没回转,再想到那被捉贼寇招道还有几人逃在外,就有些担心。一路循着山林中的痕迹走来,便听到刀刃相击的声音,间杂着女子高呼救命之声,便急忙飞奔而来。

果见杨浩三人正被五六个贼人团团围住,几无招架之力。林将军上前一剑刺去,随着那贼人倒地便打开了一个豁口。杨浩三人一见不由大喜,剑更是挥舞的有劲。

那些贼人见了林将军也吃了一惊,等发现他是只身一人来的时便又大喜,只觉报仇有望。然而他们却没想到林将军竟如此厉害,不过几招之下,竟是已伤了两人,被他逼得且战且退。如此又是几招,再加上杨浩二人从旁协助,那贼人便只剩下两人了。就在林将军一剑扫向那两人时,只见有一只箭呼啸而来,他下意识地随剑式跳向一旁,便轻松躲过。接着挥剑跳跃向箭枝射来的方向,倒是没想到竟还有贼人躲在后面,那人真能沉得住气,随着他的利剑一挥,便结果那人。

那林将军倒是轻松躲过那一只箭,却是苦了后面的几人。

二丫本因林将军的到来,暗自庆幸自已福大命大,却不想被林将军躲过的箭,竟又冲自已飞来,一下子傻了眼竟是想不起躲避。杨浩在一边看到,提醒已是来不及,便急忙扑了过去,虽然箭已是避过了她的要害部位,但仍是射伤了她的臂膀。二丫在箭飞过来的霎那间感觉有许多画面扑面而来,不由头痛万分,又被射伤臂膀一时竟昏了过去。

林将军见此不由后悔当时应是将箭打落才是,幸好只是伤了臂膀倒也是性命无碍,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了。忙道:“你带她下山去,军中有大夫”

话未说完,就见杨浩已抱着二丫跑远了。他不由笑了笑,却也不敢大意,又仔细搜了搜附近。后又叫人再次大规模地搜查。

杨浩抱着二丫一路连滚带爬地下了山,到了营地便大叫道:“快找大夫,二丫受伤了。”

李县令等人慌了神,倒是大夫剪开二丫的袖子,仔细查看了一番道:“不是太严重,只是被擦伤了一块皮肉,将来可能会留个疤痕,我先敷些药给她包扎一下就行。她只是疼昏过了,一会就好”

大家这才放了心。因二丫受了伤,虽大夫说不碍事,但为了妥当起见,李县令便决定今日暂不起程。大夫了解做父亲的一片心,便也不再说什么。

可没想到二丫竟是一睡一个多时辰还没醒来的迹象,且老是在那模模糊糊地说了许多的噫语。大夫拭了拭二丫的额头,也不发热啊,再仔细看了看伤口也不像是用了毒的样子。大夫最后无法只得道:“想是受了惊吓,我开些宁神的药煎来吃吃”

杨华听了眼珠儿一转,便在杨浩耳边悄声提醒道:“爷,是不是二丫小姐胆子小,又被吓掉了魂魄?”

杨浩一听,猛地一拍手道:“我怎么没想到呢”又埋怨道:“你怎么不早说,这都过了两个时辰了,也不知还在不在那儿。”

杨浩便对着坐在一旁的李县令说道:“李叔,我知道二丫怎么治了,得叫魂。还请李叔给我一件二丫平常穿的衣服。”

李县令早就听妻子说过曾给二丫叫魂的事儿,他一个读书人自是不信这些的,但虽大夫说没事,可二丫还是未醒来,便也有点心急乱投医,就真去找出二丫的一件衣服交给杨浩。

杨浩便带着杨华去了出事的地方,因没有扫帚,就拿出树条自已胡乱扎了一个。便将二丫的衣服盖在上面,开始拖着扫帚叫魂。“二丫,回家了”。

等到杨浩二人在那边扫了一遍后,便高喊着二丫回家了,一边拖着盖着衣服的扫帚就回到帐逢里,将二丫的衣服盖在她身边,又念叨半天,等了片刻二丫仍是未醒。

杨浩又找李县令拿件二丫的衣服,要扩大范围地叫魂,一边自责道:“没早想起来叫魂,说不定那魂魄跑得远了点。”说着又和杨华一起上山去了。

等再次回来时,将衣服放在二丫身上,等了一会仍是没什么效果。

大夫看不下去了,说道:“刚才已是给她喝了些宁神的汤药,再过一个时辰必能醒来。”

杨浩懒得理他,因怕如那个神婆所说时间长了就散了,仍是和杨华又拿了一件二丫的衣服急急出去叫魂。

林将军此时见到这神棍杨浩,因年轻怕不服众而特意板起面孔便有些松动,他还真没看出来:这杨浩可真是杨家的一朵奇葩。

定国公府林家自开朝以来将近二百年,俨然是一个真正的世家名门,代代子孙又很争气,故自是有一股傲气在心头,如今已是昭武将军的林振威更是如此。然自古伴君如伴虎,历来都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为此,第一代定国公府便在朝堂稳定后,上交兵权只做个享福的国公爷,偶尔调教下子孙。而历任定国公也是如此,如有战事便披甲上阵,如果边关安稳便解甲归田,子弟们平时也偶有为武官的,但皆是品级不高只为锻炼一下,且决不与边关将领相交过深。因此尽得君王之心,一直荣宠不衰。

对于这杨家,林振威颇有些瞧不起。护国大将军是行伍出身,能得到现在这般荣耀,倒也是运气极好的。四十年前,景帝宠信当时的皇贵妃,故外戚专权,卖官鬻爵,朝野一时乌烟瘴气,而民间百姓也是苦不堪言。偏当时景帝欲废当时的太子,想另立皇贵妃生的儿子。幸有大官直谏太子无德行上的过失,而皇贵妃之子太过年幼,尚不能看出才干,若此时改立太子恐动了国本,于国于民皆不利。这才一时不能成。后太子代天巡边时,景帝竟意外驾崩,临终前下昭书立皇贵妃的儿子为帝,如此倒也罢了,偏又指太子谋逆,竟要赐死太子。一时朝野哗然,民间流传起古代秦时秦二世与公子扶苏的故事来。

于是天下人坚决拥立太子为帝,当时定国公空有将才却无一兵,既不能助太子,又不想助皇贵妃一派,只好抱恙在身躲在家中。终是当时的戍边将军现在的护国大将军异军突起,一路护着太子,打败朝庭的那些虾兵蟹将,最终助太子登上皇位,而杨将军也被封为护国大将军。

因当时皇贵妃打着景帝昭书的名头,说是太子谋反。于是几个有势力的王爷将领们存着“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的侥幸,趁着太子刚坐江山还未稳也起了异心,想要割据一方坐坐皇帝尝尝。当时的北蛮国和东临国也趁机分一杯羹,于是护国大将军全力对付外敌,而定国公则对付内乱,倒也分工明确。最终,经过十几年的内忧外患,终是天下太平。论功行赏后,定国公照例窝回了家,而护国大将军却因故土难忘,仍是留在边关,他的两个儿子也皆是上将军,守卫边关。

一时大家皆认为杨家手握重权,只怕会失了圣心遭了猜忌,却不想皇上仍然全心信任杨家。

而杨家不仅得享富贵荣华,更有鲜花着锦之盛,那就是皇上为太子求娶杨家长女杨清为太子妃。

第十六章 前尘往事

第十六章 前尘往事

的确是热火烹油繁花着锦之势,太子妃杨清终是成了一国皇后,那杨家便成了不折不扣的皇亲国戚,有如此强大手握兵权的外家,杨清的儿子作为元后嫡子将登帝位已是板上订钉的事。

若依着有长远目光的人来看,如没有什么不臣之心,此时也该交上兵权颐养天年了。可是杨家父子竟仍是握着兵权坚守在边关。其实据林振威看来,杨家父子三人或许还真是一心守卫边关,因为从他们做战来看,真是没多少谋略,又都是一根筋的主儿,男丁都在边关,京里连个支撑的人都没有,因其行伍作风与京城世家格格不入,故与各府都没多大交情,若真是有人进个谗言什么的,只怕一切就都晚了,指望着帝后的那点夫妻感情,只能说你杨家真要是倒了,也是你们太幼稚所致了。然在皇上眼中却是未必能看出这些,既使看出了抵不了他那猜忌的心,毕竟坐在那个位置上的人,早就是孤家寡人没有可让他们信任的人了。于是这皇帝终是起了心思,把个亲亲小舅子杨浩硬是教成个纨绔,如此一来杨家将便有些后继无人了,不过如此一来杨家倒也能平安富贵一世。

前日见到杨浩时,林振威便存心试了试他,果然是个胆大无计谋的,今天又见他如此行事,便知他本质不坏,只是行事竟是如此叫人苦笑不得,可见心眼真不是一般的短。

而这边杨浩刚叫了魂走到营地,就见王桐已是从二丫的帐篷里走出来,看到杨浩便道:“杨公子,不用叫了,二小姐已经醒了。”

杨浩一听非常高兴,把扫帚扔给杨华便跑了进去。

彼时二丫已是醒了一会,因借口想一个人静静休息一下,大夫也道她刚清醒过来,不易劳神,李县令等人便只好出去,见杨浩大步走来,知道他也是关心二丫,便也没拦挡他。

杨浩一进帐篷便看到二丫正躺在那里两眼怔怔地看着帐篷,不由高兴地大叫了一声:“二丫,你真醒了。”

二丫冷不丁听到这一嗓子,吓了一跳,便转过头来看了杨浩一眼,却不吭声似在想些什么。

杨浩见此只觉得一颗心落了地,一屁股坐在二丫身旁便唠叨:“二丫,你看你也不小了,怎么那魂魄就那么不经怕,动不动就吓没了魂”

这时杨华拖着扫帚也进来了,问道:“爷,二小姐已经醒了,这衣服还盖在身上吗?”

杨浩已亲自起身将衣服拿来,轻轻盖在二丫身上:“当然得盖在身上,虽说是醒了,我瞧着她还是木木的,说不得就有魂魄在这儿呢”一边又对着二丫道:“你得赶紧找个人来,我教教他叫魂,以后我不再你身边要是再出现这情况,你可怎么办。等我教会了他,只要你一昏倒立马就叫,别象现在这样,过了两个时辰才想起去叫,差点误了事…”

杨浩话未说完,二丫忽然起身紧捉着他的手,死死盯着他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道:“你答应我,不许娶京城锦乡伯府的二小姐李淑妍为妻”

杨浩一听傻了,这是哪跟哪儿呀,一边挣开二丫的手,一边对着杨华骂道:“都是你撺掇着跑那么远去叫魂,这还指不定叫来的是谁呢”

二丫却是急了,一把拉着杨浩道:“杨浩,去年害得我落水,今天又害我差点丧命,我是欠了你的怎地,这次你要答应我,你发誓今生不会娶锦乡伯府的二小姐李淑妍为妻”她看到杨浩一脸的迷惑,便又急急地说道:“你快发誓,否则以后,否则以后…”

杨浩知道二丫已是记得以前的事,如今又见她急得满脸通红,就怕她再气出个好歹,况且自已又不记得那绵乡伯府的二小姐是哪一个,便道:“好,好,我发誓,你别急,再急出个好歹来。我发誓我今生不会娶绵乡伯府的二小姐李淑妍为妻”

二丫见此长舒了口气,躺下身子道:“这我就放心了,你们出去吧,我累了想一个人静静。”

杨浩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出了帐篷问杨华道:“看她那样子不是真中了邪吧,怎么来了这么一出?”

杨华也是诧异地摇着头,回头看了一眼帐篷中已闭着眼睛歇息的二丫那娇好的容颜,不由心中一动,终是没把心中的猜测说给杨浩,不过一个七品官的女儿如何匹配得上自家的爷呢,这可是皇后胞弟,就是寻常的世家小姐都委屈了自家的爷。

二丫听着杨浩二人的脚步渐行渐远,便又睁开眼睛,呆呆望着头顶,在脑中梳理那突然而至的思绪。

她没想到自已会记起前世的事。对,她坚信她昏迷的短短几个时辰里,脑海中出现的一切决不梦,那是她上世的真实经历,只是老天开眼竟让她如此好运地重活一次,而且在她重生时又变得与上世有些不同。

上世中,她记得自已也是在那年被抢意外落水,但那人救起自已便偷偷走了。而这世想是因为那白须老者不让自已记得上世之事,施法让自己忘掉过去,却不想竟令自已一时神志不清。那二人这才有恃无恐地以恩人的身份留下未走。只是前世她万万没想到当年抢劫自己的那个人,就是以后的理国公杨浩。

若没有杨浩横插一道,原本父亲是要任个九品京官的。那时父亲兢兢业业地当差做事,就想在三年一考评中得优,为祖母和母亲请封敕命夫人。哪知天有不测风云,父亲竟是无意中沾染了事非性命不保。因在京城本就没什么根基,且父亲当时不过是个九品小官,相交的也多是同阶层的人家。一时求告无门,就是想花银钱疏通都不得,一家人都慌得没个主意。没想到三丫在这当口却不小心跌伤了腿,为不给大人添麻烦硬是忍着没说,等事了后虽于性命无碍,却是跛了腿以后不能考举。

犹记得祖母似乎是一夜间头发全白,去了锦乡伯府求助。也是此时,二丫才知道,原来自己的祖父不仅在世,还是那高高在上的贵人锦乡伯。

祖父本就是锦乡伯府的嫡子,回故在柳州城落户成家,后在京科考做了官,又袭了爵位,便要将祖母贬妻为妾,另娶门当户对的小姐为妻。祖母一怒之下带着父亲回到老家,而父亲当时已是记事,子不言父过,只是暗下决心要长大成才,将来要母亲成为一名人人尊敬的夫人。谁能想本就要唾手可得的时候,竟是出了事。

最终祖母自甘为妾,让他们一家认祖归宗,二丫也被改了名字,成了绵乡伯府的三小姐李淑婉。因了锦乡伯府的缘故,父亲终是有惊无险。然而虽是性命无忧,却是被剥了功名,永不录用。父亲出来后,看到自己努力了半辈子,竟是落得个这种结果,大病一场后从此一蹶不振日日买醉,母亲唯有日日垂泪。祖母也在父亲被救出后,不堪为人妾,终是看破红尘出了家。

而自己虽是成了世家小姐,见自己一家人最终竟是如此结局,加之成亲多年无所出,每日看着夫君的美妾们,日渐心灰意冷如槁木死灰一般。却不想不过是去看望祖母,竟偶遇了杨浩,虽因他而送了性命,却也反而从十二岁落水时重新活了过来。

当二丫记起往事,醒来看到父亲时,内心暗自庆幸,幸亏杨浩帮忙终是远离了京城,想来天高皇帝远,应不会再被人诬陷险些丢了性命。祖母也就不会出家,父亲仍会意气风发。对于老一辈的纠葛,她不想去理会,这也不是她一个晚辈可随意评论的,如今一家人如此生活在一起就很好。于是她暗中决定要把前尘往事抛开,只要一家人好好地生活下去。

后来又见杨浩在那里念念叨叨地关心着自己,全不顾脸面地充当神棍去帮自己叫魂,虽是胡闹却难得他的一片好心,再想到杨家最终的惨烈,便脑中一热,说出了上面的话。等到杨浩发誓不会娶李淑妍为妻后,二丫在松了口气的同时,才发觉得自己的失态,不由脸腮火热。幸亏杨浩一向是个心粗,否则自己真是无地自容了。

因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出的事,林将军还是有些自责的。便在听说二丫已是清醒时专门过来看望她。

倒是李县令一直过意不去:本来林将军将那漏网之鱼解决后就可去复命,因二丫受伤一直昏迷不醒,而杨浩又频频去叫魂,不许人挪动二丫,林将军便命人今夜在此停留一夜以作整顿。

二丫看着年轻英俊威武逼人的林将军,再没了之前的旖旎心思。因为现在真正的她不是那豆蔻年华的二丫,而是历尽万事的川阳侯府的二少夫人。

可既便如此,看到杨浩的眼里却是二丫在眉目传情地看着林将军,不由地轻哼了一声。二丫见此便暗道,这二人上世便是情敌,这世仍是如此不对付,难不成这二人是天生的冤家对头上世的他们便均是心悦堂妹李淑妍,可到底是杨浩棋高一着求来赐婚圣旨,却也给自己以后的不幸埋下了伏笔。这世,但愿他能遵从誓言。若没了他的搅局,李淑妍应是能嫁给林将军,这林将军英俊潇洒,又文武全才,应不会辱没了李淑妍,若是她再不知足可就天怨人怒了。二丫只能如此往好的方面去想,她希望她认识的好人都能过得好,但她可以要求杨浩发誓,却不能随便对着林将军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