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见一个小丫头急忙进了院子,跑到房间发现已没了人,忙又跑出来,就看到那丫鬟俏俏生站在花层中,便忙笑道:“冬梅姐姐,可看到公子去了哪里,刚才听人说老爷好像正为什么事生气,公子可别又撞上了”

--------------------------------------------------------------今天看到竟有40张的推荐票,在此要感谢亲爱的读者们的支持,你们的支持就是我写作的动力

第六十九章 事情暴露

第六十九章 事情暴露

冬梅回了神,笑道:“公子才刚走了,只是我不曾在跟前侍候,也不知他去了哪里”

忽又想到他竟是毫不留恋地要打发了自己,只觉得心如被剜一般地疼,再看向公子点名要留下的青儿,只觉得是如此的碍眼,强压了一口气回了房间。

青儿看着平日极和气可亲的冬梅姐姐今日看向自己的目光极其的不善,且平日里她最是关心公子的,今日却有些反常,不由心中纳闷,转而又担心公子可别被老爷叫了去,不然又有得受了。

而这边杨浩来到父亲住的立信园,一进房间门,便笑道:“父亲,找我来有什么事?”

话音未落就见迎头飞来一个茶碗,杨浩敏捷地闪身躲过,又快手接了过来,一套动作流利自然,他自己也不禁得意地看向父亲。

哪知杨将军一声怒喝:“逆子,谁准你躲开的”

杨浩有什么愕然地看着父亲,杨将军却已是飞起一脚铲向杨浩的膝盖,杨浩躲闪不及一下子跪在了地上。

杨将军又对一旁的管家吩咐道:“请家法”

杨浩一见事情不对,也不敢起身,只扬着脖子叫道:“我最近又没出去招惹什么祸事,干嘛要请家法?”

杨将军不由怒笑道:“好好一个没做错事逆子,你看看这是什么?”说罢,将桌上放的一包东西扔在儿子的脚下。

杨浩忙打开来看,却是一幅画并几支珠钗,他不由大喜道:“原来父亲帮我赎回来了”忽又想到当票子还在杨华那里,立马意识到不对忙住了口。

杨将军见此不由骂道:“你这个逆子,真是越大越出息了,以前是在外打架,现在倒是坑蒙拐骗也学会了我问你家里是短了你吃的还是短了你穿的?”

杨浩此时哪还敢说话,他最近也是为了银子的事着急上火的。

当日答应借二丫银子,回到家中才知自己漫天撒钱惯了的,哪有什么积蓄,想要去母亲那里要,哪知因他当年偷跑出去的事,母亲等人对他已是相当的防范,断不肯再给他银子。然而当时是夸下了海口的,不得已便想起典当的主意。

他查看了一下自己的东西,因他向来不把眼光放到这上面,除了几把弓箭还值些钱,竟是没什么可拿去典当的。但那些弓箭都是他平日里要用的,且太过显眼,于是他偷偷拿了父亲收藏的古画,因怕被父亲发现还买了副赝品放在那里。

只是虽说那是副古画值些钱,但因是活当却只得了二三百的银子,不得已他又趁人不注意偷偷拿了母亲的几支珠钗去当了。本以为是神不知鬼不觉的事,哪知父亲自边关回来不过才几日的工夫就暴露了。

其实也是他运气太差,杨将军对赏鉴字画什么的并不是太感兴趣,只是独独因那副画乃是作出了几分征战沙场的气势,故对此画格外喜爱,是真是赝倒是真看不出来。哪知今日一大早竟是被人特意送了来,说是杨府的公子爷去当的,只因都是同僚便送了过来。

杨将军心中气苦,没想到儿子竟会堕落到如此的境地,平时里并不缺他银子花,只怕是被人挑唆着花天酒地的,才会如此短了银子使,做出这败家的行径来。于是他坚持拿了银子来赎当,又仔细询问一下儿子最近的所作所为,确定无误这才又把杨浩叫了来。

此时将军见儿子不说话,便命人按住杨浩要行家法。杨浩慌忙辩解道:“我知道我偷着去当东西不对,只是这银子我并没有乱用,是因为那个柳州城的李大人要买宅子向我借的”

杨将军自是不信,杨浩又忙道:“当时他还写了借据的,杨华快拿出来”

杨华在旁边苦笑道:“公子爷,您忘了,当时李大人给您写了借据,您说信得过他,坚决不要借据,后来又使性子把借据给当面撕了”

杨浩一想当时的确是如此,便又对父亲说道:“这事我又做不得谎,您大可现在去请他来与我对质”

杨将军看着他二人的样子,强忍怒意道:“你还要做戏到何时也罢,这事终究是要对出来的,暂且放一放。我还要问你一件事,你说效外王庄头又怎么一回事”

杨浩不解地问道:“什么王庄头?”

杨将军大怒,上前一脚将杨浩揣歪在地上,又大声命令道::“王宝贵,你出来说说是怎么回事”

正努力缩在房间一角不欲被人发现的王宝贵,此时只好走过来,“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老爷,我真是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当时公子爷只说让我帮着在邻近庄子里找一个美貌女子,打听一下她家的一些事儿。后来,听说她家的人就都不见了,也无人知她去了哪里至于其他的我就不知道了。”

杨将军对着儿子冷笑道:“那后来的事,想来就不用我说了吧说那个女子被你藏在哪里,小小年纪没点好的,倒是学会强抢民女金屋藏娇了索性今日结果了你,免得你日后为害世人败坏了我杨家的名声”越说越气,也不用家下人动手,自己就从下人手中夺过板子,就劈头盖脸地要打了下去。

杨浩自是不肯如此老实被打,况他自认自己又没做错事,便忙站起来躲避,又道:“我哪里抢人了,我不过是打听了她一下,劝她离京而已”

杨将军没想到儿子竟敢躲开,心中更怒,便看着几个家仆喝道:“你们眼睛瞎了吗,还不按住他你怎么会想着去打听她,好好的为什么劝她离京,可见又是在扯谎,我今日定要叫让你记住这个教训”

家仆见老爷真动怒了,忙急忙过来人拿住杨浩,杨浩因在父亲面前也不敢抗命,于是便被按在凳子上。杨华一见有些急子,忙道:“老爷,公子这次真是冤枉的他不过是帮人…”

杨将军却命令道:“你给我出去跪着,你天天跟着这逆子,只怕这其中也有你的功劳,等我处置了他再来说你的事。”

杨华还欲说话,早就有家仆上前将他拖到院墙前罚跪去了。

杨浩看他出去,却是心中一松,就怕他在父亲跟前说出什么来,只心中也暗道:二丫,你可是把我给害苦了

第七十章 累及无辜

第七十章 累及无辜

他虽在心中埋怨二丫,但此时真的是有口难言。

一来是因为这事他刚拍着胸脯答应二丫不会告诉别人此事,如今在此处说,却是等于告诉整个杨府,如此自己就是个不守信诺的小人;二来他仍是记得父亲颇是喜欢二丫,他从内心深处当二丫为亲近的人,因此不想因此事让二丫被父亲厌弃;再者二丫没说原因,自己知她不是恣意妄为的人,而他也乐于表现自己还是个很有本事的人,便什么也不说就去做了,但在别人看来此事太过匪夷所思,便是说了也没人会相信。

但是去年被打得皮开肉绽的,那种滋味实在是让人刻骨难忘杨浩又不是傻子,而且他也不认为自己有错,便不肯老老实实地挨板子。

至于那些家仆们自然也不会真得去拿住杨浩,怎么说他们也是亲父子,没有隔夜仇,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将军此时在气头上自是要向死里打,但等他火气一去,看到公子的惨样,只怕心中会怪罪,去年的事便是活生生的例子。

而且杨浩以后就是当家人,自己一家老老小小还要在他手下讨生活,怎么敢下死地去得罪他。于是大家也就是做做样子,一时杨浩满屋满院地跑着躲闪,杨将军在后面举着板子追,立信园中一片鸡飞狗跳,倒也热闹。

倒是杨嬷嬷在家去的路上,听说将军有些不高兴,因担心杨浩又做了什么不好的事来,便半路上折去了夫人住的雪松院。

谁知杨夫人听了也不甚在意,实在是杨浩平日里常做些玩劣的事,故每次将军回京后都会狠狠教训他一顿的。

只是后来听小丫头们来回报,将军正举着板子满院子追着公子打呢她这才有些着慌,若再象去年一样只怕杨浩的命就交待在这儿,到底自己只有这么一个儿子,于是忙忙去前院劝说。

这边大家还在看戏,就是杨将军经这么一闹腾,心中火气便去了一大半。再怎么不喜欢杨浩,但到底孩子还是自家的好,如今他也长大了,免不了知道些人事,少年慕艾也是正常,趁着自己在京中好好说教一番,说不定倒是能大有改进。

如此一想,杨将军动作便有些凝滞,杨浩自也是感觉出来了,如今见母亲来了,知道给父亲搭阶梯的人来了,心中大喜松了口气,却不知事与愿违。

杨夫人拉着丈夫劝说,杨将军便趁此下了台阶,只是口中仍道:“这个逆子,竟是偷拿了东西去典当,拿了那许多的银子还不知做些什么勾当,今日若是不好好教训他一顿,还不知他日后能做出什么祸事”一边又让拿出那几枝珠钗让夫人看:“这也是那被当之物”

杨夫人接过珠钗一看,不由脸色一变:“浣竹,你倒是说说这是怎么回事”

就见跟着夫人来的人中走出位大丫头来,跪在夫人脚前,却只低头不敢说话。

这浣竹是专管着夫人的钗环的事,丢的这几枝珠钗虽不是夫人常戴的,别人虽不知便却瞒不住浣竹。她瞒下不说,既然不是监守自盗,那便是助着杨浩的帮手。

杨浩一见要殃及无辜,忙大声说道:“这事不关浣竹姐姐,我是偷偷拿的,我不过当了银子借给李大人,等他还了我就去赎了回来既然父亲赎回来了,到时就让李大人将银子还给父亲好了”

杨浩要神不知鬼不觉地拿走珠钗,浣竹自是帮着打掩护的,如今见他如此维护自己,不由心头一甜把个脸儿飞红。

杨夫人早就让人在旁将事说了明白,知是这中间关乎一个女子,如今又见浣竹的狐媚样子,不由怒道:“先将浣竹撵了出去关了”

浣竹一听不由大惊,她知道自己如今真要这么出去,只怕这辈子就完了。她因夫人向来心疼自己,本以为自己能借此上前一步,哪知竟是如此结果,于是忙对着夫人磕头,哭道:“夫人饶命奴婢再也不敢了”

杨浩心中不忍,便说道:“一人做事一人当,何必要牵缠上旁人我说过这不关浣竹的事。”

杨夫人哪肯听这些,浣竹此事往大了说是背主,便是撇开这个不谈,说不得心中早就存在 狗盗的念头,作为自己得意的丫鬟此事犹不可原谅。

就有婆子上前架起浣竹就要出去,浣竹死命挣扎却仍是于事无补地被带了下去。

杨浩见自己终究是带累了浣竹,可是他向来对母亲存在一种敬畏感,不似对父亲那样死皮赖脸,一时不知该如何,只焦急地看着母亲道:“真不关她的事我一人做事一人当,您只罚我就是了。”

杨夫人看杨浩那没出息的样子,再看着手中珠钗,耳边又响起那句“有命无运,带累父母亲人”,不由心中一冷:“好,好,好个一人做事一人当,既如此,那就请老爷动家法吧”

大家都傻了眼,杨夫人见众人不动,便劈手夺过板子就要来打杨浩。

杨浩可以躲着父亲,却不能让母亲没脸,幸好杨夫人倒也没什么劲,一板下去杨浩还没怎么觉得疼。

杨夫人一板下去便再也下不了手,就将板子扔在杨管家的面前:“执行家法”

众人见此,也不敢再敷衍倒真是摁着杨浩打了起来,杨浩不由一阵鬼哭狼嚎,听在杨夫人耳边更是厌烦,她不知自己怎么会生出这么个诸事无能的儿子来。

杨将军见此也有些心疼,只是自己刚才就要打他,此时倒是不好相劝。

杨华见此,再也顾不得自己的处境,忙跪着上前磕头道:“请老爷夫人息怒这事虽是公子有借,但他真是只想助人而已。那柳州李大人本就与咱家想识,没足够的银子买宅子,公子不过是急人所急而已。”

杨夫人冷笑:“你也个刁奴,别打量着我不知道,浩儿之所以是现在这个样子,只怕这其中也有你们这起子小人的功劳。我且问你那个美貌女子又是怎么回事?”

杨华早就打了腹稿:“回禀夫人,前段时日公子去广源寺,遇着一位大师说那女子与京城相冲,所以公子想帮…”

哪知此时有就人一路跑来叫道:“老爷夫人,圣上派了人来给公子传话”

第七十一章 福祸相依

第七十一章 福祸相依

大家看着正狼狈地趴在地上的杨浩,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倒是杨将军命人将杨浩抬到房中,他先去前边看看情况。

那内侍也是常来府上的,与杨家诸人都是相熟的,见是杨将军来了,忙道:“咱家也就是来给小公子传个话,哪用得着将军亲自来”

杨将军只笑道:“犬子暂且不方便,可否说与我转达”

内侍忙笑道:“这有何不可是圣上欲后日带些年轻武官们去南山巡猎,因这两年公子一直不得同去,故今年务必要去。”

杨将军一听心中暗悔,今日一气之下竟是把这个事给忘了,如今浩儿如此只怕又去不成了。他不由笑道:“烦请秦公公回禀圣上,只怕这次犬子仍是不能伴驾”

秦公公不由问道:“这是因何?”

杨将军知道此事定是要回明圣上的,便含含糊糊地说杨浩因私下典当物品刚被自己给教训了一顿。秦公公忙关心地询问伤得可否严重,又亲自去看了一回。

此时杨浩已被送到他自己的小院内,上完药正躺在床上休息,此次比起去年来好多了,只是仍需静养一段时日。

秦公公回宫去圣上跟前回复了此事。建庆皇帝不由唏嘘道:“没想到杨浩就为了区区几百两银子做出典当的事来,镇国将军待子也未免太过了”说罢微皱眉头,吩咐秦公公道:“从朕的私库中拿出一千两金子赐给杨浩命他好好养伤,等朕猎了好皮子就送他几件。另外,让镇国将军不要太苛责于他,毕竟还年幼,以后大了就好了。”

众人听了暗道:圣上果然对杨浩疼爱有加,一点也不肯委屈了他,便是那些个皇子只怕也没这个待遇。

建庆帝又入 ,对皇后说道:“这国丈对浩儿太过严厉,又不是没有这些银子。逼得浩儿偷着去典当,因此又被打得卧床你有空时也劝着些”

皇后听了虽然心疼,口内却道:“论理,浩儿也该好好管教一番,此事虽小,然圣人道‘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一味惯着他只怕将来会招惹大祸事。”

建庆帝笑道:“橦童也太多虑了浩儿本性不坏,只是活得恣意些罢了,量他也捅不出什么大祸来况且还有朕在,天大的事也能给他抹平了,便是朕不在了,还有熠儿他们护着呢活出个真性情来倒是让人羡慕,我已给他赐了千两黄金,给他做个零花!”

皇后听了此话,心中一惊正要劝说,建庆帝却又道:“朕知你也担心浩儿,不若派御医前去看看,多带着好药材,去年的就不错。再者有时间也劝劝镇国夫人,人总归是会长大明白事理的”

说完便去了前殿,杨清无法只好恭敬地送了建庆帝出去。一时宣了御医交待去将军府的事,又令人寻着滋补的食材药物来。

恰好此时大皇子庄熠正同了三公主和五皇子前来给母后请安。杨清知道他们定是听说了舅舅的事才赶过来看望自己的,不由心中宽慰,笑道:“想来你们也听说舅舅受伤的事,正好母后这里要派人过去呢,你们有什么要说的一并带了去”

三公主仪华温声说道:“希望舅舅早日康复”

才四岁的五皇子煜拿出一块点心道:“这是舅舅最喜欢的,他看到后肯定就不会疼了。”因为杨浩进宫时总会逗着五皇子玩,还驮着他玩耍,故五皇子很是喜爱这个舅舅。

皇后有些担心地看着尚未表态的大皇子,这舅甥两人年纪差不多少,且也算是自小一块长大的人,按说两人关系应该不错的,但是偏偏大皇子总是看不上杨浩,老认为杨浩丢了他的脸面。

果然,大皇子冷声道:“惹了父母生气本就不孝,母后如今巴巴地派了人去,倒象他做对了一般,以后又该如何面对天下黎民百姓”

皇后不由辩解道:“此事究竟如何尚不可知,许是误会。他到底是你舅舅,你就是派人去问候一句也不为过,你一口一句的‘他’,就是孝顺?”

大皇子神色不明地看着母后,自小他就听人说母后极疼爱舅舅,如今看来母后的心果然是偏的。

皇后见儿子如此看着自己,便叹道:“罢了,你不乐意也不勉强,只是他到底是你们的舅舅,以后也要敬着他些”

大皇子冷笑道:“儿子自是敬着值得敬的人,只是他却是不配”

皇后不由怒道:“他怎么不配,再怎么说也是你舅舅,不管如何在外总要给他些脸面,到底也是血脉至亲。”

三公主见此情景,忙带着五弟往偏殿去了。

大皇子却是作了一辑,笑道:“母后息怒,儿子不过是实话实说罢了。儿子从小就听人讲他如何霸道打人,不提去年他打何贵人的事伤了皇家体面,单就他在儿子这般大时,因着瑞王家的四叔在他前面而行,就带人打了他,那四叔可是我庄家皇室正经的血脉,竟是由得他欺负。”

皇后只觉得心惊,她万万没想到儿子对弟弟竟是如此大的成见。

因着弟弟出生时的艰难,后来父亲常年不在家,母亲又不喜,故她心中怜惜弟弟,在一些事上未免会娇纵了他一些。

后来再加上有心人的挑拨,让他愈发地行事肆无忌惮,但本质上弟弟还是好的,也不是那草菅人命的人,况她也时时劝鉴着,故只是在京城上层人家中名声不好。便是如此,她相信随着弟弟一日日长大,他自会明白做人的道理。

可是她没想到大皇子竟是与弟弟离心离德,大有不愿认他的意思。她不由强笑道:“这中间或许有误会也说不定,再怎么说他也是你的亲人,那不过是他年少不懂事得罪了那些人,等母后百年之后,还指望着你照顾一二”

大皇子不以为意道:“以后的事再说吧,上书房的老师说我今日写的文章极好,母后也品评一下吧”说着让小内侍将文章拿过来,他亲自呈给母后。

皇后心中已是乱成了一团麻,哪还能沉得下心来细看,便草草看了一下,笑道:“如果不错,有进益”

大皇子看着母后心不在焉的样子,心中凄然把对杨浩的厌恶又加了一层。

第七十二章 初提亲事

第七十二章 初提亲事

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大皇子又陪着母后说了几句话,便告辞去书房读书去了。

皇后见此只好在心中叹息,命人将东西备好送去将军府。等人下去了,便差人去将三公主和五皇子请来。

三公主见母后眉头微颦,也知定又是因为舅舅的事使得母后与兄长口角。便笑着劝慰道:“母后也不必如此忧心,现下哥哥还小等以后再年长些就不会如此对待舅舅的。”

皇后听了不由笑道:“你这多大,就这么说你哥哥,听你的语气还以为你是姐姐他是弟弟呢”

三公主笑道:“哥哥平日里与那些良师贤臣处得久了,自是只看到清正之人,说句大不敬的话,舅舅也就是平常世家纨绔子弟罢了,远没到哥哥想得那般不堪便是今日这事,我就着人细问了秦公公,说是好像是因着帮人才如此,可见舅舅还是个好的。”

皇后听了忙道:“我就说你舅舅这两年来已是懂事了许多,再不会如此胡闹的”转眼却又有些忧愁:“只是他毕竟一根筋的人,可不要被人骗了助纣为虐若是他能有你和你哥哥一半懂事,我也就放了心了。”

三公主见母后如此,哪像是姐姐,简直就是一位母亲在忧心不懂事的儿子,怨不得哥哥要心中吃味。

五皇子也说道:“舅舅自然是好人,还驮着我玩呢”

不提倒好一提起此事来,皇后心中一黯,去年杨浩在宫中为了逗煜儿开心,便驮着他在自己寝宫玩耍,哪知看到熠儿的眼中,就是杨浩奴颜婢膝讨好皇子外甥,没个舅舅的样子。且如此教唆煜儿,只怕会让煜儿极易变成不体恤宫人飞扬跋扈的性子,为此舅甥二人还发生了冲突。

她在心中叹息一下,又拉着五皇子的手,温声说道:“你舅舅也是个忠君爱国之人,只是脾气有些暴躁冲动,决不是大奸大恶之人,以后你可要好好护着他些。”

五皇子点头说道:“舅舅是好人,他一向都对我好,以后我长大了也会对他好的。我也会对父皇母后好的,也会对大皇兄和三皇姐好的。”

皇后听了不由一把搂住他,笑道:“以后你可要记住你今天说的话,不许忘了”

倒是旁边的心腹曹女官笑道:“娘娘不必太操心,国舅大人随着年长自是明白如何为人做事的,况且过不几年有了夫人,自会有人来劝着的。”

皇后听了心中一动,没想到一眨眼工夫,当年那个虎头虎脑的孩子如今倒真是到了说亲的年纪。她不由沉思道:“你明日派人去将军走一遭,请镇国夫人后日来宫中晋见。”

被皇后姐姐忧心着的杨浩此时正眉开眼笑地命令春华和冬梅将金子都收好,没想到只挨了几板子竟是发了笔横财

杨华看到掉进了钱眼中的爷,心中一阵无奈,叹口气道:“爷,我已经打听清楚了,夫人开恩倒也没怎么着浣竹,只是将她赶回家去令她家人看着给她找个人家赶紧嫁了”

杨浩听了心中有些不好受,要不是因为自己求她隐瞒几日,她也不会没脸地回了家去配人,正好此时春华二婢回道已将金子收好,杨浩于是命她们取出十两金子来,让送去给浣竹,并说自己承了她的情,以后必不会忘记的,让他家先别急着嫁她出去,一定要找个好人家才好。

春华倒还没什么,那冬梅听了心口发酸,她素来留意到夫人房中几个大丫鬟,就数浣竹和浣芷最是拔尖,没想到那浣竹真就把手伸到公子这里来了。

不管她之前与公子如何,单只这一次因受公子之累,只怕公子自此会对她愧疚。本来浣竹如此离开内院,她家中为了遮丑,只怕会急匆匆就把她嫁了出去,如果此时公子送金子又说了这等话,保不准她家人会动了心思。

冬梅便笑着劝道:“公子能如此为浣竹着想也是她的福分,只是如今夫人正在气头上,您就这么大喇喇地送了金子过去,万一再惹恼了夫人,只怕反是好心办了坏事得不偿失”

春华听了也道:“浣竹家里也不艰难,送东西倒也不急在一时,不如过几日等夫人消了气,再着人去罢”

杨浩听了也有道理,于是便做罢。

冬梅心中松了口气,浣竹的事倒是可以暂时缓一缓,只是自己却要想个法子长长久久留在这里才好。

隔了一日,杨夫人便去宫中晋见皇后娘娘,杨浩便命杨华趁着这个工夫将金子给浣竹送去,又一再叮嘱她家人万不可草草将她嫁出去,以免将来后悔终生。

浣竹的父母自是满口答应着。本来浣竹在夫人处伺候极得夫人喜爱,连带着家人诸人也有了几分体面,没想到一招不慎就灰头土脸地赶了回来。

她父母为此就想赶紧将浣竹嫁到庄上去,以免得在府中丢人现眼,只是又在心中可惜女儿生得如此好人才,如果匆忙中嫁个庄子上的人未免可惜了,可现在这种情况又一时找不到好的,如此杨浩让人来送金传话的事就成了及时雨。十两金子也不过是一百两银子,难得的是这份体面,且杨浩的一番话不仅让她们一家子喜出望外,更是生出了几分妄想出来。

而宫里面杨夫人与皇后先是国礼后是家礼地寒暄,因大皇子跟着圣驾去狩猎,只有三公主和五皇子前来拜见外祖母。

皇后心中有事,便略让她们说了几句话,就寻机让宫人带着皇子公主下去,母女两人说些体己话。

皇后杨清问清事情原由后,心中大是安慰。杨浩虽行事有些着三不着两的,但本意倒是好的。于是皇后便劝解母亲不要再生弟弟的气,他这两年来也有所长进,以后帮着也劝父亲不要动不动就打,还是以训诫为主,他如此也大了能听得了道理,也免得打出个好歹。

皇后又想到杨浩倒也到了说亲的年纪,便和母亲说起这事来,杨夫人也表示以后会多留心一下,若是看得准了,一定会同皇后说的,也好让皇后帮着拿个主意才好。只是自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此事也不能急在一时,还是须细细访才是。

因这件事中又夹杂着几个女子在其中,母女二人又担心,这期间难保不会有那狐媚子引着杨浩走了歪路,只是这事自来是堵不如疏,倒不如想个法子解决了才好。

一时二人又细细谈了半日,见时日不早,杨夫人不敢坏了宫规忙告辞而去。

第七十三章 通房丫头

杨夫人回府后自己在房中细细思量自己及杨浩身边的几个丫鬟:自己身边浣芷和浣竹长得最好看,人也聪明机灵,只是看浣竹做得那不体面的事,可见这长得好的心也大,以后等少夫人来了,只怕会后院不平静。由此又想到杨浩房中的冬梅倒也是一个绝色的,虽说侍候的好,却也瞧着有几分心机,倒不如春华稳重。春华为人稳重温柔也能劝着些儿子,且她长相也娇俏做个妾室倒也使得,如果能绊着浩儿的心,另他少去外面生事,倒不失为一个好主意。

于是杨夫人命人将春华叫来。春华以为夫人是关心公子伤势,也不敢怠慢,忙和冬梅说了一声便去了。

杨夫人看着面前浅使脂粉一脸温顺的春华,心中暗自点头。问了几句杨浩伤势情况,看着屋里的人都被常嬷嬷悄无声息地带了下去,这才笑道:“浩儿一惯顽劣,倒是苦了你们这些跟着他的人”

春华忙道:“这是奴婢该做的,况且奴婢虽不知公子在外面如何,但却也知公子待人一向宽和的,能侍候公子也是奴婢的福气。”

杨夫人招手让春华进前来,笑拉着她的手细细打量,春华见此不由心中害羞低下了头,杨夫人笑道:“浩儿这孩子总是惹事生非让人操心,如今他也大了,身边也该有个知冷知热的人我留心看着这满府里的丫头,不论性情模样儿也就只有你是个尖儿,只是不知浩儿有没有这个福气”

春华听到这话,更是把个脸儿羞得通红:她知道一些做为侍候爷们的丫鬟中就有不少的人凭着与爷自小的情谊,倒也做个妾室通房,成了半个主子。只是她自来是一心当差,不敢出一点差错,也想到等到了年纪配了小子也就如此过一生了,却不想能有这个造化。

外人都说公子如何的跋扈恶劣,但是他对院中的下人倒也不坏。这妾室通房虽说自此也能享受荣华,只是毕竟碍着将来的女主子,只要自己以后小心侍候,守好本分想来也是能衣食无忧的。

想到此春华不由红了脸道:“奴婢一切都听夫人的。”

常嬷嬷此时也走了进来,笑道:“恭喜夫人,恭喜春华姑娘。”

杨夫人又道:“此事先不好张扬,等浩儿身子好了,再挑个好日子只是自此可要更加用心侍候,若是浩儿有什么做的不对的地方要好生劝着些,实在不行就来回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