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一章 众将进京

圣上听了不由尴尬万分,大皇子等人也不敢言笑,只低头吃东西。

此时又隐隐听里面有说话的声音,圣上笑道:“原来是刘状元带妹妹来玩耍的。熠儿,他做你的老师可还习惯?”

大皇子忙恭敬回答道:“刘学士学问极好,儿子得此老师受益颇多。”

圣上点头道:“想他不过才十四五岁便中了举人,这次又一举得了状元,果是有大才的人。”

圣上等人用过饭后,便准备回宫,哪知隔壁的人也正准备离去,大家便碰到了一起。刘栋心中大惊,他没想到今日竟在宫外遇到圣上与大皇子。还没等他反映过来。圣上已经上前道:“见过刘公子。在下姓王,咱们前日里还见过的。”

刘楚玉听出正是那个狂徒的声音,忙暗暗拉着哥哥的衣袖道:“刚才无礼的就是他。”

刘栋忙拉开妹妹的手,对着圣上拱手道:“原来是王老爷,失敬失敬”

圣上呵呵笑道:“哪里哪里”眼睛却瞄着女眷,只见有两位少女模样的姑娘带着帷帽站在那里,看来是刘府小姐在此请客了,而且听声音却不是方才读诗的人。

圣上又笑道:“才刚来时听到有人作的好诗,忍不住叫好,倒是冒犯了令妹,还望海涵。”

刘栋忙道:“言重了,也是舍妹调皮大家误会一场。”

圣上笑道:“误会说开了,也就算过去了。刘公子请便,我先告辞了。”

刘栋忙上前道:“我送送您吧。”又转头对妹妹道:“你们先回房去,我去去就来。”

圣上和刘栋并排走着,悄声道:“不必对别人说出我的身份来。”

刘栋忙点了点头,圣上出宫,自然还是要小心些好。

圣上一行人离开斋香楼,圣上指了一个侍卫道:“去打听一下,与刘小姐在一起的是何人。”

侍卫忙点头行动,就在圣上刚进皇宫没多久,那侍卫便来相报:那名女子乃是绵乡伯府的二小姐李淑妍。

圣上不由笑道:“女子中有如此诗才,除了她再没有别人了。”

大皇子看着父亲,又想到李淑妍之前的极贵命格的传言,眼中暗芒一隐,又归于平静。

再说李淑妍这边,经过一年的清修,她终于可以出来走动走动,恰好又是大军回京城之时,上天果然是眷顾她的,连时间都掐算得如此精确。

而自从刘栋成为状元郞,且又于近期一举成为大皇子的老师,将来等大皇子成了一国之君,刘栋飞黄腾达指日可待。于是倒有不少交好的世家更加欲想让他成为自家的乘龙快婿,可惜都被他推脱了。

看到刘栋大有出息,又对妍儿如此痴情,绵乡伯府的众人倒也有些心动,在没有更好的对象出现前,他倒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川阳侯夫人也暗自感叹儿子的痴情,再看那李淑妍经过一年清修,不仅容颜更胜以往,性子也变得更稳重,便也就由着儿子去了。世子夫人齐语彤也觉得不管刘栋如何有出息,他的妻子却永不会超过自己,且有这么一个优秀的妯娌处处跟在自己身后,倒也是一种大长面子的事。所以两家倒是有了默契,只待今年群芳宴后,两家便可商议两个小儿女的亲事啦。

今日楚玉约了李淑妍来此,一来是为几日后观看大军还朝订下房间,二来则是借口让哥哥护送,以趁此解一解二哥的相思之苦。

李淑妍自然懂得,不过心中更是为大军还朝好奇,不知可会象电视上演的那样场面壮观,不过那些人身着笨重的铠甲,估计也不会好看到哪里去又想到战争从来都是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受苦的还是老百姓,那些出征的士兵们也多少将命交代在那里,不由心中悲戚,随口诵出王昌龄那首有名的《边塞》,却不防隔墙有耳被人叫好,倒是个懂诗的人。

没想到将要离去时竟又遇上那人,隔着纱巾倒是将那人好好瞧了瞧。通身的富贵气质,两道剑眉下的眼睛深邃锐利,脸上刚毅自有一种不怒而威的威严之气,下巴及唇上蓄了短须,看样子该是三十多岁的样子。

李淑妍心中翻滚,这人的长相竟隐隐与前世的那人相似,只不过那人一向温文尔雅没有眼前这位让人不敢靠近的气势。李淑妍暗暗劝慰自己:中国人那么多,长的相似也是正常的。

不过接下来刘栋与那人的互动,却让李淑妍只想吐槽:为什么又姓王,是不是清朝的就姓艾,其他朝代的就姓王或者是姓黄,就不能有些创意吗?

刘栋好歹是个状元,如今也算是大皇子的老师,又是川阳侯的嫡子,这京城中让他变了脸色恭恭敬敬地,除了当今圣上又有哪位,不仅年纪对得上,旁边还明晃晃地站着位面白无须的老太监呢。

看着刘栋恭谨地送了那些人下楼回来,楚玉不由哼道:“二哥,他是哪家的王老爷?我怎么不知道咱们家还认识如此能让你亲自恭敬地送出去的贵老爷。”

李淑妍忙拉了拉楚玉,笑道:“可不是皇老爷吗”手向天上指了指,又对刘栋笑道:“我看咱们坐会儿再走吧。”

刘栋没想到李淑妍竟能识破圣上,又提了这个建议,果是心思玲珑的女子。圣上微服私访安全最重,如果被泄露出去出了什么岔子,如此倒是能自证清白,且也乐得又能与佳人共处一室。

杨将军终于带领大军来到京城外,杨将军令大军驻扎在城外待侯旨意。

不一会就有官员宣旨道:“请杨将军等将领并东临国使臣一并入宫赴宴。”

杨将军因想着此时圣上要接见众将领,应是无暇理会战败国的使者,也算是他一个下马威,所以他早就安全护送东临国使臣去驿馆的人手。此时看来,想要圣上要震慑对方扬我国威的意思了。

杨将军看着神情振奋的儿子,想了想,招手让他近前来,笑道:“在此次的战事中,林振威的功劳是最大的,所以到时他会与为父并排而行,不过依他的谨慎,或许只会跟在为父的后面。倒是你…”

杨浩重回京城心中很是兴奋,因为历来先锋官都是跟在主帅之后的,到时也让那些狗眼看人的见识一下自己的威风,又是一个英俊的少年将军当然如果二丫也能亲眼目睹到自己如此英雄的模样就更好了。

不过林振威的确是大功臣,自己排在第三也可能。他忙笑道:“那我就先让着他罢,我只在他后面走。”

杨将军点头微笑:“你能这样想当然最好,不过,你的先锋官只是临时封就的,并没有职衔品级,且又在前期丢了粮草,还不知圣裁如何,你若是走在诸将领的前头,只怕不能服众,反惹事端,不如你先去最后面与杨虎闫老大他们一起走吧。”

眼看着失去了一次耍威风的机会,杨浩有些气苦。但是想到这次大多数的将领们都是长期驻守边关的,此次亦是在沙场浴血奋战,好容易得次进京的机会,此时谁不想在百姓敬佩的目光中潇洒地走过,自己又何苦压在他们前边。

杨浩垂头丧气地拍马走到最后面,只生闷气,也不理会杨华等人的挤眉弄眼。但他不知道的是,就因为他现在不领功不耍威风顾全大局的表现,让大多数的将领对他心生好感,为他以后率领众将打下良好的基础。

众奉旨迎接的京官簇拥着杨将军和林振威一起进了京城,而林振威果然慢杨将军一步。此时京城早就黄土铺地净水洒街等着迎接凯旋归来的英雄们。

因为道路两边的茶馆酒楼等皆被有钱人租了,没钱的百姓们则挤在道路两边看热闹。

这其实比那文状元骑马夸街要荣耀得多,所以众位将领心中也是激动万分,更是目不斜视,挺直了腰杆,让人打量。

杨浩更是如此,杨华悄声笑道:“也不知二小姐会在街上的哪个房间呢?”

杨浩恶狠狠道:“你就是这次做了军官,也是我的跟班,还是收着些吧。”

今天二丫没有来。二丫这几年在京城之所以总能接触到一些上层的边角,缘于刘夫人的偏爱和与芳姐儿的投缘。但是随着芳姐儿的出嫁,二丫现在是彻底显现出七品京官之女的本色来了。

芳姐儿自出嫁后,便鲜能回娘家,虽然她夫家对她没有特别严的规矩,但是已然为了妻子,自然要守着夫家过日子。且如今她又有了三个月的身孕,越发的不敢随意走动了。因为今年又是旱又涝的,刘大人的工作愈发重要,日日在下边奔波,刘夫人又要打点女儿怀孕的事,也就没那个心情看这个热闹。不过她倒是告诉二丫,因为她哥哥此次担任传旨官,所以蔡家也订下房间。

二丫虽与蔡家打过几次交道,不过终不如和刘家熟悉,便忙婉言谢绝了。此时她正在房中抓肝挠肺地后悔,当日不该回绝了。其实她倒是挺想看看杨浩着戎装时的样子。

老太太和李母看着二丫坐立不安的样子,不由笑道:“着什么急,等吴妈她们回来,讲给我们听听就是了。”

李淑妍看着远处走来的将士,均着了戎装骑着马匹倒也整齐,有点象现在的阅兵。随着众人的走进,两边的夫人小姐们看着前边英俊威武的林振威,忍不住连连赞叹。而他旁边面色黝黑粗糙一脸风尘满面皱纹的杨将军,就象是专为了衬托他而存在似的。

杨夫人看着丈夫叹道:“和林小将军一对比,老爷的确是老了。想当年他也是如此英俊年青的将军,年年被边关的寒风吹着,怎能不老得快呢。”

第一六二章 国丈提亲

常嬷嬷忍不住笑道:“您夸老爷英俊的话,若让老爷听了,还指不定高兴成什么样呢。当年您可没少嫌弃他二三十岁的人长的像个四五十的老头子。”

杨夫人脸上一红,笑道:“快别提当年的事了你看不说林将军,便是那些将领中就有不少年青的,老爷也该退下来晗孙弄子颐养天年了”

“前儿皇后娘娘还给您说了几家世家的小姐呢,您心中是不是有个大致的人选了?”

杨夫人摇头道:“经过这么多事,我也想开了,只要我们一家人好好在一起生活,其他的都不算什么。我之前对浩儿不够好,以后定会补偿他的。所以这次我得给他选个好媳妇才行。这几家我也看了,门第倒也可以,只是那些女孩总是有些不足。浩儿又是个眼高的,总要容貌才情品格性情都是上上等才好”

常嬷嬷觉得这样的媳妇太不好找了,便是皇上选妃也没有这么苛刻吧。不过看到夫人一年来好容易有个笑模样,她也不敢扫了夫人的兴,忙看着外面笑道:“瞧,那不是公子吗,一年没见,倒真是长成个男子汉了。”

杨夫人忙向外看去,果在最后面看到杨浩待人,不由也笑了。

杨浩耳边听到老百姓们在谈论着将士们的威武,杨将军的老当益壮,当然更多的是说林振威的少年英姿,又觉得隐在街前房子里的夫人小姐们也定是两眼只盯着前面的林振威,根本就没人注意到最后面的自己。

他心中暗道:先让你们得意着,以后我杨浩一定会走到最前边的。到那时,二丫就可以对所有的夫人轻描淡写笑道:“看,最前面的那位年青英俊玉树临风神勇无比的将军,便是我李婉儿的夫婿杨浩。”

杨华打断了杨浩的白日梦,小声道:“爷,马上就要到皇宫了,你也该回神了。”

杨浩忙收敛心神,跟着众人进了皇宫。众人见到圣上山呼万岁,跪倒在地。圣上忙令众臣起身,然后携众人按照品级及功劳大小入了筵席,东临国的使臣便被安排在靠近圣上的位置。

杨浩等人则被安排到远离大殿的一隅,众人皆以能以军功被圣上亲见为荣,便是远远看到圣上便是莫大的荣耀,只有杨浩有些不大自在。

一时君臣尽欢,皆大醉而归,以至于圣上第二日不得不罢朝一天。第三日,论功行赏了各将领。杨将军本就是正一品将军,此时却又不好给他爵位,便赏他享双俸;杨浩功大于过,封正五品中朗将,林振威则为正三品的归德将军。

又过得几日,东临国的使者待两国的盟约正式签署后,便在大齐将士的护送下回国去了。此时战争才算真正过去,大齐朝的百姓终于可以真正放心地过日子了。

这日晚饭后,杨浩算着回京已经差不多有五六天了,明天该去李家走走了。

杨将军却将儿子叫来,道:“以前杨华杨虎跟在你身后倒也罢了,只是现如今他们也算是朝廷的人,所以我已经将他们一家的奴籍消了,虽然他们现在是你的下级,但不许再拿他们当奴仆使唤,你可明白?”

杨浩忙道:“儿子知道分寸,再说我们一起长大的情分在那里呢,您就放心吧。”

“什么情分?当年你可没少仗着是主子欺负他们,如今他们也做了官,你可不要再拿以前的主子身份来压他们”杨将军嘱咐完后,又笑着对杨浩说道:“咱们父子一出去就是一年多时间,你母亲时时担着心,如今咱们平安回来,你母亲这几天看着也挺高兴的。所以就让她这段时日开开心心的,其他的事,先过一段时间再说吧。”

杨浩一听忙道:“父亲,您可是答应过我要帮着劝母亲同意这门亲事的,难道您要反悔?”

“说的什么话,老子说话是一砸一个坑只是你母亲对于门第之见根深蒂固的,太执着了些,不太容易转过这个弯来,得慢慢劝说着才行。因为咱们回来,你母亲才刚高兴几天。所以这事过几天再说吧,你放心,父亲一定会让你如愿的,到时父亲亲自去李家给你说亲。”

杨浩还是有些不放心,又道:“老是这么推啊推的,万一李家给她订了亲怎么办,我不是白白等了一场,难不成到时咱们去抢亲?”

杨将军哈哈笑道:“臭小子,我不信你就没做点什么,否则一年前你也不会痛快地去了边关,这几天就等不得了,骗谁呢放心,这几天我得了空就去请李兄弟来说说。”

杨浩忙道:“择日不如撞日,您明天好像就没什么事,不如…”

杨将军想了想,笑道:“好吧,那就明天。”

杨浩这才喜滋滋地回去了。

第二日一大早,杨浩起来练了一会功夫,吃过饭就准备出门,没想到刚出了院子就见到杨华。杨浩不由笑道:“杨校尉找我有事?”

杨华忙陪笑道:“爷,您可别寒碜我了,这几日没少被我母亲说说我们祖辈是将军府养活的,如今我自己顶门立户的,就是背主,这不一大早就赶着我来您这里伺候呢。”

杨浩边走边笑道:“其实我也有些不习惯,不过你到底是圣上正经封的官,再叫我爷也不合适了,小心又让人拿了我把柄,好容易得个五品官,再让圣上给捋了去,看我不抽你”

杨华忙跟上前去道:“再怎么说我也是您的属下这京城可不是边关,那些人总认为是咱们沾了老爷的光才封了这个官,所以咱们更该拧成一根绳才对”

“我算是看透了,这京城的人就是闲的,没事就喜欢嚼舌头根子,见不得人好。不用跟他们一般见识,咱们照样过自己的日子,有本事他们也去沙场杀敌或者逮只麻雀喝血止渴”

“呃”杨华捂着嘴,苦着脸道:“爷,求你别说了,我才吃的饭,有些受不了。真想一辈子都不要想起那段日子来。”

杨浩看杨华表情不似作伪,便住了口,两人骑马来到李宅。

此时李家除了李父外,都聚在老太太屋里说话,听说杨浩来了,忙起身相迎。二丫听到杨浩两字,只觉得自己的心都快要跳出来了,她站起身来怔怔看着房门。

杨浩恰好挑着门帘进来,一眼就看到二丫,还不及细看,老太太已道:“瘦了,看来在那边吃了不少的苦啊。”

杨浩忙道不苦,一边与众人打招呼,又看着三丫道:“才一年未见,个头长得很快嘛不知工夫有没有撂下,一会我可能考较你一下。”

三丫忙拱手道:“三丫见过师傅这一年多是跟着夫子习文,每日只练习半个时辰的拳脚工夫,所以到时还请师父手下留情”

杨浩看着规规矩矩着的三丫,不由泄气道:“才一年不见,怎么就变得和个老头儿似的,真没劲”

李母笑道:“他如今已经进学跟着夫子念书呢,人长大了自然就懂事。倒是该恭喜你,如今已是正五品的中郞将了。哦,对了,好像杨华也是官了呢”

杨华忙笑道:“我这算什么官,不过是个八品校尉。”

而此时李父也正被杨将军请过去说话,杨将军笑道:“前几日浩儿说要求娶你家小闺女,他倒是有眼光”

李父忙道“不敢小女蒲柳之质怎能高攀将军府,还请杨将军慎思。”

“你也太谦虚了我又不是没见过你家的那个丫头,我看她就很好浩儿能娶了她也是前世修来的福分”

李父想了想,笑道:“将军府乃是世家名门,杨公子如今又是正五品官员,小女自小在乡间长大,见识浅薄,二人只怕不是良配”

杨将军见李父总在推脱,便知自己家的那个傻小子太自以为是了,人家明显是不想应这门亲事。他笑道:“浩儿自小顽劣,但是本性不坏,又与令爱年纪相当,只要小儿女般配,管什么家世不家世的。这几天浩儿可是没少求着我来提亲你若是有什么顾虑只管说来,不必转弯抹角。”

李父见杨将军说话如此直白,也只得将话说开道:“下官之所以不赞成这亲事。一来小女愚笨,只怕过不惯大户人家三妻四妾的生活;二来她人才不出众,只怕当不起皇后娘娘弟媳的重担来”

杨将军倒是一愣,问道:“你这话也对浩儿说过,他是如何回答的?”

“杨公子当时倒是说此生不会纳妾,只是下官却是不敢信。”

杨将军拍腿道:“这臭小子从小到大,什么样的女子没见过,如今执意要娶你女儿,看来你闺女的确是个好的。我还纳闷儿浩儿怎么就和你这么投缘,原来是早就盯上那个小丫头了。不错,浩儿这几年变了不少,看来你家闺女倒是有些本领。你只管放心,我杨家人都是一言九鼎的,说好不纳妾自然会说到做到。”

李父脸红了,好象杨浩真是一直对二丫就不一般,可恨自己总认为二丫还小,竟没往这方面想。其实他真是误会杨浩了,杨浩一开始还真没什么想法,只是这两年才不知不觉地就对二丫有了好感。

杨将军笑道:“不是我夸口,浩儿虽然行事鲁莽脾气偶有暴躁,却是一片赤子之心,也没有那些纨绔的坏毛病,又上过战场吃过苦,说实在的,如今这世家子弟才学什么的都是点缀,关键是人品要好。你与浩儿相识也好几年了,说句实话,他要真是如外面所传那般不堪,相信你也不会让他上门的。”

第一六三章 二丫许亲

李父低头想了一会,道:“这到底是小女一辈子的事,虽说父母之命,却还是应和她商量一下的。”

杨将军笑道:“是极这是一辈子的事,也该告诉她一声,浩儿什么样的人,她也多少应该了解些,让她好好想想。这事也不急,我这边也有些事要办,一时还不能上门去提亲,等过一阵子咱们再好好说说这事。”

李父勉强客套几句话,借口翰林院有事,便告辞而去。

李家这边正热情款待杨浩二人。杨浩看着二丫清减了不少容貌也更加的出色,总想找个空子与她诉一诉这一年多来的相思之苦。

老太太等人却不想给他这个机会,便是杨浩考较三丫的功夫,二丫也没有如以前那样,出现在那里。一时倒是急得杨浩抓耳挠腮无计可施。

二丫见杨浩终于平安归来,心中本就高兴。如今见到他本人看着似乎也没受什么伤,虽说变得比一年前黑瘦粗糙,但也比他一年前要精壮得。而且现在又做了正五品的官,倒是越发的意气风发,二丫看着更是放了心,心也就越发平静下来。

老太太和李母见二丫如此,不由点头,反观杨浩倒真是坠了情网的毛头小子,连掩饰都不会,只管不住地拿眼偷偷瞧着二丫。

二丫初时不觉得,时间长了也感觉杨浩有些不对劲,因她中也装着事,于是吃过饭便回了房。

杨浩只能眼巴巴看着她离去,他也意识到此时的二丫已是个大姑娘家了,自己又一年多未来,与李家总免不了生疏,再不能象以前那样跑去找她说话。再看做为主人相陪的三丫,他有些暗恨李家给他找的什么夫子,生生将个孩子教成这样,要不然也可以借着他与二丫说几句话。

其实这也不能怪三丫。三丫如今已经八九岁了,又跟着夫子读了一年多的书,学了些规矩,人变得懂事了,行事当然也会稳重些。

不过三丫之所以会如此一本正经地陪着杨浩说话,还是因为杨浩在这一年里也变了许多。比如一年前他能与三丫没大没小地玩闹在一处,而且时不时还要被二丫教训一顿,所以三丫虽口内叫着师傅,但认定了二姐能降服了他,所以心中却是不怕他的。

今日杨浩来到李家,虽然他认为自己一如从前的随意,可是一年的沙场生活早就在他的骨子里刻下了烙印。

此时的他在别人眼中,脸上已有了威严,虽然没有穿官服,但是之前在沙场上做为先锋官,统帅部下说一不二的官威却是不知不觉就会流露出,再不复一年前或嚣张或不羁的纨绔样子,所以李家诸人看着他均是有些陌生,故三丫也不敢随意嬉笑放肆。

杨浩坐了一会也觉得无趣,便起身告辞,三丫一副大人样子,送着杨浩出了门,杨浩看看二丫紧闭着的房门恋恋不舍地走了。

晚上李父便将杨将军为杨浩求亲的事说给母亲和妻子。

李母想起今日杨浩的表现,不由笑道:“我看杨浩倒真是对二丫上了心,况且他又承诺不会纳妾,二丫嫁给他也未尝不可”说罢看向老太太,想听听她是何意思。

老太太深呼一口气道:“杨浩对二丫的确是上心,不管以后如何,至少现在看来这几年应是不错的。人心是看不透的,这女子嫁人就好比二次投胎,总带着些赌博的意思。我也想过了,门当户对的未必能一世恩爱,同样的,高攀低就的,就未必不会执手一生。”

果然好女怕缠郞,看来她二人也是同意了,李父苦笑道:“杨将军虽然没说,我却知道杨夫人和皇后娘娘那里未必同意,便是二丫如愿嫁入杨家,不得姑婆喜欢,日子可是不好过啊。”

老太太沉吟道:“难道普通人家就没有姑婆妯娌,天底下还没有人人都爱的人和她过一辈子的是她的夫婿,只要她的夫婿能将她放在心上,得了姑婆妯娌喜欢如何,不得又如何,一辈子长着呢,总会变好的。可是如果她不得夫婿喜欢,日子长了再纳个妾,那苦日子可就没了尽头。娘家人再如何厉害,也管不了人家夫妻坑头上的事。”

李父听了沉默不语。

过了一会儿,李母也笑道:“如果此时能有一个门当户对,且夫婿疼爱姑婆喜欢的人家,倒也罢了。可惜二丫只能一直圈在家中,咱们知道她是个好姑娘,可是外人如何得知。便是有夫人小姐看中二丫,最多也就是姑婆相得,是否为夫婿所喜却是不得而知。咱们家认识杨浩也有四五年了吧,虽然他的名声不好,但他的为人咱们倒是可以信得过,嫁给一个品性好的人,不管将来夫妻走到哪一步,至少做妻子的都不会过得太悲惨。”

李父想了想,深叹一口气,道:“也罢就如母亲所说,嫁人总要得了夫婿喜欢才行,至于杨夫人和皇后那里自有杨浩与杨将军,过个几年二丫生了孩子,在将军府站稳了脚跟,一切也就好了。”

老太太又道:“这事咱们也要和二丫说个明白,看她如何决断。不过,我瞧着她必肯的,难得有情郞,杨浩这些年如何对她,她心中也有数”

三人决定由李父去与二丫说明,李父道:“为什么要我去说呢,你们来说不是更好吗?”

“既然是杨家父子向你提的亲,自然是由你来说比较妥当些。”老太太又道:“只是也别让二丫心中存了是她高攀了杨家,免得以后真嫁过去缩手缩脚的,让人看了心酸。”

李父将女儿叫到书房来,把杨家求亲的事说给了女儿。

二丫虽感知到杨浩的情意,但仍是惊讶于他的求亲。

自从小青替杨浩将添妆送来,她闲时总爱回忆与杨浩的点点滴滴,就越发觉出杨浩对自己的情意,在慢慢品咂杨浩对自己的爱意时,她的心也不知不觉沦陷了。

她不由审视自己的内心,在这几年里,难道自己不是也对他生出一种不能明说的情意来?一开始是怜悯不忍,后来却慢慢的变了味,只是自己没有觉察罢了。

她总是要出嫁的,杨浩也要娶亲,虽然这世他不会娶李淑妍,可是她总担心将来杨浩的妻子不能明白他的好,身为将军的妻子总免不了独守空房,万一他今生再被辜负了,难道又要重复前世的目眦尽裂口吐鲜血?二丫每每如此假设,便心如刀绞。可是想到横亘在两人之间的悬殊门第,使二丫不敢多想,她只能拼命压抑着这份感情,这也是今日她回避杨浩的原因。

他们这样的世家子弟娶亲不是能随自己心意的,要考虑方方面面的利益得失,而门当户对又是最为关键的,当年刘栋和林振威如果为了心中的情意,不管不顾地非要娶李淑妍,圣旨也是不能强逼着的,赐婚圣旨只是绵上添花,可是他们权衡了利弊后,都放了手。

以杨浩的出身,他跑来求娶没有根基的七品官之女,要么是因为自己才貌无双誉满京城,要么就是他自己本身有什么不妥,不得不降下身价来。显然这些都不符,但他却来求亲了,一方面看得出杨浩对自己的一片深厚情意,另一方面也说明他比这世上的大多数人强得多,是一个敢爱敢恨敢作敢当的真正的男子汉大丈夫。

二丫没想到重活一世,自己竟能尝到那种甜美的爱情滋味。一时又想到为了让杨浩避免前世的厄运,自己强逼他不许娶李淑妍,却不没想到他竟是来求娶自己,她有点监守自盗的心虚。但是不管如何,杨浩站出来了,也给了她信心与勇气陪着他执手走过这一世,前世的她过得太苦,得一个与她倾心相对的夫婿也不亏了重活这一世。

二丫红着脸道:“自来姻缘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一切都由父亲做主。”

看着女儿话语神态,他早知就是这个结果。李父又说道:“总要自己愿意才行,这以后的日子可是自己的。我听你母亲说,你前世曾嫁入世家,是吗?”

二丫点了点头,道:“我今生和他无缘,也不想再有缘。”

李父叹气道:“不管你前世如何,这世还是要好好生活的。既然曾在世家生活过,想来这世门名门的生活,你也是了解的,为父也考虑过了,杨浩这个人品性不坏,对你也一直不错。他们家人口又简单,你若是真嫁过去,应该可以不用太费劲就能站住脚跟的。”

李父说着又拿出杨浩的保证书,递给二丫。二丫接过细细看了,不由惊奇地抬起头来看向父亲。

李父道:“杨浩去边关前曾来求过亲,我没同意。只答应他一年半内不会为你另说亲事,这是他为了取信于我,写得这个不纳妾的文书。其实我一直不是太看好他,可是见他如此诚心,又是马上要上战场的人了,为了安他的心才答应下的。今日杨将军又特意为他求亲,我才告诉你一切的。”

二丫忙笑道:“女儿明白女儿便是嫁过去,也是他杨家三媒六聘明媒正娶的,必不会妄自菲薄的。”

李父点头,又嘱咐了几句,便让女儿回房了。二丫回到房中,想起今天杨浩的窘迫样子,不由得笑骂一声:呆子

第一六四章 和亲北蛮

今天注定要发生些事的。圣上因国事繁忙,妹妹进宫也未有空见她,所以一处理完事情便匆匆来到皇后宫中。

皇后忙接了圣上进去,又亲自服侍他更衣,因提到新安公主今日进宫,忍不住笑道:“到底是一母同胞的兄妹,今日她进宫来商量今年群芳宴的事,担心你这哥哥没钱了,要自己出钱办呢。”

新安公主是圣上的亲妹,自小得圣上的宠爱,与皇后嫂子也是关系融洽,因为今年的群芳宴由她来主持,所以进宫来讨嫂子的主意。

圣上笑道:“她今日进宫,偏我没时间见,想来没少在你跟前抱怨我吧。”

“今日倒是没顾上。她现在只顾着群芳宴的事情啦。”

“群芳宴有什么好操心的,有以前的例在那里,依例就是了,她自小身体又弱,让她少操心这些事。”

“我就说是亲兄妹,”皇后笑盈盈道:“她也是担心着你的身体,让我好好劝着你休养身体呢。今年又是打仗又是天灾的,新安担心你身体吃不消,又担心国库没钱,要自己贴了钱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