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浩没想到只一顿饭的工夫,成王就表示愿意成人之美,倒是让他有些吃惊,他原以为成王为了脸面总要坚持到明日早晨。

不过如此也好,杨浩就要拉了他去见圣上。成王忙道:“如今天色已晚,还是明日一早吧,总要让本王养养伤吧。”虽然他可以放手李淑婉,却总要里子面子都有才行,所以务必要考虑周全。

杨浩知道成王已是做了最大的退步,事情已然解决,倒也不急在这一时,也该让那起子人体会一下着急无奈的滋味儿。

因为绵乡伯实在是重伤,李航倒还勉强支撑的住,便奉了圣上令带人前去玉真观接人。哪知观里山上寻了个遍,却不见李淑妍主仆三人的踪影,李航气急败坏地去找杨华问罪。杨华却道:今天玉真山被守得如铁桶一般,一只苍蝇都飞不下来,李淑妍自己在观里消失,他如何知道?

李航气道:“人是你看丢的,我自然要拿你问罪!别以为我不知道,定是杨浩让你将她藏了起来。”

杨华听了拍手道:“你这个人好生无趣,既然知道她是被中郎将带走,却来此问我!果然是柿子拣软的捏!”

李航恨道:“你不要得意,如今你主子不在这里,你信不信,我现在拿你去顶了罪!倒是乖乖将人送来是正经。”

杨华大笑:“我若是您,便当此事没发生过,你以为你的女儿是天仙,人人都稀罕?放心她只是要躲这几天罢了,您若是闹大了,人人都知你女儿夜里不在观中,到时可不要怪到我们头上。”

李航没办法,只得回去向圣上求助。圣上叹道:“成王已经松了口,明日一早估计就能入宫,到时你女儿自然就回来了,杨浩不敢伤害她的。”

第二日,第一个入宫求见圣上的竟是安宁公主。

安宁公主道:昨夜得知杨浩为了一位媵妾大闹皇宫及驿馆,她也细细考虑过,和亲的媵妾是为了陪侍公主及为公主固宠的,她深切理解远离父母祖国的苦楚,然自己是庄氏血脉,为了庄氏皇朝,她自愿和亲,且身边侍女颇多,故不需要贵女的陪侍。

至于固宠,则更不必要,她堂堂大齐公主,自然尊贵无比,为何苦求一个番王的宠爱,只要大齐朝一直繁盛,就没人敢小瞧于她。

故安宁公主道:“也没什么例不例的,只是不超出祖宗定下规矩,便是没有媵妾又如何!安宁恳求皇兄不单将李淑婉便是其他两位贵女也一并免了去。”

圣上忙道:“不可,你是我大齐尊贵的公主,怎能没落到没媵妾陪嫁的地步,况且,此事也不是你能说了算了,还要看成王的意思。”

安宁公主笑道:“这媵妾乃是我的陪嫁,自然是我说了算,成王也不得插手!”

圣上终是以两国风俗不同为由拒绝,又保证决不会因李淑婉之事而影响到另两位贵女的陪嫁。安宁公主见事已至此,只得谢恩退下。

安宁公主刚离开皇宫,成王与杨浩便来求见圣上。

杨浩下手还是很有分寸的,虽流了不少的血,却未伤其根本。再则成王也是自小练武,身体非常强健,昨日成王虽伤得骇人,上了药包扎止住了血,皇后又连夜令人送上珍奇药材,如此休养一夜,倒也能起得身来。

成王向圣上奏道:昨夜听忠义侯世子杨浩讲了他与李淑婉的两情相悦,深受触动,他此次来大齐本就是与安宁公主结为秦晋之好,由已推他,又怎忍心拆散他人美满姻缘,故奏请圣上将李淑婉自陪嫁名单中划去!

圣上没想到杨浩真能让成王放了手,如此一来倒也好,省得杨浩再闹腾,他笑道:“成王殿下既有成人之美,朕又岂会不愿意,只是委屈了殿下!”

成王忙笑道:“能成就一对佳偶,亦是功德一件,何来委屈之说?而且,此次小王不仅求圣上将李氏除名,便是那两位贵女亦请圣上一并免了陪嫁吧。”

第二零零章 皆大欢喜

圣上忙道:“这可使不得!免了李氏的陪嫁,已是委屈了殿下,如今再将那两位媵妾免了,不仅令朕心有不忍,便是安宁公主那里也寒碜得很!”

成王道:“小王是真心爱重安宁公主,并不需要那些媵妾来锦上添花,想来公主也是愿意的。”

圣上仍是坚持不同意,成王内心也不想损失那两笔嫁妆,虽然他不会动用妻妾的嫁妆,但毕竟将来也是子孙一笔不小的财富。又客套几句便也做罢。如果安宁此前没来走这一遭,只要成王再坚持一下,圣上说不定就准了。

可惜安宁公主先将此话说出了口,如果他同意了,那两家势必会对安宁公主感恩戴德,虽然那两家勋贵并无什么太大能耐,然而世家自来就盘根错节,那两位贵女再嫁入实权之家,无形中岂不是助长了瑞王的势力。太子册立后,杨家的兵权必会慢慢交了出来,到时瑞王一家做大,岂不是给自己找麻烦!

杨浩见他二人在那里虚假地客套来客套去,只无趣地想打瞌睡。终于见圣上与成王客套完了,杨浩忙道:“既然成王愿意成人之美,还请圣上为我与李氏赐婚!”

圣上道:“你着什么急,此事等和亲事毕,你父亲回京再细谈,你误伤了成王殿下一事,朕还没治你的罪呢。你姐姐如今也被你气病了,一会去给她陪个罪。倒是成王殿下如今有伤在身,明日的和亲大典不如就再推后几日,也让浩儿这几日好好陪罪。”

成王此时已是归心似箭,这点伤倒是不影响归程,如果不是因为索要李淑妍,哪会出这么多的竟外,且他的那些兄弟们并不全部折服,仍是虎视眈眈于那个位子,为免节外生枝,还是早早回去的好。

他忙道:“用了药,倒是不碍事。我在大齐已是留得太久,还是早日回国吧。至于杨世子使小王受伤一事,乃是误会一场,皇后娘娘又着人送了好药,倒也不妨事了,大典还是如其举行吧!”

圣上又是一番安慰成王,然后怒斥了杨浩行事莽撞,将其中郞将之职革去,杨浩早就习惯了,倒也不以不然。便是圣上对成王允诺将此前的互市条件又多放宽给北蛮,杨浩心中已不再对圣上领情,这些不是为了他与二丫,而为了不让成王惦记李淑妍做下的。

成王倒是暗自觉得用个不属于自己的女人,换得这些倒也值了。

此事传出去后,安宁公主暗道:成王果然是能屈能伸,此时他的容忍不仅换得更好的政治利益,而且皇后娘娘也会为杨浩而给他一定的补偿!以后自己的命运就与他休戚相共,他能如此,自己的路就会好走的多。

倒是圣上下了一手的臭棋,难道推拒了自己的请求,那两家便不会对自己感恩了吗,而且因此事,那两位贵女以后会更会忠诚于自己的。

圣上等成王退下后,忙对杨浩道:“昨夜李航去玉真山上找寻李淑妍未果,如今事已解决,还不速速将李淑妍送回去。”

杨浩笑道:“绵乡伯一肚子坏水,让人防不胜防!怎么说我还是他家的恩人,却被他算计如此,成王不走我如何放得下心!反正不会委屈了她!”

圣上此时才想起,当日的确是杨浩救了李淑妍,也算是绵乡伯府不折不扣的恩人,心中也暗恨绵乡伯小心行径以怨报德。本来他可以强令杨浩交出李淑妍,如今却是不好说出,又不能说出自己想纳她为妃,且他还想以平民之身赢得美人之心。想到杨浩倒是不屑于对付女人,便也得叮嘱他不得怠慢李淑妍。

杨浩便前去探望姐姐。皇后此时正与太子兄弟二人说话,此令人去宣。太子站起身来道:“儿子还是先告辞了!”

皇后微叹一口气,太子行了礼便退了出去。却恰好与杨浩走了对面,太子冷哼道:“为了一个女人,闹成这个样子,真够出息的!”

杨浩只是站住,让他先行,却不吭声。

杨浩来到殿内,五皇子已经跑了过来,笑道:“好险,幸亏是我机灵!”

杨浩倒是有些摸不着头脑,忙看向姐姐。皇后点点头,又微摇了头。

杨浩便笑道:“不错,你确实是帮了我一个大忙,也不知该如何感谢你呢!”

五皇子潇洒地一摆手,笑道:“小事一桩!在大齐,咱们二人还能让人欺负了去。”

皇后笑道:“好了,以后就让你舅舅将杨家的武艺都倾囊相授于你!你先出去玩吧,母亲有话与你舅舅说。”

五皇子对着杨浩做了个“好自为之”的口型,便退出殿去。

“你还真想娶那李氏为妻?”

“姐姐这是说的什么话?否则我这两日是吃饱了撑的,再说姐姐不也于圣上面前承认父亲曾提亲于李家。况且这事满京城里都知道了,难道我们杨家不守诺不成?”

“那不过是权宜之计,做不得准。”皇后笑道:“我既能让满城里都得知此事,也能将杨李两家的约定推得干净!”

杨浩不以为然道:“反正我就只认她一个,逼得急了,我就带着她去投靠祖父!”

皇后气得点了一下他的脑袋,道:“希望你不要后悔!这两日要忙活和亲的事,过两日我要亲自见见那李氏,到底是何本事能将你迷成这个样子。”

杨浩笑道:“就所你不见,她还真没有让人见了不喜欢的。”

皇后冷哼一声,便又令杨浩回府向母亲请罪。当日杨浩的言行确实是过了,不管如何她总是自己的母亲,如今事情已经解决,杨浩便忙回府去求见母亲。

当日皇后又向圣上进言道:“成王到底是使臣,浩儿伤了他实在是不该,如今圣上将他革了职,臣妾也令人寻了好伤药及一些珍玩送去,虽不能补偿,却也算是表了歉意。倒是绵乡伯府,办事着实糊涂,如果不是他父子生出那等私心来,哪来这许多事!成王受伤,浩儿占了三分不是,那绵乡伯却是占了七分!且李氏到底是他的孙女,如今说不去北蛮就不去了,也该由绵乡伯补偿一二才是。”

虽然成王面上一幅理解万岁的样子,可是此事从头到尾却是大齐理亏,圣上也想补偿他些银子,大家面子过去就得了。他心中已是恼了绵乡伯,且皇后所说也有道理,便道:“以梓童的意思该如何补偿呢?”

皇后笑道:“不如就令他比照着那两位贵女的嫁妆,办出两位嫁妆来,一份送与安宁,也算是全了李氏与她的一份情意,一份送给成王,就当做赔罪!”

绵乡伯这次办事实在是欠妥当,圣上考虑良久,也乐得不动国库里的银子,终道:“也罢,也照梓童所言行事!”

绵乡伯得了圣意,气炸了肺,却又不得不照办。当日绵乡伯将二丫报上时,本就没打算出这份嫁妆,如今却要因为她而置办两份嫁妆。

当世子夫人拿着自安宁公主那里抄来的嫁妆单子,一口银牙差点咬碎。

因为那两家的女儿是去北蛮,故一些田庄铺子便不能带走,只好折成了银子,另一方面又心疼女儿在异国他乡日子艰难,于是又格外多添了金银,如今因安宁公主的一番作为,也知她是个体谅人的,有她护着女儿的嫁妆倒是不会被人夺了去,于是又悄悄加了些。一家倒有七八万之资,既然要比照着办,两份嫁妆下不来十万两的银子。

绵乡伯府经营这么多年,十万两银子不是拿不出来,只是这十万两银子便是扔到水里也能听个响,如今却要白白送出去,连个好字都听不到。

偏偏她也无法出来指责公婆办事糊涂,不提孝道只他们也是为了丈夫的爵位,就容不得她多嘴。可这心里仍是恨,银子扔了,声名臭了,妍儿入了宫倒也罢了,儿子的亲事却是要费些周折了。

二房里得知此事,眼珠子都要瞪出来了。就凭他们是正经主子,一家子的月钱也不过才百十两,十万两够他们舒舒服服过一辈子了,便是将来淑娅的嫁妆满打满算也只一万两罢了。便是将来伯爷百年后,他们分家时撑死能分得两万两,如今却要白白送人。

绵乡伯也是心肝肉俱疼得厉害,当日因景帝之乱,自家几近覆没,田产倒是未动,金银珠宝却被没收,后虽然归还一些,却伤了根基。经过这数十年的经营,虽是复了元气,可一下子拿出这么多的真金白银,也是让人心疼得厉害。

可是圣意难为,最终,绵乡伯向成王及安宁公主各孝敬了六万两银子。安宁公主倒罢了,成王却喜不自禁,此次倒也算收获颇丰,他现在为了收买人心,急需要大量银子。

杨浩如今已经没了官职,这两日又无事,便跑去看望二丫。二丫早就得知事情已经解决,倒是实实松了口气,又怕家人担心,便要回家。

杨浩不同意。只要成王不离京城,事情便不算完全解决,为了稳妥,倒是还是住到成王离京。因为明日和亲大典过后,后日成王便会离京返回大齐,二丫只好同意了。

第二零一章 皇后昭见

因为成王的伤只要不做太大的动作挣开伤口,倒也能参加完整个过程,所以和亲大典如期举行。

安宁公主穿着大红金线绣凤凰的嫁衣,头带凤冠,却又遵从北蛮之礼未遮了面容,越发衬着她脸上明媚动人,而她的整个神情中又自然流露出皇家公主的高贵雍容,整个大典上的人无不为之倾倒。

成王这段时日早就对安宁公主有了较详实的了解,知道她是位才貌俱佳的女子。然今日见了,才知何为风华绝代,那什么李淑妍之类的早就被他抛诸脑外。

再是美艳无双又如何,勋贵之女又怎会有安宁公主与生俱来的那种皇家气势,只看安宁旁边的两位媵妾,虽也是气度不凡,然有安宁公主明艳亮丽的珠玉在前,那两人星星岂可与日月争辉,早就变得黯淡无光。

此时成王的眼中再也容不下其他的女子,他庆幸自己此次与大齐朝的和亲,使得他娶得了安宁公主,只有安宁公主这样的女子,才配与自己携手笑看北蛮的整个天下。

林振威负责此次的护卫,在安宁公主进入大殿之时,他恰好正站在成王的身侧。看到一身火红嫁衣的安宁公主,虽带着几分羞涩,却口含一丝笑意,高贵傲然地向他走来,他的脑中有些恍惚,拼命要沉封在心底的往事,此时再也压抑不住地浮现于眼前。

多年前,他在宫中无意偶遇还是郡主的紫凝,她身上那种富贵天成的雍容大气,待人温和与高贵骄傲完美融合在一起,无一深深吸引了他。

那时正是少年情动之时,那种暧昧甜蜜的感觉,让他忍不住投入进去,直到被父亲发现并告诫了他,才使得他认识到定国公府与瑞王府是不能走到一处的,于是他不得不忍痛将那段感情深埋于内心,并借历练之名出京多年。

随着时间的流逝,他认为情伤已愈,这才回了京城。没想到却又喜欢上了李淑妍。其实现在想来,当日初见李淑妍时,认为她不够端正,不正是因为紫凝一向端庄,便被他不知不觉做为女子的行为准则。

后来又见识到李淑妍如梅般的品格,且在她身上又看到不同于其他闺阁女子的一种超然的气质,一样的有才华一样的傲视世人,于是不自觉地便将心投入到她的身上。

可是当紫凝来问自己的心意时,他的心仍是忍不住地狂跳,便他终是淡漠地回绝了,因为他知道紫凝必是要去和亲的,从前他便放了手,将来去和亲的她更是自己不能招惹的。

如今亲眼看着,紫凝只一心一意地看着成王,自己明明就在眼前,却被她视为无物,他心中失落万分,当看到紫凝将如玉的小手放在成王宽大的手掌中时,他觉得自己已经呼吸不上来,心如撕裂般的疼痛。

此时他真的很是羡慕杨浩,他为了李二丫,可以不管不顾地将京城闹得天翻地覆,哪怕会因此而可能造成两国交恶。可惜,他自小便教导着如何权衡利弊,如何审时度势,更要辅助父兄共同维护定国公府的声誉利益,且他也比不得杨浩得圣宠,不管这宠是真是假。

他暗自心中叹道:此生他已经错过了紫凝,决不能再对李淑妍放手,不管外人如何诽谤于她,他相信这些事都是她的长辈所为,她不过一个弱女子,又是与紫凝如此相似的品性,自然是受了其祖父的连累。

就在林振威庆幸,幸好自己还有李淑妍时,却看到成王将紫凝的小手紧紧包住,他二人又相视一笑牵手走向前去,林振威心痛得再也待不下去了,他急步退了出去。

安宁公主余光扫见,只在唇边淡淡一笑,当日她既然放下,便不会允许自己再牵牵扯扯,这里同样穿着一身红衣的人才是自己的一生的良人,她会好好尽自己庄氏子孙的责任,亦会让自己生活的幸福。

两日后,成王与安宁公主便带着北蛮国的众人归国。虽然成王因杨浩受伤丢脸,但他仍是对自己来大齐之行很是满意,不仅得大笔财富,更是娶得如意佳人,满心满脸的喜悦,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除了绵乡伯一家,大齐朝的君臣们也都为此圆满的结果而欣慰。

二丫于当日回了家,李家众人见她未有不妥,这才全然放了心。圣上也很高兴,因为李淑妍已被杨浩送回了玉真观。

皇后得知二丫回了家,立马就召了二丫入宫。二丫知道,这便是相看的意思了,由此一想,就忍不住有些慌乱。

做为曾经的四品诰命,她也曾入宫晋见过皇后,不过那都是在远远的角落里,却不似现在直接进入皇后宫中,与皇后只有几步之遥,她实在是紧张极了,因为她知道只要她入了皇后的眼,那么杨夫人一关便好过多了。幸好当年进宫晋见时的礼节却还记得,她认认真真地照着规矩行礼,心中忍不住为自己还能做得如此行云流水而喝彩。

皇后自二丫进得殿来,便仔细地打量着她。只见她体态窈窕,行动间姿态优美裙袂翩然,身形却平稳不摇摆,如果没有几年的苦练是不会在这威严的皇宫中自然做出来,皇后不由得微微皱起眉头来。

等二丫进前来,看她倒也有几分姿色,在京城众小姐中也能排到中上等,等她一丝不错几近完美地行完礼,皇后终是说道:“一个乡下丫头进京不过才两三年,这规矩比起平常的诰命夫人都毫不逊色,果是用了大工夫。”

二丫心中大惊,只想在皇后面前表现出自己最完美的一面,却忘记了自己的出身环境,真是百密一疏!自她重生,为了怕惹人生疑,她已经是尽量向不谙世事的小姑娘靠拢,有时自己都觉得这就是自己真实的年龄,前世的一切只是一个梦。

没想到今日却在皇后面前露出马脚,二丫忙补救道:“多谢皇后娘娘的赞誉,进宫前民女曾跟随嬷嬷学过规矩,倒是嬷嬷尽了力!”

未等二丫说完,皇后便命令道:“你不必如此小心,抬起头来说话吧!”

二丫慢慢抬起头,目光却习惯性地停留在皇后衣襟前,等她反应过来自己太过波澜不惊时,却已经错失良机,只是规规矩矩地跪在那里。

皇后笑声中已含了一丝冷意:“本宫原本以为是个天真淳朴不同于京城贵女的乡下姑娘,如今看来倒是本宫眼拙了!既然当日能撺掇浩儿大闹,又岂是全无一分手段的人!看你今日的行为,看来你父母也是很下了一番苦心的。”

二丫怎能让皇后如此误解父母,忙道:“回皇后娘娘的话,当日侯爷曾与我父亲提起亲事,虽未下式下订,却也算是有了口头约定。世子爷乃是至真至诚之人,自然会重诺,所以才会有前几日事。世子爷是自千军万马中厮杀过的,胸中自有丘壑,又岂是民女能挑唆的!至于民女今日所为,说句不怕羞的话,这关乎民女的终身,自然要力求在娘娘面前表现的尽善尽美!”

如此解释倒也勉强过得去,只是这李氏却是太过镇静,哪象初次晋见的样子,皇后心中疑惑,却也不在多问,只是说道:“今日宣你来,想来你也是明白到底为何事,因为浩儿的坚持,让本宫不得不宣你进宫来,如果就此能嫁入侯府,你心里一定是很得意的吧。”

“能嫁入如此显赫的门第,民女自然是得意的,”二丫不卑不亢地答道:“但是民女更得意的是此生能得此有心人,权贵财富在那情意面前,倒是不值得一提了!”

“话虽如此,却改变了不了你高攀了侯府的事实!”

“皇后娘娘说的是,若论门第,确是民女高攀了!若单论杨浩却不尽然!当日杨浩曾向我父亲提起亲事时,他身上并未有一官半职,后来侯爷亲自与家父提及时,杨浩是一位五品官,如今他又无一点官职在身,而民女则始终是一位官宦小姐。”

皇后不由笑了:“你的意思是,不论浩儿人生如何起伏,你都是不离不弃的?可惜你忘了,浩儿毕竟是世子,不管他做不做官,有圣上与本宫相护,他一生都会是高高在上的公侯,而你只是一个七品小官的女儿。不说别的,便是嫁入侯府的嫁妆只怕你们都凑不出来。”

二丫镇静地答道:“因皇后娘娘的话,民女的父亲已为民女准备了五百两银子及二百亩的良田做嫁妆!民女知道这点嫁妆与侯府富贵比起来,连九牛一毛都不如,可是这些嫁妆却能让民女不必依仗夫家亦能优裕地过一生。所以虽然民女高攀了侯府的门第,却并不是高攀了杨浩这个人,但是杨浩对民女的恩与情,让民女无以为报,只愿与他福祸与共,相守一生。”

“以你的家世及心机手段,嫁入门当户对的人家必会将整个家打点的妥妥当当,但侯府不是小户人家,靠着侯府吃饭的人成千上百的,你认为你一个小户之女能胜任吗,这可不是令凭一腔的报恩就能办得好的”

二丫心头一喜,虽然不知前面是哪句话打动了皇后娘娘,她如今与自己讨论实质性的问题,是不是表示她已经不是那么强烈地排斥自己了。

第二零二章 终于事成

其实并不是二丫的哪句话打动了皇后,而是皇后自二丫的话语中,听出她内心对杨浩的感恩之情。

因为女子大多是依附着父母及丈夫生活,所以夫妻之间大多是不对等的。丈夫可以在外读书做官,而女子只能老老实实待在内宅之中,所以女子们大多是短视却又极易满足,只要丈夫真心对她,她便可以为之付出一切,所谓“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

杨浩的情况却又有些不同,他是将门出身,将来是要常年在外的,这贤内助便是尤为重要!因为她几近于守活寡,却又要在家里教导子女维持那一大家子的生活,所以必须要有主见有韧劲能撑得起一个家,又要耐得住寂寞。

人道夫妻恩爱,是要有恩有爱,看得出来二丫已经在心中感动于杨浩的恩情爱意,且看她也有几分心机手段,如果再是个本分守时的,便是没什么大智慧,想来在维护侯府上倒也不过有什么大过失。

总比寻个委委屈屈嫁进来,好像欠她了多大人情似的世家女强得多,况且浩儿自己也心悦于她,想来父亲这也基于此才会同意的吧。

二丫此时已经回道:“回娘娘的话,民女虽没见识过侯府的富贵,不过想来各府都有自己的惯例规矩,只要照了规矩办事,在上手之前,自然也不会有大的失误!”

皇后笑道:“这各府的人情来往可不是全凭惯例就能打发了的,什么时候该亲该疏,又如何去亲去疏,这些世家女子自小便随了母亲学习,而你显然于此有很大的不足。”

“请恕民女大胆直言,以前的将军府不需要与各府曲意相交,现在的侯府只要一心忠君爱国,不一味在他人面前自大,这人情之事却是最容易的。”

皇后深看了二丫一眼,难得她能如此通透,就在皇后又要说话时,宫女进来禀道:杨世子求见!

皇后看到二丫明显的松了一口气,到底是个年轻姑娘,心机还是浅了些,只要她本分一心护着杨浩,皇后倒也不反感她的心机。

不过想到她的什么“福祸与共,相守一生”,皇后仍是有些笑话她未免想得太悲观,有自己与太子相护,一心为庄氏王朝尽忠的杨家哪会走到那一步?

此时的皇后并不知道,直到多年后,当她忍不住想起今日之事时,才知道是自己太过自信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原来李淑婉说这些话并不是无的放矢,而是因为李淑婉的确曾亲眼目睹了杨家的败落及杨浩的殒命,至于她今日的镇静大方及规矩的一丝不苟只不过是她十数年的习惯使然而已。

二丫被带到偏殿的同时,杨浩也走了进来,随意行了礼,叫声姐姐,眼睛便不住是四下张望。

皇后见此是又笑又气又心酸,从未见过弟弟如此着紧一个人,如此倒也罢了,明明人在自己这里,只一会工夫,他就偏急急赶来,显见得是怕自己为难她。

皇后再是母仪天下,也是个凡间女子,在自小疼爱的弟弟的里,自己明显是排在了李淑婉的后面,而此时又俨然成了恶大姑姐了,真真让她心中泛酸。

杨浩看了一圈未见二丫,忙问道:“李小姐呢?我来时明明听宫人说,她还在这里呢?”

皇后没好气地说道:“放心,我吃不了她,刚说了没几句,你就来了,便让她下去休息了,一会还有话儿要说呢。”

杨浩满脸堆笑道:“差不多就得了,反正父亲已经同意了!此时不过是走走过场罢了,您赶紧让圣上下旨吧。”

皇后实在看不下去弟弟献媚的样子,低头喝了口茶,慢条斯理地说道:“急什么,父亲还得一个月才到京城呢,父亲不在,可是没法送聘礼的!”

“这事还是早点订下来的好,前年因为我要去战场,去年则因为和亲的事,今年还不定因为什么事呢,我可不想再这么闹腾一回,还是早订下来放心些,先下了赐婚圣旨,等父亲回京再送聘礼就是了。”

皇后却抬眼问道:“前年是怎么回事?”

杨浩笑道:“还不是怕你们反对,我又急着走,这才只与李大人订下让她等我两年。”

“他李家打得好算盘,引得你亲自提了亲,悄悄答应下来。若是你出了意外,外人鸦雀不闻,若是你旗开得胜,他家倒是占着个忠贞相守的情意,倒是有心计。”

杨浩忙道:“话也别说得这么难听,他家好容易养大的娇滴滴的女儿,自然想着嫁个好人家!再则若不是时间实在是太急,这事自然就订下来了。如今好容易趁着这个空档赶紧订下来是正经,免得又节外生枝。”

皇后见弟弟如此维护李淑婉心中不自在,说道:“这还没成亲呢,瞧你就护她到如此地步,以后还不知会怎样呢,她又是个有心机手段的人。”

杨浩笑道:“原来姐姐也有看走了眼的时候!我可是看着她自丫头片子长成大姑娘的,性子最是纯良朴实的,又是个胆子小的,稍有点风吹草动,不是吓掉了魂,就是唠唠叨叨个没完,她能有什么心机手段?”

杨浩见姐姐有些皱眉,忙又道:“当然杨府家大业大的,只一味纯良没些心机手段倒是易被下人蒙蔽,以后我会亲自教导她的,姐姐尽管放心好了。”

皇后又气又笑:“你这是娶媳妇还是认女儿,既然女儿没教好,就不要寻人家,你什么时候也生出教导女子的闲情逸致?”

杨浩一摊手道:“有什么办法,她是我好几次拼了性命救回来的,她那个样子,真要嫁了别人,我也不放心啊。”至于他与二丫两情相悦之事,还是不要说的好,免得再让姐姐以为二丫不庄重。

“你有何不放心的?”

“她呀,性子不够和婉,有时不高兴了就敢撂脸子给人看,全不知女子三从四德,当然这些以后我会慢慢教给她的,可是别人不知道啊,她长得又不是绝色,才学平平,家世一般,又没什么心眼,到时可不有得她受!只有放她在我身边,我才能安下心来。”

皇后直想问杨浩:她既然如此不好,怎么还非她不娶?看到弟弟如此怜惜于李淑妍,皇后其实是有些嫉妒二丫的,作为女子谁不想自己的夫婿如此怜爱自己,可惜她这个皇后今生是注定不能了。

看着自己的这个傻弟弟虽数落着李淑婉如何不好,然脸上却是浓得化不开的情意,况且今日看来那李淑婉也不是一无是处,父亲又已经提了亲,自己也只能来个锦上添花了。

皇后无奈道:“罢了,你前几日闹出那样的动静,今日又如此说,我也不在其中做这个恶人,只是希望你不要后悔,我会向圣上进言,为你二人早些赐婚的。”

杨浩喜不自禁,忙郑重向姐姐道谢。真是说曹操曹操到,这时就听宫人传报:皇上驾到!

皇后姐弟二人忙接了出来,圣上笑着大踏步地走来,看到此间除了皇后姐弟和几个宫人外,再无他人,心中不由纳闷。

自李淑婉被皇后宣入后宫,杨浩便在那里抓耳挠腮地,好容易挨过一点时间,他便怕姐姐难为李淑婉,急急求见姐姐。见到杨浩如此着紧着李淑婉,圣上不由得也对李淑婉生出些好奇之心,正好他手中也无什么紧要的事情,于是圣上便皇后宫中,欲一睹李淑婉的芳容。

圣上笑道:“听闻李淑婉在此,朕特意来为浩儿把把关,没想到竟是来得晚了。”

圣上于女色方面并不是太看重,如今又被一个李淑妍迷了心,越发将这世间女子看得如蒲柳一般。皇后倒是不怕他见了只是中上之资的李淑婉生出什么心思来,况且事关弟弟的亲事,于情于理都该让他见上一见,便命人前去宣李淑婉见驾。

二丫其实就在隔壁,听宣后忙走到正殿拜见圣上。圣上笑道:“不必多礼了,起身吧!”

圣上看到二丫站起身来,规规矩矩地低头立在一边,不由对皇后笑道:“倒是个识规矩的!梓童可是要成全他二人?”

皇后回道:“既然是忠义侯的意思,我这做女儿的也无话可说,就请陛下下旨赐婚吧。”

圣上知道皇后最是重规矩的,没想到如今只见了李淑婉一面,便不再执着于门第之见,于是越发对李淑婉好奇,便道:“抬起头来吧!浩儿自小便道:一定要寻个世间最好的女子为妻,如今朕倒要见识一下。”

二丫只好微微抬起头来,眼睛却只是看着地上。圣上又问了她几句话,发现她虽容貌尚可,可是无论气度才识比起妹妹李淑妍来,真是差得不是一星半点,实在是平庸至极,不由有些失望地对皇后摇了摇头。

杨浩在旁看了,知道圣上定是没看上二丫,忙讨好地看向姐姐。

皇后无奈道:“周瑜打黄盖,他们自己愿意,我们又何必在此枉做小人!”

圣上一想也是这个道理,便对杨浩道:“罢了,既然是你自己的意思,我便成全你二人,我这就去让人拟了圣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