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榜那天,茵茵非要和陈二林一起去看,这次考完,如果能得中,就会成为贡生,下来的殿试,也只是给这些贡生排排名次,只要不是在金殿上犯下大错,最差也是个同进士了。

陈二林让茵茵换了男装,和她坐了马车,到了贡院附近,这里已经人山人海,他们让马车回去,两人携手钻进人群。

贡院大门口,几个人正站在桌子上,正在把榜单贴出去。茵茵看了一眼,刚好是第一张,前面几个名字,都没有陈二林,她心里一沉,陈二林的眉头也锁起来,拉着她的手,都下意识地攥紧了。

榜单贴好了,尽管后面的人拥挤不堪,但陈二林依然能稳稳地站在前面,他就像一根铁柱,无人推搡得动。

可是,榜单上,没有陈二林,茵茵反复看了几遍,脖子都仰酸了,眼睛也发花,她虽然担心陈二林不中,但这时候也没办法相信这个事实。

陈二林和以往一样,显得很淡定,只有茵茵知道,他的手很凉,很僵硬,泄漏了他不平静的心情。

他带着茵茵挤出人群,往家里走去,街上依然人来人往,茵茵这时不好开口安慰他,心里十分担心。

他们心中有事,走得很慢,后面不断有人超过他们,走到前面,陈二林恍然不觉。

“榜单撤了,知道吗?刚才皇上下旨,把榜单撕了。”忽然听到有人在街面上喊叫,茵茵和陈二林都站住了,茵茵愣在那里,一时还弄不清到底是怎么了,陈二林忽然拉起她,飞快地往贡院那里走。

这时贡院前面的那条街,涌过去的人更多,人们嘴里纷纷议论着,不知刚才街上的传言,是不是真的。

“榜单撤了!皇上忽然下旨,让撤了榜单,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一个黑大汉拼命往外挤,大声嚷嚷着,“却往外挤,都别进去了,里面已经让兵围起来了。”

他的后面,果然也有人涌过来,他们喊喊叫叫的,原来里面的兵,拿着鞭子赶人呢。

“我们回去吧。也不急于这一时三刻。”陈二林忽然清醒,低头给茵茵说。

“好,我们回去。”这会儿,陈二林的神态已经正常,茵茵掏出帕子,帮他揩净手上的汗,然后,给他说起想开个银楼的事儿来。陈二林知道是茵茵想要分散他的心思,也淡淡一笑,听她一路走一路嘀嘀咕咕给自己说个不停。

好不容易才到了陈家附近,几个下人着急地跑过来:“二爷,赶紧的,皇上旨意让你进宫。”

陈二林示意下人护着茵茵慢走,他自己脚下生风,快步闪进人群,一会儿就看不见了。茵茵这才看到,今天街上和胡同里面的人,特别多。

等她到家,陈二林已经简单沐浴,换了衣服,跟着太监进宫了。皇上的旨意,也就是让陈二林进宫,陈家人全都莫名其妙,不知这事是福是祸。

外面的传言纷纷扬扬,说是几位主持考试的大人,全都让皇上下了狱,礼部大人史云成还喊着他是冤枉的。

陈家除了昏昏沉沉的老夫人,没人想起来吃晚饭,下人们看到主子一个个脸色凝重,也都放轻脚步,大气也不敢出。

酉时末,宫里来人,说皇上留下陈家二爷吃饭,还送来了一些补养的药材,说是赐给陈家老夫人的。

陈洪寿和陈奎林都竭力挽留传话的太监坐下喝口茶,这太监也极有眼色,当然知道是陈家人想打听消息,就和这父子坐进了陈家主屋的厅房里。

太监还是很快就走了,大夫人紧接着过来,给茵茵说道:“刚才来的公公,说是引群他二叔很好,和皇上谈笑风生,让咱们放心。”

“伯母,你坐下,我给你捶背。”妞儿乖巧地拉着大夫人的手,让她坐到一个绣墩上,大夫人很感动,拉着妞儿说起了闲话。皇上这时候还记得给老夫人赐药,茵茵的心已经放下一大半了。

“娘,我肚肚疼。”应群捂着肚子,拧着眉头进来。

“哦,咱们去吃饭啦。”茵茵走过去抱起儿子,大夫人也笑了一声,牵着妞儿往外走。

大概又过了一个时辰,陈二林终于回来,他先去了爹爹的书房,陈奎林也赶紧跟了进去,没多一会儿,兄弟两个就说笑着出来,各回各的院子。

“皇上嫌我参加考试没有事先给他说。”

“榜单被揭了,是怎么回事?”

“那几个考官作弊了。承邦和君青一起进宫了,都是有急事,不是商量好的,皇上很高兴,赐他们宵夜,三人吃过喝茶时,君青说了一句,‘大哥这回不知道考得怎样’,皇上这才知道我参加考试了,他昨晚已经下旨,准了考官递上的贡生名单,知道没有我,可惜天色已晚,已经宫禁,今早他一起来,就命令太监去传话,让先不要发榜单,同时调了我的卷子。我猜想,如果我考得还行,皇上大概想给我一个机会吧。谁知我的卷子进宫,皇上一看就变了脸色。”

“阅卷时,看的都是誊出来的副本,只有觉得好的,才会拆开看的。”茵茵插嘴。

“对,我的卷子是拆开了的。”

“这明显就是,看到是你,把你压下了”茵茵有点气愤,这考官太坏了。

“皇上当即命令几个考官进宫,本来榜单添上我的名字,就可以重新贴出,这时也被压下了。”

虽然三个考官信誓旦旦,只撤下了一个陈二林,皇上还是不放心,他命令翰林院派人,把考生的卷子全部看了一遍,发现只有最后几名有点出入,前面的几乎都没变,这才放下心来,六天后,会试的榜单才重新贴出,陈奎秀第一。因为这场风波,陈奎秀这个名字,比以前的状元还出名。

四月的殿试,陈二林毫无悬念的成为了状元,他和后面的榜眼探花,一起进了翰林院。

虽然是刑不上大夫,但审讯的人,还是有办法让主持考试的几位官员说了实话。

陈二林去参加科举,京城的人知道的不多,但在贡院入场时,还是有些京城的人看到了,但他平时散漫,好些人并不知道他才气超人,也没有过分关注他。

但有人注意到他了,那就是礼部的尚书史大人史云成,他是会考的副主考。老头自认为他很正直,这时候心里也矛盾起来,不知道该不该报复一下,以泄这些年的窝囊气。当年陈二林退婚,对他伤害太大了,让他从那时开始,和别的官员说话就底气不足,唯恐别人什么时候来一句挖苦他的话。

主考,是户部的尚书马乐怡,本来他和史云成,位置是调换着的,但他是丞相何均霖的人,何均霖巧使手段,让他成了主考。现在,翰林院的一些大臣,对皇上重用的人,不是进士出身,甚至连举人都不是,意见很大,皇上想从这几界进士中选拔一些人才,和那些老头子抗衡,何均霖就想把持这几届考试,但皇上却不肯给他机会,最后,他只好把马乐怡推上了去。

马乐怡也看到陈二林了。陈洪寿得罪了他很多次,有一回差点让皇上把他的官儿抹掉了,这让他很窝火。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他终于抓住机会,狠狠整治了陈洪寿一把,不光是让他罢官,还让皇上在他耄耋之年,把他软禁在家。可惜皇上心太软,不然,陈洪寿如果下狱,这老命肯定就结束了。

陈洪寿的大儿子,虽然文采出众,但和他老爹一样循规蹈矩,只是没他老爹的锋芒毕露,并且还因为老爹的牵连,官儿当的是几起几落,闻说陈洪寿的老2聪明过人,可却是个散漫不羁的人物,死活不肯下场考试,马乐怡整治陈洪寿时,手段就不是那么隐蔽,陈家人略略动动心思,肯定都知道是他捣鬼了,但是他不怕,他仔细盘算过,不肯依附权贵,没有任何人的帮助,陈洪寿就没有能力报复他。

他看到陈二林,第一个想法就是,这陈家老2,是不是想要报仇了?随即,就笑了,算他陈二林能得中一个状元,最多也不过是个五品的翰林编撰,离有能力整治他,还差太多呢。再说,有他马乐怡在,陈二林能不能过了这会试一关,还难说哩,何况,陈二林现在也三十岁了,年轻时的荒唐,也消磨掉不少,这会儿懂事了,参加科举相当官儿,也是人之常情,不见得是为了报仇。

考完试,卷子是让人重新誊抄一遍才让主考判卷的,马乐怡仔细地把筛选出的三百多份卷子都看过了,觉得肯定没陈洪寿文风的文章,这才放下心来。史大人下令取来原卷,这时,考卷上考生的名字,还被卷起糊了个严实,没人能知道每个卷子都是谁的。他又仔细看了一遍,确定也没有字体像了陈洪寿的,这才安心命人把几个有争议的卷子按照卷面和字迹的好赖分出名次,随后下令启封,把考生的名字拆出来。

陈奎秀赫然排在第一名,马乐怡看着卷面上很清楚地印着:父 陈洪寿 母陈氏梅朵几个字,都能气晕了。

史大人却一点也不觉得意外,陈二林很小的时候就才华出众,不然,他也不会在明知陈二林非常逆反,从小就很不听大人话的情况下,坚持要把女儿许配给他了。

考试这九天来,史大人的心情,没有一天是宁静的,陈二林误了他的女儿,还让他蒙羞,对他来说,这是奇耻大辱。但陈家,也救了他的女儿,并且给女儿安排的婚事也很不错,女婿是个武夫是有点遗憾,但把女儿当心肝宝贝一样的怜惜,成家之后,不仅没有妾侍,连通房都不曾有,一点都不输于名声清越的文臣,女儿每次回娘家,都是一脸开心愉快的模样,让他心怀大慰。他当然还知道,陈家人帮着女婿夺回家产,还派人帮女婿打理家务,让女儿能够过得富足安宁。他如果报复了陈家,肯定会让人觉得他史云成心胸狭窄,恩将仇报。再说,皇上一直对自己信任有加,主持会试,他也不是第一次,能有这个殊荣,就是因为自己清正廉洁。如果报复陈家,在自己老年即将告老之际,损坏了自己一生的清誉,这实在是他不愿意看到的。何况,女儿还认了陈老夫人为干娘,自己家的老太太对陈家也是感激不尽,自己做出那种事情,肯定会让老婆再一次进了佛堂念经去,当年,因为女儿,老太太曾经几个月都不出佛堂,也让他在家,受尽冷落。掂量了几天,史云成决定,陈二林考得好坏,由他自己的能力决定,他保持公正便是。

“这个陈奎秀的字,写得太随意了,文章也不如第二名的文字激越,我看,有点不配当第一,万一皇上怪罪下来,咱们几个都落不了好去。”马乐怡睁着眼睛说瞎话,没有拆开卷子时,他说这份卷子上的字迹神采飞扬、潇洒飘逸,规矩中变化万端,而文章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必定会千古流芳的,除了一正二副三个考官,他们都还有几个副手,此时,那些副手刚好抬着放誊写卷子的箱子,出去了。

马乐怡低着头,无视两位副主考诧异的目光。史云成没说话。另一个副主考,是翰林院的掌院李唐威,当年陈洪寿可没少让李唐威头疼,现在,如果陈二林是第一名会元,说不定会成为殿试第一名,那肯定会进翰林院的,他可不想,刚送走了一个刺儿头的老子,再迎接一个小刺儿头的儿子。

马乐怡见两位都不说话,就把陈二林的卷子拿了起来,他这时也很犹豫,如果把陈二林的卷子放到后面,皇上一般只看前面的一二十份,陈二林写的再好,也有可能按照他现在定下的次序,得一个同进士。可是,他最害怕的就是这个可是,皇上殿试时,以这陈二林之才,很难说不会脱颖而出,那他今天的手脚就白做了,并且,还在史云成和李唐威跟前落下了把柄,今后这二人就可能以此要挟于他。但让陈二林彻底落选,他要承担的风险就太大了,万一这两个心中不忿,弹劾他怎么办?他对着卷子沉吟,足有小半个时辰,他才果断地把陈二林的卷子,拿起来扔到了一边。这两个这时候不说话,将来想说,也不敢说,再说,刚才这俩不说话,就是默许了他的行为啊,他们和陈洪寿也不对付的。

马乐怡笑嘻嘻地把剩下的卷子装进专门呈递给皇上的小箱子里,用锁锁上,拿起桌上放着的,他们三个签了字的封条,把箱子封了。

“各位辛苦,我这就把卷子呈递给皇上,明天皇上旨意下来,咱们可就能回家了。”自从过年,皇上任命了他们几个做考官,他们就进了贡院,这一呆就是三个月没回去了。

史云成一脸凝重,他心里在打鼓,即使有点恨陈二林,但他从来没有做过这么有违良心的事儿,看马乐怡迈出一步,他终于忍不住心中的不安,开口说道:“马大人,这份卷子,当不得第一,但还不至于落选,卑职认为你处理的有点欠妥。”

马乐怡的脸阴沉下来,他冷冷地说道:“我是主考,这点决断还是有的,不用你来教训我。”见李唐威也对他行礼,准备说话,他赶紧迈开大步,匆匆往外走,这盒子递上去,他俩的辩解他来个死活不认,料想皇上也是没办法分清到底是怎么回事的,皇上怎么能知道今日之事?这两个肯定是不敢说出去的。再说,还有何均霖帮他善后呢。

会考的卷子送到了皇上的手上,马乐怡回了贡院,他心里忐忑不安,焦急地等待着皇上的圣旨。一旦按照他意思,张榜公布中试人的名单,今年的考试就尘埃落定,他陈二林纵天大的才气,也没机会申诉。

马乐怡千算万算,没有算计到,陈二林和皇上本就是熟人,陈二林竟然是皇上手上应用很得手的一颗暗棋,曾为皇上解决了不少难题。马乐怡没想到,他的小心眼不仅断送了自己的前程,还拖累了宰相何均霖,使得大秦国因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何均霖在马乐怡出事的第一时间,还想挽回这事的影响,毕竟,马乐怡能当上主考,是他出力调停的结果,等他完全了解了事情的经过,不由在心中暗叹,这马乐怡怎么能这么不小心,就因为这么件小事,断送了几十年奋斗的成果。皇上的态度,让何均霖更是心惊,皇上不仅是有点责怪他何均霖了,皇上还有点改变祖宗规矩的心思。

这改规矩的事儿,是让已经熟悉规矩,并且玩弄规矩于股掌,让规矩为自己服务的何均霖胆颤心惊。

正文 第一五三章 顿点

第一五三章 顿点

陈奎秀中了状元,又让皇上授予翰林院待诏,陈家的亲朋好友个个欣喜异常,纷纷前来祝贺,京城里那些能呼风唤雨的人士,不管认识不认识,这时也想尽办法过来套近乎。有陈洪寿的同年、同乡领着孩子过来的,还有陈奎林的同年、同事也来祝贺,一时间,陈家是门庭若市,外院整天流水席一样的摆宴,把陈家的下人一个个累得半死,大夫人这两个月的月钱,都给大家发双份的。下人中最高兴地是门子,月钱拿得多不算,那些来的人,哪个不给点打赏?他天天有银子入账,梦里都笑醒好几回。

翰林院待诏虽然仅是五品,但这五品官,却是天天围着皇上转的。一个小太监,就算没有品,只要是服侍皇上的,出了宫,都让那些人极力巴结,何况一个中了状元还是五品的官员?谁都知道他的实际权利,到底有多大

那一阵儿,陈家的大门口,不断有轿子或马车停驻,陈洪寿刚开始还为这繁华兴奋,没多久就厌恶至极,他是个耿介之人,看不惯官场上的弯弯绕,鄙视这些不肯全心全意为国为民为皇上分忧、一门心思搞钻营的人,他下令,只要儿子们不在家,就让门房直接将人拒之门外。

这些在陈家门外吃了闭门羹的,心里难免气儿不顺,巴巴地跑去巴结,人家不领情,那份难堪的确是够让人难以忍受的。

这些人,常常离开陈家,就会去另一个地方:扈府。

扈府的主人扈飞雄,也是个五品的翰林院待诏,是这次考试的榜眼,第二名。这也够荣耀的了,可他知道这个消息时,根本就笑不出来。当时会试放榜,他清清楚楚看到自己是第一,可是榜单立刻被撤,过了两天再出,他就是第二了,京城里都传遍了是主考挟私报复,但也有很小的传言,第一名陈奎秀是赵国师公子、当今国舅爷、骠骑将军的好友,皇上早就定下他当状元的,主考竟然有眼不识泰山,动手脚动到他头上,这不是寿星公上吊,找死吗?

扈飞雄哀叹自己命运不济,为何偏偏在他这一届考试,陈奎秀出来搅和呢?不然,他就是乡试、会试、殿试三榜第一,解元、会元、状元,是大秦国建国第一个三元及第。那是何等的荣耀啊。

他曾向东省的举子打听过,陈奎秀乡试才是第六名,到了会试、殿试,竟然两个都是第一,这不是明显有人偏袒吗?可是,偏袒的人是当今天子,他这是有怨也无处伸了。本来殿试,就是皇上选人,他想选谁,你能管得了吗?

扈飞雄的才情,也是很不错的,不然,不会乡试第一,会试和殿试都第二了,皇上对他也是很欣赏,这次考完,前三名都进翰林院,他和陈奎秀均是五品的翰林待诏就可见一斑。

前几届,前三名进翰林院,也都是六品,这一届一下子两个五品,已经让朝中官员觉得惊世骇俗了。好些官员,有点不服气,找机会和他们较劲,更多的却过来巴结奉承,这些人内心里不管如何的不服气,表面,还是尽力拉拢,毕竟,这两人在日日在皇上身边转圈,不经意说你一声好,那话听到皇上的耳朵里了,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大发了,来个连升三极都有可能啊。

皇上现在,在尽力削减丞相的权利,他身边不仅开始有专门为他起草诏书的,也开始有些专门替他挑拣奏折的了。以前,奏折大多是左右丞相先过目,他们能做主的一些事情,就不用报给皇上了,这无形中,使得丞相权利过大,现在,皇上让把所有的奏折都递进宫来,他派人挑选,然后才把一些不重要的退给六部处理。

左右丞相,也是进宫挑拣奏折的人之一,但现在,所有的奏折,皇上没说发给六部之前,没人有权私自处理,就是挑选之后的,皇上心血来潮,还会随手在里面抽出几份来看看,何均霖再想要弄权,就变地很困难。

右丞相任天健这两年身体不好,常向皇上告假,春节后他旧疾复发,干脆向皇上递了辞官回乡静养的折子。皇上赐了大量珍贵药材和金银珠宝,还御赐“衣锦还乡”的匾额,准了他的辞呈。

皇上跟前,围绕的人多了,这些人之间,也难免勾心斗角,尤其是,皇上对陈奎秀明显青眼有加,让其他人嫉妒。你一个待诏,就是给皇上写诏书的,老老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就是了,为啥还要对其他的事情指手划脚的提建议呢?偏偏他提的建议,撇开偏见,其他的官员凭着良心来说,还真是为国为民为皇家着想的,其中没有任何个人私欲在里面,弄得对他不忿、想要攻击他的人,还真的没法下手。

陈奎秀树大招风,他自己也觉察到了,但皇上如此倚重他,让他明哲保身、在皇上跟前做个应声虫,他又做不到,只好走一步看一步,尽量小心那些明枪暗箭。

他能觉察,最恨他的是何均霖,虽然这老头在他跟前从来都是笑眯眯的,说话也很有分寸,既不向某些人那样谄媚,又不妄自尊大,摆老资格,俨然一副睿智明理的老者形象。但他眼睛形状笑眯眯,眼光里从来都没有温度,陈奎秀什么不清楚呢?

扈飞雄对他的恼恨,他也知道,知道他恨他,挡了他的道。在和这两个人打交道时,陈奎秀连睡觉都睁着一只眼,再小的事儿,他都不会掉以轻心。

幸好的是,扈飞雄心高气傲,轻易不向人示好,又觉得何均霖已经过气,不会再有以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气势,对何均霖向他伸出的合作之手视而不见,不然,陈奎秀更麻烦。

陈老夫人浑浑噩噩了几年,终于熬地油尽灯枯,陈奎秀入住翰林院不到一年,终于忽然清醒过来,看到茵茵带着命妇才能戴的金步摇在身边伺候,她伸出枯瘦的手,拉住她最喜欢的儿媳妇的手:“老2家的,瑞林当了什么官儿?”

茵茵当时正低头给婆婆按摩,害怕她长期卧床长出褥疮,听到声音大吃一惊,她赶紧拉住婆婆无力的手,对着婆婆耳朵,声音清晰地说:“奎秀去年参加了科举,考了个状元,现在是翰林院待诏。”

“瑞林他肯当官了?让他小心些,这孩子什么都好,就是有点任性,太犟了。给他说,这得改。”

茵茵觉得老人拉着她的手,本来就很无力,这时更像是松松地挂在腕上,胳膊也垂落了下去,她心中一怔,赶紧轻呼婆婆:“娘,瑞林只听你的话,我让人叫他去,你等会。”她本来就害怕婆婆是回光返照,这句话是想唤起婆婆心里的放不下,为家人争取和婆婆告别的机会,但陈老夫人经过几年的煎熬,这时实在无回天之力,她的手垂下去。

“娘”茵茵忍不住哭起来,她来到这个世界,一开始受尽折磨,也没有享受过任何长辈的爱怜,真正作为长辈、给了她母爱的,是她的这个婆婆了。

大夫人很快过来了,她摸摸婆婆已经发凉的手,没有了呼吸的脸庞,靠坐在茵茵身边,也大声嚎哭起来,她过门比茵茵早,陈老夫人的睿智和豁达,对媳妇的包容和关爱,感受更多。

陈奎秀春风得意的宦途,在这里打上了一个顿点,他给皇帝上折子,请求丁忧在家给母亲守孝,皇上让他先安葬母亲,把他的折子放在了一边。

老夫人下葬前一天,陈洪寿非要在灵堂守灵,儿子媳妇劝阻都不肯听,他席地坐在蒲团上,眼神呆呆地看着棺木,像个泥塑木雕。

茵茵见劝阻不下,一时没有了主意,最后想到了应群,她悄悄让引群过去撒娇,把爷爷拉走,可惜引群让大夫人教的,根本不肯这样,茵茵转头又让应群来,应群太小,茵茵教了应群好几遍,他才能把事儿掂清。

但应群不管怎样喊爷爷,陈洪寿都没有答应,陈奎秀发觉到了异样,一面赶紧过来搀扶起老爹,一面命家人快去请大夫。

可惜来不及了,陈洪寿竟然一句话没说,就这么走了。陈家十几天时间,两个老人先后去世,一家人伤心自不必说。他们原来打算把陈老夫人的棺木寄在城外的灵安寺,等陈洪寿殡天,一起送回陈家祖坟安葬,这时就改变计划,兄弟俩安排下人守护京中的宅邸,带着家人护送灵柩回老家。

皇上下旨夺情,针对的都是一二品的高官,对一个五品,还没有这个先例,何均霖和扈飞雄又假装无意地在皇上跟前说,夺情是最无情最严酷的,皇上要尽量少来,皇上无奈,只好下旨,给陈洪寿谥号“文端”,也准了陈奎秀丁忧的折子。

陈家祖坟在临河县北边的河阳地界,当地的官员,早就听说了此事,早早和陈家的远房准备好了,他们一到家,就有人帮忙设了灵棚祭奠,接着是四十九天的法事,到入土为安时,夏天都快完了,茵茵望着柳枝轻柔地摆动,禁不住感慨人生如梦。

正文 第一五四章 哼哈二将

第一五四章 哼哈二将

公婆离世,茵茵心中十分悲哀,也无暇顾及其他事情,一直都到了河阳老家安居下来,燕儿怯生生地问起,她才想起她入住银楼计划。金家那边的谈判已经达成理想结果,茵茵将投资五万两白银,成为金玉坊的大股东,占六成股份,金家占四成。运营时,金家负责银楼珠宝的鉴定、雕琢、进货,茵茵负责监督、销售。

金玉坊的生意是每况愈下,没有顾客,就不能进很多很高档的货,间或来个主顾,还因为没什么挑头而做不成生意,那里进入了一个很不容乐观的恶性循环中。

尚宝阁并没有因为马乐怡倒台而受影响,皇上对马乐怡的惩罚,就仅仅是罢官,京城官场里的人都还在观望,觉得马乐怡很有可能卷土重来。茵茵也仔细打听了,马乐怡的妹妹,是扈王爷的侧妃,他的儿媳,又娶的是何均霖的女儿,他的女儿,嫁了骠骑将军马立勤的儿子,当然还有些亲戚,也在朝为官,没有这几个那么显眼就是。想当然耳,马乐怡从升上二品到现在,也有近十五六年的时间,他又是善于利用各种关系的人,给自己编织出一张庞大的关系网,那是肯定的。

茵茵知道不能利用官场风波和尚宝阁争锋,她只能把希望寄托在西海苗王的身上。

红荷转来她父亲的回信,说苗王愿意送给茵茵一个银匠。但他在信里说道,苗王那里的银首饰,之所以不生锈,不是银匠有什么特别之处,而是他们有种不传之秘,是把银子和几种石头还有草药等在一起炼制七七四十九天,那银子上附了神灵,这才光亮如新,永不生锈。

不生锈的银子肯定就是合金,茵茵早就想到了,但红荷转来的信里,还说苗王对他这个附了神灵的银子看的很紧,既不能得到炼金的方法,也买不到大量的苗人银饰。

他们托覃磐和苗王那边谈判,一开始就陷入了僵局。苗王什么都不缺,对汉人又抱有戒心,觉得汉人经商不可靠,他也有让汉族商人欺骗的历史,这边想要打动他,还真让茵茵颇费心思。

按覃磐提供的信息,苗王的封地,经常受到南边异国兵马的侵扰,他们的地界,盛产茶叶,并且品质优良,每年,大量的马帮把茶叶和盐巴运出国境,换回他们需要的大米,和宝玉。一驮茶叶,能换数千斤的大米,让南部那几个小国的国王眼红不已,他们有时,干脆让军队乔扮土匪,袭击苗王的马帮。覃磐说,苗王每年因此损失的财产多达上万两白银。

“能不能从这方面打动苗王?”茵茵和陈奎秀商量。

“你是说,让驻守滇中的都督廖敬业帮忙吗?”陈奎秀问她,不待茵茵回答,他自己就摇摇头,“这个不行,那些人假扮土匪,不定时的袭击,廖敬业不能把军队长期驻扎那边,不要说皇上答不答应,苗王都不答应。苗王手下的武士也是很彪悍的,但你是做生意,不是去打仗,不可能带很多的保镖,这事的确很难办。”陈奎秀凝眉,茵茵的事情,他不干涉,但需要他帮忙,他还是很乐意出力的。

“能不能建议苗王,在他自己的地界,修个大的市场,让那些需要盐巴和茶叶的,过来交易,虽然价格低一些,但苗王可以收税,还能卖一些咱们内地过去的丝绸、金银珠宝,瓷器等,说不定也能补上那些差价的。”

陈奎秀看看茵茵,咧嘴笑了一下:“那边的海关,皇上禁着呢。皇上在那边没有驻军,怕出事。”

“南边的人,多比较弱,不善打仗,咱们不必怕他们。不是皇上不肯拓宽疆土,是那边丛林毒气严重,咱们根本过不去吧?”茵茵说道。

“嗯,我也听廖敬敏说过这个。”他思索了一下,“我可以给皇上上书,让在那里开设关口。这事很复杂的,要有人在苗王和皇上之间协调,一两年说不定都做不成。”

“反正那个银楼,我也还没有注资进去,它撑不下去,跟我没关系。我就是有点生气尚宝阁当时狗眼看人低,想要报复一下,现在时过境迁,那个心思已经淡下去了。”看陈奎秀不相信地看着她,茵茵撅撅嘴,“我就是想要有点事儿干。咱家又不像别的人家,家庭关系极复杂,在内宅当女人也没个闲的时候,大嫂主持中匮,把家务事打理好,你和大哥,又不让我们插手你们的事儿,那我做什么?想办法挣点银子,给我和大嫂装个体面吧。今年过年,皇上和皇后在宫里大宴群臣,三品以上都邀请了,大哥离三品只差一步,说不定我们哪天也被邀请,那一身衣服首饰,都得几千两银子呢,而且,年年都不能重样。”

“你和嫂子,也的确需要多购置一些衣服首饰,别担心,有我呢。再说,那庄园咱们挣了不少的银子,够你们花一阵子了。”

“你既进入官场,我就不想让你过多地参与买卖交易,这容易让你在官场上的判断出现偏差,你看,我为了和苗王交易,你都打算写个奏折了。虽然,咱们现在觉得,开放关口,与国有利,谁知道什么时候会带来坏处呢?在政敌和你争得剑拔弩张时,也可能会用这个攻击你。关键时刻,很小的一件事,都能影响大局。”

“嗯,你说的对。我们家,今后就靠你来提供花费,我来给家支撑门面。目前,是大哥支撑着。”陈奎秀一笑,“我好好盘算一下,关于开放关口的事儿,怎么给皇上说最好。”

开放口岸,就得加派军队,皇上收税都用到这个方面,还增加了麻烦,茵茵不知道到底算不算好事。目前大秦国国力强盛,边境那里自然事儿就少,一旦朝廷出现动荡,真空边境还真的很让人担心。廖敬业在那里,并没驻扎多少人马的。

“要不要,制作一些那种大炮仗给苗王?至少,对方来抢的时候,不是那么容易,代价大了的话,强盗觉得划不来,就能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嘿嘿,我刚才也想到了,就是那边都是丛林,害怕起大火。”陈奎秀有点忧心。

“我会一种连弩的制作,使用很小的箭的那种。就是你们上次在滇中沈海的军帐中见的那种,你说,制作几个送给苗王,苗王会动心吧?”

“你怎么会那个?”陈二林很惊讶。

茵茵不好意思地一笑:“我喜欢琢磨,沈海的那个连弩我看过之后,觉得精巧实用,杀伤力大,就老想把它做出来,还是那天他们给爹娘下葬时,使用滚木,让我一下明白那弩中设了什么机关,这些天,我大概画出了草图,自己觉得没有问题。”

“我要给皇上写咱们一路上的见闻的,刚好也可以把这个写上。如果皇上允许,你就开始试制吧。苗王那里,可以先许诺给他们炮仗,让他们在雨季使用便是。这个,先不要讲。”

陈奎秀定下基调,茵茵也不再纠缠,就顺着他的话说道:“我看,写信过去肯定不成,得派人了,你看,谁合适?”茵茵觉得手头没人用。

陈奎秀想了想:“余然,他跟了咱们过来,却不能进军队,一身功夫没个用武之地。”

“他和苗王谈判,行吗?”茵茵有点担心,余然还是个大孩子。

“他当信使,能谈到什么程度就什么程度。”

“让长贵也去。”没有一个文武双全的,那就二人加一块吧,茵茵想。

“长贵在京城混了这几年,黑的白的都能搞得定,我看,和苗王谈判,也应该比较合适。”有余然保护,茵茵就放心很多,单单一个陈长贵还不行。

“唔,甚好,哈哈,没想到咱俩跟前,竟然能凑出这么一对哼哈二将。”想起陈长贵机灵地转着眼珠子的模样,陈奎秀嘴角溢出笑容,他呵呵笑着给茵茵说,“陈家兄弟如果小时候家境好一些,早早读书,现在的成就,肯定会很不错的,难得你竟然能发掘这么几个家人出来。”现在就算已经让人家独立做营生,但这几个对茵茵的恩情没齿难忘,只消一声吩咐,他们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长贵果然接到信就赶到了河阳,他曾经有一段时间跟着陈奎秀,又在陈家当了多年的管家,和陈洪寿夫妇也是有感情的,当时在京城,他们兄弟曾经一起过来祭拜过,这次前来,他又买来香烛烧纸,去坟上哭拜了一通,才和茵茵夫妇见礼。

余然的姐姐和姐夫在关外,没想到这两年那边雨水过多,地里的庄稼都给泡坏了,他们没法生活,写信过来投奔弟弟,水儿又不认识他们,余然只好在京城等着,水儿刚好也在此时怀孕,余然新婚情热,也有点留恋,过来反而比陈长贵晚了一个多月。陈奎秀仔细询问他如何安排好家人的生活,听他留了银子,把人托付了陈长庚夫妇,这才放心。

茵茵怕余然长途跋涉辛劳,就又留他们又住了一个月,把该交代的,都给说清楚了,他们才踏上南下的路。

正文 第一五五章 又见崔氏

第一五五章 又见崔氏

转眼就是春节,陈家正在服丧,当然没有任何娱乐,引群和妞儿还好说,应群眼巴巴看别的孩子放炮,样子很可怜。陈家在河阳,并没有高门大户深宅。陈洪寿年轻时,也就是一个家境小康的文采出众的小秀才,一次外出巧遇陈奎秀的外公,老人慧眼识才,将独生女儿许了他。

他们大婚,妻子带来庞大的家产,他当时忙着参加科举,先是举人后是进士,紧接着接了妻子去京城,在老家只修了一个普通的宅院,和渡口镇的陈家大宅根本没法比,这些年他宦海浮沉,一直无暇顾及在老家大兴土木,他又没有亲兄弟,所以茵茵他们现在住的,也仅仅比一般农家好那么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