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茵比较喜欢这种日子,孩子可以随便出来玩耍,不然,拘在家里,对他们天性的发展很不利。

当地正月二十有个庙会,方圆一两百里的人都会来参拜,场景特别盛大,茵茵和陈奎秀商量了,带着一家大小过来,为老人烧香祈福,也顺便让孩子出来转转。

庙会上,不光几个孩子对宏大的高跷队伍感兴趣,就连大人都看得入迷,更别说后面的耍龙灯、舞狮子,孩子更觉得开心。他们游玩一天,太阳西斜,才准备去早在河阳县城定下的客栈歇息,第二天再回去。

河阳县城这天特别热闹,狭窄的街道游人摩肩接踵,庙会的小贩们,大多舍不得住店花费,这时都急急忙忙挑着担子往回赶。城门外。一个普通牛车,拉着一个妇人两个孩子,在夕阳的余晖里,悠然走着。茵茵不经意看了一眼,车上的妇人竟然让她觉得熟悉,她不由得频频向那边望去。

见茵茵盯着一个地方,陈奎秀略有点诧异地问她:“怎么了?”

“那个女人,我觉得很熟,可是想不起来。”

她们说话的当儿,有个男人赶过来,给孩子手里塞了个油炸糖糕,茵茵忽然认出来,这女人是崔氏,那男人,不知道是不是和她私奔的宋老2。

“那个女人,是刘琴的娘,被人要挟,跟着私奔了,听说,那男人有功夫。”陈奎秀诧异地看了一眼一身小地主穿着的宋老2一眼,眼里闪过一丝了然。宋老2和车夫都步行,茵茵说他有功夫,还只是听说,陈奎秀却是看得出来,这宋老2比车夫脚底下轻快多了,看他表面懒洋洋的,其实,他根本就在装累。

茵茵见陈奎秀没说什么,就放下了这件事,反正她不想和崔氏相认,那就各走各的吧。

接下来的日子,茵茵慢慢熟悉了河阳县胥村的生活,她和大夫人,要了二分地,每天没事时,带着孩子去地里种菜。大夫人也想让孩子理解什么是汗滴禾下土,还真的天天跟着茵茵。

清明节前,第一刀韭菜割下来,茵茵和大夫人亲自动手给一家人包素饺子,妞儿引群也起哄着参加,饭食以前是茵茵和大夫人送到地头,老人第一个忌日过后,就改成他们兄弟回来吃饭了。

这天,陈奎秀到了饭点也没回来,陈奎林说老2头天晚上就不在,他也不知道去了那里,茵茵正在担心,陈奎秀一脸疲倦地回来,没说什么,自己去洗了一把脸,大夫人下好了饺子,茵茵端了过去,他也不嫌烫,很快地吃了几个,这才慢下来。

茵茵让几个孩子绊着,也没来得及问他到底什么事儿,陈奎秀就和大哥一起,到地里草庐去了。

那几个月,陈奎秀这样过好几次,有一天早上,茵茵听到院里有声音,她趴窗户上看了一眼,隐约是陈奎秀,她穿好衣服,走出来看,陈奎秀裸着身子正在井边清洗自己,看到茵茵,低声说道:“给我找身衣服。”

这时天气已经很热,茵茵也不担心他会着凉,就赶紧进屋取了衣物,出来,帮他擦干身体,换好衣服,陈奎秀把脱下的衣服卷起来。

“我一会儿给你清洗。”

“不用了,这衣服已经不能穿了。”两人坐在外面的矮凳上,茵茵轻轻摇着扇子,帮他扇开蚊子。

“我来。”陈奎秀接过扇子,觉到茵茵手里使劲,不肯给他,他低声说道,“我知道你嫌我瞒着你。今天事儿了了,我给你说吧。”

“宋老2是个剪径的强盗。”陈奎秀看茵茵一点也不惊讶,就问,“你也觉得他不对劲?”

“嗯,他明明武功不弱,当时在张仲青跟前学徒,却装作很平庸的样子,我还以为他是为了偷艺,原来却是怕暴露行踪。”

“是啊。我们刚来这里,和地官员交往,河阳县令非常头疼地说,这附近的河道,偶尔有强盗出没,他只取银子,其他物品一概不拿,并且,活下来的人,都只能说出是个黑巾蒙面的男人,其他什么都说不上来,这厮还杀了好几个过路的商客,尸体漂到岸边,让人看到了。”

“那就有沉了河人看不到的了”

“嗯,可以说是恶贯满盈。”我让县令彻查宋老2的住址,他在这里叫宋斌,刘琴的母亲,依然用崔姓,那两个孩子,是他俩的,就在这里生的,当地人都知道。崔氏在家,就是宋老2的仆妇,出门在外,才装成夫妻的样子。”

“活该”想起崔氏的可恶,茵茵忍不住接口说道。

“害怕当地的捕快宋老2认出来,县令按我的意思,从青山县借来两个会拳脚的,乔扮成客商,走到沈庄时,那其中一个染病无法继续行路,借了个民宅住下,每天白天睡觉,晚上偷偷监视宋老2。他很少动手,监视这么就,也就才两次。捕快发现他是在月黑的晚上出来,我也每次这个时候,过去跟踪他。去了六回,昨天总算看到他出窝了。昨天晚上,终于碰上他拿刀杀人,我和他打起来。”

“人救下了吗?”

“死了一个,我当时坠在他后面,听到惨叫才跟上去,我水性不如他,在河里总跟不紧。”

“你受伤没?”这时天色已经亮起来,茵茵看到陈奎秀胳膊裹着一块步,急忙站起来,“我帮你处理一下伤口。”

“没事,我下过伤药了。论功夫宋老2比我差,但在船上,地方狭窄,我还得防着他跳水逃跑,只得冒险。”看茵茵一脸关切,他安慰道:“没事,刀锋划了一下,没伤到筋骨。”

茵茵坚持去烧盐开水,要给他清洗包扎。

大夫人也已起来,听到他们说话的声音,关切地过来:“你俩怎么这么早起来?”

“哦,没事。”陈奎秀胳膊上的缠的布,不小心从衣袖中露出,大夫人看到脸色一变。

“没事,咱们吃了饭,我就陪他看大夫。”茵茵怕多说孩子知道了,大夫人明白她的意思,就去了厨房,厨娘前一阵子着凉,现在已经好了,大夫人见她和新雇的粗使老妈子忙乎,就转回来,

陈奎秀手头,有口服的伤药,大夫人和茵茵强迫着让他吃了。饭后,车夫套了马车,拉着茵茵和陈奎秀去县衙报案。

县令看茵茵一身小厮打扮,就没多注意她,听陈奎秀说杀了强盗,对着他就行了个大礼:“陈大人,这是我替来往的客商谢你的。”再行一礼,“这是三县的衙役捕快谢你的。”陈奎秀拉住他,他才停下,伸手请他坐,还出去给外面的衙役:“快请高知县——”

“不要张扬。”陈奎秀低声说话,让王县令把后面的话硬硬噎住没说出来。

王县令按陈奎秀说的地址,找到宋老2的尸体,衙役一路咋咋呼呼,不停地大声宣扬有义士宰杀了强盗,从河岸到县城,大半个河阳的百姓都知道了。

宋老2白天总是装出很普通的样子,他的两个孩子,还都不知道自己的爹爹竟然是恶贼,茵茵请求知县,悄悄让崔氏带孩子离开,这才去抄了宋家。

引群、应群的奶娘,哄着崔氏的两个孩子,和她们看顾的三个,去了村庄外的打麦场玩耍,崔氏满脸羞惭地跪在茵茵和陈奎秀跟前。

“我知道他是强盗,却为了孩子没去官衙告发,罪不容恕,求你把这俩孩子养大,做奴做婢随你处置,我自当以死谢罪。”

“你自己养大他们,别想图清闲。以死了之,一了百了,谁替你尽那义务。”茵茵说道。

崔氏怔在那里,她没想到,活着,比死更艰难,她现在有两个孩子要养,又身无分文,地无一垄,房无一间。

“河阳县你是不能住下去了,孩子很快就知道宋老2是做什么的,这对他们来说,很不好,你去临河县吧。”

“我能做什么?”

“临河县吴家庄的何财主家,要雇一个针线上的。”陈奎秀说道,“我派人送你过去。”茵茵诧异他怎么知道这个。

崔氏和孩子连夜被送走,陈奎秀给茵茵解释:“何财主是跟我破案的捕快肖成的姑父,我们前几天他生日时去过那里。”

“这何财主为人怎样?”

“有点刻薄。”陈奎秀一笑,“依律,这崔氏和她的儿女要被发卖,终身为奴,我这么安排,已是仁至义尽。让她在一个刻薄的主家,受受罪,也算是一种惩罚。”

“这是她罪有应得。”

正文 第一五六章 重振金玉坊

第一五六章 重振金玉坊

长贵和余然长途跋涉,到了滇中苗王那里,四个多月都过去了。因为有覃磐的荐书,苗王对他们还是很客气,长贵按陈奎秀的安排,一上来就把那种大炮仗献给了苗王,还教给他了好几种利用这个打击劫匪的战术,苗王从来没有见过这种对他根本不设防的汉人,他本就是对人肝胆相照的性子,当时脑子一热差点就要把他们的炼银秘方拿出来。

苗王手里的这个方子,是他们祖宗留下的,放秘方的盒子上,有特殊的符号,苗王一看到那符号,倒吸一口凉气,心说这两个汉人,比前面来的人狡猾多了,害得他差点上当。可惜,他十分喜欢长贵带来的大炮仗,这让他有点为难。

长贵和余然在苗王安置的寨子里住着,第一次真正感受异域风情,他觉得大开眼界。逛了几天,见苗王对他,又难舍又拒绝的模样,知道他肯定想多了,他那几天,天天围着苗王打转,最后终于套出了苗王的想法。

“呵呵,佘老爷,你想错了,我们东家,并不打算要你的秘方,她只希望你每年能帮她制作一些银饰,再就是,你把炼制好的银子卖给她一些就是了,做生意就是图财,你只要不把银子卖给别人,她就把这炮仗的秘方给你。”苗王的汉名姓佘,街上的商人拜见苗王时,都是这么叫,长贵和余然也这么跟着叫了。

“可是——”她给我的是秘方,我却没给她。苗王觉得有点愧疚。

“东家也就是想开个银楼,她能用多少银子啊,要你的秘方自己去炼,她还嫌麻烦呢。有银子大家赚,你帮她炼银,你也挣钱,她拿你的东西做成饰品,她也挣钱,这不是两全其美的好事吗?”

苗王总觉得事儿没有这么简单,长贵没办法,把他的话,写成字据,给苗王看:“你也和不少汉人打交道了,那边的官府,信的就是这个,你只要有字据,到哪里告她都能赢。实在不想打官司了,你就把这个往前门大街一贴,全京城的人都知道东家是出尔反尔的小人,她也就没法子做生意了。”

“可我,不就沾她的光了吗?”

“佘老爷可别这么说,我们东家说,能交下你这个朋友,就是沾了大光,朋友之间,那能讲求那么多呢?”

“既然是朋友,你回去时,我就送一套银饰给你们东家。”苗王想用这种办法,让自己心里平衡。

苗王不肯沾光,长贵理解他的心情,他要和茵茵,站在平等的立场说话,不肯欠下人情。

“佘老爷,我们东家,本来就想求你给做一副首饰的,我带图来了。”

这是陈奎秀按茵茵的意思画出来的,头饰,样子有点像苗族的银帽,但做工简单了许多,镂空,稀疏地点缀着苗族银饰的花样,然后是、一个银项圈,一对银手镯。

“这是东家给小姐定做的,她很喜欢你们的银饰。”

“好,我就照这个样子做出来,送给她。”

长贵和余然在等待期间,发现寨子里过一阵就有人拉着石头走过,他很奇怪,向人一打听,才知道那是翡翠原石。

翡翠原来是从这里运过去的啊,如果,也替东家定下一些,是不是会好一些?

长贵趁苗王请吃饭的机会,向他探询,看苗王在这方面肯不肯合作,苗王满口答应,有银子赚,他没理由拒绝。

苗王的银饰,制作精良,时间自然也长久了一些,长贵竟然等了两个多月,那几个银饰才做好,苗王让人做了漂亮的盒子装着,送了过来。

长贵对着闪闪发亮、精美绝伦的首饰,眼睛都不会眨了。

苗王呵呵地笑话长贵,他现在和长贵关系处得不错。

长贵在苗王寨子银匠那里,还定了一些首饰,等那边交货,他就带着苗王送的两个银匠和这些饰品上路了。

余然从头至尾,就起了个保镖的角色,他也不以为意,反正,他用茵茵给的银子,给水儿买了几件银饰,想着俏丽的媳妇带上银饰的样子,余然一路的心情都是欢畅的。

回程路,他们按茵茵的要求,只准走大路,还要和很多客商结伴,走的更慢,在见到茵茵,竟然过了一年。

金玉坊已经撑不下去了,那边派人向茵茵求救,许诺再让出两成股份,茵茵一时回不了京城,就干脆把这两成给了长贵。

“不敢,夫人,这可就折杀我了,为夫人效犬马之劳,是长贵应该做的。”长贵急的都跪下了。

“长贵,金玉坊现在已经没什么生意了,这两成股份,还不一定是银子呢,如果亏本,不收钱还要往里贴,我把它给你,也只是给了你一个虚名,能不能拿上,还得你流血流汗地去挣,你帮我把金玉坊的生意做起来,才能拿上银子,你可敢答应帮我?”

长贵心里的豪气被激起,他重重地磕了一个头:“夫人,我敢,我一定帮你把银楼经营起来。”

茵茵叫他起来,让他坐了,和他商量起怎样经营银楼的事儿。有了主意,茵茵还和陈奎秀商量一番,这才让余然、长贵上路。

到了京城的时候,已是茵茵他们离开京城两年之后了,长贵去金玉坊,看到那里更显破败,心里也觉地沉重。他见过了金玉坊的东家金如山,,就接掌了金玉坊,成了这里的大掌柜。他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把所有的首饰全收拾起来,装箱放好,接着雇了匠人,开始装修门面。

金玉坊的老东家已经过世,金如山见长贵这么大手笔,吃惊不小。但他不过是和长贵的股份相当,又因为长贵是大掌柜的人,在长贵跟前,就矮了一头。

金如山问长贵:“这么大整,得花多少银子?还有那些饰品,都是时新的款式,这一装箱,再放出来就更卖不掉了。”

“大东家的意思,咱们那些样子不够好,她让你,画出一些新奇样子的,如果你画不出,就在京城找些画师来。又是大比之年,想必有些没有中的举子不回家去,卖画的也大有人在。这些人中,有些人虽然无名,才气却不小。”

金如山马上明白茵茵的意思,他点点头:“嗯这个交给我。”他性子有点懦弱,但技艺却很精湛,这个他自信还能做好。

两人商量好了,就分头行动,金如山那边,不太引人注目,长贵这边,很快就让尚宝阁盯上了。尚宝阁的背后,有那么一大票有背景的人,长贵是陈奎秀家以前的管家,也很快让他们打听出来了。

对陈奎秀,他们还是挺恨的,打击金玉坊,就是打击陈奎秀,他们马上就动手部署了。

陈长贵碰到的第一个麻烦,就是房子修整时,有小混混捣乱,刚开始勒索点小钱,几百文到几贯钱,这些混混的胃口越来越大,最后,一张嘴就是十两银子,余然不干了,他不顾长贵劝阻,把这些家伙狠狠打了一顿。

京里的地痞混混,是不能轻易服输的,不然,就没人理睬你了。不久,他们也找来武艺高强的,和余然打架,余然从那时候开始,就没个闲的时候,过几天一场架,把他打得猛叫过瘾。

这两年他跟陈二林学了几招,却一直没有用过,几架打下来,那招数就越来越熟练,他的武艺也越来越高强。混混们也害怕了,刚开始觉得他武艺一般,怎的就打一架升一级呢?他们见搞不定,只好偷偷退了尚宝阁的银子,打算退出京城。

“你们怎么这么没出息呢?”说话的是尚宝阁的一个掌柜,“你们找不来武艺好的,怎就知道我找不来?你想要打趴下那个傻小子,我一句话的事儿。我要你们去,不是打架的,而是,想办法把他们的店,给我砸了。”

“明白了。”混混头儿见能保住在京城的地盘,长出一口气,回去等了两天,带着一个四十多岁,干巴巴就像个六十岁老头的人,来找余然。

这老头的武艺,不是很高,但他的武器非常厉害,是烧热的大烟锅子,他个子小,老在余然的下半身招呼,余然和他打,还真处处被制,说好两人拆招五十下,谁输谁让开,余然才赢了不到二十下,他难堪地离开。

长贵当然不可能让混混把金玉坊砸了,他见余然处于下风,早就把陈奎秀安排的人找了来。

老头一看,来的人还是一个身材欣长的年轻人,比刚才那个还俊,不由得“桀桀”大笑起来。

可是他这次打错了算盘,新来的人,劈手就夺走了他的大烟锅子,还反手用烟锅在他的秃脑门上点了一下,在那儿烫出一个大水泡,把他疼得大叫了一声。

他没有了有力武器,立刻败下阵来,灰溜溜拿着被砸弯的烟袋回了家。

余然当场,就想拜这人为师,没想到人家不同意,来人答应教他那手空手夺刃的本事,但要他答应,每天陪他打架,那段时间,余然被打惨了,但武艺,也大大进步了。

这人是田昆山。

正文 第一五七章 皇家宴会上的殊荣

第一五七章 皇家宴会上的殊荣

尚宝阁不会这么就服输的,他们刚开始没想到田昆仑竟然是世家子弟,还以为是金玉坊在哪里请来的保镖,接连又派了几个高手都铩羽而归,这才警觉起来,等他们知道是田昆仑,一时有点无措,还正在想计策时,余然却让尚宝阁的人大吃了一惊。

那天,余然找来一群小叫花子,这些人平时是不能进入京城的繁华之地的,余然当然给这些孩子洗澡理发,换了干净衣物。清早,尚宝阁还未开门,门口也是冷冷清清,几个小孩子放炮仗,把尚宝阁的护院给招了出来。

“去去去,一边放去。”这时,孩子们给地上丢了好些个“地老鼠”,就是那种点了火四处游走的,孩子似乎害怕护院,哄叫着四处散开,很快钻进附近的胡同看不见了。护院回身,拿了扫帚,准备把这些纸屑扫干净。本来这事儿不归他做,他不是没事干吗?难得勤快一回。

等他回到尚宝阁门口,眼睛立刻直了,尚宝阁的大门,给熏黑了,小孩子最后放的地老鼠,到处乱窜是小事,关键是,它会放出黑烟。

护院赶紧跑回去,报给了管事,不一会儿,尚宝阁里面出来几个人,拿着抹布,要把大门口擦干净。

那些打扫的粗使下人,擦到最后,都吓得呆住了,大门上写上字了。尚宝阁的掌柜给叫了来,看到“莫作恶,作恶必有报,只待时间到”的黑字,心里直打鼓,他猜想是金玉坊那边的手笔,一时不知该怎么办。

这事听着有点玄乎,尚宝阁上下,都有点心慌,不知道烟花怎能写上字,金玉坊请了什么真人之类的谣言在他们中悄悄流传。(其实,余然偷偷在他们大门上用蜡写字,黑烟熏上去,擦的时候,这里比别的地方有油,就会留下字迹了。)

马乐怡不可能就这么被吓倒,他不肯收手,下面的人之好一次次找金玉坊的麻烦。但只要金玉坊那边有什么不顺,报复很快就回到尚宝阁的头上,两边谁也没得到好处。

尚宝阁院子里,有一棵柳树甚是高大,有一天,一个黑花蝴蝶的大风筝掉到上面,谁也没有注意,这风筝有什么玄机。阳光下,风筝忽然哄一下着火了,接着从树上掉下来,下人赶紧把火扑灭,收拾了残局。

没多一会儿,有人送封信来,内容很简单:游戏我已经玩腻了,你们要是再不守规矩,不久就会从京城消失掉,就像你们院里那个风筝。其实,这是茵茵给风筝上涂了红磷,暴晒下就会烧起来。马乐怡以为金玉坊请来什么仙人异士,一时果然老实起来。

陈长贵这下终于能够安安宁宁收拾了金玉坊的门面,里面的雅间也重新修饰过了,金如山的新饰品,也做出一部分。他本来喜爱这些,手艺也十分了得,只是不善经营才导致金玉坊成眼下的局面,现在有了茵茵注资进来,柜台那边的事儿也不要他操心,专心自己所好,他做出的饰品,果然非常精美华贵。

金玉坊择吉日重新开张,邀请那些达官贵人家眷的金贴早就散发出去,这个时候,已经将近过年,好些豪门贵妇千金小姐都有意添置头面首饰,她们年年购买尚宝阁的东西,这次见金玉坊帖子上写得热闹,好奇之下,就有人前来看热闹,不屑者有之,动心的也不乏其人,转眼就是腊月三十,陈长贵关门盘点,开张之后也售出上万两银子的物品,净赚了三千多两银子。

春节期间,金如山心情轻松好多,脑子里的新鲜花样翻倍想出,过了十五,他又画出许多样子来,长贵支持他都做出样品,摆在店里出售,金玉坊虽然不及以前鼎盛时期,但也不至于像前面的日子,将要被淹没。

马乐怡见金玉坊渐有起色,虽然恼恨,却有点无奈,尤其那大黑蝴蝶的事儿,他没有亲眼所见,下人们好些都是目不识丁的粗人,这些人想不通的事儿,难免往邪了去想,让他听起来颇为心惊,不得不收敛自己的罪恶之心,不敢过分胡来。

三年终于期满,皇上急不可待地宣召陈奎秀,他的内心,把陈奎秀当朋友,觉得有他在,心里都安宁许多。想当然耳,陈奎秀以前,可是最不热衷功名利禄,皇上不怕他位高权重,对自己造成威胁。

陈奎林也一起接到圣旨,他还是原职,依然去礼部做郎中。陈家上下,收拾了行李,带着家人,告别亲族,浩浩荡荡上路了。

一路晓行夜宿,到了京城已经是烈日炎炎的夏天。偏偏这天酷热难耐,白花花的阳光把京城里的青石板路都晒地能冒烟,马车走在蔫乎乎耷拉着枝条的柳荫道上,连车夫都半睁着眼,除了不时用草帽扇风,根本都不想动。

好容易熬到陈府大门口,里面的下人早就接了信,站在府门口等着,他们几年不见主子,这时候当然不敢不强打精神,殷勤迎接陈奎秀兄弟一行。

也不知道是在乡下规矩少了,生活闲适,还是茵茵和大夫人偶尔种菜做饭活动多了,过年前后,她俩双双怀孕,这时候都挺个肚子待产。

茵茵的预产期,比大夫人略晚些,要到十月底。两个男人,即便要做出官场老爷那种威严模样,眼光也不时地看一下那边老婆,唯恐她俩有什么闪失。随行的丫鬟婆子更是眼皮都不敢多眨一下,好容易到了府上,伺候了她们沐浴更衣,看着两人都躺床上歇下,有人接手伺候着,她们这才赶紧清理自己身上的汗水污渍。

傍晚时分,下起倾盆大雨,一天的闷热才消散下来,雨水不仅冲洗了屋顶树叶上的灰尘,让京城看着洁净漂亮,也给人们带来了精神。

第二天,大雨转成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时断时续,天气一下子就像进入秋天一般,冷热相宜。一大早,陈长贵就带着账册过来拜见,茵茵一夜好眠,精神抖擞地坐在客厅,看他眉飞色舞地汇报一天比一天好的生意。

“只有滇中过来的银饰品有点冷淡,一个月几乎没有动静。”长贵最后皱眉,以此话结束。

“不必着急,毕竟银器便宜,即使达官贵人觉得好看,也有点不好意思佩戴,觉得贵气不足,我们还得等待机缘。”茵茵笑着安慰他,“一口吃不成胖子,一笔写不出人字,不要急躁,好好经营。”

“是”看茵茵端茶,他行礼退下。

长贵最近日子比以前好过多了,尚宝阁刚开始对金玉坊严防死守,唯恐这边威胁了他们,后来见金玉坊并没有推出多少顶级珠宝首饰,店里的饰品虽然漂亮,价格却是中等居多,而且竟然推出很多银器,马乐怡听到乔扮了前去偷看的家人汇报,心里放宽了好多,也不再视金玉坊为眼中钉了。

转眼中秋节至,皇上依例邀请京中勋贵和朝中高官进宫共度佳节,皇后也请了一些女眷进宫赏月。往年,皇后只在春节有邀请,今年还是第一次。

皇后的儿子,比妞儿要大,女儿也比应群大一岁,她为了热闹,特地邀请贵妇们带个孩子过去,茵茵觉得应群小,过去有些事儿难免麻烦,就只带了妞儿一个前去。

她也有点小心思,想借此推销她的银饰品,那天她忙了一天,就是给妞儿和自己打扮。她这时候已经很笨拙,但皮肤白里透红,一脸圆润,黑溜溜的眼睛,脸上还是能看的。命妇的衣服十分宽大,钗环佩饰下来,还能遮住不少,身材看着还不算难看。

妞儿可就不一样了,她长相像茵茵的多,只是眼角神态,偶尔有像了陈奎秀的,也是个少见的小美人,茵茵专门给她做的仿苗族头饰、胸佩,银合金上嵌着颜色鲜艳但颗粒极小的红宝石,既美丽又不过份奢华,佩戴在妞儿身上,有种说不出的华贵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