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会儿四面宫门只余下左掖门尚未下钥,供内阁留值以及重要文书进出,李庆走的就是这条道。由于早有小太监进去通报,因此得了讯息的金幼孜就亲自到了院子外头等候。两相厮见之后,到屋中一目十行看完了那厚厚一摞东西,他便点了点头。

“皇上之前曾经下令诸勋贵整肃兵马,看来仍是那心思。可若是再要北征,恐怕又是死伤无数。为天下苍生计,不若放任夷狄相攻,他们即便有死伤,也不与我大明相干。先头兴和被围的时候,若不是顺宁王脱欢鼓动,阿鲁台也不至于险些被安乐王秃孛罗和贤义王太平抄了老巢,更不会那么早撤兵。此次他既然想打,倒不如让他自己上。不过,去年北征的时候瓦剌忽然临阵变卦,此次怎么会忽然跳了出来?”

金幼孜曾经随朱棣三次北征,因此虽说官位远远低于李庆,但在军略上朱棣却对其信赖非常,因此李庆自不会忽视他的意见。沉吟片刻,他就直截了当地说道:“所以,我觉得朝廷应该派人去瓦剌三部一趟,毕竟单单几个谍者极其不可靠。弄明白瓦剌三部如今究竟怎么一回事,这日后军略处置也有个余地。”

第六百一十二章 死生皆有不甘

端午节的夜晚不止是张越没过好,冷冷清清的永平公主府更是没一个人有心思过节。自打万寿节过后,这里就完全封闭了,一应菜蔬肉食供给都是从外头送进去,其他的人一律不许进出,几乎变成了一个死地。毕竟,赵王朱高燧在外头还有一个儿子和几个女儿,但永平公主却是一点指望都没有了。只禁令归禁令,不少人还是打通了各种门路,因此每到夜间,后门就常常有黑影憧憧和窃窃私语,都在商议安排着各自的后路。

“公主,喝口茶吧。”

听到这个熟悉的声音,永平公主顿时回过了头,看见是乳母赵妈妈,她方才搁下了手中的笔。儿子被禁锢的两年,她已经苍老了许多,而这半个月煎熬下来,她的头发更是几乎白了一半。看见书桌上那厚厚一摞稿纸,她不禁咬牙切齿地笑了起来。

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儿子,如今儿子既然死了,那么别人也休想好过!就是她捅出这事情肯定没好下场,她也得拉着人陪葬,她的那些哥哥们休想舒舒服服过日子!还有张家,她的儿子就算死了,她也不会就此放过张家,尤其是张越,反正她什么都没了!幸好文官当中也不是铁板一块,幸好她还找到了一个肯出主意的人,那些手段很快就能奏效的……

此时天气炎热,她捧起茶盏咕嘟咕嘟一饮而尽,然后又迷离双眼翻阅着自己这些天写的东西,每看完一张便用指甲在上头掐出一道印痕。然而,约摸看了十几张,她就感到眼皮子直打架,继而便迷迷糊糊伏在了桌子上,不一会儿就睡了过去。旁边的赵妈妈低低叫了几声,待发现她完全没了动静,这才抬手擦了擦额头上那一层细密的汗珠,随即蹑手蹑脚地走到门边,低声对外头说了几句话。

寂静的夜色中,一个人影鬼鬼祟祟地溜进了正房,另外一个则是站在门口望风。不一会儿,里头便传来了一声仿佛堵在喉咙口的闷哼,紧接着便有窸窸窣窣翻检东西的声音。也不知道过了多久,两个猫着腰的人影溜了出来,其中一个手中抱着一个包袱,另一个赫然是赵妈妈。脚下踉跄的她才走了几步,就忽然绊着了什么,结结实实一跤跌倒在地,还不等满心紧张的她爬起来,她就只觉得胸口一阵发闷,脑际忽然轰的一下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她这一倒,前头的那个人顿时回过了头,看清赵妈妈赫然是跌在地上爬不起来,他便没好气地撇了撇嘴:“都已经到这份上了还出事故……说来也是,小时候公主还是吃你的奶长大的,刚刚做那种事难免亏心害怕。我说赵妈妈,以后多多上香积德就行了,杀人不过头点地……他娘的,真一跤跌晕了?怎么可能……喂,赵妈妈,你赶紧起来,要是错过了外头的车,你就在这个鬼地方继续呆下去吧,到时候可是什么责任都你担!”

他弯下腰使劲摇了摇赵妈妈,发现无论如何都没有动静,他顿时慌了神。蹲在那里犹豫了片刻,他立刻站起身来,抱紧了手里那东西就急匆匆地往外走。这会儿天色已经异常昏暗,夹道两侧只有高高的围墙,空荡荡的看不见任何人影。可越是如此,他越是觉得身后仿佛有人跟着,于是少不得几次三番回头,可却不见任何鬼影子。

几乎是一溜小跑到拐过了弯,远远地看到那两扇直通后街的黑油大门,他这才松了一口气。如释重负的他打开大门,见门外停着一辆马车,就连忙走上前去向那车夫递上了包袱,又低声说自己已经完成了所有该办的事。上车的刹那,他仿佛看到那车夫对自己笑了一笑。

次日一大清早,下人们照例早早起床料理各种事务。只是如今永平公主脾气愈发古怪,不得吩咐,丫头们谁都不敢贸然进那院子,除了赵妈妈之外也就是其余三个心腹妈妈能进出。这会儿三个人瞧见院门紧闭都觉得奇怪,虽说谁都知道永平公主这些天一直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头,随随便便进去恐怕是招骂,可唤了好几声没人应答,为首的甘妈妈便乍着胆子推开了门,结果脑袋一探进去就看到一个黑乎乎的人影仆倒在正房门前的地上。

这下子,三个人情知不妙,连忙冲进去查看。发现赵妈妈已经没气了,她们更是全都恐慌了起来,在正房门口轻声敲门呼唤无果的甘妈妈更是直接闯了进去。

“老天爷!”

第一个冲进去的甘妈妈只看了一眼就给那情景吓了个半死,随即脚下一个不稳,竟是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后头两个人收势不及撞在了她身上,可一看清屋子里的光景,也都吓得连连后退。饶是她们都是打从燕王府就跟着永平公主伺候的,见多识广,到底曾经见过一两次此类事情,可谁能想到之前李茂芳是这么死的,如今永平公主还是这么死的?

高高的梁柱上垂着长长的白绫,那个身穿大红袷纱衫子的人便直挺挺地挂在那上头,两只套着精致凤纹双蝶绣鞋的脚仍然在微微晃动着,瞧着让人毛骨悚然。

“完了,咱们都完了!”坐倒在地的仆妇甘妈妈撕心裂肺地嚷嚷了一声,“公主这一去,咱们都得陪着殉葬,就是想活命都不能了!”

另两个中年妇人也都是永平公主身边的执事妈妈,一听这话,那脸色顿时唬得煞白。她们名分上是下人,可这些年锦衣玉食,家中子侄也都谋了好差事,别说是死了,就连吃苦也极少,否则如今也不会一心想着寻后路。可是,这事情还没个结果永平公主就死了,她们怎么甘心跟着一块完蛋?两人对视一眼,几乎同时想到了外头的赵妈妈。

“甘姐,还没到这个关口呢,咱们总得想想法子!赵妈妈平日里不阴不阳,却是个精明人,这会儿怎么会刚巧倒在门口人事不知?我看她绝不像是被吓的,肯定另有隐情。倘若真是她做的耗,那株九族也是她的勾当,和咱们无关!”

地上那甘妈妈也是一下子给吓糊涂了,此时立刻醒悟了过来,急忙连连点头。三人在屋子里商量了一阵,竟是谁也没想到去放下那个吊在屋梁上的人。好一会儿,计议停当的她们方才觉察到这一点,于是两个人手忙脚乱地上去放人,另一个则是再次出了门去。等到放下了永平公主,确定这位金枝玉叶完全没了鼻息,而赵妈妈也确确实实断了气,她们自是更加坚定了心中的打算。

横竖是死无对证,哪怕是死马当活马医也得搏一把!

就在公主府上上下下的人寻思如何才能逃过一劫的时候,方锐也是一大早就离开了汉王公馆。自打那天见过张越和万世节,他一直觉得心绪不宁,七上八下几天没睡好觉。既担心张越不答应,又担心两人迁怒于自己的弟弟,更踌躇的则是自己如今根本没脸登英国公府大门,万万完不成枚青所说之事。想着想着,他不免心情激愤。

为什么偏偏他就这么倒霉,好容易遇上肯用自己的汉王世子,偏那位世子那么短命?如今倒好,说是下个月韦妃生日,他竟然被人差遣来采办江南丝绸,难道他就是为了做这些,这才丢下弟弟,这才丢下先生教了十几年的仁义道德?

清晨的街道上已经很是热闹,该上朝的文武百官都已经上朝了,该坐衙的官员都已经赶去了衙门,该出城种地的,该吆喝生意的,该下门板做活的……林林总总的人都已经开始了新的一天。心里不舒服的方锐一点都不想在这种嘈杂的环境中再耽搁下去,遂干脆绕进了一条没什么店铺的寂静巷子。当喧嚣如潮水般从耳畔退去时,他又长长吁了一口气。

苦苦挣扎了这么多年,绝不能这会儿放弃!

然而,就在这时候,他忽然感到身后仿佛有人,还不等他转头,颈后就着了重重一下。他几乎本能地伸手朝墙上扶了一把,可却没能撑到看见下黑手的人就晕了过去。等到他仆倒在地,后头两个大汉便绕到了前头,一个补了一下,继而用麻绳麻利地把人捆了个结实,又塞了一团布在方锐口中,后一个则是抖出一个大麻袋把人装了进去。

“喂,你刚刚下手可有准数?”

“放心,不过是敲晕了这家伙而已。倒是你,装麻袋的时候小心些,别把人憋死了!”

“跟了这家伙那么多天,要不是他今天心不在焉,这机会还不至于那么容易。我看他是亏心事做得太多,走路竟是比锦衣卫还小心……对了,找个地方把人藏上一阵子不好么,干嘛还要送出海去?”

“少爷这么吩咐的,你我照着办就是了。听说是南京那位刘大爷要往海外走一遭,少爷觉着捎带上这么个读书人正好。啧啧,读了那么多书偏喜欢捣腾阴谋诡计,这家伙真是可惜了!要我说,他弟弟就聪明,有少爷和万大人照应着走正道,多顺心!”

说说笑笑的赵虎和向龙轻轻松松扛着麻袋从另一头出了巷子,早有马车在此接应。马车在街上兜兜转转了好一阵子,方才拐上了宣武门大街,然而,经过丰城胡同时,他们却险些和巷子里头驰出来的几骑快马撞了个正着。眼尖的赵虎一眼就看见了那边头一家挂起的白幡白灯笼,不禁看了一眼向龙。

难道是永平公主死了?

第六百一十三章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进了皇城北安门,穿过右手边的黄瓦西门,便可以看见二三十间青砖红瓦的屋子,却是比黄瓦东门中彼此相对的司设监和尚衣监加在一块都大,这里就是宦官二十四衙门中仅次于司礼监,排名第二的内官监。

由于内官监太监郑和与王景弘长年累月在海上漂泊,本监之事往往都是两个少监管。久而久之,那些进宫较晚的小太监们甚至都不认识这两位真正的上司。哪怕是去岁郑和人回来了,而且常常住在宫里,他也很少真正插手内官监的事。别人盛传司礼监太监的位子是留给他的,他自己却浑然不在意。

上过战场,下过西洋,出外秩比公侯,在内不过阉奴,对于郑和来说,虽说在海外漂泊数年回到陆地上总能得到一种安心感,但伴随而来的烦躁和惊惧却让他更加困扰,这也使得他更不愿意搅和进那些权力的漩涡中。此次下西洋未久,他就得到了三大殿灾,命其早日回航的旨令,于是比计划所定早了一年回来。而且,根据他回来之后看到的情形听到的话语,他已经得出了一个让自己灰心丧气的结论。

恐怕上一次就是他最后一次下西洋了,从今往后,那片海域和他再没有任何关系。

“郑公公,郑公公!”

听到这个叫声,一身大红宫袍的郑和从怅惘中回过神来,睁开眼睛的时候,那眸子里头一片宁静,丝毫没有任何感伤失望之类的情绪。见那小太监不过十四五岁的年纪,小心翼翼肃手而立,他不禁想起了当初的自己,随即就想起自己如今是在宫中的家里头,当即淡淡地问道:“我不是说过,若是内官监的事,就由两位少监做主么?若是不好决断,不是还有内官监太监王公公?”

“王公公今儿个恰巧陪着皇太孙出去了,是林公公和薛公公让小的来请示的。”那小太监在内官监不过是个跑腿的杂役,这次被上头支使了过来本就是两腿打颤,此时连忙诚惶诚恐地跪下了,“是夏家悄悄派人给大牢中的夏尚书……不不,夏原吉送东西,结果不合给人拿住了,捅到了林公公薛公公那儿。两位公公说如今郑公公既然回来了,便该由您做主……”

话还没说完,刚刚还懒洋洋靠在躺椅上的郑和忽然坐直了身子,眼神中流露出了一丝掩不住的寒光,继而更冷笑了一声:“这种事情他们倒知道由我做主,往日那些营造之类的勾当,他们那手却是伸得飞快,指量我多年不在就什么都不懂不成?”

知道那个小太监必定是答不上来,他也懒得和一个小人物多费口舌,一推扶手站起身,冲着屋子里两个犹如木桩似的一动不动的中年太监吩咐道:“去取我的麒麟服来!”

尽管郑和已经回来了大半年,但平日除了偶尔应召去乾清宫伴驾,或者是奉旨外出送东西,又或是在宫外的宅邸暂住几天,他很少在人前露面,更不用说内官监那正堂了。因此,这会儿郑和身穿一身鲜亮的大红缎纱盘金彩绣过肩麒麟服出现,上上下下都吃了一惊。尤其是那些从前没见过郑和的杂官奉御等等,更是在那种逼人的目光下不知不觉低下了脑袋。

“一丁点小事就闹得沸沸扬扬,传扬出去还以为内官监一点规矩决断都没有!”声色俱厉地斥责了一声,他便直接问道,“夏家人送了东西进来,是谁拿住的?可有夹带书信?”

“回禀公公,是小的!虽不曾夹带书信,却送了衣物鞋袜和点心吃食!”

话音刚落,一个一看就浑身上下是消息的机敏小太监便横跨一步站了出来,毕恭毕敬地双膝跪下了,又磕了一个头说:“小的不合瞧见两位长随公公拿着包袱入了大牢,所以就悄悄跟在后头,结果竟是瞧见他们给夏原吉递东西!夏原吉是皇上御命,从锦衣卫诏狱特地移到内官监大牢的,决不许随意探视夹带私物,这分明是藐视上意!”

听到这么一顶大帽子压下来,原本就已经有些战战兢兢的两个长随顿时暗自叫苦,慌忙也跪了下来,其中一个更是口不择言地辩解道:“郑公公,小的实在是冤枉,太子殿下从前打过招呼,夏尚书乃是忠良为公,该照应的地方就照应……”

“郑公公,您可听听,夏原吉早就不是户部尚书,而且连其家都已经被籍没了,他居然还口口声声叫他尚书!若是忠良为公,皇上怎么会雷霆大怒将其下狱,之后更下旨籍没!”

“够了!”

听到这番唇枪舌剑的吵闹,郑和顿时面色铁青,当头怒喝了一声。见下头一众人有的幸灾乐祸,有的摇头叹息,有的若无其事,有的啧啧称奇,他更是觉着心中一阵阵恼怒。冷冷扫了一眼那个出首告发的小太监一眼,他便指着他喝道:“把这个这个目无上下的狗才拖下去捆了,堵住嘴丢进柴房,饿他几天,让他知道什么是规矩体统!”

他虽说不常视事,但毕竟是御前宠臣,此话一出,下头只愣了一愣,立刻就有几个身强力壮的小火者从外头抢了进来,直接用手绢堵住了那人的嘴,又将其倒拖了出去。等到那咿咿呜呜的声音完全消失,他方才打量着堂下表情各异的一众属官。

“以后若是再有这样小题大做大惊小怪的事情,一律如此办理。内官监乃是宦官二十四衙门的要地,不是吵吵嚷嚷的菜市场。皇上就算以钦犯系之内官监,一日尚未处刑,便得将其人当作士大夫礼敬,岂有欺辱怠慢之理!只要不曾夹带字纸书信,衣物鞋袜吃食等等自可送进去,锦衣卫诏狱便是如此,难道你们不知道?为了这么一点小事大动干戈,传扬出去难道很好听么?”

如今这内官监上下的宦官几乎没几个人经历过靖难,更不曾瞧见过郑和提刀卫护朱棣左右的情形,甚至不少人都是头一次看到往日闲淡不管事的郑公公发这样大的火。然而,被人这样劈头盖脸地痛斥,左少监薛明却是有些不服气,当下便突兀地问了一句。

“郑公公既如此说,倘若皇上怪罪下来又如何?”

“皇上怪罪下来,自有我承担!”

被郑和这样雷厉风行一处置,内官监顿时恢复了从前的平静。晌午时分,得到消息的内官监太监王景弘和都知监太监杨庆方才赶了过来。三人一道下西洋数次,就算从前有嫌隙,也在后来共患难共风雨的那些时间里头完全弥合了,这会儿坐在一起便都有些唏嘘。他们这些年在外头的时间多,在宫里的时间少,已经很是讨厌这些尔虞我诈的倾轧。

“今天幸亏是你,要是换成我,实在是压不住这些眼睛长在头顶上的大爷们!”

王景弘毕竟是成年之后方才入宫,凭借曾经操舟海上,对于海上水文地理知之甚深,这才一步步擢升上来,和郑和自幼随侍皇帝的宠信不可同日而语。而且,扪心自问,他更知道自己就算曾经支持过太子,也说不出这样一番掷地有声的话来。就好比出使在外,郑和常常只言片语就能折服那些外藩王公,他却没法子做到。

“我也是被逼的,要是连这种事情都镇压不下去,那么我在燕王府那些日子就白过了!”郑和眯了眯眼睛,随即便叹了一口气,“我宁可在海上应对那些海盗和王公,也不愿意在宫里头和这些个蠢才扯皮……对了,咱们下西洋的那些官兵在南京还好么?”

“自然不好。”答话的是杨庆,尽管都知监在十二监中排名最末,但因为他跟过郑和下西洋,倒是没人敢小觑他,而他对于下番官军也素来关心。此时此刻,见两个出身经历各不相同的内官监太监齐齐盯着自己瞧,他便一摊双手道,“下番归来就和寻常官军没什么两样,平素只吃那么些死钱粮,而且少不得有人克扣。据我所知,他们都宁可往海上走。”

屋内的三人全都心里有数,官兵宁可下西洋的原因,自然是因为下番所带的香料等物足够几年的开销。而他们宁可下西洋的原因,却是因为他们在那些番邦王公的眼里是高高在上的天朝使节,可到了京师却有数不尽的礼节规矩,跪不完的金枝玉叶。

“三位公公,御用监张公公来了!”

听到外头守着的心腹报上了这么一句话,郑和不禁和两个同僚相视一笑,随即说道:“这张谦一来,咱们这些下过番的几乎就到齐了!”说完这话,他就对外头吩咐道,“快请张公公进来!”

张谦进屋之后就看到了围坐在一块的三个人,愣了一愣便笑了起来。都是见过外头世面的人,他也就不再说那些虚话,笑谈了几句白天的事就换作了正色:“去岁市舶司课税比前年大前年加在一块都多,朝贡使也没见少,百官都在说应该罢废西洋取宝船。看如今的情势,大概这两年大家都得好好歇一歇了。郑公公,有人托我问你一声,你在西洋诸岛上可曾收集过什么植物的种子?”

看见郑和满脸呆愣,张谦也知道自己突兀了一些,奈何张越之前专程找上了门,他只得硬着头皮打哈哈道:“我有个族侄对番邦植物很感兴趣,所以特意托我来问一问,若是没有,我回头让他死了心就是。”

“有倒是有,我底下有几个军官最喜欢捣腾海外的这些玩意,回头我差人到南京问一问。”

王景弘既然一口答应了下来,张谦便松了一口气。只不过,他也没心思在张越这个稀奇古怪的问题上多费功夫,旋即就身子前倾,声音一下子变得极其低沉:“我来寻你们还有一件事,老黄俨一死,那个位子空出很久,不少人都盯着,宫里头难免都是乱七八糟的事。可大伙儿仿佛都忘了,这皇上之前把司礼监太监的衔头赏过人,就是这几年没怎么管事的侯显。他精明强干,不如请他直接担了如何?他五使西域,原本就是少监,声望资历足够了。”

郑和等人本就不觊觎司礼监太监的位子,对于宫中人那点谋算都厌烦得很,闻言不禁大为意动,还不及有人回答,外头忽然就传来了一阵喧哗,紧跟着,那门帘就被人高高打了起来,探进头来的恰是原本守在外头的一个小宦官。

“郑公公,永平公主自缢了!除了这事之外,乾清宫刚刚传话来,说是皇上忽然犯了病,太医院的两个御医看脉之后都被皇上赶出去了!”

第六百一十四章 世上只有一个朱棣,不会再有第二个!

尽管从年轻时就开始驰骋疆场,平生遭败绩的时候屈指可数,但如今的朱棣即使要坐上马背,也已经不得不依靠人搀扶,身体状况从万寿节过后又有每况愈下的趋势。只是,即便心有余而力不足,昨天晚上听说了南北两头的军情,他仍然熬到了很晚才睡,足足留着金幼孜到子时,这才放了人离开。揣着这么一件事,他临睡前自是少不得无数思量,当夜仍又临幸了郑妃,早上起来用了不少肉食,结果就犯了病。

风痹并非绝症,但却是一等一折腾人的病。尽管北京素来干燥,并无南方的阴湿,但这风痹无法去根,每每在意料不到的时候发作,却是让朱棣恼怒得很。拿过那写着白蔹、熟附子、桂心、麻黄之类的药方,他只看了一眼便三两下扯了个粉碎。

“服药服药,朕几乎都被你们折腾成了药罐子,可这病仍然是时时刻刻发作,这药还有什么好吃的!就算这病没法去根,可三两剂药下去暂时压住了也行,要这些不温不火的方子有什么用?滚,全都滚下去,来人,去把太医院院判史权找来,让他给朕把脉!”

大发雷霆把两个太医赶了出去,朱棣便喘着粗气往后靠了靠,心里又想起了一大早得知的那个消息。他有三个儿子五个女儿,永平公主从来就不是最受宠爱的,更何况先前李茂芳还闹出过那样的事情,死了也没什么好惦记。但是,一个是自缢,又一个还是自缢,这一次公主府甚至还有人口口声声说是有人害死了永平公主,这实在是让他恼怒得很。

靠在软榻上特设的锦袱靠背上,他忍不住想起了已经许久没见的朱宁。想到朱橚膝下几个儿子也不消停,但偏生朱宁那性情品格却都是一等一的,他更是觉得心里冒火。他的儿女里头一多半都是徐皇后生的,可是,他们却没有一个继承母亲那无可挑剔的品行个性,要不就是懦弱得让人生气,要不就是野心膨胀让他无法放心,女儿们也谈不上有贴心的。

朱橚从小就没有一样比得上他,可是,这家伙如今却总算是有一样压过了他一头!好在他还有一个好孙子,有一个文武双全的好孙子……

“皇上,太子殿下在外头请见,郑公公几个也都来了。”

“朕只是病了,又不是死了,用不着这么兴师动众!让他们回去各做各的事情,别杵在这儿!”

听到旁边这个赔足了小心的声音,朱棣却越发脾气火爆。眼瞅着那小太监慌慌张张退下,他便从鼻子里哼了一声,仍是斜倚在榻上。然而,下肢关节的一阵阵疼痛却让他没法分心,直到满头大汗的史权赶到暖阁,行礼诊脉之后便立刻用水化开一丸药让他服下。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那种难以忍受的疼痛方才缓转了,他的心思就飘到了昨晚金幼孜所说之事。两份军报,一个是阿鲁台想要重振鞑靼,另一个是瓦剌陈情请命。金幼孜李庆的意思其实都差不多,不过是坐山观虎斗,半个多月前张越也曾说过鞑靼本部已经式微了。

可是,他从还是燕王的时候便一次次地出塞冲杀,如今就这么罢兵不用?鞑靼兴许是式微了,但谁知道是否还会出现一位惊才绝艳的人物?至于派人前往塞外……

皇帝明显神游天外,史权自然是看得一清二楚,可是,轻轻搭在皇帝左手腕脉上的他也有自己的难处。这风痹乃是痹症的一种,汤药针灸热敷固然都有效,但要根治却是难能。最要紧的是,要想让此症尽量少发作,最好的方法便是忌生冷荤腥,可这对于一顿无肉就会发脾气的朱棣来说,根本是不可能做到的事。而如今天子年纪大了,这风痹之外还有其他大小杂症,这御医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难能一一顾全。

“什么事都用他,李庆金幼孜倒是贪图省事,敢情都想学朕?”

这突兀的一番话陡然惊醒了史权。他抬头一瞧,见朱棣只是盯着顶上的梁柱自言自语,就知道这话决计不是对自己说的,连忙就装作什么都没听见。等到缩回了自己的手,他这才恭恭敬敬地说:“皇上,服汤药不如用水煎药熏洗,如此药效更快些。至于这头晕头痛的症状则是要多多休息,静养一段日子便没事了。”

朱棣早就忘了自己还是个病人,听到这话方才回过神来。前头两个御医都是诊断拗口繁复,却是根本不提几时能好,因此史权这话无疑更让他安心。想到不用喝那些又苦又涩的中药,他更是满意地点了点头:“这些你安排就是,朕英雄一辈子,不希望连马都上不了连刀都用不了,时时刻刻就是躺在床上折腾!你且退下,替朕向外头人吩咐一声,叫杨学士来!”

口里叫着杨荣,朱棣却在心里想着永平公主之前递上来的一本请罪折。其实不用她说他也知道,他的儿子也想学他,也想学他隐忍一方继而席卷天下。可是,这些想学他的人也不想想,这世上便只有他一个朱棣,决不会再有第二个!

天下无不透风的墙,皇帝这一病,消息很快就从宫里传到了宫外,又从各个方向往天下其他地方传了出去。对比历朝历代的天子,朱元璋和朱棣都算得上是高寿了,在位也都是年限极长,一个是熬死了太子不得不立太孙,一个则是把太子压得死死的,同时也立了太孙。只不过,比起洪武朝那些拥兵自重的外藩,如今值得注意的外藩却只有汉王一个。

因此,在这样的消息冲击下,永平公主之死自然是无声无息。由于她的丈夫儿子都已经死了,留下的几个庶子顶多在人前为这位嫡母掉几滴眼泪,而她的那些兄弟姐妹侄儿侄女全都只顾得上病中的朱棣,哪怕是灵堂致祭也不过来去匆匆,甚至没人注意偌大的公主府已经少了很多人,就连昔日永平公主最心腹的几个妈妈也一个不见。

除了礼部为公主治丧的必要排场,公主府的丧事办得冷冷清清少人问津,然而在另外一头,却有人正在忙着筹备喜事。万世节和小五的婚期定在了六月初三,虽说男方没什么亲戚,但万世节为人洒脱豪爽,朋友却是不少,就连如今已经很是稀罕的大雁彭十三也送来了一对充作到时候的聘礼,而彩礼嫁妆之类的则是一切从简。

用小五的话来说,她要是在乎钱,也不会嫁给一个一穷二白的家伙,而万世节更不在乎这个,他要是看重嫁妆,京里有的是家财万贯的财主千金,愿意招进士当女婿的多了。

于是,两边拟好了宾客名单,少不得派人往亲朋好友家里送喜帖。小五惦记着孟韬孟繁兄弟已经走了,孟家只剩下女人和孩子,便决定亲自去孟家一趟,看看孟敏是否能够来一趟,谁知恰好一出垂花门就撞上了张越。她虽说曾经忸怩过一阵子,但如今婚期在即反倒是恢复了从前的大方,歪着头看了看张越就眨了眨眼睛。

“姐夫,你真的又要离京往北边去?”

这还是没准的事,张越只是对杜绾提了提,没想到小五竟然直截了当问了出来,自是不由得心生诧异:“这事情还没个准数,你姐姐居然和你说了?”

“姐姐才不会那么嘴快呢,她呀,就连爹娘那里也都不透露,怎么会和我说!”小五气咻咻地哼了一声,旋即双颊上却是露出了两个小酒窝,“是万大哥告诉我的,他可是和你同在兵部,消息灵通得很。他还说,但凡有苦差事就是你扛,这天下没这样的道理。”

情知万世节素来心直口快,张越也没往心里去,不过是哂然一笑罢了。得知小五往孟家去,他便在心里想了一想,随即主动说:“孟韬前些天走的时候,还托我多多照应他家里,那里如今都是女人孩子,我一个人也不方便过去。既然你要亲自往那里送请柬,今儿个我正好要出城去通州办些事,就顺道送你去西集镇吧。”

小五自是欢喜多一个人相陪,二话不说就点头答应了。和张越一路并肩出去,得知他今天是来向杜桢送交阯的安抚方略条陈,她便无趣地撇了撇嘴:“你成天忙得连人影子都瞧不见,万大哥也老是不见人影,爹爹更是起早贪黑地忙,男人们都是如此,整日就不在家里。以前看着娘和姐姐,我老觉着她们呆在家里无聊,以后就轮到我闲得发慌了!”

“哪有那么夸张,你又不是孤零零一个人,就算成了婚,你想到哪里去难道还会有人拦着你?再说了,老万若是成天呆在家里,指不定你还嫌他烦呢!男子汉大丈夫,未必一定要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总不能当懒汉不是么?”

“姐夫,你就是大道理一套一套的!”

见小五朝自己做了个鬼脸,随即皱了皱鼻子钻进了马车,张越就翻身上了马。一抖缰绳起行,他忍不住微微失神。想想他到这里已经十一年了,相比前世那种不知前路的日子,他如今有父母兄弟,有妻儿姐妹,有亲长知己,这生活过得精彩万分,丝毫没曾虚度。既然该有的都已经有了,这次又不像上次还需要捞自己的老岳父,是不是该想个法子?

朝中那些老大人们心眼多就罢了,可他不是他们随便支使的棋子,皇帝可只有一个!

第六百一十五章 畏之如虎

盛夏的日头极其毒辣,策马急驰之下,迎面刮来的都是阵阵热风,不一会儿张越便感觉到头颈中黏糊糊的,后头的纱衫子已经贴在了背上。地上的热气持续不断地蒸腾了上来,直到出了城拐上一条林中小道方才稍微好转了些。然而,等他这一行人赶到西集镇白沙庄,恰是看到这里已经是乱成一团。

白沙庄统共有六十顷地,正经附籍的佃户再加上长工,本来大约有五六十户,两百多号人。然而,自打今年初以来,不少家中原本有田地的也都愿意交献土地当佃农。大明朝的赋税轻,但徭役摊派却很重,顺天府因北征而随军的民夫中,十停之中竟有三停没能囫囵回来,而纵使是完完整整回来的人,面对的也是田地荒芜或者是土地被淹没的结局。

去年的顺天府水灾让宛平通州各地不胜其苦,哪怕官府赈济,毕竟仍是大多数日子过得艰难,眼看到了完夏税的时候,自然少不得有人打起了勋贵优免的主意,尽管不是年关,刚刚收获了小麦的佃户们也少不得一年一度和东家打擂台。人心都是不知足的,知道孟家的两个成年男丁不在,剩下的都是老弱妇孺,于是白沙庄前的人最多,里里外外围得水泄不通。

“都说不日又要出兵打仗了,保定侯家是头一等的勋贵,自然是免差役,咱们辛辛苦苦在这里干了那么多年,要是还得轮到民夫抽丁,岂不是折腾人么!”

“就是就是,去岁顺天府水灾,咱们这些地也受了不小的害,不少地直到播种的时候还没救回来,这一亩地两斗的租子实在是太高了,把咱们扒了皮也不行!”

“他们都是自愿献地的,每个人十几亩,这百八十个人家在一块至少就是十顷,到时候明年交租子的时候岂不是就多了?大小姐这租子确实收的不多,可今年实在是交不出来,与其苦苦纠缠咱们,还不如收了他们的地,明年就没有如今这饥荒了!”

听到这些此起彼伏的嚷嚷,张越立刻明白了今日这乱哄哄的场面缘何而来。之前他记得很清楚,由于东宫知晓了赵王私纳投献以及收容逃亡民夫的事,京畿附近对于这一类的勾当查处得严了很多,却不料如今这种风气仍有抬头。百姓畏徭役如虎,这自然可以理解,然而,如今朝中根本还没提过是否要打仗,外头怎么就流传起不日要出兵打仗的传闻?

尽管白沙庄属于保定侯府,但早就被孟瑛送给了侄儿侄女,只是因为徭役和赋税的缘故未曾过户。这一层关系明眼人都知道,佃户们也自然不例外,保定侯家的擂台无人敢打,但思量着这儿做主的是女人,他们自然少不得闹腾闹腾,希望能多得些庇护,少出些钱粮。这就苦了庄上的总管,此时眼看群情汹涌,满头大汗的他不知道该答应还是不答应,更唯恐这些人一个不好冲进庄去闹出什么事故来,自然是急得直跳脚。

“去岁的水灾确实是淹了少许田地,可该免的已经免了,白沙庄的租子是最轻的!安远侯家的地是三斗五升,英国公家的庄子是三斗二升,就是保定侯的其他庄子上,也都是二斗八升到四斗不等,这还都是各位老爷体恤特意减了。你们种的是通州附近最丰腴的地,交的也是那么多田庄中最少的租子,如今还嚷嚷减租,岂不是存心让主人家去喝西北风?至于徭役抽丁,官府是有制度的……”

既然连这话都撕掳了开来,人群中顿时响起了一阵嗡嗡嗡的声音,一时间就有人高声喝道:“咱们愿意每亩地多交三成的租子,只求今年北征官府征发抽丁的时候能够免役!”

“我还愿意多交五成呢!”

眼见那总管被这些七嘴八舌的声音搅得手忙脚乱,张越便对随行的张布和牛敢做了个手势,只见两人并肩策马上前,凌空挥舞鞭子叱喝了几声,不一会儿便开出一条道来。他和彭十三护着马车到了庄前,见那个中年总管瞪大了眼睛瞧着自己,便笑着点了点头。

“越……越少爷?”

“我刚刚在外头都听见了,怎么,在为了夏税和抽役的事情打擂台?”

那总管头上戴着六合一统小帽,听张越这么一问,再看看他身边那四个跨着腰刀精神抖擞的护卫,顿时觉着有了底气,连忙上前跪下磕头,等起身之后就赔笑道:“您说得不错,这些人确是在打擂台呢!自从搬到了这白沙庄,先头有好些地搁着荒了,小姐说租子轻些能多招纳些佃户,所以咱们的租子素来是最少的,若种的是稍有些荒弃的地,头两年还免租,更是发给种子农具,偏生这些泥腿子年年闹腾,从来没有好好完租的时候……”

他絮絮叨叨还想再说,张越却摆摆手止住了他,又调转马头面对着那上百号人。放眼望去,这些人有的解衣开怀,有的穿着打补丁的上衣,有的衣袖裤腿都卷得高高的……几乎人人都是古铜色的脸精壮的身子,那衣服不是土灰色就是土褐色,被日头晒得汗津津的脸上,一双双眼睛这会儿都死死盯着他。

“刚刚是谁说今年又要打仗的?”

一群佃户农人虽说有的嚷嚷着减租,有的则是想托庇于权贵门下,但归根结底,他们都是向着逃避劳役,因此看到仿佛有大人物到白沙庄来,就都有些忐忑不安。及至张越一转身便问了这句话,人群中一度沉默了下来,许久才有人低声嘟囔了一句。

“外头不是都这么传么?大伙儿还说去年征发了民夫二十多万,今年要征发三十万!”

有人起了头,因为张越这一行忽然到来而七上八下的人们顿时恢复了刚刚的气势。再加上张越看上去文弱,问话时又和颜悦色,众人更是不会放弃这么个诉苦的大好机会,当下都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一时间,那气氛竟是犹如菜市场一般满是喧嚣。

张越却没有不耐烦,仔细细细分辨着这些很没条理的话语,最后便明白了出兵一事已经在民间很是盛传。沉吟了一会儿,他便索性跳下了马来,再一次端详着四周围这一个个或中年或壮年的汉子。从修运河到营建北京再到出兵塞外打仗,永乐朝的赋税如何暂且不提,但徭役之重已经导致民间听着风就是雨,当然也不排除有人故意煽风点火的缘故。

“刚刚各位的话我也听到了,朝廷刚刚免去了开封卫辉等府去年的水灾田租,却没有免顺天府,就是因为相比其他地方,去年京畿的水灾还算是轻的。大家刚刚收了夏粮,若是不及时完租,白沙庄不能及时完了夏税,到时候上面有什么处置,难道你们就能逃过去?再说,我也听出来了,大伙儿减租是假,投献也是假,不过是怕朝廷出兵征发民夫。但是,这都是捕风捉影,朝中尚未有出兵之议,至于征发更是无从谈起。”

闻听此言,人群顿时面面相觑。庄户人家顶顶敬重的就是读书郎,顶顶畏惧的就是官家汉,瞧着张越仿佛不是寻常人,很快众人就公推了一位老汉出来。那老汉五十开外,却是声若洪钟:“敢问这位公子,您怎么能肯定咱们听到的都是流言!”

张越还不及说话,后头站着的那个总管总算是瞅准了机会上了前来,重重咳嗽了一声便没好气地说:“这位是兵部的小张大人,在朝中也是数得上号的,说话自然是有一句算一句!你们都想想,这朝廷要是打仗,他岂会有不知道的道理?”

天下姓张的人很多,朝中姓张的人也很多,但百姓们熟悉的那些张姓人士却只有那么寥寥几个。此时对比张越的年纪,再想想那称呼,一大群人顿时骚动了起来,想要围上来却有步履迟疑,而打头的那个老汉恰是两眼放光,排众而出走上前,随即就双膝跪下了。吃惊不小的张越连忙将其拽了起来,可听到那一番话就愣了。

“原来公子就是那位大名鼎鼎的小张大人!嘿,老汉的侄儿在京营里头吃兵粮,一年多前曾经跟着您守过兴和。他那回对老汉我说,您是天上星君下凡,本事大得很,几十万大军围困,您竟是把他们都给打退了!既然是您说的,咱们当然相信。如今虽说也有水灾旱灾,可年成还好,只要不打仗,这日子怎么都过得!”

尽管对于民间以讹传讹夸大其词的那些话语很是无奈,但面对老汉那真挚的脸,那满心信赖的语气,张越自然不能说自己只是运气好,而且那会儿身边都是得力的干将。及至那百多号人个个都使劲点头,七嘴八舌地说只要不打仗日子就好过,他更是感到心里沉甸甸的。只是,他无论如何也没法承诺朝廷绝对不会打仗,也只能宽慰众人一番。

如是一刻钟工夫,人群便渐渐散开了,但几个带着小孩的佃户却都没走,挪上前之后就期期艾艾地说希望自家孩子沾些天上星君的贵气。情知在民间百姓心中,能考上进士当上官的都是天上星君下凡,面对这些虎头虎脑小家伙畏惧中带着好奇的目光,张越索性摸了摸他们的脑袋,等这些人满面兴奋地离去,他才吩咐如释重负的总管去关上庄门。

直到这时候,马车上的小五方才一蹦跳下了车,随即笑嘻嘻地说:“我还一直在想,姐夫在外头人面前是怎样的样子,今天总算是见识到了!怪不得那么多人都喜欢跟着你呢,你那样子威严中带着可亲,大伙儿都愿意相信你。好啦,咱们先去看看孟姐姐,回头你也好赶紧去办正经事!”

第六百一十六章 惟恐天下不乱

张越这是头一回踏足白沙庄。

自从上次去孟家拿人之后,他为了避免两边见着尴尬,几乎连保定侯府都很少去,就更不用说这里了。如今孟家上下丧服期满,都换上了日常的衣裳,房前屋后翠竹林立,院子中还安排了花圃,看上去颇有些闲适温煦的意味。和他走走看看不同,小五却是径直往里头钻,于是,他为免撞见什么不该撞见的,索性只落在后头,直到看见翠墨迎了出来。

“越少爷!”

前几天送孟韬孟繁启程的时候,翠墨足足送出了十几里地,那不舍的心思竟是和孟敏差不多,这么几天下来这才平复了下来。见张越含笑点头,她不禁觉得心中异常欢喜,连忙把人请到堂屋中坐了,又亲自出去沏茶。由于之前得知了庄口那么一番情形,她自是大为感激,一面送茶一面道谢不迭,等张越说了孟韬的托付和小五的来意,她便欢喜地轻叹了一声。

“三少爷和五少爷这几年一改从前的顽劣心性,真的是长进了。虽说他们日后是家里的顶梁柱,但什么也抵不过平安两个字。不过,越少爷就放心好了,今天的事情罕见得很,平日咱们这庄子上一向太平,不会时时刻刻惊动您。倒是小五姑娘的大事实在是可喜可贺,小姐上次还笑说,这两人情投意合,恰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虽说是苦出身,但翠墨也不是一味怨天尤人的性子,因张越曾经许过她日后必然能报大仇,因此她今日丝毫不提旧事,玩笑了两句就说了一阵庄子上的琐事。待想起了外头那些佃户,她不禁忧心忡忡地问道:“越少爷,今年真的不会再打仗么?三少爷五少爷去了大宁故城,若是平常守备也就算了,可一旦打起来,只怕他们那里也不免要一块出兵。他们虽说武艺精熟,可终究从来没上过战场,我实在是担心。”

“朝中还未有定议,所以我只能说传闻失实,但今年是否真会打仗却不好说。至于孟韬孟繁,大宁故城尽管是边地,但如今既然是英国公镇守,其实比京师来得稳当,最要紧的是机会更大。之前的事情就算过去了,可最怕的就是日后追究,所以需得要未雨绸缪。”

张越对翠墨说话时,孟敏正好和小五走到了门外,恰好一字不漏地听到了这话。此前她还顾虑着男女有别,再加上如今已经不是从前那会儿了,可听到这话,她不由觉得心情激荡。想起从前父亲下狱母亲重病,自己一家人被赶出了山东都司衙门,那时候也是他帮的忙,她不由得轻轻咬了咬嘴唇,随后便拉了拉小五的手。

“小五,你进去对你姐夫说,多谢他出主意保全了咱们家。父亲的事情是天数使然,这些年你和你姐姐姐夫都帮了咱们不少,再加上有你一直来看咱们,总算是熬了下来。”

小五从前懵懵懂懂,可如今自个都已经谈婚论嫁了,对当年的那些纠葛自然有了些数目。知道张越和自己一同来是为了避嫌,如今孟敏又这么说,她只好点了点头,随即又轻声说:“孟姐姐别想那么多,只要孟韬孟繁他们哥俩争气,日后你们一定会越过越好。对了,我来之前姐姐还嘱咐了我,以前你们守孝住在城外也就罢了,可以后是多事之秋,就算是保定侯,出了事也难以及时应对。你们还是住到城中来,都是老弱妇孺,出了事不是顽的。”

“杜姐姐真这么说?”孟敏对于外头的大事毕竟不那么敏锐,可多事之秋四个字却让她陡然之间警醒了过来。见小五点头,她便使劲用手指掐了掐手心,随即若有所思地说,“婶娘倒是提过好几回,说是如今风头已过,不如搬过去住,可我一直担心连累了他们……可住保定侯府却是不妥。你代我多谢杜姐姐,我听她的,回头就让人去和二叔商量商量!”

既然小五进来转告了孟敏的话,张越心中暗自嗟叹,随即便站起身来。吩咐小五回去的时候多加小心,他就带着人离开了白沙庄。他今次出来乃是巡视京仓,这原本是户部官和锦衣卫的差事,但自打去岁北征归来之后,兵政不分家,再加上尚书常常协理他部事,因此户部司官和兵部司官也常常是彼此互调,有了这样的措置,也难免外人会觉得仍要打仗。

从通州到北京的通惠河从明初开始便已经淤废,修缮过几次之后效用也不大,通州便成了南北水运的终点。由于往来粮船太多,陆运转运往往要动用大量骡马,因此这里自然就设置了不少粮仓。北京三十七仓中,竟是有将近十座都设在通州及附近的城镇。其中,设在张家湾的通州卫仓于永乐中建成,仓储达五十万石,乃是通州第一大仓。

只是,去岁又是北征又是顺天府水灾,如今夏税正在征收,这里的存粮还不到往日丰年时的一半,仅有十七万石。这是来之前张越就听说过的,因此也没有多少诧异。傍晚时分结束了巡视,那粮仓大使一路送了他出来,欲言又止犹豫了好一会儿方才开了口。

“小张大人,不是卑职诉苦,京卫三十七仓,别看这些年开中很是积攒了一些粮食,去年应急开中又筹集了到了不少,可毕竟平日就是数十万大军吃喝嚼用,消耗很是可观。去年军粮转运动用了那么多人和骡马,军粮加耗损就不是一个小数字。而且秋种春种都耽搁了,今年夏税征收恐怕很难说,卑职只担心到时候连州库尚且未必盈满,就不用说这儿了。”

张越不是户部官,面对这个焦头烂额的粮仓大使,他也说不出什么安慰话,也只能应承回头将这些情形上奏下去。离开通州卫仓,他想到张超之前捎话说通州卫事务繁忙,已经好几天没有回家,就打算顺道去同在张家湾的通州卫驻地瞧一瞧。

由于惦记着万世节之前提醒说需提防有人借着那一条军职承袭须严格的由头,张越到通州卫营地门口让人通传时,就只说是张超的朋友,并没有报上自己的姓名。须知通州卫也是京卫上十卫,但由于驻地是通州,离着天子脚下就远了一些,但仍然是一个要紧的卫所。和其他京卫一样,这里从指挥使到指挥同知指挥佥事千户百户,五分之四的职位都是世袭,只有一小撮人是真正从军户积攒功勋升上去的。

他在营门外等候时,恰好有一行人从营地中疾驰而出,铁蹄下扬起大片尘土,别说看清那些人的面目,就连人数多少也难能分辨清楚。由于如今天热,尘土钻进脖子袖口异常难受,张越的几个护卫当即埋怨了起来,结果就引来了看守营门的一个老兵。

那老兵在通州卫厮混了二十几年,刚刚听到张越找人的时候就留了心,此时上前就笑道:“看这位公子的模样,大约也是从京师来的吧?既然这样,那总该知道咱们营地这些军爷们的习惯。如今这季节正好是打猎的时节,树林里头什么都有,要是有收获正好能打个牙祭,毕竟军营里头可没什么好伙食。就是张千户,平日也常常跟着一块去的!”

不等张越开口,旁边的牛敢就嘀咕道:“眼下正是夏收的时节,他们这么一大伙人跑出去,难道就不会伤着禾稼?”

“踩了就踩了,如今朝廷的大人们都有要紧的事情盯着,就是都察院的御史们也没空和这些爷们过不去!”老兵无所谓地耸了耸肩,随即又打了个呵欠,“就是咱们这些兵也一样,上一次北征通州卫无缘跟去,以后也未必有机会,要是再一味拘管着,谁受得了!当兵最怕的就是不打仗,一个劲地练兵……练兵还算是好的,拉去修城墙修运河那就惨喽!最怕的便是立了功也没有军职可赏,可不是白流汗白流血?”

若有所思地听着,张越忽然看到张超骑马出了营门,就连忙迎了上去,总算没让张超那一声三弟叫出来。那老兵看到这边两头会合了,便挎着腰刀回到了自己原先的地方,却有个年轻的兵卒凑了过来。

“老马,你对外头人抱怨这些做什么,人家到时候往上头随随便便告一状,你就吃不了兜着走!那些公子哥生来就是有军职的,和咱们这些军户不能比!”

那老兵瞅了那边一眼,淡淡地说道:“你小子不懂,他说是张千户的朋友,张千户眼下在咱们军营境遇如何你应该知道。和这一位说道说道,指不定是有用的。一辈子当兵,上头却都是这些不济事的少爷军官,到时候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兄弟俩数日不见,再加上张越不放心张超那性子,甫一见面便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瞧见张超额头上青肿了一块,下颌破了皮,精神仿佛也有些不济,他不禁大生疑窦。然而,不管他怎么问,张超却一口咬定是练武时不小心,其余的什么都不肯说。就在两人僵在那里的时候,背后忽然又传来了阵阵马蹄声,等张越一回过头,却看见一群人围了上来。

“哟,是有朋友拜访张千户么?真难得!”

“既然是有外人,今天就放过你了!不过就算加上他们,你也还是势单力薄!”

“你那个弟弟自个要立功扬名,可咱们的军职碍着他什么事,还非得重新考核?还有,皇上要北征扬威,他偏生从中作梗,哪有这样死盯着别人的!”

看到那一个个人在那里使劲嚷嚷,张超黑了脸,张越顿时心中凛然。分明是没影子的事,闹来闹去这风波竟是到军中了,究竟是谁惟恐天下不乱?

第六百一十七章 箭!打!

大明的赋役黄册上把天下所有户籍编成了三种类别,民、军、匠,其中军户更是分成校尉、力士、弓兵、辅兵。这黄册类别轻易不可更改,若是入了军籍的,按制度需出仕至兵部尚书方可除军籍。而世袭军职却和军户不同,但凡国初功臣和靖难功臣,多因父祖功劳世袭千百户乃至指挥使一类的军职。原本这世袭考核很是严格,可这些年早就松动了。一卫之中常常能有五六个指挥使,十几个指挥同知和指挥佥事,至于千百户则更是不计其数,大多不是实授,只是空吃朝廷钱粮。

这会儿带头围着张超的就是通州卫指挥佥事莫庸。他虽说才二十六,但十六岁就世袭了死去老子的军职,如今已经是在通州卫呆了十年,武艺只是马马虎虎,可上上下下人头却熟。眼下看到张超眼睛喷火地瞪着自己,他不禁想起了这家伙的老拳,随即更是恼羞成怒。

“你瞪着我干嘛,不服气不妨再打一场!你别以为你力气大能打,你只有一个人,咱们通州卫上上下下那么多人,世袭军职的有一多半,看你能撑到什么时候?”

他一面说一面居高临下地瞥了张越这拨人一眼,这才把马鞭子折了按在手心里:“你是阳武伯长子,原本是该袭爵的,可如今却被扔到了通州卫来,以后就是有爵位恐怕也轮不到你,犯得着为你家老三说话?他名声那么大,又是常常在皇上面前露脸的,可他给过你什么好处?你为了帮着你家老三,结果在这里吃过多少苦头?要是识相,你就该放聪明一些!”

张越正要开口说话,可张超用力一拨拉就把他拨到了身后。看着前头张超那宽厚的后背,他忍不住眯了眯眼睛,随即就听到这位大哥说话了。

“那是我弟弟,我不帮他说话,难道该帮你们说话?”他一面说一面上前了一步,宽阔的身躯和脊背牢牢地将张越挡在了身后,“连我的拳头都受不起,还说什么北征立功?你们这模样要是上阵厮杀,十个里头就有九个不顶事,谁敢说你们就比得上你们父兄长辈当年?我虽说军略上头普通,可我至少能够挺胸堂堂正正地说,老子上战场杀人绝不含糊!”

“你……你小子找死!”

原本就躁动的军官们顿时愤怒了。一时间,喝骂声夹杂着马嘶声,现场一片混乱。好在莫庸还有那么一点头脑,知道军中严禁私斗,尤其是这样大庭广众下的私斗。伸手拦住了一大批同僚,他便恶狠狠地说道:“好,你既然逞能,那有胆子就跟着咱们到一里外的小树林里头去打过,这儿一共六个人,有本事你把咱们都撂倒了!”

“好!”

看到张超二话不说就答应了下来,张越只觉得一阵头大。他之前上的那个军务条陈是提到了军职承袭应该严格审查,但这针对的是以后而不是从前。那些既成事实要清理实在牵连太广,操之过急的后果则是动摇军队根本。然而,没想到如今这种乱七八糟的传言已经是连军中都流传遍了,甚至还牵连到了张超代他受过。

既然张超答应了,那十几个军官知道他向来是说到做到的主,当下也不怕他不来,吆喝一声就立刻纵马往前驰去。等到这拨人都走了,张超才扭过头来对张越说:“不过都是手闲得发痒,所以没事情就厮打上这么一阵败败火,和三弟你没关系!天色不早了,你赶紧回家去,别让家里人等得急了。放心,打架的本事我和二弟从小就没输过人……”

“可你别忘了小时候你和二哥就喜欢凡事硬挺,弄得鼻青脸肿还要我替你们瞒混!”

张越一口打断了张超的话,见彭十三正若有所思地掰着一个个手指头,牛敢那四个也都在揉着手腕子,他哪里不知道这帮闲不住的家伙想干什么。沉吟片刻,他便没好气地说道:“既然我都看见了,总不能放着你一个人吃亏。走了,我和你一块过去!”

虽说比张越年长三岁,可张超从小就只是抡拳头的,出主意的事从来不管,因此这会儿明知道不妥当,可他却哪里辩得过自己这个弟弟,最后不得不上马带路。眼看天色越发昏暗,那片通州卫中大名鼎鼎的小树林已经距离不远,他忍不住又回过头来。

“三弟,你不会真打算和我并肩上吧?”

“我只是想看看你究竟准备以一打多少!”

听到这话,张超顿时想起了这些天遭受的冷眼和暗算。他的武艺昔日得到过皇帝亲口赞赏,调到通州卫之后更是顶尖的,可双拳难敌四手,那些军官个个都把气撒在了他的头上,几乎日日私斗不断,他打翻的人大约和身上的伤差不多。见那小树林近在眼前,他就低低叹了一口气。

“我没你那么好用的脑子,也就是豁出来干架罢了,横竖谁也不敢闹出人命来!”

一直静静跟在后头的彭十三这会儿忽然策马窜上了前,不动声色地拔出了自己的腰刀,随即淡淡地说:“大多数时候,军中私斗确实不敢闹出人命来,况且大少爷你还是阳武伯的长子,可却架不住有人一时激愤忘了利害。大少爷,护着三少爷退后!”

此时此刻,牛敢四人也都围上了前,个个抽刀出鞘严加戒备。说时迟那时快,就在张超惊疑不定的时候,他陡然之间听到了尖锐的破空声,紧跟而来的就是刀剑砍着了什么东西的叮当声以及响亮的叱喝声。毕竟是经历过生死战场的人,张超一下子醒悟了过来,脸色顿时变得异常难看。

那是弓箭!

军中就算私斗,不是拳脚就是动刀剑,很少有人会用上这样的兵器。那些人虽说都是冲动的家伙,可怎么敢这样无视军规,那是要掉脑袋的!

彭十三的目力和耳力乃是自幼给老子训练出来的,在交阯时派上了大用场,如今也不曾退化,因此刚刚借着夕阳余晖察觉到了林中的箭头反光。发现这时候天色已经愈发昏暗了,他扭头对张超说道,“就算通州卫上下的军官因为不满三少爷而要给大少爷你一些颜色瞧瞧,这也已经过头了。大少爷带着两个人和三少爷缓缓后退,我带牛敢张布进里头看看!”

有了这么一场突如其来的不和谐插曲,张越自然不会硬杵在这里逞能,但仍然再三吩咐彭十三小心。等他退后了几十步远的时候,就看见那三个人影消失在了林子的边缘。趁着这工夫,他便对张超问起了这流言蜚语是什么时候开始的,结果张超却摇了摇头。

“原本我在军中还算是很有人缘,可是从前些天开始就不对了。流言只是在咱们这些军官之中传播,说是朝廷要裁汰冗余军官,以后世袭军职都不会轻易授人,还有就是承袭的时候会卡得很紧。至于现任军官一年一小比三年一大比,若有不合格立刻裁革出去,若是有徇私舞弊,则是革除军职之外再杖责流放,这些都传得最广。还有消息说,就是因为兵部要用你这些条条框框,所以你过些时候会离京去瓦剌,也好避风头。”

“到瓦剌去避风头?放他娘的狗屁!”

尽管素来沉着冷静,但听到张超这种说词,张越终于愤怒了。他自己写的条陈,每一个条目自己都记得清清楚楚,绝对没有张超说的这些。要知道,皇帝当初也是心有成算的,为了避免反弹太大,分明是下内阁以及五府七卿廷议,并没有拿到百官云集的朝会上说,什么时候就变成了人尽皆知的勾当?最最滑稽的是去瓦剌避风头,那里是避风头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