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边一处公馆中,此时也正和其他的公馆一样安静。因是公馆,自然不如藩国王府那般规制宏大,但正房大屋仍然是极近轩敞。正值严冬,东屋暖阁之中烧着地龙,居中铺着厚厚的羊皮褥子,两个身穿轻薄衣裳的美人一左一右坐着,中间的男子则是斜倚在左边美人赤裸的大腿上,懒洋洋地吃着那玉手喂来的葡萄干,却看也不看面前不远处跪坐着的那个人。

“你别拿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来烦我,死几个婢女算个屁事,更何况那是你请了我去玩的!锦衣卫要查,就让他们去查好了,横竖就是拼着受几句呵斥,有什么大不了!这当口外头闹腾得这么凶,我进宫去做什么?”

男子突然推开旁边的赤身美人坐了起来,肖似朱瞻基的脸上露出了深重的戾色:“别以为你捏着我什么把柄,我告诉你,我要是这会儿翻脸去宫中一告,说你威胁亲藩,你是死是活?”

“殿下说笑了,小的怎么敢?”那人慌忙把头伏了下去,声音里头却没多少害怕,“小的自然不敢威胁亲藩,不过是几个婢女,哪能值什么?可是殿下您别忘了,皇上在外头,宫中皇太子再一病,若是有什么三长两短……须知殿下不但孝顺贤德,而且在名分上……”

被他这么一说,男子顿时脸色一凝。想想宫中的情形,他忍不住想到了洪熙元年时的情形,脸色不知不觉就变了。虽说皇太子病了,和太后应当是无干,但谁知道会不会出些别的事,况且在那上头,太后说话本就是最有效的。思来想去,他方才上前狠狠一脚把那人踹翻在地,随即又重重地在那人头上脸上肩上踩了几脚,最后才解气地冷哼了一声。

“回头我设法进宫一趟……不过要是你以后再敢这么大胆,我直接活剐了你!”

那人却是硬气地哼都不哼一声,直到那男子泄愤完了,他才勉强挣扎起来,含含糊糊说了声“小的不敢”,见他无话方才悄悄退了下去。而等到他走后,男子便愤恨地劈手砸了一个花瓶,其中一块碎瓷片擦过一个美人的右颊,带起一片血花,可当事人却只是慌乱地用绢帕捂住,而正在砸东西的人也丝毫没有看顾之意。

“滚,今天的事要是敢泄露一句,别怪我拿你们填了塘!”

后门处,一个头戴帽子的汉子顺利通过了锦衣卫的盘查,匆匆出了胡同上了一辆马车,沿着大街小巷兜了老大一个圈子,方才在另一处地方下了车,但衣裳帽子全都换了另一个样,只脸上还留着几处青肿。不一会儿,他就拐进了十王府前边的那条胡同,这一回面对禁卫盘查却是另一番脸孔。直到进了自家公馆,一路沿穿堂到了暖阁,他方才摘下了帽子,毕恭毕敬向内中端坐的人行了个礼。

“事情已经办好了,他答应进宫一探。”

“有人起头就好……”

那人头也不抬,目光却扫向了案桌上的一个匣子。这是一个直接连在案桌上的匣子,说是装饰好看,却能防止人掉包拿走。再者,放在明处的东西,别人也不会太留意,只有他自个知道里头是什么东西。此时此刻,他不知不觉伸手出去摩挲了一下,嘴里低声呢喃了一句。

“早先父皇和汉王交恶,可皇爷爷对你却一直爱重,想不到你这么早就去了,只留下了这么些东西给我……”

第八百五十九章 拖延时间,三王求见

从古至今,居上位者必是顺天命而为,于是历代帝王身上总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光环。远至汉高祖斩白蛇起义,武则天弥勒佛转世,近至朱棣梦太祖授玉圭而朱瞻基降生,不计其数。但祥瑞之说还有人面上相信心里不以为然,可灾异之说却是不然。史书话本上言之凿凿,为了一句女主武王天下,唐太宗杀了李君羡;一句点检做天子,柴荣免了张永德;虽说事情究竟如何不得而知,但一个预兆,确实能引来莫大的震动。

冰天雪地之中突然倒下的旗杆四周早在昨天就被众多军士警戒了起来。此时此刻,张辅仔仔细细地查看了一番旗杆,还伸出手在断口处摸了摸,这才转头看着旁边的金幼孜和杜桢。

“工匠查验过之后,说应该不是自然断折,二位大学士怎么看?”

几位内阁大学士之中,金幼孜的身体最不好,而且毕竟是年过六十的人了,哪怕这些年已经习惯了北方的寒冷天气,可大宁比京城更冷,平日取暖用黑煤多过用白炭,被那种烟火气天天熏着,这会儿又在风地里站了好一会儿,他虽然穿得极其厚实,却也有些受不住。只这会儿他也顾不上冷了,又不能使劲跺脚,只能拢着双手皱起了眉头。

“既然是被人有意动过手脚,彻查吧,皇上昨日不是也动了肝火吗?”

“旗杆断折的消息必然会飞速传遍大宁全城,要紧的是有人趁机散布什么消息。须知朵颜三卫的大首领如今都还在城中尚未起行,须提防有人想要借他们之力做文章。”

杜桢刚刚来之前特意往朵颜三卫的营地转了一圈,此时一开口就点醒了这一条,旋即又说道:“三卫此次为表恭顺,都没有带多少人入城,大宁城中加在一块也就五百人而已,但城外总会有大军接应。倘若这真是有意,接下来极可能便是他们那一头。对了,昨天到今天都一天过去了,还没有结果?”

张辅刚刚既然这么问,心里就自然是已经有了判断,此时见金幼孜也冲着自己露出了征询之色,他便摇了摇头,合拢双手想了想,又开口说:“这旗杆周围都是有人巡视的,白天巡视的那几个军士赌咒发誓似的说绝对没人靠近过,前天晚上又下过雪,暂时还没什么进展。这样,二位大学士去见皇上,我和阳武侯领亲卫继续巡视,然后去见朵颜三卫的大首领。此次随行的都是忠心耿耿的骁勇之士,只要镇压住了大局,一小撮人翻不起多大风浪来!”

昔日宁王朱权镇守大宁时,这里曾经是大明和兀良哈三卫边境交易的重镇。每年互市的时候,来自朵颜三卫的马匹牛羊以及其余各种毡毛特产堆积如山,换回各种急需的货物。由于朱权治边也算是颇有方略,那时候的大宁自然是颇为富庶。如今阳武侯薛禄在此镇守,大宁之前又并未开互市,这儿自然是一等一的苦地方,所以他早就起了调回去的心思。

可他万万没想到,竟然会在皇帝临走的时候,出了这么一档事!

落后张辅几步纵马而行,巡视了几处地方,从一处营房出来的时候,他忽然一抖缰绳加快两步追上了张辅,开口问道:“英国公,我在这儿镇守好几年了,底下的将士虽不能说如臂使指,但也颇明白一些,毕竟都是想过太平日子的。这次会不会只是个巧合?那旗杆也用好几年了,未必就一定是人动手脚吧,兴许是那查验的人想太多瞧错了?再说了,皇上就要回京,突然满城戒严,只怕更容易让人心里嘀咕。”

张辅一下子勒住了马,转头看了薛禄一眼,见他一本正经,知道这位素来直爽,并不是心机深沉之辈,顿时沉吟了起来。思虑良久,他才摇了摇头说:“我已经让一个家将瞧过,他家里做过木匠,也说是有人动手脚。杜学士说得对,不论是否有巧合,这一根高高的旗杆倒了总是瞒不了人,万一有人煽动兀良哈三卫或者是城中其他军队,那才是最要紧的。”

听到这话,薛禄不禁一愣,随即恍然大悟:“从大宁回京,至少得半个月,这半个月中不少日子都是露宿野外,其中前头几天都是在会州宽河一带,紧挨着蒙古,若是军中稍有不稳,就会出大乱子!既然如此,兀良哈三卫那边拜托英国公,大宁三卫我去整饬!宁可晚几天上路,总比在路上出乱子好!”

看到薛禄一点头便招呼了亲卫往另一个方向去了,张辅引马而立,脸上表情颇有些肃重。晚出发几天,他便赶不上腊月二十五的父亲忌日,但孝不孝的不在这些上头,为了朝堂大事,父亲在天有灵也不会怪罪。可是,他怎么总觉得有些心神不宁?

可思来想去,张辅把能想到的那些方面全都想了个周全,最后跃上脑海的只有两个字——京师。原本是定在两日后出发回京,若是这么一拖延,五六日七八日都是说不好的事。可是,京中有皇太后坐镇,文有杨士奇杨溥,武有朱勇等勋贵,张越也留着,会出什么事?

赶到兀良哈三卫首领的住处,他就听到里头传来了一阵欢声笑语。使人通报进去,那边三位大首领就齐刷刷地一起迎了出去。彼此厮见之后,朵颜卫首领哈剌哈孙便笑道:“英国公来得正好,我们正在按照中原的习俗过腊八节呢,你也来喝一碗佛粥?”

腊八节?今天是腊八?

张辅先是一愣,倒是没往心里去,而是若有所思地瞧了哈剌哈孙一会。早知道这位和元朝某位名相同名的朵颜卫大首领仰慕天朝,只不过连汉人的节日都过,还拉上其他两个大首领,这就有些奇怪了。只不过,他也不介意和这三人热闹热闹,点点头便随他们入了屋子。

京师,东安门。

午门直通承天门大明门以及前头的棋盘街四牌楼广场,西安门内乃是西苑,平日太监采买等等多从这儿进出,而东安门因直通十王府,自从永乐十八年建成之后,多半就是亲藩公主进出——自然,还得加上陈留郡主朱宁这个特例。既都是有亲亲之情的宗室,这儿值守的禁卫等等自然是格外小心翼翼,毕竟能到这儿来的全都是惹不起的主儿。

这会儿,面对那辆停在东安门前的象辂大车,几个禁卫是拦也不是不拦也不是,急得满头大汗。原因很简单,车只有一辆,人却有三位,分别是郑王、越王和襄王。这三位同坐着郑王的那辆象辂过来,守门的禁卫瞧见人下车时就全都呆住了。

这其中,郑王是皇帝同父异母的二弟,因为年长,平素颇受信赖,越王襄王是皇帝同父同母的嫡亲弟弟。最年长的郑王已经有二十三岁,最年轻的襄王也有二十一岁,平日都只是奉宣召入宫,并不会把宫中当自家后花园那般没事来串门子。所以,今天他们特意前来,在门前等就撂下了明话,昨夜京中彻夜不宁,他们此来只是为了谒见皇太后,顺带探望皇太子。

禁卫见三人并无硬闯的意思,自是立即派人去宫里报信,只这一来一去未免长久,这又是大冷天,三位金尊玉贵的亲王在东安门前等着等着就渐渐不耐烦了。就在越王没好气地使劲一跺脚,一甩袖子发怒说总不该拦着自己尽孝道的时候,东安门里总算有一行人疾步出来。

“都是底下人不懂事,竟然在这大冷天让三位殿下等在这里!”

瞧见联袂出来的是范弘金英和陆丰,郑王不禁挑了挑眉,仍是把已经冷得发僵的双手拢在宽大的袖子里,随即皮笑肉不笑地说道:“哟,是什么风把你们司礼监这三位全都吹来了?咱们仨不过是无权无势的亲藩,想要探望一下母后和太子侄儿,都会被人拦在外头。怎么,这是要拦着我们不让进去?”

郑王这一开口,越王便跟着嘿嘿冷笑了一声:“二哥说的是,平常的时候咱们深居简出,这当口进宫,只怕三位公公都嫌咱们麻烦呢!”

见两位兄长一个冷嘲一个热讽,对面三个司礼监大佬行过礼后就尴尬得满脸通红,襄王不得不轻轻咳嗽了一声:“可是母后说了什么?”

范弘金英陆丰三个人里头,前两个自然是知道怎么回事,此时脸上不会露出什么端倪,心里却都在想着让对方答话。而陆丰是正巧急着出宫去办事,不过和他们同路就吃了这么一顿排揎,自然是心里很不痛快,但两个比自己高一级的上司顶在前头,他索性装了哑巴。于是,三人你眼望我眼,竟是一下子僵在了那里。这下子,越王顿时火了。

“怎么,还打算撂着咱们在这等?”

瞧见这一情景,陆丰忙露出了一个笑脸:“这是哪儿的话,范公公和金公公有几个胆子,敢撂着三位殿下在这儿干等?小的还有事情得即刻赶去东厂,又要去五府和六部衙门和几位大人打擂台,二位公公既然都来了,自然是要陪着三位殿下的。”

笑呵呵向三位亲王又行了礼,见越王不耐烦地冲自己挥了挥手,他便带着两个东厂的管事宦官上了马,一甩鞭子就扬长而去。等到进了东厂胡同,他这才阴阴地一笑。陪着这三个说又说不得拦又拦不得的主,让那两个八面玲珑的司礼监太监去头痛吧,要是能因此犯什么错,这边焦头烂额的他也能松一口气。

“干爹……”

“别他娘的哭丧着脸,究竟查得怎么样了?那田庄上这么多人,一体拿回来审了半天,难道还一个都审不出来?”

“那些人熬不住,就差没把郭聪屁大的小事全都招了,可就是没线索。不过也查到田庄上莫名其妙有两个人失踪,如今已经发下令去追查,但一时半会……”

啪——

随着这响亮的一声,满心焦躁的陆丰这才收回了巴掌,又恶狠狠地看着留在外东厂管事的那个中年太监脸上鲜红的巴掌印,指着他的鼻子骂道:“咱家不管你有什么理由,总而言之,下死力查!东厂和锦衣卫那么多人手眼线,这次的消息要不是人家漏出来,真的出了大事是你担还是谁担?老沐!”

一招手把沐宁叫了过来,他又吩咐道:“你这个掌刑千户这回给我仔细盯着,以往办案子是三日一限,如今是一日一限,要是一天找不到什么要紧的线索,从上到下,二十杖!眼下挨棍子,总比太后皇上震怒下来要杀头的强!”

沐宁虽不是陆丰亲手提拔起来的,却是最初投靠的亲信,信赖尤在几个内官之上,于是虽然听了这话,一应人等不是面如土色就是耷拉着脑袋,但谁都不敢吭声再反抗一句,就连起初挨巴掌的某干儿子也不在话下。而看到沐宁满口答应,陆丰也不耐烦在这衙门里头多呆,又挑了几个精干人跟着便往胡同另一头走了。

从安定门大街飞驰而过的时候,他特意隔着那条巷子往东安门前张望了一下,见那边只停着象辂不见人,便知道那三位千岁爷必定是已经进了宫,心里少不得嗤笑了一声,随即就径直来到了兵部。

因东厂的眼线把昨天范弘到这里寻人时只在前厅等着不进仪门的事情报了他,陆丰虽恨范弘只知道做这些表面文章,但究竟不肯落人话柄,于是也让人进去通报,自己只在前厅等候。于是,下头皂隶凑趣地送上一碗腊八粥,在这会儿的他看来自是比什么都强。当张越进来的时候,他正头也不抬,一口气把那个大碗喝得见了底。

“总算缓过神来了,还是你这兵部衙门的人最有眼色,也最会过日子!”

放下碗,陆丰见张越把那皂隶遣退了,就站起身来袖着手说道,“张大人,咱家今天过来是谢你的,要不是你的人多长一个心眼,这回就要出大纰漏了。为着这一点,东厂和锦衣卫上下这么多人,连带咱家也必然会永生永世记着你的情。”

第八百六十章 再进宫

阎王好过,小鬼难缠,这是古今通用的至理。但阎王是人,小鬼也是人,只要不存着居高临下的心思,和小鬼打交道也并不那么难。金钱开路是一条,人情开路又是另一条,所以,相比那些常常睨视内官的大佬们,在宫里那些大小太监看来,无论是从前的小张大人,还是现在的张侍郎,待人都是一如既往的和气,从来不曾瞧不起他们。

所以,见陆丰这样低姿态,张越也未有自矜之色,只是莞尔一笑道:“你来谢我那是谢错人了,救下人的不是我,往你们两个衙门通报的也不是我。不过谍探司那些人确实晓事,这话我替你捎带过去。东厂锦衣卫要还情容易得很,叙功的时候多说两句好话,分润他们一些,还有那个首告的人别忘了就成。再有就是谍探司那边若有事,你们可得多关照一下。”

“关照的事情容易得很,可叙功……呸,前头棉甲的事倒是查得容易,可谁知道顺藤摸瓜下去竟会出了那么大纰漏!”陆丰气咻咻地拍了一下扶手,这才突然想起这儿是兵部衙门,不是自己当家作主的东厂,顿时尴尬得笑了笑,又叹了一口气,“不管能否捱到叙功,你手底下那些人的功劳咱家不会忘,那个首告的人也好安排。只要是有什么万一,咱家也不得不求张大人你拉扯一把。”

张越这下子倒是一愣:“我?”

“这次把棉甲的事情揭开来,是你兵部谍探司的那位一时好心,这本不是他的职责,自然是有功无过。而锦衣卫和东厂得信之后倒是配合得不错,一个直接抄了通济仓那些个龌龊官员的老巢,一个直接在路上截下了要运往京城的东西,这本是至少将功折罪。可顺藤摸瓜下去,李茂青自缢的事情原本已经有了线索,是武定侯长子郭聪交接了居心叵测的人,又向兵部武选司司官关说人情,只要拿着人就好,谁知道到头来还是让人死了!”

这些原本不应该在张越面前说的,但眼下陆丰压力太大,再加上他又觉得张越不是外人,一口气倒了出来,这才使劲抓着扶手深深叹了一口气:“锦衣卫眼下没有指挥使,是房陵掌总,咱家知道从前他和你交情不错,后来才疏远了。他平日里瞧着人也着实不错,但有一点咱家得提醒你……他是太后的人!”

自从房陵当日从东宫被罢斥的时候见过一面,张越便依他之言和他渐渐疏远,只在他成婚得子的时候送过礼,仅此而已。但眼看人家之后风生水起,朱高炽登基之后立时重用,等到汉王造反的时候亦是当起了先锋,他哪里不明白当初房陵所说的话究竟有什么深意。所以,陆丰说得神秘,其实却只是他早就知道的事实。

但此时此刻,他自然不能表露这些,于是少不得露出了讶异之色,旋即点点头苦笑道:“我知道了,多谢陆公公提醒。”

陆丰尽管欠过张越不少人情,但也不想一直这么积欠下去,此时听张越谢了一声,心下便松快了许多。随口扯了两句,他突然想起之前在东安门那一遭,不禁笑道:“对了,刚刚郑王越王襄王全都到了东安门,正要进宫呢。幸好咱家溜得快,否则真不知道该怎么应付。不过范公公金公公两个在,也没什么好担心的。这么着,咱家先走了。”

张越面上带笑送了人出去,心里却是沉甸甸的。郑王等三位亲王在这当口入宫,说是探望太后,其他的还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要真是他的猜测没错,张太后重病之下见不了人,朱宁怎么挡得住这些虎狼?

要说这也是朱瞻基和张太后惹出的麻烦。都已经是成年的亲王,偏偏一个个都留在京中不放出去就藩。可那几个天子手足一直都形同隐形,怎么会偏生在这当口跳出来,还一次都是三个人……必定是有人撺掇了其他人,把这声势闹腾大发了,真相也就盖不住了!

如今要是他还在宫里兴许还能设法,可偏偏他一早就出来了,要再进去却是不容易。这世上的事就是如此,在围城之中的时候想出来,一出来却又没法进去,想进去也没借口!

尽管心下焦躁,但他这个兵部堂官要是也露出一副火烧火燎的架势,只怕原本就有各式各样猜想的司官更会平生揣测,所以,他只是端着不紧不慢的步子进了仪门。一直等到了三门内,回到自己办事的屋子坐下,他这才立刻消去了早就不耐烦硬装的笑容。

之前朱宁说话那般隐晦,是有意暗示,还是奉命暗示?还有,杨士奇这个内阁第一人也还坐镇宫中,他是知道还是不知道,若是知道了,闻听三王入宫,可会去拦一拦?是了,此次三王突然闯进宫里,应该确实是张太后那儿出了问题。想当初这位在朱高炽驾崩朱瞻基未归的时候,就是连东宫也封了,所有皇子一概不许外出,这一次怎会偏偏漏过了十王府!

他想着想着,随手抽出纸来正要写字,却发现砚台里头的墨早就干了,不禁恼怒地丢下了笔。

“来……”

“大人!”

张越话音未落,便有一个皂隶在门外唤了一声。他一迟疑便吩咐人进来,只见门帘一动,那三十出头的皂隶就匆匆进来:“大人,有信使从大宁行在来,说是皇上的密函回复。”

“快让他进来!”

所谓的密函便是密揭,在外人看来,在此之前,如今的满朝文官中也就是内阁众人以及蹇义夏原吉有此殊荣,此次皇帝离京,方才添了他张越。但早在多年之前,张越的札记就曾出现在永乐皇帝朱棣的案头,只那会儿皇帝是只看不答而已。

这次前来的信使是一个四十出头的中年人,身材矮小,紫红脸膛上却透着一股精悍气。递送了秘匣之后,他便立时退出到外头等候,竟是连一句多余的话都没有。而张越打开秘匣,核对信封上的银记无误,便拆开印泥封口。

信封里只有薄薄的两张纸笺,起头就是淡淡的“前事已览”——张越自然不可能会错了意,昨天发生的事情,纵使信使动作再快,恐怕也得是四五天之后才能折返回来,这自然是说的他提及从小教养勋贵子弟的事——而之后紧随的东西就简单了,皇帝提及了东胜,提及了开平,提及了兴和以及哈密,在军言军,皇帝亲率大军巡边,他又是如今兵部最大的主官,自然三句离不了本行,只是临到末了才蜻蜓点水提了提武选司的舞弊案,又提到了另一个人。

兵部尚书张本因为自己直管的武选司出了这么一件事,已经再三请辞!

张越已经是来不及去想皇帝提到此事的深意是准还是不准,是让他出面也揽一些责任,还是纯粹暗示张本老迈不堪使用。他只知道,眼下这一封皇帝亲笔的书信至少让他有了入宫的借口。于是,他用最迅速的动作把信函装入了信封里头,随即就把那信使叫了进来。

“你先去喝一碗腊八粥填填肚子,然后立刻随我入宫一趟!”

能被选为信使的虽说都是缄默妥当的性子,但这会儿听张越如此突兀冒出这么一句,紫红脸汉子还是大吃一惊。即便如此,他一路疾驰换马不换人,刚刚这么一停顿,此时已经是疲倦欲死,他仍是一口应了,只是就着皂隶端来的热水洗了洗脸和手,又喝了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也来不及换衣裳,就跟着张越出了门。上马时,因动作迟缓,马鞍又蹭着了双股间磨破的去处,他不禁皱了皱眉。

张越虽瞧见了,也知道人家昼夜疾行的危险劳累,但此时他已经没什么办法,又不知道仁寿宫情形如何,只能略一点头便用力一甩马鞭疾驰了出去。尽管兵部衙门距离长安左门极近,但为了省路程,他仍是沿东长安街转半边街夹道,盏茶功夫就在东安门前停了下来。

一到这里,他就发现一应守军都有些神不守舍,于是跳下马之后就冲那信使要过了秘匣,又对迎上前来的禁卫说道:“这是皇上命人打行在送来的,我要入宫面见太后。”

尽管东安门的守卫并不常见张越,他也来不及报名,但这么多禁卫当中自然有一两个认识他的人,所以窃窃私语了一阵,从上到下就都知道这位是谁了。尽管为难,但看着那个秘匣,当信使又上前亮出了过关牙牌之后,再没有人怀疑,立时有人飞快地往里头通报。

平日里在宫门前等上这么一阵子自然是不要紧,但此时此刻,张越强忍住踱步的冲动,只是牵着缰绳站在那儿,心里却已经是极其不耐烦了。这大冷天的,他裹着大氅穿着皮靴还觉得冷,见那信使站得笔直,紫红的脸却仿佛越来越红了,他就叫来一个禁卫说:“他一路疾驰刚从大宁回来就来了这里,寻件厚实衣服给他。”

有他这句话,禁卫们自然不敢怠慢,很快就有人拿了一件极其厚实的长袢袄来给了那个紫红脸信使,若不是东安门前当值都是有定例的,只怕还能有人寻出炭炉来。也不知道等了多久,总算是有人气喘吁吁跑了过来,却是曹吉祥。

“您怎么突然来了?”曹吉祥除了气喘吁吁,瞧着也有些狼狈,素来整洁的袍子下摆还有两个脚印。施礼过后,见张越反复打量着自己,他脸上一红,随即低声说,“三位千岁爷在仁寿宫前头大闹了一阵,要不是襄王拦着郑王和越王,恐怕谁都弹压不住,偏偏武定侯还正巧跪在仁寿宫前头……”

果然已经是一团糟!

张越心里一沉,随即又问道:“那杨阁老呢?”

“两位杨大学士来了,但郑王和越王闹得太凶。”曹吉祥想起那边的情形就觉得心有余悸,暗幸自己位卑职小,正好被范弘金英打发回司礼监,否则也不会知道张越正好要进宫。觑了觑张越脸色,他便又劝道,“大人,仁寿宫之前出来女官传太后口谕让三位千岁爷回去,今天不见人,又训斥了他们几句,结果竟是被气急败坏的越王骂了回去,这会儿三位千岁爷正要往里头闯呢。若不是什么要紧事,您还是暂缓一些入宫吧!”

天家的这些嫡亲宗室是什么德行,张越也不是第一次领教了。这会儿在心里沉吟了一会,他还是轻轻拍了拍怀中的秘匣:“这是刚刚从大宁送来的皇上亲笔信,不管里头有什么事情,我总得送给太后瞧瞧。你不用多说了,头前带路吧。”

有心再劝,但见张越脸已经沉下来,曹吉祥也不敢再多啰嗦,只得叹了一口气。他这个司礼监长随在司礼监不算什么,但在外头却人人都敬上三分,再加上张越又不是平常人,竟是轻轻巧巧就放了人。而那个紫红脸汉子的牙牌既然已经派过一次用场,张越自然不会把人再带进宫里,吩咐几句就让人先回兵部衙门了。

曹吉祥捧着秘匣在前头引路,从御药房后头绕慈庆宫西宫墙往北行,从隆祀门进去,这便是仁寿宫地界。离着正经地头还有一堵墙的时候,张越就听到了一阵吵吵嚷嚷的声音。那声音并不算太高,但一字一句骂得却极狠,听得他大为恼怒。

“别以为我叫你一声姑姑,你就真拿腔拿调了!不过是藩王郡主,母后当养小猫小狗似的养着你,你就横了起来,自以为是仁寿宫的主人!母后见不见我要你来说,那是我的嫡亲母后,和你有什么相干!”

随曹吉祥跨过了门槛,张越就看见正殿前偌大的广场上,两个身穿青色织金盘龙袍子的人正在死命地拦着一个和他们衣着仿佛的人。而在他们面前,朱宁站得笔直,脸色却有些苍白,一旁的杨士奇和杨溥都在,脸色一个赛一个地阴沉。范弘金英只是站在朱宁身后。

正拦着越王的襄王正巧一转头,瞧见是张越,手顿时一松,这下郑王更是拦不住越王,竟是被他一起拖到了朱宁跟前。眼见越王扑上前来抬起巴掌似乎要动手,范弘金英已经齐齐拦了上来,朱宁眼中厉芒一闪,却是丝毫不退。

而就在这时候,她一下子看到了跟在曹吉祥身后进来的张越,随即就看到张越旁边的曹吉祥仿佛是一失手,手中抱着的那个匣子一下子掉在了地上,发出了一声重重的闷响。

第八百六十一章 虚张声势

仁寿宫既为仁寿之名,当初建造时便是给前朝后妃养老所用。前半部为仁寿宫,中间半截是花园,后半部则是哕鸾宫和喈凤宫。朱棣驾崩之后大批嫔妃为之殉葬,朱高炽亦是如此,如今哕鸾宫和喈凤宫住着的便只有李贤妃、张顺妃和李丽妃。尽管和张太后同在东宫多年,但三人都惧张太后严正,平素也不常到前头仁寿宫来,这会儿动静再大亦是如此。

“三弟,住手!”

越王虽是张太后的嫡亲儿子,朱瞻基的嫡亲弟弟,所以性子虽莽撞了些,他却也知道朱宁深得自己母亲和哥哥的信赖,此时听到那动静,再加上郑王这一声厉喝,气急败坏的他陡然之间清醒了过来,立刻放下了手。可反应过来之后,他仿佛忘了自己是堂堂亲藩,竟是一下子大声嚷嚷了起来。

“母后,母后,您不要儿子了吗!等儿子就藩去了,您就更瞧不见了!儿子还带来了最好的药,看小儿的好大夫,全都在宫外候着,就等着给皇太子治病!”

张越先头用眼神示意曹吉祥摔了那秘匣,因这是精铁所铸之物,自然是声响颇大,再加上郑王的喝止,总算是把这几乎要暴走的越王拖了回来。如今瞧见这位突然坐地大嚷了几句,随即竟是泪流满面,他只觉心头咯噔一下,越发觉得此次根子不在晋藩,而在京师。

朱宁面无表情地看着坐在地上的越王,又扫了一眼有些举止无措上前劝越王的襄王,还有直跺脚的郑王,再见郭玹跪在大殿的台阶下一动不动,心里冷笑了一声,拢在袖子中的双手却紧紧绞在了一起。她倒不在乎别人骂自己什么,问题是事情闹腾得这般大了,单靠阻拦已经不成了。

倘若连建文朝也一块算上,杨士奇可说得上是五朝元老,但刚刚面对暴怒的越王,他却着实应付不过来。如今诸王不再领亲卫数万,但相见之时仍是公侯伯伏地拜谒不敢钧礼,他这个内阁大学士也是一样拦不住。在此次仁寿宫相召之前,他就来过一回,已是知道太后突发心疾病势危险,因此面上不显,刚刚这一路却赶得迅速,结果两拨正好撞见。

可是,就因为先见后见的问题,郑王冷嘲热讽,越王就险些冲将上来,等朱宁出现,这情形就更失控了。此时此刻,看着张越弯腰拾起那个秘匣,对曹吉祥厉声呵斥了几句,他不禁长长吁了一口气,一面心想张越来得竟是这般巧,一面走上前去。

“张侍郎怎么来了?”

这是宫中,自然不复往日家宅相见长辈晚辈间的那一套,张越就捧过那个匣子,用所有人都能听到的声音说:“这是从大宁行在送过来的皇上密函,正要呈送皇太后。”

朱宁听着已是眼睛一亮。她刚刚宣召杨士奇杨溥,用的便是太后请两人议武定侯郭玹罪的名头,但被郑王越王襄王这三王一拦,这个理由便有些招架不住。如今张越用的这个借口倒是妥当,有皇帝亲笔书信,自然该先呈递太后。如此就可以把这边三王先撂下。

然而,张越话音刚落,一旁就窜出来一个冷冷的声音:“皇上密函?皇上密函为何不直接送进宫里给母后,反倒让你一个臣子转递?”

开口的是郑王,尽管他一手还拦在越王面前,脸却已经是冲着张越。一旁年纪最轻的襄王忙低声提醒道:“二哥,别冲动!祖宗家法,藩王不问朝政,再说张越是皇兄最器重的人,你又不是不知道……”

“知道又怎样,可眼下是什么时候?”郑王转头瞪着襄王,脸上露出了毫不掩饰的恼色,“京师里头事情一桩接一桩,而且不少都和兵部有涉,我替皇兄提防一把不行么?再说了,难道你忘了今天咱们是为什么入宫的?”

张越和藩王们打过不少交道,但眼前这三位还真是没怎么相处过,此时见三人说着说着就自己争吵了起来,不禁更平添几分狐疑和猜测。正当他轻咳一声,打算想办法打打太极的时候,殿前突然传来了一个又尖又细的声音。

“太后有旨,华盖殿大学士杨士奇,翰林学士杨溥,前事之后再议,且先回文渊阁理事。郑王越王襄王暂且在这里候着,传兵部侍郎张越入见!”

这一番宣召吩咐顿时让广场上的吵嚷声戛然而止。无论是已经脸红脖子粗的三位亲王,还是低声窃窃私语的杨士奇杨溥,亦或是正趁着别人不注意的时候沉思的张越,一时全都大吃一惊。然而,脸色最苍白的无过于武定侯郭玹。

在这么一大串人中,竟然根本没有提到自己,莫非是张太后把他忘了?有了这个体悟,本来就已经是冻得浑身发僵的郭玹只觉得从头冷到脚。儿子的死活他至今还不知道,可一进仁寿宫就被晾在了这里,再往下如何他简直不敢想象。不说别的,他已经是跪了将近一个时辰,倘若再这么下去,就是里头不召见他,他只怕也会在这里跪死冻死!

杨士奇和杨溥自然是没有多话,依言便告退了。而金英范弘瞧着张越上台阶入内,却忍不住交换了一个眼色,见朱宁冷冷瞧了那三王一眼,随即转身沿台阶稳步而上,心里倒是松了一口气。只不过,瞧见那三王不服气的脸色,他们谁都知道这缓兵之计拖不了多久,顿时是心里七上八下。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就在三位亲王已经又不耐烦了,范弘金英提心吊胆,郭玹不由自主向上提了提僵硬的肩膀,想把露在外头的手缩进袖子中时,就只听当头突然传来了一个声音。

“武定侯郭玹!”

郭玹脑子一炸,随即慌忙低头俯首:“臣在。”

从殿内出来的竟是司礼监监丞程九。见郭玹答应了,他便清了清嗓子,一字一句地说:“太后问你,郭聪往武选司尚雍处关说人情,前后往羽林前卫、金吾左卫、神策卫等上番京卫中安插军官九人,其中七人系冒名顶替,你可知情?”

此时此刻,旁边还有三位藩王,外加两个司礼监太监,郭玹已经是来不及去想这事情传开之后对家里会是怎样毁灭性的结果了,重重叩了三个头便带着哭腔说:“逆子无端,臣绝不知情!要是臣早知道,早就大棍子把他打死了!”

程九却没有答应,而是顿了一顿方才继续问道:“通济仓大使昨日往京师禄米仓送粮时,于粮包中暗藏棉甲两百副,经查接手的是左军都督府经历黄宏,亦是你的连襟。此人已经潜逃,你可有说辞?”

这事情郭玹却是货真价实什么都不知道,此时顿感脑际轰然巨响,要不是两只手正按在地上支撑着,他怕是会直接栽倒在地。眼睛看着地上那一条条线条清楚的砖缝,他甚至能觉察到背后的冷汗一点点往外渗透,挣扎了好半晌才艰难答道:“黄宏确是臣的连襟,但平素公事往来并不带私谊。臣长子郭聪与其往来甚密,常常夜宿黄家不回,臣确是教子无方!”

尽管知道教子无方这四个字决计无法搪塞过去,可郭玹实在不知道还能用其他解释,只是瘫软在地等待着。最坏的结果便是下狱抄家,等皇帝回来再进一步处置,最好的结果他却根本想不出来。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就当他甚至以为身后那些人已经进了仁寿宫的时候,上首才传来了一个仿佛在咬文嚼字的声音。

“太后只问了这两件事,余下的便是口谕。”程九看也不看郭玹后头呆若木鸡的那三位亲王,只是沉着地说,“武定侯郭玹有失职责,兼且教子无方,着暂卸左军都督府都督同知之职,闭门思过不得外出。其子郭聪念已自缢,暂且不论。”

郭聪已经自缢!

听到这个出人意料的消息,郭玹甚至不知道自己该是悲痛欲绝还是如释重负。世家皆重嫡长,为的就是嫡长才能继承爵位和家业,只他自己的爵位到手才不过四年,对儿子要说真有多下死力却是未必。况且,儿子也不知道受谁蛊惑闯下了这样的弥天大祸,甚至可能连他们家一块带下去,他在最初的悲恸过后,便是恨得钻心。在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下,已经身心俱疲的他终于再也支撑不住了,只觉眼前一黑,随即便重重栽倒在地。

他这么一倒,程九往左右一使眼色,立时有小宦官上前把郭玹架了起来,程九便吩咐道:“好生护送武定侯回家!”

吩咐过之后,他这才拎起袍角一溜烟上前,又毕恭毕敬地向郑王越王襄王行礼,随即说道:“三位千岁爷请随小的来,太后在东暖阁。”

见程九说话之后转身就走,后头三个可说是天底下屈指可数天潢贵胄的亲王顿时有些站不住了。起初闹得最凶的越王情不自禁地吞了一口唾沫,随即瞟了一眼郑王和襄王:“二哥,六弟,看着母后仿佛是真生气了……”

郑王也露出了心虚的表情:“不管真生气假生气,都传召了,咱们能不进去么?”

襄王则是瞟了四周一眼,然后才低下了头:“我都说让你们之前别那么冲动……见了母后好好认个错就完了,我们不也是心忧宫中出事么?”

朱高炽当了将近二十年的皇太子,这兄弟几个和朱瞻基一块,在东宫也几乎呆了二十年,彼此之间各有各的算计不假,但兄弟之间倒还有几分同进退的义气。于是,他们沿着台阶进了仁寿宫,又在打头太监的引导下往东暖阁那边去,始终是并肩走在最前头,领先后头人好几步。这一路上,他们注意到,四周的宫人宦官很少,只在暖阁前有一个站得笔直的宦官。

“郑王、越王、襄……”

一个襄字还没说完,里头就突然传来了咣当一声,紧跟着就是一个女官劝说的声音:“太后息怒,三位千岁爷也是好心来探望,并不是有意冲撞……”

一时间,三位亲王已经是一块跪了下来。他们当然知道张太后平素有多严厉,刚刚闹出这么大,要是赶在平常也就算了,偏生如今皇帝不在,若是发落下来连个求情的人都没有!可这下子悔之不及已是完了,果然,里头那个女官的声音很快就被一个重重的拍案声截断了。

三王全是心头咯噔一下,你眼望我眼,最后还是越王仗着自己是张太后所出,打破沉寂开口叫道:“母后……”

里头人仿佛是气着了,隔了许久方才恼怒地说,“回去临十遍王右军的黄庭经!”

当初朱棣好书,尤其推崇二王,于是皇子皇孙全都是临着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长大的,张太后更是拿这当成罚儿子的最佳手段,这不知道是多少年的老规矩了。因此,听得这话,郑王看着越王,越王看着襄王,襄王却只是低头看着地上的砖缝,仿佛想把每一条砖缝数清楚。于是,郑王只得哭丧着脸第一个磕头,紧跟着就是垂头丧气的越王,最后方才是襄王。

东暖阁中,张越站在厚厚的帷幔前,大大松了一口气。他最怕的就是三位亲王气急败坏之下直接冲进来,如今看来,太后毕竟积威深重,这一番雷霆大怒,竟是直接把人吓走了。想到这里,他不禁觉得脑门上湿漉漉的有些难受,背心也有些发黏,都不知道是室内火盆太旺,还是刚刚太紧张。

“三位殿下已经走了。”

当张越身后传来范弘的这么一声的时候,帷幔内方才传来了一声叹息。紧跟着,就只见朱宁从里头出来,端视了张越半晌便说道:“太后说了,今次多亏了你。只刚刚那句话耗费了太后太多精神,这会儿就不见你了。”

朱宁如此说,范弘和金英也不约而同抬起袖子擦汗,金英往帷幔那边张望了一下,就低声说:“太后情形还好?”

“已经服药歇下了,虽说刚刚动了怒,但之后想必没人再来,总能消停养病,幸好张大人警醒,没有辜负太后让我带的暗示。”朱宁冲张越点了点头,随即又向金英问道,“郑王去瞧李贤妃了?”

“是。”

“那便好。这几天孙贵妃不无吵闹,只要他从李贤妃那儿知道,必然会断定是皇太子重病。”朱宁长吁一口气,又看着张越说,“此事外臣之中只有杨阁老知情,张大人是皇上托以腹心的人,所以太后才让我暗示一遭,便是知道你必然慎重。太后这一病,外头的事情再也顾不上,杨阁老必要坐镇内阁,外事便交托你了。”

朱宁说着,便从袖中取出了一块牙牌来,竟是系着红丝绦,上头镌刻金龙麒麟的金牌信符!

第八百六十二章 膳单奥妙,儿子传话

倘若不是亲自来了一趟仁寿宫,张越实在无法想象张太后的病势会如此沉重危险。别说是眼下这年头,就是搁在几百年之后,这心疾也是最棘手的疾病之一。那会儿仓促之间也找不到什么精擅口技能模仿张太后说话,而就是找到了,皇家也必定会杀人灭口,张太后也不会勉为其难怒吼了那么一声,于是,三位亲王是打发走了,三位御医却是忙得不可开交。

张越毕竟是外臣,把皇帝密函里头的话念了一遍,也就悄悄出了东暖阁,一点都没瞧见御药房太监索连舟向自己投来的“哀怨”目光。因司礼监不能无人坐镇,范弘和金英也一块跟着出来。出了大殿下台阶的时候,金英瞧见曹吉祥正远远地等在仁寿门那儿,便嘿嘿笑了一声,转头对张越和范弘说道:“范公公,是你送张大人,还是咱家送张大人?”

和王瑾一样,范弘金英也都是交人。入宫之后伺候了朱棣朱高炽父子,如今轮到朱瞻基坐天下,对他们也是颇为信赖。虽说品秩一样,但总有个先后,范弘为人更稳重些,自然就占在了前头。此时听金英相问,他就点点头说:“咱家送张大人一程,你先回司礼监坐镇,免得又有什么突然冒出来的事。”

闻听此言,金英便撩起袍角,快速下了台阶。走得步子虽快,从后头看却极为稳当,显是在宫中多年历练出来的。他一走,范弘抬手请张越先行,张越虽谦让了一番,最终范弘还是略落后了张越半步。范弘边下台阶边低声说道:“今天多亏张大人急智,吉祥那小子也还机灵,足见王公公比咱家和老金有眼光。”

“还是太后硬撑着呵斥了一句,否则三位殿下也不会甘休。”说到这里,张越不禁顿了一顿,又问道,“郑王越王一时情急倒是寻常,可我听说襄王殿下素来贤德,今次怎么也会在这当口进宫?”

范弘没往别处想,只以为张越是纯粹的奇怪,便笑道:“这必然是拗不过郑王和越王。郑王虽是李贤妃所出,但皇上降生没多久就是连场大战,直到六年之后方才有了郑王,所以东宫上下都很是高兴,于是太后那会儿就养在了膝下,后来不多久就有了越王。再后来襄王出世,从小就是和这两位哥哥一块长大的。别说他们,就是已故懿庄世子……咳,总之那会儿除了皇上是太宗皇帝亲自抚育,其他皇孙们都在一块厮混,最初彼此之间亲近得很。”

张越这才知道当初还有这样的隐情,只在心里过了一遍就不再多问。毕竟,若不是看在先头自己解围的份上,范弘也不会提及这些宫闱秘辛。下了最后一级台阶,他终究还是放不下张太后的病,一面走一面回忆从前听那些讲座时的情景,隐隐约约记起了突发心疾的由来。除却骤然的情绪波动之外,就是饮食以及生活习惯的问题,到最后就故作漫不经心问了一句。

“范公公,我倒有句闲话想问问。以前在光禄寺赐宴的时候,我记得上桌是按酒五般、果子五般、茶食五般、烧煠五般、汤三品、双下馒头、马肉饭、酒五锺,酒水也就罢了,一直不设蔬菜,这又是为了什么?”

范弘顿时愣住了,沉吟片刻才笑道:“都说张大人上马能带兵,下马能管民,端的是文武全才,这些小事不知道也不奇怪。这也没什么值得说的,打从太祖爷开始,光禄寺就上奏说是菜蔬难以保鲜,多有不便,再加上太祖爷怜百官贫苦,所以就蠲了菜蔬,多上肉食。太宗爷本来就是在北地呆习惯的,喜用肉食,所以也就不曾改这一条,不但如此,就是内宫御膳,菜蔬也少,多是调配肉食,瓜果倒是随季食用。”

此时此刻,张越是货真价实吓了一跳。敢情不但是光禄寺赐宴如此,连宫中御膳也是如此?看来这几代皇帝都不知道,肉吃多了人不但肥胖,而且容易得心血管疾病,怪不得大明后头那些个皇帝常常是短命,一有病就是撒手人寰,反倒是成天神神鬼鬼的嘉靖皇帝活得长些。想到这里,他一路走一路琢磨,临到东华门的时候便突然停下了步子。

“虽说是积年祖制,但有些话我不得不说。范公公也知道,我那妻妹学过医术,对于药膳等等都颇有心得。这肉食吃多了,最初自然是强身健体,但长年累月地下来,却容易诱发心疾风痹等等诸多顽疾。即便宫中素有饮茶的习惯,可饮茶毕竟不能代替食菜。”

若是别人在别的时候说这话,范弘必是嗤之以鼻,但眼下是什么时候什么人?太后突发心疾,还不知道能否熬过去,若是皇帝回来,他这个司礼监太监必受责难。而说话的是张越,他小姨子确实常常出入京中各家诰命的府邸,药膳方子甚至连仁寿宫小厨房都在用。于是,他先是含含糊糊答应了张越,等到张越一出东华门,他立刻疾步往回走。

过了东上中门东上北门,范弘却不往北去,而是往东折进了一条小胡同。看到这情景,后头的一个小宦官顿时奇怪了起来,忙追上前去:“公公,您不回司礼监?”

范弘看也不看他,不耐烦地说:“去尚膳监!”

尚膳监就在光禄寺后头。前者管的是采办宫中膳食所需的各种材料,以及宫膳和节令筵席等等。而尚膳监则是掌管宫中大小贵人的膳食,其中尤以乾清宫内御膳房最为重要。只尚膳监太监平日办公的地方却在光禄寺后,为的也是往来账目管事方便。

皇帝不在,尚膳监本也轻松,所以,听到范弘突然跑了来,尚膳监上上下下全都吓了一跳。主事的韩太监虽跟范弘一模一样的品级,却是点头哈腰地跟在后头巴结,临落座之前,他还抢着把自己平日珍藏不用的一张熊皮坐垫摆在了那张杉木交椅上,又忙不迭地吩咐人摆上脚炉,最后才把一个暖炉双手递到了范弘手里。

“把这几个月仁寿宫的膳单拿来看看。”

一听这话,韩太监顿时吓得魂飞魄散。如今宫中内外都知道皇太子病了,再加上东西六宫一封,如今说什么鬼话的都有。他平日只当是看热闹,如今范弘这么在面前一坐一问,他就有些架不住了,忙陪笑道:“范公公,太子殿下还小,并不常用膳房的饮食……”

“啰嗦什么,咱家又不是来兴师问罪的!”

范弘平素和蔼,这会儿脸一板发怒,那韩太监哪里还敢多言,慌忙亲自出去,不一会儿就捧了一本膳册进来,诚惶诚恐地呈了上去。范弘接过来翻了几页,眉头就渐渐皱了起来,一面若有所思地用左手尾指轻轻叩着扶手。

十月的膳单上,点心多半是香油烧饼和砂馅小馒头,这是太宗皇帝还在的时候就最喜欢的两道点心,所以太后跟着吃了多年,许是习惯,所以仍是沿用。菜品是燌羊肉、清蒸鸡、椒醋鹅、烧猪肉、鹅肉巴子、咸鼓芥末羊肚盘、蒜醋白血汤,加上茶水一共八品,再加上太后不喜牛乳,所以足可见确实节俭。只不过,这一样样全都是油腻的东西,怪不得仁寿宫的茶叶素来是有多少去多少。

他随便又翻了几页,再看了看皇太子支应的那些东西,就合上了膳册,随手搁在了一旁,又问道:“咱家记得,往常光禄寺还会供上民间时令小菜,比如苦菜根、苦菜叶、蒲公英、芦根、蒲苗等等这些,如今怎么都没了?”

范弘是司礼监太监不是尚膳监太监,平素虽也核算二十四衙门的开销,但细账从来不查,此时突然问起这个,韩太监顿时有些措手不及,好一阵子方才讷讷说道:“光禄寺之前提过,如今这些东西不好找,再说就是加在御膳当中,也很少食用,所以之前我向太后面前的鲁尚宫提了一提,鲁尚宫传了太后的话,已经蠲了大半年了,各宫都是如此……”

太祖皇帝喜食肉;太宗皇帝喜食肉,更喜面食;仁宗皇帝亦是如此,无鸡鸭鱼肉不欢;所以太祖皇帝定下的民间时令小菜点心依季节进呈是不假,但素来是怎样呈上去的,怎样撤下来的,很少有贵人会真的伸筷子。就是如今的张太后,也只是用些麦粥高粱粥之类的小点心,那些野菜之类的东西只是偶尔品尝。所以,暂时撤了这些,看着似乎并没有什么问题。

然而,范弘是什么人?他进宫至今也已经二十年出头了,都是在贵人身边打转,早已习惯了用审慎的目光去看待那些变化。就算是太后亲自首肯蠲免这些,怕这一遭也是有人指使。但张越不过是提个由头,到底如何,还得先去向御药房那三个御医问清楚。

于是,他便看着韩太监说:“这事是光禄寺的谁提出来的?”

韩太监此时已是存了十分小心:“是一个姓刘的典簿。”

范弘闻言就冲一个随从的中年宦官打了个眼色,见人悄无声息地退下了,他便淡淡地说:“回头咱家再去问问鲁尚宫和仁寿宫的膳房看看。就算是好心,祖宗家法也不是能随意改动的,太后体恤,你们不能当做是成例!以后膳册若是还有什么改动,直接送司礼监!”

这无疑是给尚膳监上下的脖子上套了一副枷锁,但瞧着范弘不容置疑的模样,那中年宦官不敢再有质疑,只得低头应了下来,又恭恭敬敬地送了范弘离开。等到人走出去老远,他方才往回走了两步,又抬起袖子擦汗,恨恨地在肚子里骂了一句。

“安南蛮子,摆什么架子!”

张越不是全知全能的神,所以他当然还不知道,因为自己突然想到的一个问题,范弘专程跑了一趟尚膳监,结果有了一个不小的发现。回到兵部衙门,他就被办不完的事给绊住了脚,直到傍晚时分方才总算是把今天的事情给料理完了。正当他又闻到了一股豆香味,以为今天晚上还得吃腊八粥的时候,外头就传来了一个皂隶的声音。

“大人,贵府派人来送饭了!”

由于三天两头要睡衙门,大伙房指望不上,张越也习惯了照顾杨稷和万世节那两个人的合伙买卖,反倒是为了不扎眼,家里送饭渐渐少了。所以,在腊八这天听到家里派人送饭,张越一愣之后就觉得甚是欢喜。还没等他说什么,外头又传来了那皂隶吞吞吐吐的声音。

“大人,是贵府大公子和英国公长公子一块来的。”

这时候,张越是货真价实吓了一跳,连忙站起身来。匆匆系上大氅出门,他没问上两句,便得知这叔侄俩是骑马带着随从一块来的,静官还振振有词说是给他送饭,天知道在经过一路盘查的时候,他们是不是也这么说。要真是如此,不出明天,这六部五府的官员都会知道,他张越家里有个顶孝顺的儿子。

到了大门口,他就看见静官和天赐正双双站在那棵已经光秃秃的大树下。两人是一模一样的茧绸大袄,一模一样的头巾鞋子,若不仔细看,还能以为是兄弟俩。见静官一个箭步抢在天赐前头上前行礼,他少不得一把拉了起来,又扶起了后头的天赐,然后才瞪着静官。

“送饭就送饭,怎么把你忠叔叔一块拉来了?”

“忠叔叔上完了课正要回家,这不是正好顺路?再说,前头那么多兵,有忠叔叔在,自然没有那么多盘问。”

见儿子眼神无辜地看着自己,要不是旁边还有好些衙门,这会儿散衙回家的官员也多,张越恨不得在那小脑瓜上狠狠来上一下。这从门楼胡同回英国公园,打江米巷走自然是可以,但那完全是绕远路,好好的皇墙北大街不走却绕到这里来,小家伙还敢说是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