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现如今推崇法家的文官寥寥无几,但大名鼎鼎的《韩非子》没读过的人还真不多,所以,一句儒以文乱法在引来一段时间的静寂之后,竟是没人跳将出来反驳。如今的勋贵尽管不少都是第二代了,可终究还有第一代的张辅,以及深受宠信的朱勇,谁也不敢在这些超品大员面前说什么武不如文之类的话。在长久的静寂之后,终于有人轻咳了一声。

“许侍读说错了话,其实他并不是这个意思,只是,这武举事实在不该这么大费周章!”说话的是翰林院侍讲学士罗汝敬,他朝上行礼之后,又对四周团团一揖,旋即正色道,“太祖皇帝立户籍黄册,分天下子民为军户、民户、匠户、灶户等等,便是为了让百姓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如今军户制度已然齐备,武选亦是年年办,还有什么必要另立武举?还有,由武举进身之人,有几个愿意入册军户?此其一也。”

罗汝敬正是和李骐一同主持过应天府乡试的,他更年长几岁,此时从容不迫地起了个头,就继续往下说道:“其二,臣也知道,从前英国公四征安南,中间多有立功的,但都是赏禄不赏职,可即便如此,朝廷每年的军职仍然日渐庞大,由此支出不少。只是,世袭军户可以保证兵源稳定,而世袭军官则是酬功的最好方式,轻易变动,易生不稳,或变生肘腋也未必可知。其三,若武举悉如科举,此中开销有何而来?每年春闱会试,贡院用炭高达上万斤,这还不算各省秋闱的支出,若是武举也如此,对于各省无疑是巨大负担。”

相比那些言辞激烈却空洞无物的,罗汝敬此言自然是让众多大佬为之点头,就连张越也是如此。只不过,这是给底下的低品官说话的地方,他并没有开口驳斥亦或是解释,只看着罗汝敬退将下去,可下一刻,掣签的王瑾报出的名字就让他一下子打起了精神。

“翰林院侍读顾彬。”

和刚刚那些少说也有三十出头的官员相比,一身青色官袍的顾彬瞧着有些消瘦,而那张异常年轻的脸也让不少对他不太熟悉的人多看了几眼。然而,这些注意却在他张口说出第一句话的时候演变成了惊悸,因为,这位说的竟是此前几乎无人敢提的厘定天下田亩。

“如今各省府的鱼鳞册都是洪武年间所造,之后虽也修过几次,但都是小修小补,不曾真正下过功夫重新调查。开国之时,天下遍地荒土,相比那时候,如今的熟田比当初多了多少,可户部每年收的正项赋税又有多少?臣虽不觉得每年收税多的就是好官,可国库的钱粮要修路造桥,要开支军费,总不能任由国库空空,却富了那些偷逃正项税赋的人!臣在这里可以说一句实话,臣考中了举人,有人往我家投献良田三百亩;臣考中了进士,投献良田不下千亩;等到臣留馆任庶吉士,之后又迁了侍读,又是一大拨前来投献的。臣是一一拒之于门外,但这样大的利是,试问有多少人真能不瞧上一眼?”

张越从前只觉得顾彬孤直,现在听他这极其尖锐的言语,又见在场官员中间不少都在不自觉地回避他的目光,心中不禁赞叹。果然,顾彬一气说完之后,停顿了一会儿,仿佛没看到那些往他那边看去的复杂目光,脸色依旧异常严正。

“各位刚刚也口口声声说了不少祖制,不错,洪武朝便有制度在,为官免粮免役,但这都是有限额的,并非官绅之下所有田土全部免役免粮!洪武二十六年,厘定天下田亩为八百五十万七千六百二十三顷,可如今有多少?据臣所知,不增反减,可不管往天下何处去,昔日的荒地都已经成了良田!我朝田赋之低历朝历代都是罕见的,民田一亩地三升三合五勺,三十亩地方为一石,三十顷地亦不过三百石,民畏徭役,因而将田献于官绅,交纳的粮食却至少是这赋税的三倍五倍!”

临到末了,他方才抛下了一句掷地有声的话:“田制已经腐坏,若是不治,天下田制更将大坏!无论是孔孟圣贤之道,还是我朝祖制,都是说轻徭薄赋,并非是不究逃税。因而,于侍御先前所说江南田制败坏,正是彻查之机。”

张越一直在打量大佬们的脸色。除了杨士奇杜桢这样素来从脸上看不出来的之外,其余人的表情都有些微妙变化——郭琎是好奇地打量着人,看样子是似乎准备记在自己吏部的用人名单上;胡濙是眉头微皱,这位署理户部的礼部尚书似乎对顾彬的言辞犀利有些不以为然;吴中脸色虽沉着,可瞧着那站立的模样,应当是有些紧张,想来也是,部阁大佬之中,这位是以爱钱出名的;至于金幼孜杨溥这般的,则都是若有所思的表情。

而朱瞻基自然是满脸关注和留心,甚至还把王瑾叫了过来低声询问了几句,最后才点了点头。看见皇帝这般光景,底下的大臣中不少都是忧心忡忡,表情尴尬的则更多——尽管之前皇帝才刚刚下过诏令让众官自查家中田产,但抱着侥幸之心的人不在少数,谁也没想到,这种理应是雷声大雨点小的事竟会演变成真刀真枪的实战。

真要那么大张旗鼓去查?假如真的如此,那他们家里的田产,岂不是要大费周章地重新分离出去,亦或是想想其他办法?

勋贵们也各自有各自的庄田,他们的免赋免役虽说比文官们高得多,可和真实的进项一比,自然也相差很多。可如今因为他们大多占了第一批下海行海商的光,所以对于那点田赋也还扛得起,倒是看着文官们的苦相颇有些解气。而奉旨知经筵的英国公张辅则是自始至终看着那些人一个个发言,脸上表情纹丝不动,直到那代表结束的铜铃声响起。

这头一回的弘文阁议事,有的人尽兴,有的人失落,有的人紧张,有的人哀叹……竟是众生百相各有不同。而部阁大佬则是和天子一块去了文华殿,因为刚刚的那些慷慨陈词自有专人记录,他们虽不至于记性差到还要再看一遍,但至少得留下来以备天子咨议。

文华殿的议事并没有就今日的讨论说出什么结果来,只是却把这事情定成了制度,每月两次,每次人选在此前三天上报——或是部阁举荐,或是司礼监挑选,或是翰林院举,亦或是皇帝亲自点人。尽管不能说完全公平,但至少是开了一个机会。因而,等诸官退出文华殿之后,礼部尚书胡濙就叫住了张越,两人便同路而行。

要说礼部尚书胡濙,那还真是一个传奇人物。当初靖难之后,虽说号称建文帝自焚而死,但朱棣仍不敢轻信,于是派出诸多人手往天下各处访查,胡濙就是其中一个,在外头足足访查了十四年,甚至有流言说这一位甚至去过海外。等到回来,胡濙便是几乎一路官运亨通,只在洪熙年稍稍遇到点磨折,在南京蹉跎了一两年,旋即便调回京城,在吕震死后任礼部尚书,如今更是兼领户部。然而,这却是一位坚定的南京派,始终认为迁都北京的耗费太大,对于天下税赋的进项以及官员俸禄的支出都是锱铢必较。

所以,胡濙之前对杜桢所言提高官员俸禄折色很不热衷,但对于厘定天下田亩,却由最初的怀疑到如今的渐渐兴趣十足,和张越一路走一路攀谈,到最后就点了点头:“此事可行,既然于谦那儿已经起了个头,再挑选一些强项的去做,比如今天的顾焕章,那就是一个合适的人选。既是杨勉仁的弟子,又有真才实学,强项敢言,可以治一治那些豪强!”

张越寻思着今天顾彬那侃侃而谈的样子,再比较这位平日的冷言,他不禁暗叹了一声,但仍是开口说道:“焕章那个人我是知道的,正直敢言自然是好的,就是有些孤高,而且从未理过民政,乍然去做这样的大事,未必合适。对了,胡尚书如今执掌礼部,我倒是有件事想提一提。如今各省并不专设督学官,而是有巡按御史等等督学,逢乡试再有朝廷专派主考官,但一直如此,未免效率低下,更不利于各省官学私学。”

六部之中,刑部工部繁杂,素来是最末的两部,而吏部户部兵部各掌大权,素来都是最热门的,而礼部号称清贵,可要说真正的实权,却只在于每三年一次的会试殿试,可这些也往往是内阁一位阁臣任主考,礼部不过协办,所以,胡濙这个礼部尚书才会对兼理户部异常上心。张越的提法他此前就听过风声,但他毕竟和张越交情极其寻常,此时张越自己开口,他自然是巴不得,便仔仔细细询问了一番。

要是真能把科举大权从都察院和翰林院夺回来,对礼部自是大大有利!

一时间,大为心动的胡濙端详着张越,突然笑呵呵地说:“张侍郎倒是心系天下,只这事情却是关系深广,你若是再贸贸然提出来……”

“我只是对皇上约莫提过一句,但要真说合适,自然还是胡尚书,毕竟这是礼部的事。”说到这里,张越自然而然地一顿,见胡濙微微一笑,就知道这位是很想把此事揽上身的,因而就继续道,“只有些事情,得烦请胡尚书也体谅一下彼此的难处。”

这有些事情,却不用专门提出来。胡濙此前就在夏原吉病了的时候掌过户部,那时候就大刀阔斧地裁减支出,更是把脑筋动在了官员俸禄折色上,于是和那会儿希望把禄米和折钞比例定高一些的杜桢产生了冲突。但如今若是天下田亩重定,户部进项就会大大增加,再加上三大市舶司如今解往京师的银钱物事大大增加,他在这方面的坚持就有些松动了。于是,他矜持地点了点头,算是做了交换。

然而,等到两人一路行到长安左门,目送胡濙离开时,张越微微一笑,心想自己还有个提议不曾说出来,否则胡濙必然维持不住那云淡风轻的表情了。这是一个坚定的江南派,始终觉得南京才应该作为都城,而贫瘠的北方维持大量的驻军和人口是虚耗国力,听说近些年来,胡濙不止一次力陈重新迁都。而他早就预备好了另一个题奏,便是在天津增设市舶司!

大明迁都之后,不但没有改掉北贫南富的局面,反而因为北方对南方米粮的依赖越来越大,而导致漕河经济的畸形繁荣,所以海运之议屡提屡阻,究其根本,就是利益链已经太庞大了。如今离永乐十八年的迁都还没过去几年,也是最可能变革的时代。若不是如今这所谓太平盛世的暮气沉沉,哪怕面对后世所说的明末小冰河时期,也不至于被人有机可乘。

回到兵部衙门,张越就发现之前那一场弘文阁辩论的风波似乎延续到这里来了,各处司房都是议论纷纷,有的甚至是忘乎所以声音极大,三句话都不离此次那三个要紧议题。等入了三门,来到自己办事的屋子门口时,他甚至还听到了里头陈镛那熟悉的声音。

“说来也真奇怪,卫王年幼,留京那是天经地义,可越王为什么会留下不就藩?就算是太后想要留亲子在身前侍奉,也应该是襄王才对……”

张越此前就有过同样的疑惑,奈何胡七那边的线索也是有限,再加上近来又是元宵放假,又是之后筹备弘文阁事宜,他竟是没再多过问,这会儿听陈镛也这样说,他心中那一抹古怪就更深了。就在这时候,他听到里头的史安叹了一口气。

“说起这个,我倒是听到过风声,不是说太后病了吗?据说,那个被召入宫的大夫是成国公举荐,而成国公之所以会举荐,似乎当初也是越王向成国公夫人荐的人。”

第八百九十二章 侍郎人选

史安和陈镛都是当初李庆向张越推荐的,如今都调到了北京兵部,脱离了南京那个暮气沉沉的圈子,两人自然是卯足了劲想要证明自己的才能,一个在武选司,一个在职方司,都是兢兢业业,恨不得把一个人掰成两半,把一天十二个时辰掰成二十四个时辰。所以,今天他们虽说尚未得到推荐参加弘文阁的议事,但占了一个旁观的名额,也在那儿看了好大一场戏,这会儿仍是意犹未尽。等到发现不对劲时,两人这才瞧见屋子里多了个人。

“啊,大人回来了!”

张越对着忙不迭站起身的两个人摆了摆手,这才走上前去在桌子后头坐了,却没提他刚刚听到的那一茬,而是问起了几桩公务,末了他又沉吟片刻,这才开口说:“我瞧皇上的意思,不止我们兵部,就连刑部也多半不会一时半会派出一位尚书来。刑部那里毕竟左右侍郎编制齐全,我们兵部再缺一个侍郎,麻烦就大了。上回廷推的人,皇上都驳了,你们都是在朝时间不短的人,又一直任着兵部,有什么人选就报我一声,我好斟酌斟酌递上去。”

张越出仕多年,人脉虽说深厚,但真正要说自己的班底,除了以前在兵部的那些同僚下属,剩余的却还是此次参赞交阯军务时方才真正建立起来的。史安陈镛都比他年长,而且在仕途上高低辗转多年,自比一味锐意的年轻官员可靠,而且这么多时间相处下来,他对两人的人品也有了相当的认可,所以这会儿把这样一桩大事撂下来,脸色仍是如常。

他可以觉得理所当然,史安和陈镛哪里敢这么看。两人对视一眼,心中想起了这些天朝中上下蠢蠢欲动的架势——不管怎么说,如今六部的缺口都太多了。不想来兵部看一个年轻左侍郎脸色的人很多,但有志一搏的人其实也并不是没有,但多半都是动机不纯。

于是,陈镛在斟酌了片刻之后,便低声说道:“大人可知道许文起许老?”

张越略一思量,便想起一个人来:“你说的是太仆寺卿许廓许大人?”

陈镛点了点头,旋即解释说:“许文起许大人是经荐举任官的,起初就是在兵部任的职方司主事,后来辗转当过郎中,又放过外任,此前才到太仆寺。他是个爽朗人,做事又认真仔细,太仆寺专司养马,又繁琐又疲累,他却始终是一丝不苟。其实……”

看到陈镛顿了一顿,脸上仿佛有些尴尬为难,张越不禁皱了皱眉,旋即恍然大悟:“你的意思是,倘若不是我正好回朝,这兵部左侍郎之职应该是他的?”

“正是如此!”陈镛笑了笑没有搭腔,史安却接了上来,“许大人比大人年长一倍有余,如今已经六十有三,在朝中要论资格,恐怕没有几个比得上他的,只因为永乐年间六部部堂大员几乎不曾动过,所以他也没有机会,那时候方才会迁了太仆寺卿。我以前在兵部的时候,就受过许大人的指点,一直对其深为感佩。”

“志静你既然和叔振说得一个样,想来许大人自然是合适的。”

张越心里也松了一口气,可是,想想许廓六十三岁的年纪,他忍不住有些发怵,可再想想六部其他大佬们也几乎都是差不多的年纪,也就放下了这桩担心。要知道,这年头的平均寿命虽说不长,皇帝更是活过六十就算长命,但能做到高官的官员仿佛都深通养身之道,不熬到七八十绝不会轻易卸任致仕——除了之前倒霉地被勒令致仕的刑部尚书金纯之外。

“既如此,找个机会我见见许大人。”

尽管已经有了七八分的打算,但张越还不确定人家这个比自己大一轮多的愿不愿意到兵部来,所以也不敢把话说满了。而史安和陈镛也只是说从前是上司下属的关系,并无深交,所以除了知道许廓是襄城人,其余更多的消息也答不上来。

这件事情既然解决了一多半,等到屋子里只剩下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张越翻起那些公文时,手下也轻快了许多,叫了书吏进来,不消一个时辰,他便或准或驳,一气处理完了寸许厚的公文。直到这时候,他方才觉得肚子饿得很,于是索性站起身来,出去叫了史安陈镛崔范之等几个最熟悉的下属,一块安步当车地前往崇文门边上的那一条街觅食。

京官清苦,可就算清苦也是人,得吃饭过日子,不可能一年三百六十天都啃咸菜萝卜干,所以,这崇文门边上东江米巷因为天天有官员往这里上朝,店铺等等较为少见,其他几条胡同就不一样了,酒楼饭庄无所不全,就是为着衙门官员预备的。自己吃不起的,可外官上京办事,哪怕不送好处,总会请办事的京官吃一顿吧?

张越和兵部司官们也是这里的常客,所以往路上一走,那些熟悉的伙计们也丝毫没有大声吆喝,只是露出最和煦的笑脸来。毕竟,这不是其他招揽小生意的地方,是专做官员生意的风雅地。于是,一群人在一座仿佛是新开张的酒楼前一停,立时就有人迎上前。

“这一家竟然也叫天下第一鲜?”

听到张越这问题,那伙计便满脸堆笑地说:“这位大人是去过灯市胡同的老店吧?这是上元节后才新开的,您进来尝尝,保管和老店的味道一模一样。”

见一楼店堂中没几个客人,张越想起那会儿灯市胡同那家店人头攒动的情形,顿时不禁莞尔。只不过他还惦记着这家店做法各异的鱼,于是就带着众人进了店,少不得说起了上元节那天的情形。听说一顿饭花了好几贯足文,自然有人咂舌,随即又嘿嘿笑道:“幸亏是大人请客,否则要在这里吃一顿,咱们就得去当官服了!”

史安陈镛也都是家境寻常,大过年的身边甚至没有妻儿,原因很简单,京城大,居不易。此时此刻,两人自然也附和着说笑了几句。可就在上了二楼的时候,经过一个包厢时,正好一个伙计拿着空空的托盘出来,眼尖的陈镛只往里头瞧了一眼就连忙赶前几步追上了张越。

“大人,我瞧见许文起许大人了。”

张越一下子停住了步子,心里不禁纳罕。他今天带着下属们出来吃饭本就是一时起意,进了这家店更是一时起意,而史安和陈镛也是因为他问起了,方才说出了许廓这么一个人,怎么竟然会这么巧在这里遇上人?一愣之下,他示意其他人先找个雅座包厢坐下,这才对陈镛问道:“里头有几个人?”

“就许大人一个。”陈镛见张越为之一愣,他不禁也笑了,“大人没有和许大人共事过,大约不知道他的脾气。他爱好美食在京城是出了名的,因为家境也殷实,所以在南京时,大大小小的馆子几乎就没有他不曾吃过的,后来迁都了还是老习性。他生性就喜欢吃鱼,这家天下第一鲜可谓是对了他的胃口。”

听陈镛这么说,张越就想起了从前上朝时见过的那位太仆寺卿。确实,在一片六十出头的朝堂大佬中,许廓确实显得格外精神矍铄,他也常常听到这位声若洪钟地和人说笑,那声音端的是和年纪毫不匹配,顿时笑了起来。

“既然遇上了便是有缘,待会咱们坐下之后点了菜,你陪我去拜会一下这位许老。”

京师大户人家素来时兴吃兽肉禽肉,兽肉多半是以獐子肉鹿肉这些野物为贵,禽肉则是在寻常的鸡鸭鹅之外又添上了那些天上飞的野鸟,鱼则是各家口味不同,全鱼宴至少绝不是如今流行的趋势。因而,眼看张越熟门熟路地点了一大堆菜,那些个处理公务一个赛一个娴熟的兵部司官们便好奇地议论了起来,而张越则是带着陈镛出了门。

许廓的包厢在上楼梯的顺数第三间,陈镛敲了敲门,又等了许久,里头方才传来了一个不耐烦的声音:“菜都上齐了,还来搅扰做什么?”

陈镛闻言瞧了一眼张越,这才笑道:“许老,下官陈镛。”

“陈叔振?什么时候不好来,偏生吃饭的时候来……好了好了,你进来吧!”

张越随陈镛进门,就只见那张四四方方的桌子旁坐着一个身穿便服的老者,鬓发白了一半,腰杆却挺得笔直,一双筷子正娴熟地挑着鱼身上的刺,看到他们进来也不曾抬头,而是把一块挑干净鱼刺的肉塞进了嘴里,回味了一会儿方才点点头,却仍然没有放下筷子。张越颇觉得有趣,见陈镛要开口,就摆摆手阻止了他,随即慢悠悠地走上前去。

“许老真是好兴致。”

许廓这才抬起头来,看清是张越,他顿时大吃一惊,愣了好一会儿方才站起身来,旋即又看到了张越身后不远处的陈镛,当即笑骂道:“好你个陈叔振,怎么不早说张侍郎也一块来了,存心看我笑话不是?”

他一面说一面就要去搬椅子,张越连忙亲自动了手,又笑着说:“是刚刚咱们路过这儿的时候,叔振正好瞧见许大人在里头,所以对我言语了一声,我便想着前来拜会拜会,真要说起来,还是我孟浪了。”

“什么孟浪不孟浪,不过,我是真没想到这大快朵颐的时候会有客人。”

许廓抬手请张越先坐,见他坚辞不肯,也就自个一屁股先坐了下来,正要招呼陈镛时,却见他笑着拱了拱手:“那边还有众多同僚,大人这个请客的先溜了,我总得过去看着点,免得人以为到时候无人会钞。许大人是最豁达的,一个人独酌寂寞,想来也必定不介意大人在这儿作陪。我就不打扰,先失陪了。”

陈镛走得飞快,临走前还带上了门,许廓一时不及,只得没好气地摇了摇头,随即又端详着张越:“都说有什么样的上司,就有什么样的下属。别人都说兵部待遇好,过年过节就连发的炭也比其他衙门强些,而且你这个主官没架子,今天看来果然是如此。也难怪那些个大佬们一听说要去兵部和你搭档便是个个不愿,想来哪个堂官能像你这样?”

听许廓说得有趣,又见他递了一双干净筷子过来,张越也就不客气地接了,随即又自己拿起一个空杯倒了酒,随即说道:“许老既然知道得这么清楚,那想必也明白我这醉翁之意不在酒。说起来,兵部如今人手确实缺得紧,司官也就罢了,认真查访一下,合适的人总有,但这堂官缺了两个却是不成。先头举荐的不是自己不愿意,就是皇上别有任用,我倒是犯了难,今次陈叔振和史志静正好提起许老,咱们又在这儿遇上,所以我就径直过来了。”

“你是想举荐我任兵部右侍郎?”单刀直入提出了这一条,见张越点头,许廓若有所思地沉吟一会,又举起酒杯一饮而尽,这才托着下巴说,“说起来我和从前张本尚书的年纪也差不多,你就不怕我过去倚老卖老指手画脚?”

“若是许老想着倚老卖老指手画脚,又何必现下说出来给自个添麻烦?”张越见许廓先是一呆,随即哈哈大笑,暗想这位老人还真是豪爽脾气,于是便更捧了一句,“再说,许老能让陈叔振和史志静说豪气,想来绝不会为难我这个年轻后辈的!”

“好,好!”

许廓直接说了两个好字,又亲自提起酒壶给张越斟了一杯,自己也满满斟了,这才举起酒盏道:“既然是昔日两个故人说话,张侍郎又是痛快人,我也不说什么废话。只要部阁那一关过得去,皇上也同意,我又何妨挪个窝?只你别看我眼下这般模样,真正办事我可是个仔细人,不会看人面子,到时候你可别嫌我得罪人!”

“许老难道不知道,我张元节素来是最会得罪人的?”

张越和许廓你眼看我眼,最后两只杯子一碰,同时一饮而尽,又双双笑了起来。

第八百九十三章 军户

由于今天是和兵部司官们一块出来的,既然该问的事情问了,该看的人看了,张越自然不可能真的留下来蹭饭,于是只坐了一会儿就和许廓道了别。回到自己的包厢里,他就看到桌子上空空荡荡一个菜都没有,一个个之前还说饿得能吃下一头牛的人这会儿却都是正襟危坐,看到他回来方才松了一口气。

“大人您可算是回来了!”

张越听到这个可怜巴巴的声音,立刻转过了头,见是武库司一个和自己年纪差不多,最是爱说笑话的主事,不禁觉得异常奇怪:“我不是让叔振告诉你们不用等我吗,还苦巴巴地在这儿等干什么?以前你们可是没那么客气,哪回不是我离开一会儿就杯盘狼藉的?”

“此一时彼一时,如今大人就是咱们兵部真正的主官了,哪能这么没规矩?”崔范之咬准了那真正的几个字,见张越浑然不信地瞪了回来,他只得摊开手说,“不是我的主意,是他们几个没规矩,说是要赌一赌您会不会陪着那位许大人一块吃……不过总的来说,大伙也真是那个意思,没来由掏腰包请客的主官没来,咱们这些蹭吃的下属反倒胡吃海喝的。”

如今的六部尽管多半换了主官,但别个衙门尚书侍郎都是一大把年纪的,偏张越年轻,又不喜欢一味的板脸装严肃和下属拉开距离,所以偶尔有人拿他开个玩笑,他并不以为忤。所以,前头那打赌的事他便选择性略过了,忙吩咐人去叫伙计上菜。不一会儿,各式各样的菜肴就满满当当摆了一桌子,大多数穷京官们顿时看得两眼放光。

迁都之后,物价贵了何止一成,可京官的俸禄却是不增反降,毕竟,宝钞是越发不值钱了——就这样,兼理户部的礼部尚书胡濙还在杜桢提出降低俸禄折钞比例的时候,提出要大刀阔斧地将米折钞比例从一石米二十五贯钞减到十五贯——所以,大多数京官都是单身居住,少部分拖儿带口的则是日子更加清苦。兵部官员因为过节有贴补,再加上张越又时不时会做个东道,这才能下下馆子。

这会儿,十几个人一面朝着桌子上的佳肴伸筷子,一面还有人在那儿分辨着一道道菜的来历,张越头一次是和朱瞻基一块吃的,虽觉得鲜美,却也不好数盘子,这会儿自己做东道,他自然就没那么多顾虑了。这满桌子的菜当中,光是鲤鱼就有四种做法,再加上鲫鱼白鱼青鱼等等,有汤羹有红烧有清蒸,俱是鲜美无比,两盘张越为了消油腻而特意点的菜蔬却是无人去碰。用史安那句无可奈何的话来说,那就是一年到头哪天不吃两碗青菜,这会儿还吃那劳什子干什么?

一顿饭饱餐了之后,张越见酒足饭饱的众人有的满意地抚摸着肚子,有的笑呵呵地伸懒腰,有的意犹未尽舔了舔嘴唇,只得轻咳了一声,然后把笑脸给收了。

“今天早上弘文阁的事情你们应当知道了,回去衙门之后干完手头的事情,申正时分就到后堂来,我有事情和你们说。是所有人,不是单单各司主官!”

当官的不得不常常开会,这是从古至今历朝历代都避免不了的。如今的官员们除了每日的朝会和衙门的例会,隔三差五各衙门之间也少不得有要开会扯皮的事,所以对于这些也都习惯了。但兵部衙门的例会素来都是四司郎中加上一个张越,统共五个人,很少有需要把人全都召集到一块的,所以,这会儿众人面面相觑了一会,答应归答应,却都有些纳罕。

由于衙门中四司都留着一人当值,所以张越早就嘱咐伙计再去现做几个菜送往兵部衙门。既然是开着专为迎接官员的,再加上玉河中桥那边的某家饭庄因外送做出了名气,所以伙计掌柜都没有二话,反而因为听到兵部两个字,再加上先头许廓离开时有意无意的一句话而生出了某种遐想。所以,张越这一行人顺着楼梯口下了楼,掌柜和几个伙计就全都围了上来。好几双眼睛在众人面上左看右看,到最后掌柜就搓着双手来到了张越面前。

“大人,若是还满意小店的全鱼宴,不若留一个字迹,今天这顿饭就算是小店做东请各位大人的。各位以后再来,小店一定招待得更好。”

打量着这个掌柜,张越顿时想起了万世节那天下第一鲜的题词,心想这一位当初极可能也是吃得高兴,再加上免单待遇和日后许诺的优惠,于是大笔一挥写了那么一幅题词——当然,京官虽穷,捞钱的方式多种多样,犯不着卖自己的字迹,只万世节那家伙的脾气和别人不一样——因此,他招手唤了底下等待的两个随从上来,见他们掏出了一叠崭新的宝钞结了帐,掌柜颇有些沮丧,他也没多做理会。

他的字比不上万世节的挥洒自如不说,这要是敢这么招摇,回头御史就非得弹劾不可!

一顿饭吃完,回到衙门的一行人自然是各回各的地方,而守在衙门里头的人也都饱餐了一顿,于是未时过后,各间司房便是静悄悄的,只有书吏进进出出的脚步声,以及偶尔响起的脚步声。等到申正时分也就是标准的散衙时间,众人却全都云集在了兵部衙门的二堂。

兵部大堂是平日武官回京谒见和关领上任的地方,张越自忖是侍郎,就很少用这块地方,大多数时间只在二堂议事。这会儿见人都到齐了,他便开口说道:“早上弘文阁的事情你们就算没去的,也当知道是怎么回事,今天我请你们过来,就是想议一议。”

兵部四司,职方司和武库司都是张越曾经任过郎中的,多年来人员变动不大,只是彼此之间多有调动;武选司他曾经丝毫没有插手,但由于此前出了大乱子,于是新调了人进来,用起来就顺手多了;车驾司虽说是最冷门的司,可管着皇城防戍,在先头宫中不太平的时候发挥了重大作用,自然而然和张越亲近了一些。所以,如今的兵部,虽然不能说是张越一人的一言堂,可在多年的润物细无声中,和他的契合度很不一般。

“下官想请问大人,您所题武举是否醉翁之意不在酒?不在于武举,甚至不在于军官,而是在于军户?”

问话的是新任武选司郎中晋成安,四十出头的他在眼下这人头济济的满堂官员中,算是较为年长的。再加上武选司虽说次于职方司,在实权上却是头一等的,由他来发问自然是再合适不过。因而,其余原本就是满腹狐疑的,这会儿也都没有再开口。

“你们说得不错,名在武举,实在军户。”

张越自从入兵部之后,先在武库司,后在职方司,曾经去过兴和,随行北征北巡,又放过广东布政使,对于军户的了解自然不比那些在兵部浸淫几十年的老人差。此时此刻,他轻轻点了点头,又叹了一口气。

“各位不论在兵部长短,应当知道如今的军户已经远不如洪武年间。那时候每家军户只出正丁一人承役,但如今却是往往一家有两丁,甚至于三丁四丁同服军役,承役之重,无过于军户,这是什么道理?当初洪武年间是要打仗,那时候上了黄册的军户尚且够用,如今承平之世,缘何军户反而要一再勾补?无他,承役太重,所以军户逃亡越来越多!”

张越一下子提高了声音,见满座很少有无动于衷的,心中不禁欣慰,于是又喝了一口茶平复了一下心情,这才缓缓言道:“当初黄册分天下百姓为民户、军户、匠户、灶户等等,无非是为了民安其业,并非把民户之外的百姓归为贱民,但如今的情形如何?匠户形同奴隶,灶户饱受盘剥,军户禁不住役使因而逃亡,其他也是一样度日艰难。民户几乎不与这些人家通婚,实质上已经把他们视作了贱民。若是如此,还怎么指望军户在边防或是打仗上出力?”

“可是,皇上即位之初,曾经大赦天下,革除军户重役,诏一家只得一丁成军。”

说话的这人才说了一句,旁边就传来了崔范之的驳斥声:“朝廷是这么下诏的,可下头如何实施,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了。据我所知,大人所说不差,我在武库司呆了这么好几年,曾经亲自下去勾补过一次兵员,其中甚至有一家四丁全部起解军户。那家只剩下了一个连路都走不动的老母亲,我临走时虽说给她留了一点钱,不过估摸她也活不了多久。”

在官场浸淫久了,什么仁爱道德,什么礼义廉耻,多半都会丢在脑后,但兵部这些官员们毕竟仍正当壮年,颇有几分血气方刚,因而闻言顿时都沉默了。张越又淡淡地说:“范之所说的情形,其实一多半都是因为服役卫所太远的缘故。我朝军户戍卫,多半是江南调拨江北,江北调拨江南,这原本是防范之策,不能说错,可是,卫所兵员不足,却是大半由此而起!”

他顿了一顿,又沉声说:“每年军户起解,有从陕西、山西、山东、河南、北直隶到南方极边诸如云贵海南的,有从两广、四川、贵州、云南、江西、福建、湖广、浙江、南直隶起解北方边疆诸如陕西辽东的。第一个弊病就是水土不服,南方人死于寒冻,北方人死于瘴疠。第二大弊病,则是卫所离家乡动辄万里或七八千里,路远艰难,盘费却还得自己出,途中病亡的多,逃亡的更多,到卫所的甚至不足十之一二!就因为这个原因,一家军户往往不得不一勾再勾,如此循环往复,军制怎么会不坏?”

此时此刻,其余众人你眼看我眼,史安便开口问道:“大人是想通过武举法,提升军户地位?不过积弊已深,想要见成效,恐怕不是一两天就能够的。”

“是如今的积弊深,还是过上十年二十年乃至五十年一百年的积弊深?皇上正当盛年,更有除积弊的锐意,所以提出建言就是我等的职责!”张越见下头众人点头的点头,附和的附和,就笑着说道,“所以,今天我召集大家来,便是群策群力。武举只是一个由头,且让他们去争论,我们如今要做的就是把接下来这些细务一一理清楚。”

他这个主官既是如此说了,其他人自是齐齐站起身答应了。接下来又是好一番商议,等到各人各自离去的时候,崔范之和陈镛史安便留了下来。相比陈镛史安这两个张越在征交阯时认得的,崔范之本就和张越共事多年,这时候问话自然不会拐弯抹角。

“大人就不担心这么多人知道了,消息散布出去,又有人要借题发挥?”

“这是当做的事,事先露出些风声总比事到临头惹来人跳脚的强。再者,这事情并不是我提出的,之前杨阁老就曾经对我说过。他毕竟是兼着兵部尚书,又在朝多年,对这些东西的了解只会比我详尽。如今内阁里头还有几桩事情正在纠缠,所以兵部的事情自然咱们揽了。”

说到这里,张越忍不住看了一眼在场的三个亲信,一时间又怀念起了尚未回还的万世节来——奴儿干都司比北京更寒冷,这家伙可受得了?话说回来,等万世节回来,张起恐怕又要上路了。正如他起头承诺的那样,辽东这种苦差事旁人并不热衷,因而张起去那儿竟是人巴不得的事,还一下子升迁了两级。毕竟,京卫的差事才是真正炙手可热。

一番言语之后,三人各回司房办事,而回到房中的张越也很快等来了他让人去召唤的胡七。问了几句之前讯问那两个人犯的情形,得知线索仍是不多,他沉吟片刻就淡淡地说道:“太后病快痊愈了,何大夫理当会厚赏出宫,到了那时候,你去查一查越王和那个何大夫的关系。”

尽管只是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但胡七一听却是吓了一跳。

越王?皇帝一母同胞的亲弟弟,仁宗皇帝的嫡次子越王?

第八百九十四章 挥刀兵仗局

兵仗局位于太液池以东,靠近乾明门和西苑。由于是内官二十四衙门之一,因而相比辖制于工部的军器局,由内官统领的这儿素来地位更高,不但统辖的工匠更多,而且新式火器的研发往往是由这里拍板,工部那几个专管火器的官员三天两头往这里跑,有时候还得不到主管的宦官一个好脸色。

然而,这一切都因为一个月前的事情而大变样了。宝钞司大火,之后又查出禁中混入了火器,兵仗局的大使副大使先是革职下了设在宫中的内官监大狱,随即又先后被直接杖死,再接着,则是司礼监直接派了人过来,清查过往账册,清点火器火药,结果一笔笔的亏空触目惊心,据说是送上去的那些册子直接让范弘掀了桌子,至于送到再上头的皇帝那里是什么反应,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所以,兵仗局上下如今已经早就停了什么火器火药之类的勾当,愁云惨雾笼罩着里里外外,但凡听到一丝风吹草动,他们就立时担心是不是东厂派人来缉拿,不到一个月功夫,往日里横着长的水桶腰都削去了一小半,到最后憔悴得甚至希望上头给句明话,总比这不上不下吊着等死的强。

盼星星盼月亮,这天下午,久未见天日的兵仗局上下终于等来了一拨人,只一看到为首的那两个人,立时就有人腿软了——这儿是禁宫,所以执役的工匠之外,其余人都是宦官,而宦官别的本事暂且不论,消息头一等灵通,认人头一等娴熟。左边那个年轻瘦削身着绣花团领衫看着不起眼的,是提督东厂的陆丰,而旁边那个看着更年轻的则是兵部侍郎张越。

陆丰先头就来这里抓过人,而张越……据说此前把兵仗局骂得狗血淋头的人不少,但说话最犀利的就是张越。想来也是,险些就让兵部武库司背了黑锅,这位曾经当过武库司郎中的现兵部第一人,哪里是那么容易吞下气的?

兵仗局大使副使都落了马,剩下的那些徒子徒孙们老老实实地跪在地上迎候,等前面的张越和陆丰走近了,最前头的那个中年宦官方才领头带着大伙磕头下去,可好半晌都没等到任何声音。那等待的时间异常煎熬,也不知道过了多久,他们才听到一个淡淡的声音。

“你们谁懂火药配比?”

这和众人预想中的问题完全不一样,一时间人群中鸦雀无声,竟是没一个回答的。在好一阵子的寂静过后,那个声音又慢悠悠地问了一句:“那谁懂工匠考核?”

仍然是沉默和静寂。

等到张越第三个问题“谁知道兵器保养需得注意些什么”问出来,而现场仍然是一片沉寂的时候,陆丰终于忍不住了,陡然怒喝道:“这个也不知道,那个也不知道,要你们这群酒囊饭袋在兵仗局有什么用?来人,把这些废物统统带下去!”

这一声喝终于是把那几个懵懵懂懂的宦官惊醒了。还不等人扑上去,就有一个人手足并用地从人群中膝行爬了出来,随即带着哭腔说:“陆公公饶命,张大人饶命,小的会画图!”

张越今天过来,后头还跟着兵部军器局的好一些人,其中便有黎澄和阮氏的哥哥阮秦。之所以陆丰会同行,实在是因为皇帝对兵仗局总算是有了定论,决定从上到下罢斥不用,而他是想着这些人怎么说也在这地方管了许多年,与其换上一批新的什么都不懂的中官,还不如留下几个。可三个问题一问他就后悔了,敢情陆丰说的不错,这些人还真是酒囊饭袋!

然而,就当他预备不管这事的时候,居然跳出来一个宦官,而且张口就说会画图!此时此刻,看着那个满脸可怜巴巴的家伙,他打量了片刻就冲陆丰点了点头:“给他一张纸,看他能画出什么东西来。”

这一丁点小事,陆丰自然不可能驳了他的面子,立时就有随行东厂番子上前给了他纸笔。这时候,其他人顿时也生出了希望,纷纷七嘴八舌叫嚷了起来。张越听得不耐烦,直接指着一个让人架了上来,这才沉声问道:“你说你会考核工匠?”

“是是是……”说话的是一个中年宦官,此刻被按在张越面前,他恨不得露出全天下最动人的笑容,头更是点得犹如小鸡啄米似的,“小的会考核工匠。这些都是贱骨头,最会偷懒,没事情更爱装个病,只要巡查严格,再加上鞭子,保管让他们服服帖帖,想出多少东西就能出多少东西……”

他的话还没说完,就突然感到自己的两边胳膊传来了一股大力,待到醒悟过来的时候,人竟是被人拖走了。他这一惊顿时非同小可,口中嚷嚷着还要辩解什么,却不料后颈突然传来一下重击,结果那原本又尖又细的声音一下子给截断了。这一招吓到了好几个刚刚还争先恐后的人,他们不得不用某种戒惧的目光看着张越。

“我问的不是他那种所谓的考核。皇上让你们在兵仗局做事,不是让你们用鞭子做监工的。要是连一丁点火器兵器的常识都没有,和在其他地方有什么两样?倘若还像是刚刚那样的答案,那就不用费事了,我也没那闲工夫!”

他这话和刚刚的例子终于吓着了原本还存着几分侥幸心理的宦官们,因而,一个个人被拖出去的时候,多数人不敢吱一声求饶,只有一个嚷嚷着说自己会试枪,于是也被留了下来。很快,那个自称画图纸的中年宦官就捧着一张薄薄的纸满脸忐忑地走了过来,张越接过瞧了一眼,发觉很像是那么一回事,随即便递给了黎澄。

黎澄是真不想和张越打交道,但他刚刚提了工部郎中,同时又是正经管着军器局,所以竟是不得不来。此时接过东西一看,原本想敷衍了事的他就认真了起来,仔仔细细看了好一会儿方才点点头说:“确实是画的不错。”

“那好,把他留下。”

张越自己看着那张图就觉得颇有些水平,此时黎澄这个专家又认可了,他就立时做出了决定。见那个宦官如蒙大赦连忙上前磕头道谢,陆丰理也不理,直接吩咐两个随从番子带着另一个宦官到外头去试枪。一时间,众人就在这偌大的地方巡视了起来。

兵仗局既设在靠近西苑的地方,自然是因为西苑还有内校场,有什么兵器可以现场使用试验,但去开国已久,这些条条框框之类的东西就渐渐废置不用了。十几间库房俱是铁将军把门,而那铁锁上更是锈迹斑斑,看得出来是很久没人进去过了。

铁青着脸的陆丰直接吩咐人砸开大门进去,这才看到里头码得整整齐齐的那些箱子。可打开其中一个柳木箱,张越随手拿出一把手铳,却发现里头的东西已经出现了锈蚀,便随手递给了旁边的黎澄。一个个传看下去,几个工部军器局的官员不发一言,陆丰却是更加恼怒。要知道,兵仗局和在禁宫东北角的火药局一样,都是为了万一有变时可以尽快调用内中兵器,如今里头的东西全然派不上用场,出了事情谁负责?

“幸好皇上把这些饭桶全都撤换了,留着也是大祸害!”

大骂了一句之后,陆丰就看着张越问道:“这工匠那边咱家就不随你去了。咱家原本还想着,幸好之前这边兵仗局看管得森严,没让人有可趁之机,如今看来,那帮人就是进来,拿到的也都是废品!这帮懈怠的家伙得好好收拾,咱家也得回去禀报皇上。你且放心,这边一定会派上一拨得用的人,免得再出现如今的情形。”

张越也不想被一群别人视之噤若寒蝉的人一直杵在身边,闻言自然点了点头。果然,看见陆丰带着大批人离去,剩下的那些兵部武库司和工部军器局诸官立时松了一口气,就连为官多年的黎澄也不例外。众人在这兵仗局转了一圈,发现但凡大太监起居的地方都修缮得宽敞亮堂,但凡工匠做事的地方都是低矮阴暗,等到了那些专事火器研发的工匠居处时,从上至下全都眉头大皱,纵使军器局诸官见惯了工匠那些简陋地方,也是觉得眼下这情形过分了。

眼下还是大冷天,可屋子里的火炕这会儿却是冰冷的,仿佛昨夜根本没烧热过。大通铺上堆了些破破烂烂的铺盖被子,甚至还有一股说不出的馊臭味。哪怕是清寒的京官,也都不愿踏进那屋子,张越虽也不想找罪受,但他还是先让那些诚惶诚恐跪在地上的工匠先起来,随即才到里头迅速转了一圈。

“指望住这破屋子的人造出什么好火器来,无疑是痴人说梦!”

张越自然是恼怒——想当初他在兵部武库司的时候,好容易说动永乐皇帝朱棣按照火器优劣和研制新式火器犒赏工匠,于是新式火器如同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出来,军队换装的效率亦是极高。兵仗局这边的光景他倒是听说过,可也没想到会糟糕成这个地步。把那个年纪最大的工匠招了过来,又询问了几句,见其始终是嗫嚅不敢答,他便淡淡地说:“这兵仗局上下的内官除却两个之外,其余的都已经下监待罪,尔等若有什么话,尽管直说。”

那些工匠平日里被中官们死命盘剥,就连口粮衣物都是如此,早已经是吓得如同惊弓之鸟。尽管张越这会儿和颜悦色,又说内官们都下了狱,可他们哪里敢轻易相信。那个年长的工匠犹豫了许久,最后把心一横,只憋出了一句话来。

“大人,小的……小的们在宫里已经服役两年多了,别的还能忍受,只是没法见家人。恳求大人能放小的们数日假期和家人团聚。这之后小的们必定尽力做事,绝不敢偷懒。”

两年多被拘在这里做工没见过家人,这和奴工有什么两样!

为官者平日高高在上,就算还知道平民百姓的生活,对于那些穷苦不堪的人却感受不深,因而此时竟是人人色变。张越深深吸了一口气,努力把心中愤怒压了下去,这才淡淡地对旁边的黎澄说:“军器局那边的工匠应该不是如此吧?”

“军器局自然不会这样盘剥人。每月只要完成定额便可回家和亲人团聚,若是超额还有赏钱,万一有什么奇思妙想,下官试过之后可行,则会报上去另行赏赐,绝不会役使两年多却不让其见家人。”黎澄年纪不小,早就过了血气方刚的年纪,但此时仍是忍不住一气说出了这样一番话,到最后才稍稍收住了口,“大人,此事当允了他们。”

“不单单是允了他们假期,那些内官们怎么从他们碗里盘里克扣的禄米,如今就要他们怎么吐出来!”张越冷冷地撂下那句话,见工匠们还是似信非信的模样,他知道空口说白话定然无用,便点点头说,“这给假之事本官会替你们去说,如今这屋子里的柴炭米粮被褥衣物等等,回头就立刻让人送来。”

这些工匠哪曾听见官员这般说话,此时一愣之下,也只得将信将疑地连声道谢,又要跪下磕头,却被张越阻止了。等到送着那一行人出了院子,方才有人乍着胆子拉了最末一个小吏似的中年人询问,得知这是兵部和工部的大官,为首的便是那位张侍郎,他们方才明白过来,为首的那个年长工匠更是忍不住双掌合十喃喃念诵了起来。

“真是小张大人!这回咱们有救了!”

而张越出了兵仗局之后,便对旁边一路陪着的一个司礼监宦官吩咐了几句,这才带着一行人又去了西苑内校场。他一到场,那两个东厂的宦官就把那个号称会试枪的宦官押了过来,又满脸鄙薄地说:“大人,这家伙也就是嘴上说得一套套,什么准星装药,真用起火铳却是一枪都射不中,还是咱们把人带回去吧。”

张越刚刚在工匠的处所转了一圈,心里正恼火,一听这话便想也不想就答应了。然而,那宦官眼见自己逃不过这一劫,一下子就吓得腿软了,待人上前来拖的时候,他无力地挣扎了两下就嚷嚷了一声:“大人饶命,小的检举,小的揭发……如今调到御药局的索连舟当年在这的时候,也一样是什么都不懂……”

话还没说完,这个倒霉的家伙就被那东厂的番子猛地卸脱了下巴拖走。看到这一幕,工部和兵部的几个司官都吓了一跳,而张越摆摆手示意他们不必理会,等出了西安门见阮秦迷惑不解几次要发问,他这才淡淡地说:“他这话到了东厂也会依样画葫芦说一回,在我面前叫嚷出来,不过是指量着把事情闹大,别去理会这样的小人。”

第八百九十五章 兄弟厚望

人们还未从弘文阁的第一场激辩中回过神,月中的第二次弘文阁经筵就开始了,正是望日后的第三天,如此一来,每月两次的经筵和朔望日大朝都能错开。尽管有不少固执的饱学鸿儒们对于把讲学的场所变成辩论的地方颇有不满,但那些平日以给天子讲学为荣的翰林院和左右春坊的学士们,如今的心思也放在了另外一边。

学问做得再好,可也不比在这种经世致用的大条条框框上摆出自己的能耐来,保不准真能让天子青眼相加,一举入了内阁。想当初,无论杨士奇杨荣等人,还是杜桢,之所以能入阁,哪里又是真凭了资历?这是唯一能抹平资历这一道关卡的机会,因而谁也不肯错过。

这些人力求出头,大佬们也不得不着重关注这么一个会影响皇帝政见的制度。而张越却没有参加弘文阁的第二次经筵,因为眼下他忙得很。此次还是讨论上回未决的三条,要说真能讨论出什么新鲜的观点也未必可知,所以他打发了部里的两个司官去看热闹,剩下的人则是全都被他留了下来,和此前刚刚通过廷推而被任命为兵部右侍郎的许廓一道参详事情。

除了必要处理的兵部事务之外,军户制度该怎么一步步改,怎么把武举法融入其中,怎么尽量少侵占勋贵和世袭军官的利益,怎么让这些人的利益点放到其他地方去,这全都是要解决的问题。此外,军器局和兵仗局这一外一内的两个军器监造部门该如何整合,如何说服工部和内官在这两个部门上头和自己这边步调一致。还有,万世节刚刚从奴儿干都司送回了紧急公文,除却例行汇报之外,还说了归期,但更重要的却是说,那边苦寒,驻军兵器又常常和当地人发生小规模摩擦,损耗严重,恐怕又得换兵器了。

奴儿干都司是因为打仗需要换兵器,但天下其他卫所呢?如今承平日久,那些深藏库中的兵器会不会像兵仗局的那些东西一样,锈蚀不堪使用?

所以,兵部虽说填补了人手,张越又多了许廓这么个爽朗的老人分担压力,但他仍然是很忙,非常忙,唯一值得庆幸的就是值宿也有了别人分担,他睡衙门的次数少了许多。这一日白天听了弘文阁那边激辩的结果,又得知胡濙总算是在官员俸禄上的问题上让了步,晚上回家之后他就笑呵呵地抱着儿子打了个圈,到了杜绾那儿时,又得知南京那边有了几封信来。

尽管家中有杜绾和琥珀帮忙处置信件,回信也多半是杜绾代笔,可但凡重要的人,张越还是会亲自看一遍信,然后向杜绾口授大意,这一回也并不例外。如今杜绾有孕在身不方便,又因为张越的吩咐,因而她常常把静官叫到身前,一面口述一面看着人写。一个月下来,小家伙的笔力比从前长进了许多,写完信之后问的问题也多了。

这会儿张越看着赵羾的信,突然头也不回地问道:“绾妹,按照时间,他写这信的时候,应当我那封信还没送到吧?”

“应该没送到,南京到北京怎么说也有千多里路,不是那么快的。”杜绾见张越在看信,便放下了手中孙氏反复交代一定要吃的滋补汤,又问道,“我看赵尚书的意思,应当是想要谋尚书的位子,如今兵部暂且不说,刑部的人选却还没有定下来,户部虽是让胡尚书兼理,实质上也是没有尚书,他在南京坐不住也是正理。”

“相比之下,他就不如李庆尚书敏锐。皇上不比其他人,如果真要用人,绝不会把人撂在南京三四年,早就召回京起复了,比如说胡尚书。若是他接到我的信,应当就能息了这心思,要知道,南京都察院才刚有人告他怠纵。金尚书多少年的老臣了,因为这个罪名不得不黯然致仕,更何况是他?”

“那这信回的时候,便含糊些吧。你上次才说过,看皇上的意思,刑部未必就会立刻派人,户部繁杂,黄尚书年纪大了,未必就一定是真管部务。就连你这兵部也是没个尚书。”

杜绾虽然没往下说,但张越自个知道,这事情还真是这么回事。永乐那二十多年,六部的尚书侍郎几乎就没有发生过什么大变动,现如今看到那么多缺口人人争先,杨士奇又劝着宁缺毋滥,皇帝瞧着郭琎战战兢兢的样子,只怕是越发不会轻易许人了。

“就这么办吧。”张越点了点头,随即又加了一句,“赵尚书为人稍显急躁,你还是让静官代笔,在信上做好记号。还有,你身子不利落,又得管着外头的诗,不如在家里头再挑两个稳当的女孩子教导,这些天让琥珀多分担一些。家务则让菁丫头和秋痕去管,免得伤神。”

夫妻俩深有默契,商议定了这些事情之后,便一如往日那般各去歇息。忖度傍晚回来的时候下起了大雪,朱瞻基又早以体恤大臣为由定下了雨雪免朝,张越便想着明日张起动身去辽东都司,他又请了假去送上一程,如此就可以名正言顺晚起了。合上眼睛的时候还想着可以难得睡一个囫囵觉,可早上才过寅时,他早已习惯的生物钟就自动发挥了作用,竟是翻来覆去再也睡不着,没等身边的琥珀说上两句什么,他就听到了突然传来的哭声。

“是四儿在哭?”

琥珀也连忙支撑着坐了起来,披了件衣裳下床趿拉了鞋子要往外走,临到门边方才扭头看了张越一眼,这才笑道:“还小呢,自然是爱哭,我去看看就好。”

“要是不哭了,把孩子抱来我瞧瞧。”

这话自然是很快就实现了,没过多久,张越手中就多了个襁褓。他抱过儿子抱过女儿,对这等哄孩子的勾当自然熟悉得很,逗了片刻见到小女儿一咧嘴,便当是笑了,忍不住轻轻点了点那肉嘟嘟的嘴唇。玩闹了一阵子,他的倦意反而是起来了,等琥珀把孩子抱走之后不多久就合上了眼睛,不知道过了多久才觉得有人在使劲推着自己。

“爹,再不走就送不上二伯了!”

张越这才勉强睁开了眼睛,随即却又眯缝了眼睛,透过那厚厚的高丽纸,他这才感觉到天已经是大亮了,而床边上站着的竟然是三三。支撑着坐起身来,他又使劲揉了揉两边太阳穴,这才伸了个懒腰,随即才想起女儿是怎么闯进来的。板起脸问了一句,他才知道自己睡得死死的,丫头怎么叫也叫不醒,原本是静官自告奋勇进来叫人,结果却被三三抢了先。

既是起来了,很快就有人来服侍梳洗,等到一出门,张越除了看到满院子白茫茫一片,还瞧见静官正眨巴着眼睛看自己,顿时没好气地冲儿子瞪了一眼。一路出去,他就得知昨日张起已经来过家里向父母辞别,所以今天长辈们便不会前去相送,此时张倬出门办事,孙氏去了英国公园,早传话说免了晨安,杜绾又让琥珀晚些叫起,所以才任由他一夜好睡。

用过早饭,张越穿上了避雪的衣裳,旋即匆匆出门。如今已经是二月了,论理已经过了冬,天气却突然骤冷,民间多有传言说是倒春寒,各家小儿都怕染了时气,平日鲜少出门。张起这几日在亲友那儿都已经道了别,又谢绝了晚辈子侄相送,所以今天去送的都是同辈。张越原本倒是想坐车避避风的,但张起坚持骑马,他拗不过这位二哥,只得和张赳一块骑了马,等一行人到了德胜门时,却见到天赐和几个随从迎了上来。

张越连忙策马迎了上去,张起更是抢先问道:“你怎么没去上学?昨日我不是对大伯娘说了吗,这么冷的天,你就不用去送了!”

天赐笑吟吟地向几位堂兄行了礼,这才解释道:“娘说了,我是弟弟,起二哥这次去那么远的地方,我不能连这点道理都不懂。上学的事我昨天就向先生和学里请了假,静官也是知道的,他没告诉你们?”

这个混小子,倒是挺会帮着瞒!

暗自在心里骂了一句自家那个大胆的小子,张越又看了看天赐的打扮。见他在平日的大袄之外还裹着厚厚的大氅,腿上护膝长靴一应俱全,身形看着也壮硕,反倒是比一旁的张赳看着结实,也就没说什么。果然,他正想着这念头,张赳就使劲打了个喷嚏,随即拿着细纸一张张醒鼻子,好容易忙活完了,这才朝众人尴尬地一笑。

张超此行总共带了十几个人,忖度辽东路远,全都是精壮家丁家将,别无一个女眷,骡车箱笼里也多半是御寒衣物等等,准备得异常简单。送到德胜门外几里的驿道处,张起便拦着了还要继续相送的弟弟们,因笑道:“就到这里吧,自家兄弟,又不是送得越远越能显出情分来。辽东那边的情形我都打听过,就是冷一些,其余的也没什么。对了,三弟,你这个兵部的主官还有什么要吩咐的?”

“说什么吩咐,存心寒碜我是不是?难道你没到兵部去办过关领上任?”张越看到张起跳下马来活动了一下腿脚,也跳下了马来,又去扶了张赳下马,这才会合了天赐一块上前,又说道,“如今辽东平静得很,以前还有倭寇,眼下日本南北不合,按理是不敢来犯的,但也难保有些人穷疯了。只不过,你到了辽东都司之后,需得留心一下北边的情形。辽东以北有朵颜三卫,有女真,虽说如今都还恭顺,但未必将来一直是如此。还有,不妨去金州卫查看查看。那边靠海,不知道可否停靠海船,如果可以,日后在海运上头可以加强,也可以吸引商人过去。一条运河疏通了,运河两岸立刻富庶,若是海运经营得好,也是如此。”

张越既如此说,张起自然是牢牢记在了心里,嘴上又取笑张越时时刻刻惦记着那些大事,就知道压榨自家兄弟。他素来是豪爽人,站着又说了几句,拍了拍张赳和天赐便一跃上马,最后方才摆了摆手。

眼见一行人策马呼啸而去,张越不禁吐出了一口气,空气中顿时弥漫着一股淡淡的白雾。这时候,刚刚就冻得浑身发僵的张赳终于回过神来,使劲跳了两下跺了几记脚,这才凑了过来:“三哥,金州卫那边真有那么要紧?”

“不是金州卫要紧,而是此去辽东路途虽说不远,可口粮等等若是经陆路运送,一路上的运送费用就极其可观,所以辽东素来驻兵不多。就是奴儿干都司,孤垂东北,说是羁縻邻近各部,可真正说起来,才多少兵?而且大多还都是屯田的。”

这些话张赳还听得懂一些,天赐却是只有瞪眼睛的份。他在学堂里学的是四书五经,和梁楘学的是史记和战国策,家里张辅也不时讲解些兵法,但这些道理却还是头一次听闻。而张越看到他在旁边听得仔细,于是也索性把人拉了过来。

“所以,历来朝廷派人前去巡查奴儿干都司,都是从天津坐海船去。天津原本就是漕河重地,若是一并开海,从东南到东北,这条海路线就通了。海船不但可以运粮,还可以运送各种货物,如此一来,辽东各地仰仗海运补给,就是女真和兀良哈那边也是如此。我是想着,用惯了好东西享惯了福,打仗的本事少不得渐渐搁置下来。当然,也得防备着女真人造船下海,所以神威舰还是得造着备用,这都是以后的事了……”

刚刚出来是张越就让张赳备了马车,此时他也不想在风地里再吹着寒风说道这些,于是兄弟三个就回转了马车上。这马车是多年的老物件了,花梨木车厢上头的包浆幽光沉静,再加上外头一连三层的毛毡棉布油毡,再刷着一层桐油,放下厚厚的帘子之后,寒风尽皆隔绝在外。用手炉暖了冻僵的手之后,张越就又抬起头看着张赳和天赐。

“如今是太平盛世,也是一大转折。若是一件件大事都能稳妥得办成了,那么,几十年之内无饥馁便不是奢望。你们一个正当盛年,一个也已经不小了,平日里多多留心,多多预备。尤其是天赐,小小年纪武艺就得皇上嘉奖,在这方面能耐足够了,我知道你和你侄儿素来交好,你们两个人多历练历练,以后有的是做大事的时候。”

天赐只知道父母教导过,但凡张越说的准没错,于是使劲点了点头。在车轱辘声中回到了城里,眼看着张越要跳下车去,他突然开口叫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