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约:完全没有。

“倒没有什么可赐教的,家父下午还有要事须办,不便久留,姚少东家自便。”孟约二话不说,便站起身。

孟老爷也都不用孟约解释,便知道这人是她不想见的,自然不会拆台,反倒是走在孟约后边,把姚锦康的视线俱都挡住。待到登上马车,孟老爷才问一句,孟约长出一口气说:“爹,那就是姚锦康。”

孟老爷先是一怔,没反过来,待到反应过来,这叫一个怒火冲天,恨不能掉转车头回去,把姚锦康教训一顿:“这人可真是阴魂不散。”

是啊,可不是阴魂不散,以为没恶意了,就不会再兴风作浪,没想到恶意没了,他还是不消停。

孟约再一次怀疑,她得到的是一个假金手指。

看看人家太祖开的什么挂,再看看她开的什么挂,同样是穿越者,待遇怎么能差那么多!

第一四零章 因为一张脸生生躺枪

姚锦康到底得回乡过年,是以暂时没工夫来堵孟约,倒是同李选之在夫子庙碰了面。

每年二十九这天,南京城中的书法大家都会携家中弟子和得意子弟组团,在夫子庙前书写春联和福字赠予城中百姓。南京过年的习俗里,就有夫子庙接福迎春一项,南京的年俗都是吕撷英列的单子,怕孟约忘记,不时使仆妇来告诉孟约今天做什么,明天做什么。

孟约到夫子庙前,才明白为什么吕撷英让她自己来,而不是带她一块,因为吕撷英今年也在组团写福字的队伍中。嗯,这也是南京过年的旧俗,福字多由女子书写,春联是男子书写。

“先生,你紧着催我来,便是叫我来瞻仰你写福字的风采吗?”

吕撷英挥笔写两个漂亮的福字,递给孟约:“可不是么,不然为师没人捧场怎么办。”

这却是句玩笑话,吕撷英虽然绘画功力更深,但字画字画,字也没落下多少,出来给人写个福,自然不会缺捧场的。孟约接过福字,将位置让出来给后面的人,她自己则站到桌案旁给吕撷英磨一盒墨。

“行了,快点去接春联,令尊想必还在家里等着你回去。”吕撷英说话间,还让孟约回去的时候,把她接的春联和福字都捎到庆园去,叫卢昆阆早点张贴好。这样的年俗,还是得主家自己来,不可使仆从代劳。

孟约便去求春联,别说,能出来写字的,便是看着不过十一二岁的少年郎,那字也漂亮得让人说不出话来。年长一些的就更妙了,写字各呈风流,各具风骨,孟约看得眼都有些花,最后选了位年约四十左右的中年人,排队过去接了春联,便领着夏姜往回赶。

“小姐,买豆腐得往这边。”

出门的时候,孟老爷忽然想要吃雪菜烧豆腐,雪菜家里常备,豆腐年节底下却不常备。厨娘要使人出去买,孟约相着家里仆从都忙得很,她又正好要要出门,便把买豆腐的事应下来。

夫子庙不远,有家豆腐坊,豆子和水俱都上佳,做出来的豆腐是嫩豆腐不放糖都甜,老豆腐豆香扑鼻,煎起来一点不扒锅。夏姜家住这附近,对这豆腐坊的豆腐是说起来叫人听了都分外美味,孟约自然要闻名而去。

买好豆腐从巷子里出来,孟约站定四下张望,他很不解,这股恶意哪里来的,竟很像是…姚锦康。难道年节下,姚锦康竟没回转,孟老爷不是派人去打探过说姚锦康回余杭过年去了,不在南京,竟折返了么?

孟约想了想,对端着豆腐的夏姜说:“忽想起还有话没跟先生讲,仍去夫子庙前走一趟再回。”

夏姜又感觉不出恶意善意,只当孟约是真有话要同吕撷英说,便没二话地跟在后边往夫子庙走。今天路上来来往往的人多得很,多半是接福迎春的,偶尔兼有职领着家中小孩来趟热闹的。

在离夫子庙还有一段距离的时候,孟约感觉身后的恶意越来越近,越来越浓烈,她不由得心下有些惊慌。这时一个三五岁的小男孩斜里冲出来,撞在孟约身上,孟约见到小男孩当即眼珠子一转,把他抱起来并把舔得正欢的麦芽糖棒一把夺走。

小男孩先是一脸怀疑人生的表情,等了等见孟约没有还给他的意思,嘴一瘪就开哭。小男孩鬼精鬼精的,哭几声停下来,可怜巴巴地看孟约,结果孟约还是不把糖还他,小男孩再不管什么了,扯开喉咙,哭得整条街都能听见他的嚎叫。

不远处跑来要把孩子拎回去的家长和衙差:…

跟在后边端着豆腐的夏姜:…

见了衙差来,孟约赶紧把麦芽糖塞回小男孩嘴里,小男孩感觉到甜味,哭声是说停就停,眼泪也跟着不滚了,这下是连孟约都震惊:这小孩,简直演技帝啊!

家长不知该说什么,最后没吭声就把小男孩抱走了,衙差看孟约,即不像是拐孩子的,也不像是连根糖都缺的,只得对视笑一声又要散开。孟约等的就是衙差,哪会让他们就这么走掉:“官差大哥,并非是我淘气,是方才有人跟踪我,正好小孩撞过来,我才出此下策。”

衙差中,有一个是因林莠失踪一事去过孟园问询的,因知道这位与当朝皇后相熟,想的是不管这位孟小姐说的是真是假,送人回去一趟总不费什么:“孟小姐是坐车来的还是走路来的?”

“坐车来的。”

“那行,孟小姐稍候,我去牵马。”

因有衙差,倒当真一路安稳无事,不过孟老爷看到孟约是叫衙差送回来的,差点吓出毛病来。要不是孟约解释得快,孟老爷就要晕过去,再三谢过衙差,孟约才同孟老爷一道进门。

“姚锦康不是已经回余杭过年?”

“我也纳闷呀,既然是家中仆从亲见的,没道理会出错。再混帐,年还得过不是,家里人也不能容他在南京闲晃不归家祭祖。”年节下祭祖可是大事,余杭姚家也是累世之家,在余杭根基甚深,作为长房的儿子,姚锦康不回家过年是不可能被容许的。

“莫慌,为父再使人去打探。”委实不行,明年找个法子,让姚锦康没法留在南京便是。权贵有权贵的办法,世家有世家的做法,到孟老爷这,行商多年的经验在,也能设法把姚锦康弄走。

次日,仆从便把消息打探回来,道是姚锦康确实没回,因家中在南京的饭馆出了问题,姚锦康是半道上叫人追回来的。去追姚锦康的人还搭了下蒸汽机车的顺风车,不然没准就追不上人,孟老爷听完,头一回觉得他不该和袁济一起把这东西弄出来。

“这人什么毛病啊!”孟约真有吐不完的槽,她好端端没招谁惹谁,就因为一张脸生生躺枪,可真是烦死人。

孟约却不知道,那姚锦康,才真是因为一张脸生生躺枪,谁叫他看起来就不是好人呢。

这边,孟约心里的烦恼事还没下去,仆妇就来报说林莠到访,孟约一听剧情跑过来招她,烦恼又厚三分:“请她花厅说话。”

林莠当时欲言又止,孟约没去猜,不想,林莠却自己上门来答疑解惑,虽然孟约并不想知道个究竟,但…那可是本文一人一身力扛男女主,还差点双杀的真猛士,还是不要做出可能会被惦记上的事为好。

人家要说,她就听一听好啦。

第一四一章 是失手,还是江郎才尽

林莠的事,应天府后续还有调查,但没对外公布,也没谁会特地跑到衙门去问发生了什么事。人既然回来了,又好端端的,未婚女儿家的事,不多言不多打听才真是为人好。

林莠进来,孟约仍笑语靥靥请林莠坐,喝的茶都是鹿邑乡中冬日采来的雪芽制成的,虽不是上好茗茶,但这股家乡味道,比什么香茗都更动人心。林莠连饮两盏,却没开口说话,而是出神片刻才笑道:“这时才晓得,虽在家中万般不好,尝到家乡的味道,也仍是会惦记家乡人家乡事的。”

“莠娘,你到底怎么了?”孟约虽然万般拒绝剧情,可看到一个才十几岁的女孩子,在自己面前露出脆弱一面时,哪怕知道这是位真猛士,也会很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几分同情。在现代,这年岁也不过就是个高中生,最烦的也不过是脸上长了两粒痘,考试没考好之类的。

林莠没有答话,反而问道:“阿孟,人要站到多高,才能随心所欲?”

这个…孟约仔细想了想,就是宣庆帝也没法随心所欲啊,别说宣庆帝,粉丝用车皮装都装不下的太祖也没能事事随心所欲呀:“多高都不能。”

“那为何总有些人手握权柄,却随心所欲,为所欲为?”

今天猛士到底要来说什么?孟约以为是来讲失踪内幕,结果看样子好像并不是的:“这样的人,头上那柄用丝悬着的刀,会落下来的。或早或晚,总不会落空。”

林莠忽然冲着孟约绽开笑容:“谁知道那根丝线什么时候才会断,我没有那样的耐心,既然是丝线,总能掐得断的,是吧?”

孟约:绑走林莠的到底是什么人,对林莠做了什么,看起来像是发生了催化林莠黑化的事件。

“既然迟早会断,何不耐心等待,丝线绷得太紧又太线,很容易划伤手,为些迟早要被刀斩下头颅的人弄伤自己,并不合算。”孟约隐约间猜到大概是谁,毕竟《三醮》中,林莠的旗帜举得相当鲜明,不过到底发生过什么事,《三醮》里却并没写。

“不过伤手,换他一条命,又算得什么。”林莠最终还是略提了几句,她失踪的这两天两夜发生了什么。

被绑,被威胁,差点失去性命,失去清白之身,那是绷紧的弦时刻可能断开崩掉整个人生的两天两夜。在反复的紧张锤炼之下,林莠没有任由自己崩盘,而是在这紧张之中…黑化。

孟约:那荣肃真不冤!

是哒,这事就是荣肃干的,因为之前林莠一直在针对荣意搞事情,但林莠至今在南京城中也没什么根基,就是搞事情,也搞不出大的来。到目前为止,也就全荣意添点堵,但荣肃极爱重他唯一的胞妹,林莠在荣肃眼里大约也就是个死了也不足道的小人物。

孟约猜想,荣肃很可能也没想把林莠怎么着,不然,林莠既使可以凭她自己的能力走回来,也不可能全身而退。从林莠的言语间,孟约听得出来,她只是精神上受到了不小的冲击,身体上并没有受到实质伤害。

这事…说到底,双方都有责任,不过显然荣肃要更狠许多。

后期,荣肃和林莠都好多次差点死在对方手里,然后,催生出本文最让人难以置信,却又理所当然的一对CP——相爱相杀组荣肃、林莠。还有好多人为这对CP写过长长长长小故事,把《三醮》作者荡漾得不要不要的,差点就让荣肃和林莠HE。

当时读者们曾集体放话——大大,你要是把他们搞在一起,我们会相信爱情,并永远相信的。

当然,最后没有,不然女主她哥和恶毒女配,该是多么具有话题性的一对。

林莠特地来,最后不过点明一句,日后不要同荣意来往。荣肃这人,很有些不择手段,但对他妹妹,对家人和孩子是真的很好。《三醮》作为一本奇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坏人都有好的一面,好人也有邪恶无比的时候。

送走林莠后,孟约长出一口气,远离女主男主主要配角果然是对的,不然她自己搅进去没事,孟老爷主一门心思推动历史往前飞奔的,可断不能搅进去。让该玩弄权术人心的,去玩弄权术人心,擅长埋头研究的安心埋头研究,虽同处一城做不到泾渭分明,但少来往甚至是不来往,还是可以做到的。

“年年,快来,看为父给你买了什么。”

孟约赶紧把什么都丢开,跑去看孟老爷给她带回来的新年礼物并生日礼物,科学院也终于消停,都已经回家过年。孟老爷忙惯了,这两天闲着没事,天天满南京城给孟约找各种精巧漂亮的小东西。

眨眼便是年关,请几家人同聚孟园吃了生辰宴,便是团圆饭,烟火彻夜明灭,爆竹从年尾炸到年头,遂又是一年新春至。十五元宵,德麟班照例上开箱戏——

《浮生令》。

这回因是孟约自己山寨自己,德麟班没大肆宣扬,而是到了元宵节准时上新戏,不带二话的。

“哟,这是打鼓人的新戏?”

“既然是写太祖的,又是德麟班的开箱戏,想必是打鼓人没跑了。”

“这回你们估摸着会说个什么样的故事。”

“要是打鼓人,可不敢猜是个什么故事,打鼓人拢共两个故事,皆超出人所想,从未有人写过。更别说《太祖秘史》中那个五百年后世界,更是闻所未闻。”

众人抱着对打鼓人的期待走进去,然后发现,居然是看过的,那个五百年后的世界为背景的故事。是沿着《太祖秘史》里的结局开始写的,太祖又重新回到五百年后去,不过这个五百年后,是太祖自己改变过的五百年后。

这里边的因果关系,这时代的人看得好绕:“总觉得没打鼓人以前的故事简单直接,打鼓人这是怎么了?”

“是啊,这唱词依然有趣,故事也还可以,就是没以前那种…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

委实不是孟约山寨得好,是杨廷礼的唱词山寨得好,他不过是把唱词的风格从偏近孟约的,改成了他自己惯用的而已,甚至还反过来指导孟约怎么改绘本上的对话。最终故事就被改成了这样,像是在半空中悬着点什么,叫人不上不下的。

《浮生令》第一场戏票友们看完后,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有点云里雾里。

——打鼓人这是失手了,还是江郎才尽?

小剧场:

太祖:就问你们烦不烦,烦不烦,一年到头演我的戏,就问你们演烦没有,看烦没有。

众人:完全没有啊,但凡主角是太祖,多脑残的戏我们都爱看。而且,不觉得越是脑残的戏越…有意思吗?

太祖:你们可以的,你们赢了!

第一四二章 悲剧发人深省,喜剧抚慰人心

直到绘本出来,票友们才知道,他们被欺骗了,乍一看,还是那画风,还是那语言风格,还是那熟悉的背景。但,只要多仔细看两眼就会发现,说话的方式不同了,绘画的风格也足可以假乱真,不过假的就是假的,怎么都真不起来。

打鼓人的绘本绘画技法十分独特且老道,而现在这本,技法不差,可能还更强一些,但偏把个故事画得不伦不类,一看就是对这故事没太大掌控力一般。再一看封面,竟然不是打鼓人而是打豉人,就差那么一小截,买绘本的时候,众人冲着打鼓人都没细看,这回再一翻,竟然是这样。

“看来是冤枉了打鼓人呐,我就说,打鼓人不可能写那么个故事,很是差了许多意思。”

“德麟班也是,怎么能背着打鼓人接这抄袭者的本子呢,要我是打鼓人,日后再也不会把本子给德麟班了。”

“桑班主不像那么没谱的人呐,这回到底怎么回事?”

“莫非桑班主也被糊弄过了?”

“不能吧,多看几眼就能看同不同来。”

桑班主:打鼓人自己抄袭自己,怪我啰。

打鼓人虽然才出过两个戏本,但是却因为太祖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绘本一出,当即有人去德麟班问桑班主,为什么要“背叛”打鼓人。

桑班主早就预料到有这样的情况,也问过孟约,这样的情况下该怎么回答:“《浮生令》的本子送到德麟班,乍一看我也以为是打鼓人的,但只多看两页就看出来并不是。恰逢打鼓人到德麟班来,我将这本子给打鼓人看过,她只是创造了一个五百年后的世界,并不打算独占。若是有人喜欢,尽管拿去写,倒是不必仿照她的写,光明正大亮出自己的名字来也发,叫什么打豉人也好,她甚爱与人共享那个五百年后。”

一个作者,面对抄袭时当然是恨得死去活来了,可蹦同一堆写同人,写人物小传的可爱粉丝,那就绝对只会高兴。穿越重生文迟早会大行其道,五百年后也一样会加入所有人想象中,就像现代人畅想星际未来一样。

最重要的是,她自己抄袭她自己有什么好气的!

孟约倒没想到,桑班主的话一出,反而人人道她高风亮节,是个胸怀落落的真君子。不过孟约错估了形势,在一个虽然没有著作法,但文风鼎盛的时代里,有才华的人多如天上繁星,他们从孟约这里借鉴去的只有她大胆的敢想敢编。所以,大面积出现同人作品的盛况,她并没有看到,只偶尔零零星星有几部,除此外,小说家们多半都在构思各种充满想象力的作品。

打豉人的戏还是火了,故事虽然有这样那样的违和,可延续的这个世界实在太美好了,以至于最近票友们都开始集体吐槽打鼓人:“打鼓人什么都好,就是有时候太可气了,好似不折腾太祖会死似的。”

“打鼓人的故事还充满遗憾与不圆满,便是太祖也有这样那样的无奈,好像就没有个能快意的人生。既然都是戏本了,为什么还不能给个痛快的活法,打豉人就很好,太祖在《浮生令》里活得多痛快,大明朝在《浮生令》里多好。”

是好,《浮生令》里的五百年后,引得人人心向往之。科技军事民生无一不强,那不是仙境亦不桃源,而是所有人梦想中的美好家园。悲剧发人深省,而喜剧则能在发人深省同时抚慰人心,虽然流传更久,更叫人惦记的是悲剧,但喜剧才能给人带来欢笑,才适合一家大小,一起追着看。

孟约达成了自己捂紧马甲的成就好,彻底不思进取了,天天窝在家里门都不想出,就是出门,也是跟孟老爷去科学院。是哒,她虽然没胖,但是她食言了,说好轻易不去科学院,被孟老爷描述的场面所吸引后,就跟上瘾似的丢也丢不开这爱好。

孟约无法形容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自己熟悉的东西,在土著们一点一点摸索中渐渐成型。然后她看到它速度越来越快,越来越能带动更多东西,也更加牢固安全。不仅仅如此,他们还在同户部的官员一起进行成本核算,核算每里机车道路的投入,核算每节车厢的成本,核算每节车厢可以载多少人,用以来运算日后的运营成本。

更加疯狂的是,他们没打算挣钱!

好吧,不挣钱不准确,准确的说他们没算铺设成本,载人的票价只核算运营成本。相对来说,载货则会适当收得更贵一些,他们甚至已经开始考虑把载人和载货的车分开运营,以载货的机车来反哺载人的机车,从而达到让每个人坐得起蒸汽机车的朴实目标。

这一切,让孟约无比感动,因为核算出来的确实是一个极低的价格。这个时代的交通成本是极高的,比如孟约从河南道来南京,他们带的人带的东西都不多,一路上车拉马拽小半个月,少说花了几十两在路上。要是蒸汽机车修起来,无数在外忙碌的人能得以回家过年,无数乡中赋闲无事做的人,可以出来找活做。

可以说只是一条铁路,就可以解许多燃眉之急。

“老孟,按官家的意思,不可征调百姓试车,官家着禁卫点齐人马,留下戍卫宫中的,余者皆听从我们安排。”

“那更好,一人发张纸,但凡有什么不妥的地方,都叫他们写下来,倒省得我们一个一个去问。”毕竟寻常百姓,能保证识字率,却不能保证表达能力。能当上禁卫的,想必把话说明白的能力还是有的,左右写个反馈也不需要什么文采。

“那我就不去了。”这段时间坐蒸汽机车坐太多,对她的吸引力已经不如之前大。

“行,我喊人送你回去,可别在街上闲逛,那姚锦康还在南京城中呢。再忍一段时间,为父很快就能把他赶回余杭去了。”为闺女,孟老爷可谓想尽办法。

然而,就是再想尽办法,也是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的,无他,防不胜防!

孟约回去的路上倒是太太平平,她到家是自己也舒了口气,却忽闻邻家失火,整个长平里的仆从都前往去帮忙。好在有自来水,倒没出什么大事,不过左近几家都不免波及,孟园也不例外。

“家里好好收拾收拾,白蕊去喊管家给爹送个信,夏姜青梅同我暂时去舅舅家住几天。”

第一四三章 深深夜色,昏昏灯火

外祖家离长平里就隔几条街,孟约就是走着去,也只需要不到两刻钟。

这时天还早,孟约便不紧不慢叫马车好好准备,顺便把该准备的东西都妥妥当当备齐。

“幸而把外祖家的卫生间和淋浴间也改好了,不然一准不能习惯。”孟约思量间,仆从套好马车,白蕊也已经收拾停当过来与夏姜青梅汇合。

马车将将要驶出巷口时,负责管理生产小天使的工坊管事火急火燎地打马跑来,气喘吁吁地对孟约说:“孟小姐,事有不妥,去岁的棉花上午才用完,把货都归整好,我们下午才去开今年立春节后才从吐蕃贩来的去秋棉花。不想这一开才发现,棉花都霉坏了,但我们储棉花的仓再干爽不过,且入仓前还曾特地蒸煮晾晒过。”

棉花出了问题是大事,虽然说库存还能顶一段时间,但最能支应两个月。短短两个月想弄回新棉花来,时间便很紧迫了,孟约自然是一时都不想耽误:“夏姜随我一道,白蕊和青梅去拾园,同外祖外祖母和舅舅舅妈说,我要晚点才能过去。”

拾园便是梁家起居的园子,孟约早前送了信过去说要借住几天,这会延迟不去自然要告知一声,以免长辈为她担心。白蕊夏姜应声,便驾马车去拾园,孟约则与夏姜另套一辆马车去工坊。

一路急奔到工坊,孟约查看过棉花后摇头说:“这批棉花是断不能用的,但也不能就这么算了,我们自己工坊里好好查查是不是有哪道工序做得不对。贩棉花给我们的商队也得好好查查,若是有差池,他们就是到天边去,也得给我找回来。日后,棉花还是交给我老家的商队罢,外边的商队口碑再好,也不能全放心。”

所谓老家的商队,其实就是自家的,程并现今还在鹿邑,孟老爷原先的商队,就是交给程并在打理。

“那成,我这就命人把棉花再包好,这一两个月,便先让工坊停着,等棉花来了再说。”

“先不必一两个月,我去寻个人,看能不能从近处先调一批棉花来,先放十天假吧。”孟约说罢,又马不停蹄地去叩宫门,幸而早前萧皇后给过她一枚令信,可以用来出入宫禁,孟约这还是头一回用上这枚令信。

禁卫不用令信都认得孟约,他们如今轮班去试蒸汽机车,孟约跟在孟老爷后边也盯过一段时间。萧皇后给孟约令信,自然事先使人打过招呼,禁卫略验过令信后就放她进宫门,并找来宫人给孟约领路,夏姜却被挡在了宫禁之外。

“不是我们与孟小姐为难,若是天色还早好说,天色渐晚,若非本人手持令信,按规矩不能入宫,请孟小姐见谅。”

既然是规矩,孟约自然没什么可说的,便叮嘱夏姜在禁卫的值房里安心等她。夏姜比孟约预想的要更沉稳,一点也不担心害怕:“小姐自管去,那么些禁军守着,能有什么不妥不成。”

孟约一想也是,便同宫人去往坤宁宫,她人还没到坤宁宫,萧皇后便早早得了消息。宣庆帝也在,道了一声奇:“阿孟怎么会来,她不是很避嫌吗?”

萧皇后睨宣庆帝一眼说:“给她令信便是想让她有事寻不着人时进宫来,你快别这么挤兑人,一朝天子,便是背着人也不当这么讲,何况那是咱小姑子。有事来寻你,管她什么嫌不嫌的,避不避的,先替她平了事才是正经。”

帝后谈话间,门外宫人报说孟约来了,萧皇后当即迎上去,竟一点自持身份地端坐姿态都不摆,见面就问:“阿孟怎么了,满头大汗,莫非有什么大事不成?”

帝后一点不介怀礼数规矩,孟约还是依着规矩来一套礼,才坐下说:“今日真是诸事不顺,先是太平里有一家人起火,整个长平里就没两家幸免的。然后才想去外祖家暂住几天,又被工坊管事拦住说今岁初买的棉花俱都发霉了,并不能再使用。”

霉了的棉花,蒸蒸煮煮纺线做衣没问题,可小天使不行,用发过霉的棉花,孟约过不去她自己心里这道坎。

“江宁织造有一批去年秋下的棉花,给阿孟应应急当不成问题,织造府总是先织完丝,才会织棉。”萧皇后说话间又想起,这次出问题,说不定日后也会再出,“以后工坊那边要用棉花,可以托江宁织造,更稳妥一些。”

宣庆帝却摆手:“本就不挣几个钱,江宁织造的棉花,采买得比市上要更贵两成,这样一来,岂不要往里贴钱。我记得孟助教早年曾四处行商,必有相熟的商队,托个可靠的人当不难。”

“是,今年原本是要托乡中旧有来往的商队,不想管事接下一批棉花,我亦去看了,那时委实没什么问题。现如今只能先找补,再去查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孟约有些懊恼,她觉得是自己没做好,孟老爷的生意八百年都出不了事,连着两年没回,也好端端的,她的这才多久就出问题了。

“阿孟也别恼,谁做事不走点弯路,没有凡走路脚下尽是埋途的事。”萧皇后劝孟约一句,她想,孟约要不是一时间无人可求助,必不会入宫来。

孟约点头,本还想说什么,但看天色越来越晚,宫门恐怕要落锁了,她便道:“今日天色晚,我先回去。”

萧皇后喊任情送孟约,特地叮嘱,宽慰孟约几句,小姑娘家干点事不容易,恐怕这还是她头回遇到挫折。甜惯来的,猛要吃苦,委实是该好好安抚一番。

任情一路温言细语将孟约送到宫门口,把她妥妥地交给夏姜,叮嘱路上注意安全。

孟约坐上马车,与夏姜往拾园赶,时辰其实并不晚,但天已经完全黑下来,还未立夏,每到雨来,天都黑得特别早,仍是冬日一般昼短夜长。孟约劳顿一路,有些饿了,催车夫把车赶快些。

车夫答应一声,把车催得飞快,但才跑出御街,便陡然停下来,像是撞上了什么一般,有一声重重的闷响传来。

孟约才问出话来:“怎么回事?”

便见帘子卷起来,她看到李选之站在巷道中间,夜色深深,巷道中只远远有一盏昏黄的灯,在李选之脸上涂抹一层极好看的光晕。明明好看极了,孟约却莫明地不寒而栗。

#看,坏银浮出水面啦#

第一四四章 知人知面不知心

李选之当着孟约面,从不见丝毫恶意,便是这时候也一分一毫都没有。孟约知道,不是她金手指坏掉,而是这世上当真有人,可以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完全收起来,一丝一毫也不流露不说,还心理建设得跟真没有一样。

即使已深知对方满怀恶意,孟约仍很不解,李选之对她的恶意从何而来。若说他恨秦氏女,秦氏女没有任何对不住他的地方,一个爱慕他至死的人没道理还要落记恨。不过,李选之这时在孟约眼里,什么都有可能,孟约直接就把人归类到变态里去。

“李兄,我与你往日无怨,近日无仇,这般与我留难,视仪范何在?”好端端的“大明仪范”就这么崩成一地碎渣子,孟约真是对那群因为看脸,生生把一个变态捧成“大明仪范”的少女粉们感到绝望。

带着人将她堵得不前不后,且作请的手势,再好看再仪态风流,也掩盖不住这人要绑走自己的事实。孟约真是觉得今天诸风不顺,但电光石火间,一个念头如晴天霹雳般砸下来,令她不敢置信地迎着李选之的笑脸瞠目结舌:“今日,在长平里放火的是你?”

“工坊买的发霉的棉花,也是出自你的手笔?”不仅如此,他还深知工坊今日将将好把棉花用完,拆包的时间,点火的时间,安排得次序俨然。如果局中不是她自己,孟约都想为李选这份大盘在握,次序分明叫声好。

在李选之盈盈笑目中,孟约觉得天更冷了,明明已是仲春天气回暖,但她却从骨子里弥漫出寒意来。如果不是今天她延迟去了宫中,打乱李选之的计划,恐怕早已经…

去完工坊回来,天色犹未晚,那时出城都是没问题的。南京城外天地广阔,只怕她这一走,就没法再回来。

李选之示意她下车,坐上他带来的马车时,孟约并不反抗,因知反抗没用。只是登车时看一眼夏姜,觉得自己连累了她,早知道,今天出门谁也不该带。

车帘拉下后,夏姜摇头道:“小姐不必如此,好在今日已出不得城,再过片刻白蕊青梅不见小姐去拾园,必会使人出来寻。虽没法进到宫中,但只要朝禁卫一打听,便能知道小姐从宫中出来是打算去拾园的。”

也只能这样盼望着啦。

“都道是大明仪范,为何却是这样?”

夏姜其实也很想问这个,做为南京城少女一员,夏姜不是李选之的死粉,也必然是个路人粉:“这…我也不知道。”

“大约这便叫知人知面不知心吧。”孟约小声同夏姜咬一路耳朵,心里却在琢磨着,她虽然没有林莠的智商,却好歹是个上过警察叔叔家小课堂的。但凡遇到这样的事情,第一就是不能急,第二是要激起“绑匪”的什么什么,反正就是要让李选之意识到她是个活生生的人,能喘气会呼吸同他一样是个生命体,而不是一件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