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正好时节,赏花的游人也多,自然也少不了熟脸,所以王醴打一路招呼回一路的礼,孟约也没觉得稀奇。要知道如果是孟老爷来,打招呼的人还能更多,毕竟孟老爷在鹿邑左近的地界经营多年。

“下官王醴,见过郑王殿下。”这是王醴遇到的唯一一个要先行礼问候的。

郑王是宣庆帝的胞弟,不过这位胞弟,在宣庆帝登基前两年才出生,说是先帝的儿子还不如说是宣庆帝的儿子。打小就是宣庆帝和萧皇后教养着,也是尽心教过的,却不知怎么就长歪了,宣庆帝曾经同孟约吐槽过这事。

“王知州切勿多礼,孟夫人也勿要多礼,本想喊你们一道吃鱼宴,这样多礼我便只好自己一人吃了。”朱既彰其实也是个少年人,今年也不过十七岁,生就一脸风流相,撩得周遭少女们脸红心跳。

说自己一人吃,就真一人吃,半点没虚辞。

孟约:“官家真没说错,这位看起来真像是被养废的,怪不得官家在这事上,没法占理呢,委实有点像啊。”

王醴不由失笑:“何止是这有点像,他这样四处游荡,风流浪荡,更叫人觉得他是在以游山玩水排遣心中愤懑不甘。甚至还有传言说,先帝有意让官家兄终弟及,且还留下了遗诏。”

“这可真荒唐,怪不得官家说起郑王殿下就一肚子火气,恨他不着家,又担忧他在外边吃苦受罪。”对于郑王,孟约也就这两句,要她说,总比个天天造反的要好。

不想,说不一起吃,中午还是撞到了一块去,乔店这里做饭做得好的,也就几家。三人一对眼,朱既彰笑道:“这可巧,俗话说相请不如偶遇,看来今日这东该当王知州做。”

“殿下肯赏脸,下官自然做东。”王醴说着引朱既彰往包间走。

孟约落后几步,发现这饭馆里不止有他们,洪河班的人也都在楼里,他们可能来得更早些,这会儿桌上都已经有两道菜了。孟约遥遥同徐班主楼山雨打招呼,然后也进包间就坐。

这才坐下,朱既彰便给孟约倒了杯茶,孟约疑问地“嗯”一声看茶也看朱既彰:“我自己来便好,哪里当得起殿下端茶递水。”

王醴:我家小甜甜真不会用成语。

“孟夫人自然当得,就为《龙式》,也当敬孟夫人一杯。不瞒二位,之前的戏,我只喜《乘云仙宗》这一部,别的虽说也去看了,但都不合我意。直到《龙戒》问世,才觉哪哪都合意,孟夫人奇思妙想,可谓天马行空,实在令人拍案叫绝。”朱既彰从眼神到表情,无不诉说着他对《龙戒》是真爱。

孟约:少年人,难道你也有一枚“龙戒”,所以才对《龙戒》有这么多爱。

“不过是成日胡思乱想,殿下喜欢,我便当这茶是酒满饮此杯。”孟约已经禁酒很久了,王醴不许,本来她不打算听的,但王醴描述过她酒醉的情形后,她就很主动地表示要戒洒了。

谈论几句《龙戒》后,包间里就有菜上来,显然店家给了夹塞,不然他们的菜没这么快。朱既彰的身份暴没暴露不好说,王醴是明晃晃顶着知州身份过来的,这点小特权还是可以有的。

吃过饭后不久,孟约便疑惑地见到徐班主过来,徐班主也是刚刚吃饭时才听小学徒说,那贵人就是今天和王醴孟约一起吃饭这位。看王醴都恭敬有加落后半步,徐班主就知道,得过来道个歉。

“原来那日还有这么一回事,不碍不碍,次日仍是看到了。”朱既彰是真的不在意。

徐班主松口气告辞,王醴却与朱既彰相视而笑:“殿下别介意。”

“无事,若当真是个精明人,便不会将一家好好的戏班经营得江河日下。”

孟约:搞不懂你们在说什么。

与朱既彰在饭馆楼下道别后,孟约问王醴刚才徐班主哪里不对,王醴道:“若是个精明人,不管单与我们说,还是单与殿下说都好。徐班主这样,岂不是逼殿下不计较,哪怕殿下本就无意计较,这样赶着来也让人很不痛快。洪河班在徐班主父亲手里时,是河南道,乃至整个大明都数得上号的戏班,如今这样,不是洪河班不行了,是徐班主御下不力,不会调|教人,也不很会迎来送往造成的。”

“徐班主很擅长排戏,太擅长做一件事,别的事有疏漏,也是很正常的嘛。”

“得罪戏剧大师邰文友也正常?”

孟约:“我听桑班主说过邰大师,据说脾气特好,特别修雅温文的一位大师,虽出身极好,却为写市井小人物,曾麻衣葛袍在市井里整整待了十年。这样一个人,不容易得罪吧?”

“自然不容易,邰文友气性恢宏,可见徐班主当年很不懂如何与人交往。邰语言友从前专为洪河班写本子,现在洪河班就是哭到门前去,邰文友也不会搭理。不过,徐班主现在已经好多了…”不然,王醴当初也不会依曹仲仑的指点,去为孟约的《龙戒》寻洪河班来排演。

这所谓的好多了,好到什么程度,是值得怀疑的。

因为几天后,孟约听说洪河班的句芳容爬了朱既彰的床…

更糟糕的是,等到南京来人捉朱既彰回南京时,句芳容有了身子。

孟约:…

朱既彰比孟约还不能接受这事实呢,他虽一直风流浪荡处处留情,可绝对没搞出过人命来好吧。

为这事,宗正司把王醴训得狗血淋头——人在你眼皮子底下来来去去,你竟然能放任不三不四的女子凑到了殿下身边,还成功上位,乃至怀上身孕。

宗正司:这知州也别干了,先停职反省吧!

正好有个看王醴不对眼的道台还在任上,宗正司递过话去,袁道台真就批复了,宗正司都没想到好么。

宗正司:我们也只是说说而已,真停啊?完了,回南京官家能怼死我们。

第二五一章 大好河山,我还不曾看够

本质上来说,朱既彰就是个熊孩子,只不过熊得不怎么明显。

真搞出人命来,宗正司一到,他自己就乖乖地把什么都交待了,然后就是一副“我反正什么都说了,你们看着办,左右我是不会跟你们回南京城”的姿态。熊孩子犯起熊来,真没谁能拽得住他,宗正司说是来捉人,可哪能真把人绑回去不成,就是能绑一时,也不能一路绑回京。

熊孩子切切实实有过无数次逃家经历,宗正司可没把握能将这位安安稳稳带到帝后面前,另外,王醴停职这事还没解决呢,怎么能走人。亳州的官长,他一停职,整个亳州有许多事务都没人拿主意。

宗正司也是命苦,一边是熊孩子要闹,一边是更熊的道台不按理出牌,心力交瘁说得就是他们现在的状态。王醴倒是不熊,表示愿意处理一部分衙门公务,但他现在被袁道台封了知州公印,余下的那部分事务,他就是有心也没法帮忙。

宗正司没权力干涉地方事务,最后还是王醴在督察院的同僚出面帮衬一二。

“这河南道可顶顶有趣,王知州,不好干呐。要说你从前在督察院就监河南道,什么样的人面儿没有,怎么就成了现在这样。才刚上任,就停职反省,你还真是我遇见的头一个。”相熟的同僚嘴也够损,一边处理亳州公务,一边嘴上没停。

“我亦头回遇上,还望上差手下留情,别给我记下下等。”王醴这就是玩笑了,他才刚上任,今年的吏考是之前几年的功过得失,又不是核查眼下这点事。

“这就没准了,你好好一朝廷命官,竟连自己的乌纱都守不住,不得不说,王知州,本上差很怀疑你的能力啊!”

王醴真是没话想说了,也是拖着人处理亳州公务,才惹来人一通损,还能怎么着。再损回去什么时候是个头,王醴理智地闭嘴,提议中午上家里吃饭,权作犒劳。

这边还在商量中午吃什么菜色呢,那边就有衙役来报:“报御史,知州,郑王殿下他…”

公房里的两人齐齐揉眉心:“殿下又怎么了?”

衙役一点的不好说,王醴将笔一搁问:“郑王殿下现在在哪儿?”

“在宝云楼,原本是去听戏,不知怎么跟人争执起来,最后动了手。”

“郑王殿下应当没事吧。”毕竟身连到一大群侍卫,个个武艺高强,朱既彰这两年四处浪荡,却能好端端地留着命到处犯熊,就是因为有这么一大群打起架来绝对不会落下风的侍卫。

衙役:“郑王殿下被…被打得鼻青脸肿,殿下还不肯去医馆,非要在那儿等侍卫过去,把人揍回来。”

这确实是那熊孩子会干的事:“重崖兄别愣着了,走吧,再不走,真叫殿下被人打死,我们可没法跟官家交待。”

王醴叹口气,郑王殿下这病,真是犯得一阵一阵的,好的时候比谁都正常,不好的时候比谁都不正常:“宗正司的人呢?”

“就两位老先生陪同一块去听戏。”话外之意:能抵什么,不被殃及,不拖后腿已可评优。

一行人赶到宝云楼,宝云楼倒还好,毕竟是木石建筑,耐操得很。宝云楼里的家什可算是遭了大殃,整个戏楼子里,连一张完整的桌子都没了,洪河班全缩在后台不敢冒头。

宝云楼的东家这会儿正在一边看着满堂狼藉摇头叹气:“下午还有一场戏呐,临时临急地我上哪儿找这么多桌椅去,真够要人命的。”

还没人提醒这位东家,楼上边还在对峙的双方,其中有一方是郑王殿下,当今天子唯一的胞弟呢。

“哟,这等小事怎么把王知州惊动了,您放心,砸是砸得厉害了点,戏还是能上的。”宝云楼东家还很甜地以为,王醴是心系爱妻,特地来过问此事呢。

王醴都有些不忍心戳破这幻象:“郑王殿下在楼上。”

宝云楼东家今天本来就受不小刺激,王醴话音刚落下,宝云楼东家简直不知该拿什么表情出来应对。最后无奈地摇头,命人赶紧收拾妥当,再多找几家茶馆酒楼借桌椅板凳:“别的就算了,王知州,楼上那群人,就拜托您了。”

王醴拍拍宝云楼东家的肩,想想在南京多少王亲公侯,都没像今天似的闹出这么大事来。堂堂亲王,同一群小混混干架,还打输了,输就输吧,干干脆脆走人,回头再点齐人马想怎么干不行,偏不走还拦着不许赢家走,真是…什么脸都丢光了。

“京城的官都没这么难做。”督察院的御史对此饱含无限慨叹,另还有对王醴的同情。郑王封国就是河南一带,虽因大明天子多无几同胞兄弟,亲王的属国多为遥领,并不去国就藩,所以属国的官并没有什么难做的,但郑王他显然是个例外啊!

“我上去瞧瞧怎么个场面,麻烦任老弟去医馆走一趟,把医师请来。”王醴说着,快步上楼。

楼上,小混混已经知道他们今天把某位贵人揍了一顿狠的,既想走,又有些不敢走。市井里的小混混多是本地方,左近居住的谯郡人,他们走了事小,连累家人事大,自然不敢动弹。

至于熊孩子,王醴猜,他很可能是已经没法挪动,连站起来恐怕都有点困难:“来人,把他们去押下去。”

“不准,我的人还没来,没打赢怎么能放他们走,我可不吃这亏。”

王醴蹲下来,凑近朱既彰:“殿下,我知道您现在很不便,您放心除我,没人会知道。”

“那我可就听你的了,不许只言片语透露给南京,我可不想回南京被拘着。”朱即彰性子极野,受不得宫中礼教方才离宫不归,一直在外边浪到现在也没回去的意思,“要是被兄嫂知道我在外边受了伤,必会立刻赶到谯郡来把我接回南京,在他们眼皮底下,跑一次容易,跑第二次可就难了。大好河山,我还不曾看够,就这么回去,实在不甘心。”

王醴点头答应,朱既彰立刻松口,那群小混混被衙役带走时个个面露解脱之色——总算不用对着这魔王了,之前他们也是想不开,怎么跟这位打起来。

医馆的医师过来,左碰一下,右挠一下:“还好,没断骨头,内脏有点轻微出血,只要能止住就没事。先吃点止血的,回头长好了再服用理气化於的,几个月后又一条好汉,不过下回可别这么跟人打,容易落病根,别仗着年少无所顾忌,知道吗?”

朱即彰:我肯定是跟河南道犯冲,回头就给南京去信,再也不要当这倒血霉的郑王了。

#宣庆帝:把传统意义上的中原封给你做属国,你居然还敢有意见!#

第二五二章 一言否决,一言通过

某种意义上来说,熊孩子都是家长宠出来的!

说不要做郑王,宣庆帝便写信来说可以,今年必需回南京过年。熊孩子还是具有一定节操的,比如言出必行,所以当朱既彰答应今年一定回南京过年后,南京那边就来了明旨——改封郑王为晋王。

晋国为据河北山东一带,从周朝以来,就是一个大封国,相比起来,郑国就是个巴掌大的地方,不足晋国十分之一。

王醴把这事当笑话说给孟约听,熊孩子的熊家长什么的,没想到孟约完全呆掉,好半天没反应过来:“真是封的晋王啊?”

“是啊,大抵官家也是拿殿下没法子,只能趁他意,毕竟就是皇宫,捉回去了他也能逃出来,还不如叫他心甘情愿回去。”王醴说着,又说了件今天才接到的政务上的事,“不知官家与内阁为何忽然要复旧制,改道为省,不设道台,设巡抚与总督,巡抚理政务民生刑名等,总督司掌地方军务。”

孟约:亲爱的,这是宪政的号角。

至于晋王…

林莠投的大靠山,晋王是支持宪政的,但在皇室的参政议政权有被架空的趋势时,提出了天子一言否决,一言通过的时髦概念。这大概来自于《三醮》作者在联合国看到的常任理事国一票否决权,因为五百年后的番外,写得就很联合国。

记得有个小片段是,内阁和两院当着电视直播就扔鞋子扔杯子,那位坐在首席的年轻皇帝陛下按通话筒,用一句“我反对”结束了所有纷争。电视直播瞬间被“陛下帅裂苍穹”“陛下帅炸天”“我们陛下真是烈焰火山里的白雪冰河”之类的弹幕淹没。

所以,晋王最终是成功了的,以及,晋王是王醴一辈子哒好基友!

孟约:我怎么也不觉得,我师兄会和那熊孩子一赶愉快玩耍。

“那晋王他接下来,会留在谯郡,还是去别的地方?”

“不看完《龙戒》,应当不会走,就是看完了,大概也会留下来。他不想回南京,怕官家拘着他,想看你的戏,除谯郡别的地方都没这么快。”王醴说着又不由失笑,“等他伤好了,大约会登门拜访你,年年若不想理他,就不理。”

“有空再说吧,等爹回来,我还是要天天去工学院的。”比起艺术,她现在更加热爱科学。

孟老爷那边,坝已经开始建设,工学院这边,孟老爷不能离开太久,不然工学院的日常事务没人打理。是,另外还有院长和另一位副院长,可那都是只挂业务,不管行政的,恨不得埋在研究室里,谁耐烦去管那些鸡零狗碎的事。

孟老爷是没办法,只能管起来,不然,工学院早乱了套。

程并也近乎抓狂,让他管管日常事务可以,行政上的事,他一窍不通。从南京发来的公文,去问院长,院长说“在南京科学院有专人负责这些事,到谯郡后一直是老孟负责”,并且,院长表示,这些事务他们也同样一窍不通。

不得已,只能有要务就快马送到孟老爷手头,但那只能是特别重要的事,一般的事都积攒着呢,跟滚雪球一样,现在已经滚成了一个巨大的,程并无法,只得上门跟孟约哭诉:“年年,你去个信吧,再不把孟叔请回来,我这就没法做事了。”

“我去了信呀,还威胁他再不回来,我就去他那里呢,他答应得好好的说回来,到现在还没见回呢。都寄去多半个月了,可见是真忙,不过爹既然答应了我会回,那就必然会回的。”孟约只能这么宽慰快要疯掉的程并。

“只能这样想了。”

送走程并,下午《龙戒》在宝云楼演第三场,第三场推迟了几天,没办法,宝云楼在修缮呢。饶是木石结构,被熊孩子和小混混们一祸害,也让人难心安,再说订做桌椅板凳也得费时间不是。

第三场一拖就拖到了三月中旬,水牌挂出来,整个谯郡都动起来。买了套票的自然稳坐钓鱼台,一场一场买票的可就得赶紧,不然,票卖得比抢劫还快。早上水牌一挂出去,片刻工夫就卖个一干二净。

委实是人人都想知道,太祖看到史书时,会是什么样的表情与评价。所有人,都很在乎,太祖是对他们失望,还是满意,又或是满意中夹带着一点失望。

第三场戏名为——蜕变,小混混在太祖的调|教下,终于有了点人样子,终于开始明白,生存在这个时代的人有着什么样的使命和责任。小混混开始反思,并且在反思中,真正蜕变成了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还是不太明白,为什么要拿小混混当主角,选个什么人都比小混混要好教得多吧,至少不必费这么多工夫,还有个世界等着他去拯救呐。”

“要真是个本来就很能耐的人,还用太祖调|教,人自己就拯救世界去了。就是小混混,才需要太祖调|教呢,且,你不觉得这才有意思,才戏足嘛。”

“孟夫从今天来得早,来来来,正好我们在说,为何主角是个小混混。”

孟约:草根崛起套路多呗。

“不是有句话说了嘛,草莽出英雄,那样持乱世,不正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本就是个能拯救世界的人,还写来做什么,就是小混混拯救世界,才更能显出…”人性光辉。

“显出什么?”

“显出一个道理,不论什么样的人,身上都有可取之处,端看肯不肯受教。”

“看来孟夫人是更倾向于性善论?”

性善论和性恶论,是一个争辩了几千年的问题,孟约可不敢参与这样的学术讨论,所以她很痛快地扔出一句诘问用来结束话题:“倒不是…这么说吧,如果人性本善,恶从何来,如果人性本恶,善从何起?”

嘿嘿嘿嘿嘿…那些年你们让我思考的人生,我终于可以还给你们了。等这场戏演完,不信你们不开始集体思考人生,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不信你们还有工夫天天揪着我不放。

过得片刻,后台准备好,台上响起丝竹声声,楼山雪扮的太祖捧着书卷亮相人前,边走边翻边唱…

孟约:现在台下可真是安静得掉根针都能听见动静呐。

第二五三章 斯世虽已远,风骨健犹存

当太祖翻看史书时,孟约用了自己刚刚穿越过来时的种种感受,这是一个很好的时代,宽容博大。这样的大明,既有成熟的风度,也有如朝阳的蓬勃生机,迷人得无一处不让人神魂颠倒。

是的,作为一个穿越者,即使曾为之努力过,其实也会有种种担忧。虽然,孟约也只是从自己的视角来揣测那位穿越者前辈,但她想,不论怎么样也会欣慰的吧。那个五百年后的世界,真的很好,好到,孟约明知这其实不过是一本书,也有着极高的参与度——她是真的,把这个世界当成了真实存在的,她是真的期盼这个真实的世界有一个那样的未来。

所以楼山雪演的太祖是欣慰的,看罢久久不语,末了仰面而笑,笑意中带着肯定与赞赏:“斯世虽已远,风骨健犹存…大明很好,小明亦好。”

大明在这里代指整个民族整个家国,而小明则是指这片土地上曾生活过的以及正生活着的人,太祖曾在他的手札中这么用过几次,孟约便也借来用。

楼山雪唱的这句,可以简单地解释为——亲们,干得不错,虽然已经到了末世,但这些孩子身上,朕还是看到了我大明铮铮风骨的。

孟约听完这句,竟和楼上楼下的票友一起湿了眼眶,若非戏还在继续,只怕当场就有许多人要哭出声来:“这么写的时候一点不觉得,怎么到了戏台子上就这样叫人热泪盈眶,楼山雪的戏竟好到了这样的地步。”

王醴道:“楼山雪今天的戏格外出彩,却不仅是楼山雪之故,是楼上楼下观戏之人,把年年也带入了戏里。另外,年年这场戏,确实安排得十分精彩,年年总是能把人心里最软的那一块抓住来,此乃天赋异秉。”

太祖看完史书,就进入调|教小混混的情节,其中许多碰撞,许多笑料,让人时而捧腹,时而会心一笑,却总是笑中带着泪,泪中带着笑。哪怕后边的,孟约觉得半丝泪点都没有,满堂票友还是边抹泪边看完的。

“活像我把太祖写死了似的,一个个眼泪汪汪的。”孟约说完,又笑,“真要是写死太祖,会有人拿臭鸡蛋砸咱家门吧?”

这还真说不准。

第三场戏,结束在一场将要到来的天灾中,第四场戏,是小混混主动思索使命与责任的重头戏,安排在半个月之后。这是为赶上南京的进度,不然是一个月才演一幕,因为看戏的人太多,演一个月同一场戏,都还是有许多人反应没能买到票的。

整个大明,都只南京和谯郡有,可想而知有多么一票难求。

自从有了《龙戒》,谯郡人第一自有了一种难以言说的集体幸福感,有个叫打鼓人的同乡,真是占了老牌子便宜呀。因此,孟约如今上街,虽然不会再被人瞧稀奇,再被围观,却也得到不小的优待。

好比想吃点什么,刷脸就行,绝对不会有人收她钱的,最多问她一句“下场戏演什么”“下个戏本讲什么”。乡亲也不会过于热情到,她买什么都不跟她收钱,仅仅是吃这一项,基本不再需要花什么钱而已,当然这个优待仅限她个人,连王醴都享受不到的。

不过,王醴也不能享受这个,大明可是穿越者太祖来过的时代,也讲究不拿百姓一针一线的。

“我觉得,要是跟他们说,接下来一段时间,我都会待在工学院不上街来,他们会哭出来的。”大家已经很习惯在街上看到她,也正是因为这样,大家习以为常地不再对她进行任何惨无人道的群体行为,比如——围观。

“年年可以回家时顺道来接我,更正好可以顺道逛逛左近几条街。”王醴丝毫不觉得,让小甜甜来接他下班有什么不对。

孟约:“师兄,既然把《慕春令》放在心头,就要品咂其精髓与精神内涵。”

王醴从孟约嘴边把一串还冒着油花的炸串抽走,顺手塞进自己嘴里:“我深感觉,已尽得《慕春令》精髓与精神内涵,好比此刻这炸串,我就不能让你吃进肚里去。”

这几天孟约有点上火,夜里有点犯咳嗽,可炸串这东西,是孟约的本命,尤其是炸豆腐:“你好讨厌哦,我就知道,你不解风情,就是背熟了《慕春令》也还是一样。”

“年年有何种风情需我来解?”

大街上人来人往就一副要开车的脸,孟约重重抖下肩,杀进人群里去抢了根海棠果做的冰糖葫芦。这家用冰糖熬的,加了一点蜂蜜和桂花,糖衣又薄又酥,透透亮亮真跟冰似的,并没有额外加红色儿。

啃冰糖葫芦的时候,孟约瞄到了街角的周文和与林莠,顿时来了精神。晋王也在附近,这熊孩子生着一张不很挑嘴的贪吃嘴,胃口还特别市井,加上肠胃极强健,通常是从街头撸到街尾,不吃到扶墙绝不罢休。

晋王才刚来没多久,还没到扶墙的时候,周文和与林莠坐在一家主要卖蟹粉酥和杏仁露摊子上。王醴见孟约盯着一个地方猛看,连糖葫芦都顾不上肯,遂看过去:“怎么是周文和,那女子是林氏女罢,周文和不去南京谋职,到谯郡来做什么?”

“早几日仿佛听谁说过一句,周文和是被家里逼到谯郡来向林家下礼的,林莠家已经搬到郡上,前段时间还到家里拜访过爹。”所谓下礼,可不是娶妻的做法,而是纳妾,不然就得叫三书六礼。

“看样子很不情愿,林氏女心思怕要落空呐。”

孟约:不是要,是已经落空,林莠就是在这里遇到晋王的。

在林莠被冷冷的春雨淋湿整个人生时,晋王像从云端投照下来的阳光,瞬间便将她拉出泥泞寒冷的深渊,并从此照亮她的人生。从这一刻开始,林莠便死心塌地地跟在晋王身后,追随他,爱慕他,甚至愿意为他生,为他死。

——以上这段,出自《三醮》原文,可能文字上有所出入,但意思绝对是一样一样的。孟约之所以能记得,是因为她一直觉得这段描写是非常典型的文青式矫情。

“下雨了?”原著力量可真强大,原本大好的艳阳天呐。

“看来雨不小,年年,我们先去楼里避一避雨。”顺便让小甜甜看个全场。

写戏的人,正该多看看世情百态,免得落笔无物。

这是属于他的解风情。

#孟约:但是,臣妾get不到啊#

第二五四章 姑娘,风雨无情

街上忽降大雨,因春日天光好而出门的行人,纷纷就近进入茶楼酒戏院亭台中避雨。在谯郡,在些事,其实让孟约挺没成就感的,也许是亳州这座城本身就不南京这么文艺,大家坐一块基本是不讨论她期待大家讨论的那些问题的。

最多讨论一下“人性本善,恶从何来,如果人性本恶,善从何起”这个“性善”还是“性恶”的千古议题。至于使命感,责任感,也许是还没演到让小混混主角从自我开始反思的情节。孟约觉得,她现在如果去问这些,得到的绝对是一整条街的冷漠脸…唔,可能王醴除外,为捧她场嘛。

“今年雨倒多,也不知这又冷又干的天什么时候能过去,这得有几十了吧。”

“谁说不是,得亏咱们打下大片肥沃土地,撒把种子下去都能收获粮食,不然别说在这饮酒饮茶,连坐下来闲谈的心思都没有了。”

“可不是,这世道啊,外无忧患,内无饥荒便是好年景。老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人吃饱了心就安逸,自然世道也安稳了。”

孟约将视线从雨帘外收回,戏还没到上演的时候呐,而身旁的乡民们饱含满足的话,让她不自觉被吸引。他们的谈话声和雨声一起,弥漫成一曲舒柔缓慢的谐调乐音,有长久富庶才能养出来的四平八稳气定神闲。

这样,真好!

雨帘外,命中注定相遇的男女也终于遇见,晋王虽然是个熊孩子,但是个内心十分温柔的人,也有良好的教养。他的教养不会容许他,对一个衣着单薄,倒在初春雨水里的女子视若无睹。所以他命一名侍从,将伞遮到了林莠头上,晋王没有命人扶林莠起来,而是低头看着林莠道:“风雨无情,姑娘,何不找个安稳的地方避一避风雨。”

晋王的声音,在绵密春雨中,如同破云而降的春阳,不似盛夏热烈,不似秋日绚烂,却恰好熨帖人心。林莠追在周文和身后经年,说情委实说不上,但她在周文和那里下了重注,这重注是她对未来生活的无限希冀。所以,当这希冀彻底破灭时,她的绝望与疼痛不比托付深爱少。

“可…哪里有可避人世风雨的地方。”

晋王含笑:“你站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