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当然要有趣。

太祖——谤言应精彩绝伦,使人不由击节赞叹,誉言不然。

第二七零章 星汉灿烂,东方既白

朱载宥同孟约谈绘本,偶然从孟约嘴里听到“报社”这个词儿,朱载宥机灵无比地逮住字眼不放:“姑姑,报社是什么意思?”

孟约:“报复社群!”

社群,就是大明版的“社会”,由太祖提出,所以朱载宥瞬间理解到:“但是,为什么姑姑要报社呢?”

想了想,孟约用简单的语言概述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相爱相杀的关系,朱载宥听完后好一会儿才明白过来:“所以《龙戒》才会以悲剧结局。”

孟约:孩子,你悟了!

朱载宥:…

虽然朱载宥不能理解为什么一定要做戏子,但故事的趣味性真没话说,开篇就深深地把人给吸引住。一幕一幕,都好似埋满金钩子,明明轻轻一挣就能挣开软钩,但谁也不会想去挣脱,就乐意这么被钩着。

等到王醴得工夫来关注《巨星》时,也有不少问题:“年年,是什么让你觉得太祖擅长演戏?”

做为一个穿越者,他要是戏不多,就会很套路地走种马王霸流,但他没有,他戏很多地走了工科男革新世界,专情又热衷平权的路线。一个内心满满都是戏的人,没道理不擅长演戏,好比朝上诸公,哪个不是戏精,政治圈里,哪有不会演戏的人:“太祖起居注录。”

“官家连这都给你看过?”

“当然不是全给我看啦,只捡了能给我看的另抄给我,他是担心我写得不够真,到时候他没法好好看戏。”宣庆帝是一个为了能好好看戏,可以做许多事的卓越票友。

王醴对宣庆帝还能置什么评,只能用沉默来表示他对整个大明江山的担忧,有位这样的君主,着实让人心里没底:“我下午便要去黄湖肥水二县,说不得要过几日才能回,这次年年就不要去了,处处挖渠尘土飞扬,据说是一天能洗下二斤土来。”

“行,你记得捂好口鼻,别把尘土吃进去。”

吃过午饭,王醴连午睡都不及,便要启程,先往黄湖,再去肥水。捎带手,他还把朱载宥给带上,晋王刚从西北归来,这会儿也在黄湖,叔侄俩碰面好好交流一番之余,也能让孟约轻省点。

别看朱载宥里里外外不用孟约伸半根手指头,但还是没少让孟约操心,毕竟一国储君到了家中,不是说给好饭好菜,让人好生照料就可以的。朱载宥于是顶着萧佑的化名,跟在王醴后边,往黄湖而去。

孟约则在家中鼓捣绘本的第三本,第二本刚刚绘好,被她取名作《星汉灿烂》,而这将要开画的第三本,是太祖踏上娱乐圈的第一步,是名《东方既白》。做为一个小萌新,太祖将接拍他人生的第一部电视剧。

“拍《太祖秘史》好像有点太套路,不过肯定会有趣就是。”孟约不是很喜欢太陈旧的套路,但从来套路得人心,又有趣,有得人心,那就《太祖秘史》了,“一个遗失了半卷,只剩半卷的古代版,要是想有趣又不套路,那就…要么不让太祖演太祖,要么让太祖不做主角。”

《太祖秘史》太祖当然是主角了,可现在满大明都是经过孟约授权的同人文,有穿越女主,有重生女主,还有大着胆子给太祖开后宫的戏本,这群土著玩这些玩得很溜的好么:“要从有趣这方面来说,还是让太祖在他的秘史里,不能演他自己,看着一个没有演技,只有潜规则的三线小鲜肉把他演得跟见鬼一样…嘿,肯定好玩。”

下午画线稿的时候,管家又给孟约送来几麻袋读者来信,孟约是烧又不好烧,只能暂时先堆到一边。休息的间隙里,孟约看着那十几麻袋,觉得她应该给自己招几个通文辞,能帮她看读者来信,并回复读者来信的助理。读者殷殷来信,虽说未必盼她回复,但孟约总觉得不像回事。

“采蒹采葭,去和管家说一声,就说我要找几个能帮我看信回信的姑娘,别的不论,字一定得写得好看,要有耐心,对读者要温柔些。嗯,还有一点,得看过我的绘本,不然没法和写来书信的戏迷票友进行书信往来。”孟约掐算一下每天有多少信来,决定招两个,至于这一堆书信,可以叫采蒹采葭帮着处理完,日常有两个管够。

这边把告示挂出去,就立刻有文士表示,他们也很符合要求,干嘛就招姑娘,不考虑一下招儿郎?

“总得考虑我家小姐要的是个能在内宅日常走动的。”

“看书信回书信未必非得在内宅吧,我们愿帮打鼓人看信回信,不用报酬,只要能让我们偶尔见打鼓人一面,同她说说戏文绘本就成。”广大群众早就攒了一大堆问题,想要跟孟约谈论,偏孟约不是闭门画画,就是往科学院去,偶尔出门,大家还不太好扰人游兴。

“这我却做不了主,待我去问过小姐再为回你们。”

管家把招来的姑娘带进内宅,又把文士们的话同孟约一说,孟约忍不住笑说:“行行行,我知道了,不用他们来干白工,回队我会考虑开个…坐谈会什么的,把爱戏喜欢绘本的都召集起来,让大家能畅所欲言。”

要是开粉丝坐谈会什么的,可能也会让书信少上一点,这书信要是跟雪片一样,她怕招两个人看书信都不够。毕竟,又要看又要回,还得挑出要紧的,给她自己看自己回。

孟约给姑娘们的入职考试是每个人三封信,看完一一回信,孟约依据回信,在十几个人里,挑出两个最合心意的留下。留下的姑娘跟中大奖一样,惊喜地几乎要跳起舞来,没能留下的则可怜巴巴看孟约,孟约只好一人送套《龙戒》把姑娘们送出门。

留下的两个,一个名曹钦,一个名姜绚。

“呐,那些就交给你们啦。”孟约指着一边快堆满墙角的魔袋,“那里都是各地戏迷票友给我来的书信,不着急啊,慢慢看慢慢回,一定不要敷衍。”

孟约说完,跟扔下一个大事一样,浑身上下皆轻松。

留下曹钦和姜绚看着十几个大麻袋堆成的小山面面相觑:“这得回到什么时候去?”

“还会有更多书信送过来吧?”

结论:她们刚才兴奋些什么,惊喜些什么,干嘛要想跳舞!

#太祖:所以说追星误人呐!#

#你们可以考虑转为黑粉~#

第二七一章 加入征服者的队伍

没了读者来信的负担,孟约决定放自己一天假,实话说,读者来信堆在角落里,跟压在她胸口一样。回吧,得回到哪天去,不回吧,永远都在那儿,现在好啦,有“助理”代为解决,多轻快。

本想找个地方好好浪一浪,结果走着走着,还是走到工学院附近。家中的线路都已经布好,电灯还在制作当中,发电机则还在计算输出电量的问题。以及,他们最近为用电的方方面面作出好多定义,并且连电本身也有了更加明晰的概念。

“好吧,都这儿了,进去看看。”看看有没有什么新电器被发明出来。

不来工学院不知道,这群人已经弄明白电磁波可以用来干什么,当然,离电报机电话电台还差着十万八千里。习惯性关注一下进度,见进展依然还在她完全不懂的阶段,孟约就赶紧撤,免得被逮住进行“被虐成渣”的学术讨论。

“那边空地上什么玩意儿?”在广场上立着,难道打算做个雕塑,还怪潮的。

散发着冷硬工业金属风格的钢铁大鸟,静静无声地趴在工学院中心广场上,仿佛随时振翅欲飞九万里。

“能瞬息万里的钢铁巨鸟。”有助教路过,凑近来答顺嘴答孟约一句。

本来孟约也想着可能是飞机,但瞬息万里什么的,那不是飞机,是任意穿梭门,或者瞬间移动之类的:“不能总盯在瞬息万里上啊,最重要的是先上天再说,速度可以慢慢钻研。”

“就好比蒸汽机车?”

孟约点头,这是个好例子,对蒸汽机车的研究,工学院,乃至天下许多匠人,都一直没挺下。所以,蒸汽机车越来越快,越来越舒适,越来越安全:“是的,能上天才是基础。”

助教听罢,看孟约似笑非笑地点头:“看来阿孟姑娘知道我们在琢磨的是什么东西啊,我们这前几天才开始…行了,别走,跟我进去罢。太祖手稿里,关于能飞于天空的机械,描写得不甚详尽,我们委实没什么头绪。”

这真别找她,她也就坐过飞机,什么原理都不懂,找她也没用:“我对这个并不是很有心得,只不过写《太祖秘史》时钻研过一段时间,所以才知道这瞬息万里说的是什么。哥,我真不成啊这个,你饶了我吧,要我能自然会主动凑上去,你把我拖进去,杨院士一问,结果我什么也不知道…多尴尬。”

“那也是你尴尬,别想躲开啊!”助教是绝对不会这么放开孟约的,“再说,孟副院长道你在家中闭门画本子,我们还想问问你画了什么,新本子什么时候出呐。”

孟约:难怪我现在每天都照三顿地兴起报社的想法,因为我的读者越来越不爱我啦,手动再见。

飞机她说“不懂”,大家都理解,本来也没想从她这能得到什么通关诀窍,但所有关于新本子的问题,她就不能一摇头了事:“相信我啊,真的是部能让人开怀笑出来的故事,绝对一点也不悲伤动荡,一定会让太祖痛痛快快地享受他在故事里的进展。”

“去年我们问《龙戒》时,阿孟姑娘好像也是这么说的!”

所以,她的信誉度就这么没有了吗?

“我保证,新本子里绝对没折腾太祖。”

众人:那也不行啊,我们还指望你折腾太祖来乐一乐呐。

孟约:太祖有的一定是群假粉丝。

撇开本子不谈,把技术层面,学术层面上的东西不说,孟约还是很愿意跟大家讨论飞机的。比如干嘛要弄成一个鸟的形状,很多地方没必要:“那你这样说,脚也不必要,又不用脚飞。”

“飞不用脚,降下来不用啊!”

“翅膀应该也很重要。”

孟约:“我是说上面刻得栩栩如生的羽毛雕花,总是要上天上飞的,这些雕花会不会制造阻力,会不会引发什么安全问题,谁也不知道是吧。”

那钢铁巨鸟的翅膀上,刚刚开始雕花纹,那叫雕得一个认真仔细,跟放大比例的飞鸟翅膀一模一样。

“诶,那不是有谁闲得发慌嘛,等真做出能上天的来,不会朝上边刻花纹的。”除费时费工,并没有什么见鬼的作用。

“阿孟姑娘,你在《太祖秘史》里,似乎提到过一种飞行器械,可以直上直下。我们推算了一下,这钢铁巨鸟很难直接飞起来,既然做得再轻再小,也很难。那么,那种直上直下的,到底得什么样,阿孟姑娘想过吗?”

孟约:嗷嗷嗷,那叫直升飞机,但是很抱歉啊,那东西我也不明白原理,没法跟你们说。因为我是只知道大概外形的愚蠢人类,想想,还真是怪对不住社群的!

众人看孟约摇头,便也就不再说钢铁巨鸟,转而又开始谈论孟约的新本子。听说是发生在《龙戒》世界的千八百年后,众人就忍不住开始畅想:“《龙戒》中的世界,如果按大明现在的状况来看,起码是我们之后的一二千年后。新本子要又是千八百年过去,那…大明会变成什么样儿?”

孟约:“往好的方面想。”

杨院士不自觉得抬头看向天空,哪怕今天是层云遮日的阴天,杨院士也仿佛看到了云天之上的日月星辰,甚至是宇宙一般:“想必,我们已可在星海中穿梭吧?”

科学家的想象力还挺切实际的,虽然在现代孟约没能穿梭星海,但她想,现代社会再过个千八百年,人类肯定可以在星海中自由来去的。不管是太阳系还是宇宙,终有朝一日,会被征服,正是抱着这样的信念,才会有无数人前仆后继地加入征服者的队伍。

“真想知道那是什么样的场面。”

“你们说星星到底会是什么样的?”

“也许都是圆的?”

“既然各自的光不同,想必每颗星辰也都各有不同罢。”

是的,每颗星辰都不同,每个星系都不同,宇宙中还有无数奥秘在等待着大明。

“阿孟姑娘,胡院士寻你,发电机的功率已经计算出来了,喊你去看看呐。”

哟,这才多久没见,功率俩字都有了。

这…应该是个新定义的词儿吧?

第二七二章 灯光下的盛宴

光开灯开风扇,真不用多少电,就算孟家上下有几十口人,据胡院士的计算,每个月需要的电量也就百来度电的样子。

“不知道现在的电怎么弄的,也是用多少发多少吗?”孟约以前还以为会有存储电力的蓄电设备,结果是没有大型蓄电设备的,至少大明没有这个说法。她费琢磨老久,决定还是要不要害怕暴露自己的无知,一定要问出来,填满自己脑子里这坑,“那将来水电站,发了多余的电怎么处理?”

胡院士可能不是第一次听到这问题,并不表示惊异:“这多简单,把水再抽上去,自然回头会再转化成电。”

孟约:这答案好简单,好直接,难道现代的发电站也是这样处理的?

不管是不是吧,不妨碍孟约开始她进入电力时代的脚步,大明第一家正儿八经通电的。皇宫虽然也通电,却只部分通电,还天天得人看着。如今孟家再通电,就不用了,因为已经经过了深思熟虑,解决了用电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安全也得到了保障。

“灯你去签个字,回头就有人给你送家去安好,家里的仆从你再叮嘱一遍,万万要记住用电呐,安全第一。”胡院士虽然很想守在孟家看着,但日后有千万户人家要通电,往后还有整个大明,他不能家家都看顾,就只能从第一家开始放开手,就是有问题,早发现早解决,也比日后再暴露出来要好。

现代人从生下来,就已经开始和电器打交道,所以,关于用电安全,穿越者心里自有一本成熟清楚的条例。加上工学院在孟家做的算是重点工程,连打下手的都未来很可能改变大明的科学家,每一样东西也都千锤百炼地试验过,就算出问题,也不会有大问题。

所以,孟约十分欢快地点头,因为心里有谱,连笑脸都是胸有成竹的依赖与笃定:“胡伯伯放心,我家的仆从,现在半梦半醒间都能把用电须知背明白。”

“那就好,那你先签了字早点回去,看今天晚上能不能通电。你家外头的琉璃灯笼,以后就别熄了,左右也用不了多少电,好叫乡人都看看,电能干什么使。若有人来问呐,叮嘱你家中仆从,把他们半梦半醒间都能背明白的用电须知广而告之。”胡院士这是希望大家伙早点看到电的好处,也希望将来给各家各户通电时,大家都是欢欣鼓舞的,而不是一脸冷漠地拒绝。

广告?

“好的。”

签了字,孟约寻孟老爷,想说家里要通电的事,去孟老爷办公室一看,好些人围在那里排除等孟老爷处理他们手里的公务。孟约一看,默默又退出去,退到门外时摇摇头失笑:“还担心他一个人住,会空虚寂寞冷,结果他比谁都忙,忙得连把空虚寂寞冷琢磨出来的工夫都没有。”

这样也好,人生的第二春,可以是爱情,也可以是事业嘛!

到这儿就必需得说,不管男女拥有愿意奋斗一生的信仰与追求,都会像灵魂打了鸡血一样,那叫一个由内而外神光焕发,比什么补品化妆品都效果好。孟老爷从前有些白头发,这几年下来,反倒少了。

“阿孟姑娘回去啊,正好,我们去你家安灯,一起走。”被安排去安灯的,一名助教搭一名学员。

各自坐上马车,到孟家门外时,天近午,自然是先吃顿饭啦。吃过饭,歇片刻,仆从们都被喊去围观安灯泡,毕竟钨丝灯比较容易坏,日后总不能换个灯泡,也去工学院喊人吧。

所以,一边安灯,助教就一边普及用电小知识:“换灯也好,电路出问题也好,先关灯,问题要是更大,拉闸。再有记住一点,换灯搭电都得手干,手上沾着水可不成,千万千万记住水能过电。”

因为最近普及太频繁,仆从们都有点怕这东西了,不过等全部安好,用先前弄来试用的发电机试着通电,屋里的灯亮起来的时候,仆从们就再也不觉得烦,觉得怕了。灯烛再好,能照亮的地方也有限,除非点很多,孟有待下人并不苛刻,但也不可能让人人屋里都灯火通明。

安上灯就不一样了,似乎是第一次,他们真正看清了自己住的屋子是什么样,除家具造成的阴影,几乎每一处都是同样明亮的洒着晕黄的光。烛火会跳,灯光不会,说起起火,烛火要比灯光容易起火得多,这么一想,用电须知和用蜡烛也没繁杂到哪儿去。

“我们今晚就能用吗?”

“发电机应该下午能弄好,本来就差不多造好,只是胡院士那边核算功率有点问题。上午功率核算好了,回头就能送过来,我们争取让大家今天晚上用上电灯。回头还有一批风扇送过来,现在正是秋老虎横行的时候,能吹上凉风可美了。”

孟家的仆从不由得开始向往,现在的天是这样,冷的日子多,可热的时候也还是挺热。眼下的纳凉全靠扇子和自然风,要是怕热的,晚上睡觉能出一身汗。比起其他人,厨房里的仆从显然更期待风扇,因为和风扇一起,还会有排气扇送来。厨房里天热的时候,那油烟热气交缠起来,和蒸笼真没区别,每天做三顿饭就得照三顿饭汗湿衣裳。

把助教和学员送走,孟约坐在画室里,竟也盯着灯泡看了很久:“从前我都没怎么看过你,现在才知道,你有多珍贵。”

毕竟,孟约身处的,是一个各种节能灯大行其道的时代,比如LED灯,更节能,更稳定,灯光也不再散发热量…

“说起来,节能灯和LED灯,好像并没有谁更节能,那为什么LED灯好像很受追捧?”

这个问题,就没人能回答她了,至少现在没有,也许不久的将来,会有人回答她这个问题。

晚饭前,胡院士领着人把发电机送过来,赶着饭点前,把发电机安好,为的就是能吃上一顿明亮无比的晚饭。

这是大明第一顿在灯光下展开的盛宴,什么东西,第一都是很值得纪念的。所以…工学院的大佬们,几乎尽数到场。

孟约:别拿灯光下说事,盛宴明显更能打动你们的心。

PS:嗯,要通电了~~

第二七三章 流光溢彩,璀璨夺目

夜渐深,家家灯火渐亮起的时候,向来点灯点得早的孟家却没动静。路过的邻人皆有些奇怪,即便是主人家不在,只有仆从守着,也该把灯点上才是。不过这段时间,孟家一直在敲敲打打,修修整整,可能一时没顾上也是有的。

“老郑,别是有什么事吧,知州不在,咱们要不要上门去看一眼?”江远州与郑师道都住在左近,见孟家今天里里外外都没什么光亮,遂有些担心。

“行,走。”

郑师道和江远州是王醴较为倚重的左膀右臂,门房对这二位自然也熟,见人过来,门房打着灯笼上前:“郑同知,江同知,二位吃过没?”

“吃过了,今儿府上怎么回事,这时候了还没点灯。”

门房一听,问到痒处了,立马神气活现地开始讲今天白天发生的事:“这不,都已经弄好,发电机还在调试,再过会儿就能亮起来。不但园子里都换了电灯,院墙根下的灯也都换了用电的,二位同知要是没什么事,不妨进来坐会儿,看看…”

就在这一声“看看”中,院墙下的灯无声无息地亮起来,其实应该是一盏一盏次第亮起来的,但因为速度快,看起来倒像是同一时间全部点亮。明亮无比的电灯璀璨生光,在剔透的玻璃灯罩衬托下闪光别样光华,真正是流光溢彩璀璨夺目。

不过区区十来盏灯,将整条巷子照得通明,连路牙子边的杂草都无处遁形,石砖上的爬虫落叶,树上挂着的刚刚转熟的果子,甚至是树叶的脉络,漂浮在空中的细小虫蛾,都被灯光照得一清二楚。抬头看,偌大的园子散发出来的光,仿把天空都映彻,可见如何明亮夺人。

“这…就是电灯?”

“啊…可不。”门房即使老早就知道电灯的光亮大,这时再看,也无由得被震撼。

这灯光,还引来邻人,毕竟灯火太亮,不像是等闲的烛火能有的,邻人担心是失火,不想出来看到的却是一排齐齐整整的琉璃灯盏。灯盏中发光的,不是擅长于跳跃的烛火,也不是灯油,而是像夜明珠一样的圆球。

“这什么,夜明珠吗?”

夜明珠在大明可不是什么稀罕东西,那光亮也不大,用于照明根本抓瞎,还不如点蜡烛呢:“夜明珠哪有这光亮。”

“早几天从这儿过,我问过一句,说是安的电灯。”

“好像在工学院听说过。”

“不是说在拦水修坝吗,我听说修坝是为了发电来着,当时还想电什么东西,能用来干嘛,费那么大力气修,为个没什么用的东西,真不值当。现在看着倒挺好,这东西不容易着火吧,要是能不容易着火就好了,晚上能放心点着,不用时时看顾。”

“烛火有烛火的险,这电灯想来也有电灯的险,不过这么亮堂堂的,麻烦点也成呐。”

“我看没什么问题,孟副院长自家先使,我们看着呗,要没问题,回头等水坝修好能通电了,咱们也都安上。”

“你们说,这电不会就这点用处吧?”

“我在工学院见过会自己动,自己扇风的东西,听说叫吊扇,也是用电的,那玩意儿可好用得很,天热的时候吹上一会儿,凉爽得不行。”

“既然能扇风,肯定也能干别的,看来是个有大用的东西。”

院墙外,乡邻七嘴八舌谈论时,园子里齐聚于厅堂中的大佬并孟家上下却都极安静,人人脸上皆是一脸如梦似幻。他们仰面看着,仿佛看的不是灯光,而是一场迷离的梦,仿佛这灯照亮的不是夜晚,而是整个大明的未来。

他们不知疲倦的抬头看着,灯光那样刺眼,亮得他们眼泪都流下来,他们也不肯挪开视线。饭菜都已经上桌,却没谁动筷子,大家都静静地看着灯光,各自心潮澎湃:“水坝…什么时候能修好?”

“少说得年底,发电站也能同时修好。”

“那就得掐算着开始铺电线了。”

“走半空中还是走地下?”

“地下麻烦,耗工耗料。”

“但是安全,还齐整好看,不用弄得到处是线。而且,要考虑到线直接风吹日晒容易老化,线一老化,很容易出问题。”

“地下就不容易老化了,湿气大得很。”

“湿气?哪儿来的湿气!”毕竟大明眼下整个北方都缺水。

“要有南京那样现成的地下工事就好了。”

“咱们能先吃饭吗,菜都快凉了,吃完饭看多久都成。”

众人这才拿起筷子吃饭,虽然饭菜已经有些凉,但大家仍然吃得无比开快,因为灯光足够明亮,对色香味都十分讲究的一道道菜肴看起来更加美味。

吃过饭,孟约建议各位大佬先洗漱,然后各自安置也好,不安置也成,反正孟家哪里都通了电,上哪儿看都一样。不过孟约觉得,兴奋劲一过去,再一泡热水澡,这群年纪都已经不小的大佬们都会很快感觉到困意。

孟约却有点睡不着,打开画室的灯,静静坐片刻后,铺开一张冷宣,画了一张有各种家电的室内场景:“很快会到的,是吧,小明?”

画画完,孟约的睡意便上来,秋夜微凉,极好入睡。

次日醒来,红罗时玉告诉孟约,王醴已经带着朱载宥回府。因是清早回来的,两人也好好见识了一番电灯,啧啧称奇之余,也难免盯着看许久。白天总是不如晚上震撼,加上王醴和朱载宥都早早见过电灯了,自然不会有太多惊奇。

倒是那群把电灯弄出来的大佬们,居然谈了一整夜,黎明前才胡乱吃点东西各自去睡,这会儿应该都在梦乡里呐。

“师兄,阿宥…啧,我怎么看阿宥瘦了。”朱载宥一圆脸小少年,有点婴儿肥,肉肉的,这才去几天,一回来竟然像抽条了一样,肉肉的下巴就这么消失不见。

孟约:我还是喜欢有肉肉小下巴的小少年。

“这几天没怎么好好吃饭,跟着四处跑,累坏了,回头叫厨房给他多做点合他胃口的。”

“行啊,阿宥想吃什么就跟我说。”

“好,谢谢姑姑姑父。”

朱载宥:其实再多好吃的,也不如姑姑这几天新画的本子…求看!

以下是很久没粗现的小剧场:

如果每一本书都要穿越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