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顿好孟约,王醴寻了个落脚处,架起猎枪朝着密林中便是连和两枪,王醴的枪法不敢说好,也断不能例无虚发,但深夜里连响枪声,足够震慑住黑衣人,也足够吓破陈同知的胆儿。黑衣人忙着散开时,陈维昌一屁股坐在地上,连跑的心思都没有,是路过救人的也好,是再遇恶人也好,陈维昌不打算再跑了——要死就死,要万一侥幸不死,老子回去第一件事就把那群通敌叛国之流全部弄死。

“陈同知。”

陈维昌参加过孟约和王醴的婚礼,对王醴印象颇深,毕竟大明的官场其实也讲脸的,能顶着这样一张脸受重用,挺不容易的:“原来是王知府…”

见陈维昌一脸侥幸逃出生天的脸,王醴便知道今天这事小不了,他弯腰扶起陈维昌,问道:“陈同知还能走得动吗,我和年年就在不远处宿营,不想竟听到刀兵声。”

“侄女竟然也在!”陈维昌只能说不能理解现在的年轻人,大半夜好好在家不行,要不是今天有猎枪在手,那群黑衣人又在追杀他的路途中耗尽弹药,只怕今天都得交待在这里。

等王醴把人扶过来,孟约一看,惊道:“伯父,你没事吧?”

孟约:这位什么体质,柯南附体吗,怎么到哪儿…噢,柯南是走到哪儿哪死人,这位是走到哪儿都能险些一命呜呼。

“还好还好。”就是饿得眼冒金星,腿快软成面条。

孟约和王醴自然带了食物,孟约先把咸甜各有的点心翻找出来,给陈维昌垫垫肚子,王醴则把带来的面条烧水煮上,用萧厨王独家秘制的拌面料拌了一大碗递给陈维昌。孟约和王醴虽然没带仆从过来,但马车就停在山坡底下的路边树林里,自然,这宿营什么的也就别想了,还是先把人送回去,谁知道那群黑衣人会不会去而复返,且带来更多人更多枪弹。

枪在大明的管制力度虽然比现代略宽松一点,但等闲的人也是接触不到枪弹的,所以,自然是此地不宜久留,还是赶紧回去比较安心省事。

“师兄,我们不回家吗?”孟约看着不是回家的路,遂有此问。

“不回,谁知道那些黑衣人是什么来路,直接送到督军衙门去,让卢迈远看顾。督军衙门重兵把守,就是来再多黑衣人也不必怕。”亳州府的衙门可没有配枪的军官层层把守,督军衙门才有,连亳州府新近落成的司法院配枪都还没能到位呢。

卤蛋啊!

孟约不说话,默默看着王醴,车厢里,累极了的陈维昌这会儿已经昏睡过去,孟约怕外边的凉风把陈维昌吹坏,遂干脆坐到车帘外边来。王醴见状也不规劝,只把马车速度放缓了许多,并叮嘱孟约把披风系好:“别这么老盯着。”

“我看我郎君怎么了,不成知府大人你说说,哪条律法有说不能盯着自家郎君猛看的。”孟约俏皮极了地挑眉挤眼。

王醴心知,孟约就想看他吃味,准确的说也不是想看他吃味,就是…特别希望他用各种方式,表达对她的满腔爱恋:“那行,你慢慢看。”

孟约:这时候怎么不套路我了,真讨厌,没情趣,我郎君原来还是那块熟悉的不解风情的木头疙瘩。

马车一路缓缓驶向督军衙门,卢宕本已经睡下,却被王醴送人上门的行径给炸醒,看着马车里昏昏沉沉睡着的陈维昌,卢宕两边太阳穴直跳:“重崖这是?”

“在涡阳,遇到陈同知在野外为人追杀,遂上前解救,那些黑衣人武艺高强,且有火枪,若不是弹药耗尽,我又带了猎枪,只怕学不能这顺利。因怕黑衣人再寻来,想着府衙那边守备不足,便送到迈远这里来。”王醴一脸理所当然。

这事吧,既不能说是地方事务,也不能说不是,诚然督军衙门自然更安全些,卢宕思量着也没把人往外推,就是烫手山芋,考量着府衙那点可怜的守备力量,也得把人接下:“我让人把陈同知抬进去,天色不早,我也不留你们,早点回去安歇,有什么事明日再来谈。”

见陈维昌进了督军衙门,王醴自不多留,往车上赶时,见到孟约冲卢宕挥手道别,王醴是不用回头都知道,卢宕必也站在督军衙前的灯下冲孟约挥手。

说好再也不要给小甜甜演吃味的王醴:“小甜甜!”

孟约若无其事地收回手,双眼如星子般澄亮地看王醴,一脸期待。

王醴:…

所以说,当初为什么会一眼看中小甜甜,一定是上辈子欠了她的,这辈子才怎么看她都美好可爱清丽动人。

#我家说不吃醋的师兄,天天都在吃醋呢#

第三五五章 我套路你也可以

次日醒来,冷雨微微,家中仆从渐已换上夹薄棉的衣裳,阿雝也跟着穿成了个小包袱,那些毛绒绒的熊猫兔子小绵羊什么的终于派上用场,成天被裹得跟只人形跟宠似的。王醴无奈地抱着今天作长耳朵兔子打扮的儿子,只能默默在心里祈祷儿子有颗足够强韧的心,不然长大后看到幼年期的相片一定会“哇”的一声哭出来。

“今日是小雪节气,也是阿雝百日之喜,愿阿雝康健无忧,自百日至百年。”王醴还给儿子准备了百日贺礼,一组银制铃铛,会发出或高或低的声音,不管是风吹还是小家伙自己动,都能响起清清脆脆的铃铛声。

阿雝最近特别喜欢听声音,不管什么声音都能引得他专注地侧耳倾听,听到丝竹鼓乐声还会挥着小手一块动,小脸蛋上的眼睛都能欢喜地眯起来。王醴为此,专请了位乐师,只要阿雝不睡的时候,就时不时给阿雝吹拉弹唱一小段儿,目前这是阿雝唯一的娱乐——被玩是他娱乐别人,不能算是属于他的娱乐项目。

孟约揉着腰从房里出来,见到王醴先是瞪他一眼,然后才伸手逗阿雝:“哟,今天小兔子满百日哦,我看看长没长。”

在孟约嘴里,阿雝总会有各种可爱的小昵称,昨天还是小包子,今天就成了小兔子:“天愈发冷了,若要出门,得多穿件衣裳。”

孟约眉色淡,她要是出门,一定会描眉,今天清早就已经描好眉,显是要出门,王醴才有这么一说。

孟约自然要出门:“待吃过饭再穿,还得准备点礼物,陈伯父在谯郡没多少熟面儿的,我既知道了,自然要去看望一下陈伯父。”

王醴瞬间想起,昨天为图省事,直接把陈维昌送去了督军衙,现在可好,孟约要去督军衙门看陈维昌。

孟约看王醴,虽没说话,却跟说了话一样——你不吃醋给我看吗?

王醴快酸死了好吗,但是不能再这样下去,小甜甜最近越来越过分,再这样下去,她非得上天不可:“那待会儿我升班,一道送你过去。”

孟约:算了,这梗已经玩老了,看来已经到了该换梗的时候。

吃过饭,孟约使人递个口信给萧启,请萧启下午再过来,她则同王醴一道去督军衙门。王醴果然一路把她送到督军衙门,却并没有送到地方就走,而是和孟约一起下马车进督军衙门。王醴的得力助手申江老早就接到王醴的传召,命他在督军衙门前等候,见王醴和孟约一道下车来,赶忙迎上去:“知府,阿孟姑娘。”

“申江啊,怎么大清早的守在这儿?”

申江道:“知府命我过来,为陈维昌遇袭一事进行问询。”

孟约:看来吃醋的梗真的没法再玩下去。

督军衙门中,卢宕则刚听陈维昌说完他的遭遇,陈维昌身上带伤,孟约和王醴申江进来时,陈维昌已经因服汤药犯困又回笼睡觉去了。委实不好把个接连几天没吃好睡好,身上带伤的人叫醒,于是卢宕便将陈维昌的话略作复述,并请王醴和申江午后再来问询。

“既如此,我们便先告辞。”王醴叫车驾送孟约回家,他则同申江一道去府衙,申江亦驾了车过来。

孟约本想跟卢宕说一句,萧启最近在家里,但想着自家有个嘴上说不醋,其实醋极了的醋坛子,只挥手道别,并不提萧厨王在家中天天翻着花样做美食的事。不过,客气话还是要说一句的:“卢兄,若无事来家里吃饭啊。”

“好,你们慢走。”卢宕嘴上答应着,实际上是拒绝的,吃了上次那顿尴尬到死的饭后,他是不再想去孟家吃饭了。

出督军衙门后,王醴把孟约送上马车,漫天冷雨细如亳,王醴叮嘱车夫驾车小心后,便又叮嘱孟约回家多喝几杯热茶。孟约盯着王醴看良久,挑眉意味深长地笑:“师兄,满意你看到…啊,不对,是满意你听到的吗?”

王醴:“赶紧回家去,外边冷。”

见王醴迅速转身离开,孟约忍不住拍着车壁大笑:“是的,你不来套路我,我套路你也可以的嘛,哈哈哈哈哈…”

车夫:“小姐,咱们走吗?”

“走走走,赶紧回家,外边真的怪冷的,今天这妖风吹得真怪吓人,不知道阿雝在家有没有吓着。”孟约想着阿雝的同时,还想着萧启,不知道萧启今天会给她做什么好吃的。

中午囫囵吃点,领着小阿雝和四只狗玩一通后,仆妇便报萧启已到,孟约忙叫奶娘抱着已经开始打呵欠的阿雝下去睡,她自己则往最近被收拾得格外干净的厨房去。厨房里,萧启正被粉丝们团团围住请教这请教那的,萧启耐心得很,一个一个认认真真地作答,全无一点敷衍了事:“萧兄,今儿我们做什么?”

萧启却没回话,而是问起陈维昌来,孟约不解,怎么萧启问陈维昌呢:“我与陈兄旧有交情,早些年外出向各家求菜谱,陈家便是其中之一,陈家肯将菜谱给我看,还是陈兄帮衬的,这些年还一直有书信往来,不过已有几年未曾谋面。”

“伯父无事,只受了点轻伤,就是精神有点不济,我们上午去瞧他时,他吃过药睡下了,萧兄若要过去拜访,明日应当可以,下午府衙会去问询遇袭事宜,所以应当不得闲。”

“无事便好,陈兄也是多灾多难,好在每每逢凶化吉,不然恐怕早已经…”萧启也不问到底遇到什么事被人追杀,只把今天要用的食材挑出来处理。

萧启今天做菜选的主要食材应季的蔬菜豆薯和马蹄,豆薯是戏迷票友“快递”过来的,马蹄是鹿邑县孟家庄园里产的,挑个大新鲜没伤没坏的送了一担来,看着少说一二百斤。孟约对这东西的记忆就是生吃,要么扔火锅里,别的她一点印象没有。

“这东西,能做什么宴会菜吗?”

“谁家规定了宴会只能做什么菜吗?”

孟约摇头:“没有啊。”

“那不就是了,只要能做好,什么菜都能上筵席,无非是摆得漂亮点,拿好看点的盘子盛。”

孟约“噢”一声站到一边,等着看萧启用这些她基本没在宴会上见过的食材做出能上筵席的菜来,他一边看还一边嘴里“嘎吱嘎吱”啃削好皮的马蹄——削好皮的生马蹄真是人间美味呀!

“要吃自己削去,我削的速度可赶不上你吃。”

第三五六章 得有危机感

马蹄做菜,孟约琢磨着能剁成细细的颗粒,做肉丸子调馅料什么的,还跟厨娘小声商谈是炸着好吃还是蒸着更能突显食材的本味。结果她还在说着呢,萧启在那用茡荠直接磨浆,这看着是要做蒸马蹄糕,那边还坐着热水上了蒸笼呢,显然是要蒸磨好的浆。

结果萧启拿个大平盘刷油,薄薄地浇一层马蹄浆在平盘里,上锅蒸,蒸片刻就拿出来,完完整整揭出一张澄明的皮儿来。先抹点酱汁,再搁事先料理好调好味的粉丝豆腐丝和肉菜卷里边,成了澄明的一个卷儿。

孟约:当肠粉吗?

但荸荠十分清甜,这做出来没得要甜不甜,要咸不咸的,反而不美。

“这是粤北吴氏的菜谱,原本是取米磨浆蒸之,但我曾用马蹄试过一次,也相当不错,别有一番滋味。且成品色白而剔透,调味得宜便能不逊于粤北吴氏所出的菜品。”萧启一边说,一边磨溜地蒸浆取皮,裹卷,弄得跟透明的春卷似的。

孟约:感觉没什么特色啊,就是普通的蔬菜卷而已。

孟约伸手,取一个切好的尝:好吧,我应该相信厨王出口,必属精品这一点的。

除做马蹄卷,萧启还顺手做了一锅马蹄糕,开水上锅蒸,蒸到半熟不熟拿出来撑进去一大碗切成细蓉的马蹄粒,再上锅蒸,片刻后拿出来切,切好用拌了松子仁和枸杞的糖往上一洒,别的什么也不用再加就算成品。萧启做好,伸手示意孟约尝尝,孟约依言挟到嘴里…

清甜爽脆糯软交融的口感,绝美得就像一幅妙到毫巅的画,或注定绝唱千古的诗篇,偏还一副貌不惊人的卖相。也许因为卖相拉低了期待,所以吃下去格外惊艳。外层的马蹄更熟,熟到粉糯带奶香,中间的却感觉还是生的。

虽然她用了很多词儿来形容马蹄糕,但其实,马蹄卷还更得她欢心,菜蔬淡着薄盐和微微有一点点食材本身甜味的荸荠皮融合在一块时,口感曼妙极了。粉丝和豆腐仿佛抱在一起在舌尖上跳舞,其余的肉呀什么的都是衬托,如绿叶衬红花,群星衬明月,也不是用的什么酱,将这一切融洽地调和在一起,只有相互衬托,绝对没有一丝一毫突兀的味道。

“就是卖相不怎么样。”

萧启顺手取个郎窑的红色长碟,先取马蹄糕一溜摆六个,其他的点缀一概不要,只把拌好的糖一浇,再叫孟约看。

孟约:好吧,我服了。

“我觉得,有一种粉很适合做这个。”

“什么?”

“木薯粉。”

孟约也是收到了木薯粉才知道,这时节已经有了,她之所以确定那是木薯粉,是因为她在现代曾经妄图自己做芋圆,只经历一次失败,那之后她就对自己的厨艺死了这条心。不过,现在有萧启呀,各种以木薯粉打底的点心都可以做了,这玩意儿能当饭,孟约自觉腰上长了点肉,得有危机感。

“唔,取来我看看。”

“其实马蹄粉也可以,但可能不如直接磨浆好吃,但可以免去磨浆的麻烦。”

萧启点头道:“亦是可以的,但做菜不能嫌麻烦,毕竟我们是干这个的。”

厨娘:是的,您说的对,我以后再不躲懒了,但为好吃,怎么麻烦都不嫌麻烦。

木薯粉取来,萧启尝了尝生的粉什么味儿后,搁到一边道:“改日再来做。”

今天除马蹄还有豆薯呢,豆薯孟家倒是常见,因为孟约喜欢吃厨娘做的豆薯丁炖鱼汤,炖出来汤白豆薯丁透明,味道清甜回味浓醇。

萧启也是切丁,不过是和另外一大堆切丁的蔬菜各自炒熟,然后拿调好的味汁拌匀,热吃有热吃的味道,凉吃也不差,据说放两天入入味,会更好吃。孟约发现,萧启做菜,总是会兼顾凉热。按他的说法,一道菜如果只是热的时候好吃,那凉了岂不都得倒掉,所以得做到凉了也好吃,及至荤菜不能太油,因为大多荤菜冬天都会结冻,味道调得好,那冻也好吃。

“寻常人家,并非剩下菜就倒掉,多是留着下顿继续吃,有嫌麻烦不爱加热的,这样也能成。”萧启为做菜,什么偏远的地方都去过,考虑起这些问题来,完全不像一个出身良好的世族子弟。

孟约觉得这就是绘本应该有的故事性,一个如此高大上的厨王,性格如此朴实接地气,人设瞬间就丰满了是吧。

在孟约考虑她的美食绘本人设问题时,督军衙门里,王醴正领着申江就陈维昌遇袭一事进行问询。陈维昌其实到现在还有点摸不着头脑,因为这回追杀他的人,不止一拨,其中有他知道从哪儿来的,但追到最后的,并不是他知道的拨人:“盐商是一拨,那拨人我知道,大约只是想给我个永生难忘的教训,并不想我命,但他们找的人是一群亡命徒,三番两次不得手后便收不住手了。若非我那时弹药充足,只怕还逼不走他们。后来那帮,我开始以为是旁的盐商请的,或是其他利益纠葛之人,但…越到后来越不像。”

“陈同知一点头绪没有吗?”

陈维昌:也…不是一点没有。

“奔逃路途中,我发现了一处山谷,面海,里边有不少屋舍,我本以为里边是个村落,但谷口有守卫的,配得有枪。当时我想,没准是我大明官军驻扎所在,或是什么秘营之类的,现在想想,那些人并不似我大明官军,若是我大明官军,听到声响不该是往回缩,而应当是出来瞧瞧什么动静。”

卢宕:“大概座落于何处,请陈同知告知于我。”

卢宕一边说,一边命人去取地图,陈维昌虽然一路奔逃,却胜在方向感和山川地理都学得不错,竟叫他标了个大概方位出来。卢宕二话不说,点齐人马全副武装,便向着陈维昌所说的地方去,同时去信各地驻守的官军,让各地的督军衙门严加设防,清查往来可疑人士。

王醴一府官长,提出一道前去,自然也没人阻拦。

王醴使人回家告知孟约时,孟约连筷子都拿不住掉了地上:这…别是…

第三五七章 宁信其有,勿信其无

在《三醮》这部书里的大明,有一个明确宪政体制的过程,这个过程来源于一个疯狂的新教,这个新教自称神教,当然这种教派名称,官方是绝对不可能认的。然而,这个神教走的不是低端忽悠卖菜大爷大妈几个买葱姜蒜的钱,走的是高端忽悠路线,深入潜伏到贵族宗室甚至皇室成员之中,在《三醮》原文中,神教差一点就成功了,并且成功伏击燕王,致大明失去一位朝野上下皆看好的…储君。

储君?储君!

“我的天…”在《三醮》里,朱载宥一直被称作燕王,这出自于穿越者太祖的小趣味,每一任太子,在没有登基前都是燕王。毕竟他离整个故事很远很远,甚至就连身遭不幸,也不过区区一小段而已。

孟约十分努力回想,才想起原文中的大概描写,仿佛《三醮》里说这位燕王不是死了,而是绝死逢生,却失去了一整条手臂。这样的残缺放到普通人身上,是一件极为重大的不幸,而作为一个将继承大明天下的储君,身有残缺则在不幸之外,还意味着他将会失去继承权。

之后燕王就换了人做,如果不是今天,孟约根本想不起来,《三醮》里以后提的那位继承大统的燕王,根本不是现在的大明储君殿下,而是朱载宥的弟弟朱载宽。

而孟约之所以联想这么快,是因为陈维昌提到了诡异的黑底红太阳加白云纹图腾装饰,后期,官军所到之处,第一件事就是斩旗。那面旗帜被提起过挺多次的,至少比提起燕王的次数要高很多,而且是前后两任燕王加起来,所以孟约在听到后,才会记起来。

“有卤蛋,不会有事吧?”孟约心里发寒,那群人,从勋贵宗室皇室成员手上获得了不少违禁武器,据说最盛时期,连火炮都有。

“不行,我得想个办法,虽然后期对付这个教派被剿灭时是摧枯拉朽的,但最开始时很是给前往剿灭的官军造成不小麻烦和伤亡,因为火力太猛,且洗脑神功太厉害,到后期明摆着是来搞事的还有人暗中支持呢。真是的,这时候要在南京我还能进宫找人去,现在让我找谁,让我上哪儿去。”孟约越想越急得团团转。

“河南省的督抚是谁来说?”虽然官方称谓是总督,但不知为什么,很自然而然地就叫成了督抚,也不知道怎么来的。

这时候不是想这些的时候,那位督抚…好像卢宕说过一句,与他有旧,是掸月道长的故交,一起扛过枪打过仗的交情,加上性味相投,应该会很铁吧。孟约一边喊人准备快马,一边进书房去给总督府写信,她不知道写什么才能让这位总督即刻发兵,又担心是她思虑太过,回头没法下台。

最终,还是王醴与卢宕并大明官军的安危占了上风,孟约将整件事往坏了写,怎么坏怎么来,同时另写一封信去南京给宣庆帝。不管他是想太多,还是确实有必要想这么多,都要让宣庆帝知道,已经有一股势力在渗透勋贵宗室和皇室,而且,他们已经具有了武装力量。管是现代还是古代,当权的官府最敏感的应该就是这些私人武装力量,但凡是一个政权明确,官府有能力,中央没有对地方失去控制的国家,都不会容忍这样的势力存在。

“送去总督府的信一定要快马加鞭,送到督抚手上,送到南京的信,也赶紧去搭最快的的趟蒸汽机车,定要送到…”本来孟约想说懿安王,但懿安王亦是宗室,孟约担心懿安王即使没有被洗脑,也很可能身边已经潜伏了新教成员,因此孟约临时改口,“送到泛园,请杨首辅定夺。”

“小姐…”

“别问为什么,赶紧去,只要记住这是性命交关的事就对了。”此时,她宁可是自己想太多,也不敢去赌。

很快,两骑快马并出,一个去往谯郡车站,一个去往开封。

孟约没料到的是,送到南京的信反而更快些,因为…蒸汽机车这个月刚刚将速度又提升了一点点,而且是选的夜间段试行,并不向外售票。孟家的仆从过来,车站的人思量再三才给放行的,还再三叮嘱,方许人登车。

仆从一路疾奔,在午夜之前抵达泛园,这时杨廷礼已经睡下,按说等闲的人和事,是不可能让泛园的仆从去叫醒沉睡中的杨廷礼的。孟家的仆从急得嘴里冒炮,自家小姐恨不能在信封上写满大红的急字,显是不能等,泛园的仆从却是为自家首辅着想,上了年纪的人本来觉少,好容易睡着怎么能去打扰。

好在是杨廷礼今儿睡得晚,这时觉还浅,听得这时本该安静得风吹树叶都十分聒噪的泛园竟有人声嘈杂,问了一句门外的仆从,就这样孟家的仆从才得以面见杨廷:“阿孟姑娘是怎么了,出了什么要紧的事,叫她大半夜叩我门,非把我叫起来不可?”

虽然杨廷礼是笑语靥靥的,但仆从却有点被吓到,差点腿一软跪下,不敢多言,只把孟约给他的书信送上。杨廷礼见状,挥手命人把孟家的仆从扶下去安顿,他自己则撕开孟约用火漆封口的信,信上那个大大的通红的急字让杨廷礼笑着直摇头:“这姑娘,不知大半夜搞什么名堂。”

抽出信笺展开,片刻后杨廷礼收了笑:“这…”

新教成员不是没往高官大员家中渗透,而是杨廷礼这里…风吹不进水泼不进,到现在还没渗过来呢,所以杨廷礼委实难以想象,怎么还会存在这样一个教派,居然已经深入渗透到勋贵宗室和皇室成员身边。

虽然觉得不可思议,但这样的事宁信其有勿信其无,没有的话回头让孟约自己找宣庆帝解释去,要是有而一笑置之便不当回事弃于一旁,可就真是乐子大了:“备马车,不,备马,我要即刻进宫。”

“首辅?”

“别管那么多,赶紧去。”

“是。”

孟家的仆从在听到泛园仆从的动静后,才彻底安下心来,放心地呼呼大睡去,总算不负自家小姐所托。

孟约远在谯郡,不知道这深夜里,《三醮》的故事,这个世界,究竟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第三五八章 人祸更甚天祸,火灾险于天灾

宣庆帝从来不是瞎子,做为一个将大明一手带入宪政的帝王,原本可能出现的流血牺牲已经消弥于无形之后,宣庆帝得以专注地毫不分心地为宪政整理出一条康庄大道来。当深夜,闻杨廷礼在御书房等候时,宣庆帝没半分迟疑,若非有攸关江山社稷万民福祉之事,杨廷礼断不会深夜入宫禁。

不及更衣洗漱,宣庆帝披件大氅便往御书房去,御书房离坤宁宫挺远,宣庆帝甚至没叫御辇,一路急行进御书房。御书房外,宫人仿也感知到今夜不一般个个肃手而立,皆面带戒备之色,禁卫司已提前将御书房围得跟铁桶一般。

宣庆帝进到御书房内,杨廷礼倒还好,从从容容淡淡定定地稳坐喝茶,许是泡茶的人今夜也有些急,泡出来的茶很不合杨廷礼喜好,眉峰皱了一丝。摆手阻止杨廷礼行礼后,宣庆帝直接便问:“老师深夜入宫,所为何事。”

杨廷礼到底还是想给孟约圆圆场,回头要真没这事,他去谯郡好好训那姑娘一顿也就是了,真到御前到底不一样:“陛下,都转运盐使司陈维昌遇袭一事有一处,深夜思来叫我生生惊出一身冷汗。”

宣庆帝:“何处?”

“那黑底红日云纹图腾。”杨廷礼到底是宣庆帝的老师,话才说完,便知道,宣庆帝很可能早已经察觉到有这么一股势力意图渗透到皇室成员身边,“陛下早已知道?”

“自然知道,早前几年便有人往阿宥身边凑,因言辞略有谈及神明来世因果报应之说,当时我便命人将人驱逐。那之后,阿彰自外游历归来,身边也有那么一个人,阿彰是那时还是孩子性情,天天光想着怎么玩就够忙的,哪有工夫听那些因果报应。”宣庆帝说完笑道,“老师不必忧心,我已察觉有某一方别有意图,剑指皇室血脉。”

这样一来,话就好说了:“自太祖以来,国朝尚科学,倾举国之力,三百年来穷究天理,道家虽隐为国教,却不是深山问道著文修行,便是出世研医卜养生,星象术理。间或有国师掸月道长这般雄姿英发之辈,武能安邦,文能卜运。因此,我大明子民对各道家教派素怀善意,却不想予人可趁之机。”

太祖曾对“君权神授”说与一位崇尚道教的先贤辩驳数日,大力推翻“君权神授”说,不管太祖表面上有多少说法,如何引经据典,说到底了却只有一个原因——不能让神明凌驾于政统,不能使信仰漫过律法与道德。

宣庆帝垂目看向御案上的台灯,琉璃罩里如今早已不是灯烛,而是以钨丝电灯,光亮远胜于灯烛,且丝毫不因为气流而跃动。片刻后,宣庆帝抬眼看杨廷礼:“老师以为,此事当如何化解于无形?”

在意图推行宪政的风口浪尖上,委实不适合太动刀兵去做这件事,但又不能不做,因为杨廷礼的话中的暗示令人心惊肉跳。

杨廷礼起身,肃立躬身道:“臣有一良策献陛下。”

“谨候公言。”

“引正道抑邪道。”

宣庆帝瞬间知道了自己和杨廷礼的差距在哪里,哪怕道教是一副“爱信不信,爱理不理”,但真到道统之争时,那群老道简直能赤手空拳开山破石。不过,这也是有利有弊的,有道是请神容易送神难,还需好好商谈,如何在请神之后送神。

道教没有野望,但人心莫测。

杨廷礼既然提出这个大胆的计策,就有办法请了来能送走。

“还有一忧。”

“陛下请讲。”

“若乎正不能胜邪。”

杨廷礼笑道:“有吾等倾力相助,如何不能胜?何况,釜底薪已抽。”

一个谋人心,一个谋国,两只老狐狸达成一致,在御书房中定下逐虎驱狼之策。

此时,卢宕与王醴也终于找到准确的地方,起先他们有过可能已经人去楼空的忧虑,不想,竟是阵列严明炮火精良地打算开战,根本没有四散奔逃而走。这得有多大自信,才敢力扛大明官军,在大明疆域之内!

“督军,敌方有火炮。”

各地方驻扎官军并不配备火炮,这有多方面考虑,就是枪弹,平日除必要保养,时不时拉出来打打靶并不轻易列装。当然,卢宕他们出来时是配备了枪弹的,但面对火炮,依然不够看。

但卢宕是战场上下来的,谓身经百战丝毫不夸张:“不必正面交战,午后有雨,命人架柴准备放火烧山。”

“是。”虽传令官军有所迟疑,但军中是令出如山。

传令官军一走,卢宕对王醴道:“计策而已,不会真放火烧山。”

卢宕深知,不解释这一句,这位一府官长非在敌人到来之前先把他咬死不可。

“那就好。”实话说,王醴真有点怕卢宕会放火,这位在外洋战场上可是什么都做得出来,王醴怕他忘了这不是外洋战场,而是自家疆域。

卢宕岂会真放火,来前便已获,此地约二十余里外,便有村落民居,卢宕怎么也不可能放火烧山。再说,放火烧山可是重罪,要是不慎再将民居烧毁百姓烧伤,那即便卢宕有大功于国,也得把牢底坐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