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经验说,时下的衙门还挺好打交道的,因此孟约答应曹仲仑一声就驾上马车往督察院去。督察院的卷宗倒是好取,毕竟王醴在这任职过好些年,她一去人家就把整理好的都给她,她还想今天能早早回去,不想大理寺的卷宗却有点麻烦…

孟约到大理寺,差官道:“阿孟姑娘,不是我们不给你,是整理好的都被严寺卿取走了。”

天可见怜,他们真没有为难打鼓人的意思,他们一听是给打鼓人挑卷宗,那可是费老鼻子劲,翻遍了档房,把最曲折离奇的卷宗全找出来。可是,谁也没料到,严寺卿会忽然来这么一招,把他们全都弄懵,到现在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呢。

“那行,我寻严寺卿去。”严洵美是自家学生家长,且有《父亲大人日常》在,孟约觉着严洵美约就是日常很严肃,其实内心挺温柔的人。

“恐怕阿孟姑娘还得等会儿,方才通政司的右通政王…哟,瞧我这记性,那不正是阿孟姑娘的郎君么。”差官仍不能这会儿放孟约进去,谁知道里边的上官们在谈什么紧要的事,“方才王通政来时,严寺卿把左右都摒退了,我估计着这会儿谈的事我们不便听,还请阿孟姑娘这边坐。”

孟约也不计较这,等片刻什么的也不碍事:“没事,不用招呼我,我在这坐一会儿,严寺卿那边好了你过来喊我一声就成。”

虽孟约说不用招呼,但差官们很愿意招呼她,这边沏好茶端上来,大理寺里有事没事的都过来凑热闹。孟约对读者见面会早已经有了免疫力,所以十分从容,一点也没怵,只当是在戏堂子里与戏迷票友们谈笑风声。

这会儿,严洵美的公房里,王醴正朝严洵美赔着笑脸,可任他怎么笑,严洵美都一张八风不动的脸怼着王醴。王醴笑都快僵在脸上,严洵美不为所动,王醴:这时候,我很想说一句“你闺女还在我媳妇手上呢”,然而这话哪好出口。

“我这公务繁忙,劳王通政再多等等,哪件事也缓不得,王通政且再坐坐。”哪件事也缓不得的严洵美却有工夫起身,亲给王醴添茶。

茶也不是正经茶,而是严洵美用来消食的一壶乌梅陈普洱茶,另添了陈皮和山楂,还加了桂花,因没熬煮只投了少许料开水泡着,并不至太酸。王醴打进来,喝的就是这个,这会儿已经喝到第三盏,已然腹内空空,颇感挠心挠肺——按小甜甜的话,这都是饿出来的,人最基本的安全感是从吃饱穿暖开始的。

好在,严洵美没再添下去,处理完案头的公文后,严洵美抬头看王醴:“听闻小女的戏剧文学课老师是尊夫人。”

王醴:昨天我不过玩笑一句,谁能想一语成真,找麻烦的真来了,却是我自己寻上门给人送菜。

“确实如此。”

然后严洵美就一脸“来,大兄弟,我们好好聊聊天”,王醴便知今天这遭是跑不了的。

严洵美问:“听闻王通政极想要个闺女?”

还能怎么答,只能再次:“确实如此。”

“倘王通政有个女儿,精心教养到十三四,却一夜之间天翻地覆,王通政作何想?”

不作何想,要是小甜甜干的,捂着胸口也得叫好,不然还能怎么样:“或性天如此,之前不过被旧俗旧规所束缚天性,闺女不似儿子,只管她怎么自在怎么活便是,何必叫她身不能远,心亦不能远。”

严洵美:你媳妇把我乖乖听话,当亲爹当神一样崇敬的女儿带成现在这样你还有理,还有理得这么理直气壮,你哪儿来的底气,你媳妇给你的吗?

“但愿,将来王通政亦能如此作想。”出来混的,迟早要还,老夫且等着看那天。

王醴:“自然”

就是有那天,我闺女,自然是怎么都极好。

然后,严寺卿就把王醴送来的奏疏原封原样还给王醴:“老夫近日颇感不适,家中女儿事事与往日不同,叫老夫心思难静,这奏疏王通政带回去看着办吧。”

王醴:…

堂堂九卿之一,怎么能因私废公!

严·猫奴·洵美:呵呵。

这时有紧要的公文进来,差官将公文送入时,另禀报道:“寺卿,阿孟姑娘已至衙署。”

严寺卿看一眼王醴,王醴也回看严寺卿,最后严洵美才摆摆手,叫差官把卷宗拿出去给孟约。严寺卿琢磨的是,孟约可以放过,王醴是断然别想就这么过去。

王醴:只要不为难小甜甜,怎么为难我都可以。

孟约拿到卷宗时先翻看两份,然后问差官:“他们还在里边呐?”

差官:“公房里二位上官都颇肃然,想是有很紧要之事,阿孟姑娘要不先回,王通政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

“行,那我先走。”孟约自然还是想等一等王醴的,但没必要在人家衙署里等。

大理寺外就是街道,虽不是很热闹的干道,却也有不少饭馆茶馆,孟约寻一间茶馆坐下,楼上恰以看到大理寺大门。叫上一壶茶并几样点心,她正好一边翻卷宗一边等:“哟,这案情,电影电视剧都不敢这么演,网络小说也不敢这么编。”

一说到“网络”这个已经好久没想起过的词儿,孟约就有些出神:“有生之年还能用上网络吗?”

别看她在想网络,电脑这玩意儿她是真的就会用,什么不懂,属于连重装系统蓝屏之类的问题都要扔给维修人员去处理,她根本搞不定的。这时遥想网络,那也只能遥想一下,让她提一句什么的,那没可能。

甚至太祖都没万能到这儿来…

也是,要真是个工科男就能手造电脑,造齐飞机动车组和远洋船航母潜艇什么的,那工科生早连宇宙都装不下他们了。

“看来是用不上了。”无比遗憾呐,“算了,我最初只是想进入电气时代,现在已经能看到眉目,彩色电影也只是时间问题,我觉得自己肯定能看到电视的普及呢。”

嗯,得赶紧把有声电影弄出来,这是首要任务。

“话说,师兄今天有什么要紧事,怎么还没出来?”

#有生之年系列#

#嗯,你师兄给你背锅去了#

第四一四章 你戏多,你先来

快到正午,王醴才从大理寺出来,孟约干脆下楼,这点在茶馆能吃什么。

王醴看到孟约时,深深叹口气,他无奈的样子把孟约逗乐了:“师兄,我给你添麻烦了,真抱歉。”

“若真觉抱歉,赶紧催一催,把《父亲大人日常》拍成电影。”王醴从来万分支持孟约的事业,不管她干什么,绘本和电影,甚至是春宫。

因离长平里近,孟约和王醴干脆回泛园吃饭,吃过饭俩人一起逗逗正要开始学走路的阿雝。小家伙劲足,哪怕还不能走,那架势摆出来,也像是要跑,常被孟约捏着小手笑“这是还没学会走路就想跑,也是个急性子”。

“师兄,我刚才想了想,要不不先拍我的本子,先拍我学生们的。她们中真有很不错的,阿郑的《朱雀桥》,阿严的《父亲大人日常》,阿乔的《天宝风华录》都挺好的。”孟约还想,从女孩子里找出可以做编剧的,可以做美术指导的,可以做化妆的,甚至她想组成一个大部分工作都由女孩子们担任的剧组。

“此事可行,年年那侦探系列,这时拿到卷宗,明年能不能照常上元日开箱演新戏都未知。若能有别的电影看,大家想必也不会总催着你,且不说其他,《天宝风华录》委实是部十分不错的本子。”《天宝风华录》讲的是唐时发生在江南的一段故事,绘本中衣装考究,器物华美,尽显大唐风流,对唐时的风俗人情衣装也考据得十分地道。

阿乔姑娘的母亲是史家女,阿乔从小是看着外祖家中的史长大的,历史考据本就是她的拿手好戏。

“《天宝风华录》并不难于拍摄,只服装道具需要花一笔钱,我再琢磨琢磨。”绘本不能直接拍电影,还是得先写成电影台本,明儿孟约正好有课,恰能去长江书院问问,看有没有能写电影台本的女孩子。

午后,王醴还得去通政司,孟约则得在家看卷宗,午后曹仲仑还把刑部和应天府衙的卷宗都给她送来。孟约便把拍《天宝风华录》和《父亲大人日常》的想法跟曹仲仑说了说,曹仲仑道:“如《朱雀桥》和《天宝风华录》这样的戏本我可以写,但《父亲大人日常》的戏本和电影台本我是真不知道怎么写,你得另寻人。”

《父亲大人日常》根本没有什么故事情节,虽然也很有趣,也很好玩,曹仲仑自己都很喜欢,可穷尽心思,曹仲仑也想不到该怎么编成戏本。

“那个我有主意,这样吧,明儿我同女孩子们说说看,总是她们原作,要尊重一下她们的意愿。”孟约说着便同曹仲仑定卷宗,有些卷宗上的案子实在太离奇,离奇到离谱,这种放到电影和绘本里反而会被质疑逻辑,得首先放弃。

先挑出二十几个卷宗,曹仲仑便告辞,道要回去再看看《天宝风华录》。

酉时初刻时,仆妇过来说德麟班的桑班主同常抱云有事登门,孟约想着这点可能是为晚上放映电影的事,便搁下卷宗往前厅去。桑班主同常抱云确实是为电影的事,但事一说,孟约奇怪道:“票卖得好,难道不是好事吗,说明大家伙儿都喜欢电影。”

“我本也这么想,还是常先生说有些不对,道是有人从中做了推手。”桑班主起先还觉得常抱云想太多,但票卖完下边还没散,乱哄哄的嚷着求票,那就有些不对劲。因说了没票站着挨边边角角里看也一样能看,左右没声音,只有画面,按说人群应该散开,德麟班过多少大红大此的戏的票,从没有说明白事人群还不散的。

常抱云是世情看得多了,遂什么都能看出点眉目:“总是有备无患,没有更好,还是得做个万全的准备。”

“那幕后推手是为什么呢?”自打穿越后没怎么遇过坏蛋,孟约都差点忘了这世上还有坏蛋这种生物。

“这我可看不出来。”

“那我们该怎么办?”只是把电影炒火热,又没诋毁,也不知道幕后的人想干什么,似乎也不好作对策。

“想想电影若真引得万人空巷时,会如何。”常抱云和桑班主都是一脸的“你戏多,你先来”。

孟约:…

“什么事铺太开都容易鱼龙混杂,说要唱衰电影吧也不像,那…捧杀?还是造虚假繁荣景象来麻痹我们,让我们全投进去,最后全打水漂,挫败得没法东山再起?”孟约也就照着套路猜猜看,具体怎么着,她哪儿知道。

常抱云:“或许都有。”

“话说投入和产出暂时是不成正比,目前也只看到昨天一场电影的回头钱,我们还是赶紧把电影院弄起来吧。到时候一天到晚放个十场八场,每场卖个三五百张票,不用多久就能回本。”不管什么事,挣到了钱才能继续干下去,好些人靠这吃饭呢。

电影院要盖也不难,要赶一点,三个月能建成,土著们的建筑手艺完全能达标。找工学院设计图纸,回头在城中选个地方年前就能有,年前没有的时候,可以考虑先买间戏楼,把窗户全蒙上,里边用灯来照明,也能支撑过这段时间。

露天放也可以增加场次,增设地点,只是需要朝工学院多订几套映画机,再从各家戏班里选些人手去学怎么用映画机。同时呢把能建的剧组都建起来,电影源源不断地拍,源源不断的放,源源不断地有收入,这个产业链自然会慢慢成型,管幕后推手想干嘛,都不过是送电影青云直上的好风。

三人在厅中把方方面面都想到了,各有对策,不管对方使的什么招,总都不至于手忙脚乱失了方寸。

夜里,再放映电影,果然比昨天晚上火爆不知多少,应天府衙干脆派了差官来维持秩序。好在孟约提前在戏票上写了观影需知,这时节的人多半很愿意守规矩,尤其是明打明摆在面上的规矩,因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嘛。

经一天的发酵,第二场电影终于在万众期待中开演,果如孟约他们所想象过的那样,真正是万人空巷,齐齐来看电影。

第四一五章 南京制片厂

《菊下楼》第二场一开场,就是菊下楼的破旧招牌,和那间几乎要被风吹进江里的小楼,以及站成石雕的由常抱云饰演的太祖。之前孟约就看过一次第二场戏,不过是没精修过的片,这回表修过,字幕也重新设计过,比上次看起来观感要好不知多少。

这种好,从第一次看到电影的土著们身上得到的反馈就更鲜明得多,孟约料想得到电影这种演绎方式的出现,只要不引起恐慌就很容易被大众所接受。所以对于这个她没什么担心的,目前电影的储备也足,除《疾风令》《菊下楼》还有将由军部来组织拍摄的《将军令》,以及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由宣庆帝个人出资投拍的《太祖秘史》,倒不愁没电影可看。

现在,孟约琢磨着,最可能产生麻烦的就是戏班的转型。固然有能成功转为电影演员的,但也有不能的,这时候这些人的生计怎么保证就是个极大的问题。

因此,在电影一天比一天火爆,电影院正紧锣密鼓筹备着的时候,孟约反倒在琢磨民生大计。可她真没什么太大主意,到最后还得找杨廷礼,得亏最近没那么忙,杨廷礼能抽出工夫来同她谈。

“此事,我知道,阿孟姑娘不必太过担心,这事从一开始你们的考虑就很周详,就算会有一部分人失业,也可以分散到其他行业中去。如阿孟姑娘所说,电影是个极大的摊子,现在的人手非常紧张,不管是造机器,还是拍电影放电影,建设整个电影业,需要数不清的人,那又何必担心有人失业无处安排。确实有些活年纪大些的人干不了学不会,但总有简单的他们能干的活,这么大摊事,总不能每一环都这么难以上手吧。”眼皮子底下发生的事,哪有什么能瞒得过杨廷礼,只是问题不大,杨廷礼才没去过问而已。

“一说这个,胶卷啊,映画机啊影画机啊,加上以后还需要冲印厂电影院和下乡去放电影的放映员,倒好像也不愁安排人。眼下是南京,日后就是整个大明,都得事先想周全,不然遇到背后下黑手的人,临时来找对策那就失了先手。”另外,孟约觉得这事是从她开始的,她就有责任把这事办好。

“理应如此。”

孟约说着还征求一下杨廷礼的意见,问他接下来应该拍什么样的电影,因为总觉得应该干点有意义的事呀。

杨廷礼不由得失笑:“自然是阿孟姑娘想拍什么拍什么,这并不拘,官府若认为有什么需要拍的,自会知会阿孟姑娘,或者干脆寻人拍。”

“可是…”总觉得这样有点有违她当初的想法,对了,她当初的想法是什么来着?哦,用来进行文化上的侵略,那应该拍什么,怎么拍?

舌尖上的大明?现在的大明,可不止在舌尖上,而且也不应该被局限在舌尖上。

“阿孟姑娘若委实想做点什么,阿孟姑娘之前不是提过,要为大明拍个电影,军营如今有军部负责,阿孟姑娘大可去拍拍山川河流,风土人情,饮食衣装,书院医馆。届时,可以先向陛下求个手令,让你想去哪里拍就能去哪里拍,只要不涉家国机密,便都由你。”孟约一腔想为大明做点什么的心,杨廷礼还是很能体谅的,因为大明有许许多多仁人志士心皆同此。

杨廷礼一说,孟约就想到了《国家地理》,按土著们的命名方式大约会取“大明风物”之类的名字吧。孟约想着就问杨廷礼,杨廷礼:“地理是地理,风物是风物,前者天生万物,后者人道造化,各具雄奇玄美,不可同一而论。地理不妨交由工部,山川水文没有比他们更了然于胸的,再往科学院去请一两位院士,管保能做好。至于风物,那便要靠你们了,美有万千种,各人所见不同,风物才好以电影的方式如故事一般讲述。”

孟约:我明白了,地理都是干货,不能搞情怀,也不能串成个故事来讲,本来嘛,国家地理是光凭风影画片就能征服所有人的。而风物,要卖卖情怀,讲讲古说说今,讲讲时风世俗,说说代代相传。

“那我去工部?不行,得先把影画机多造几台出来,造得再轻便一点,等能单手拎着过山过海时,才好去拍国家地理。现在还是先拍拍大明风物吧,就叫大明风物可以吗?”

“自然可以。”

孟约说干就干,工部那边也找去说了说,工部一听比她还感兴趣,年年都要去不同的地方勘测山川水文,要携带一大堆设备,不妨再多带一个。一则电影画面记录更详实,也同样可以用来存档,多么直观,再则也能让世人看看,工部吏员们工作有多艰辛,谁也不是白吃干饭的。更重要的是,能通过这些电影一点点告诉世人,为什么要费这么大力气去勘测山川水文。

去长江书院讲完课,孟约也不一一询问,直接在课堂上告诉女孩子们,她们写的故事画的绘本,将有机会成为电影,愿意不愿意都可以夹带在课堂作业本里交上来。另外,还询问有没有能写戏本的,戏本和电影台本很有共通之处:“孟老师,我们不是很会,但是我们可以学。”

“那行,回头我把曹学士请来给你们讲讲课。”

“谢谢孟老师。”女孩子们可兴奋了,一想自己画的本子写的故事能被拍成电影,她们就好想一起惊声尖叫,哪还存在什么愿意不愿意。

“不谢,回头教坊司会给你付报酬,现在暂时还不知道有多少,得看电影的收益情形才能定。”

女孩子们倒不是很在乎报酬,当然,谁也不会嫌钱多咬手。

孟约从长江书院出来直奔德麟班,问桑班主:“我们是不该拉出来人,组成一支专门管拍电影这件事的队伍?”

桑班主也有这想法,目前事少,他们四处奔走可以,待日后事多,一个人才能干多少事,就他们几个人得干到什么时候去:“我亦有此念,孟夫人以为应当取个什么名儿?”

横店?好莱坞?广电总局?呸!

“南京制片厂。”

桑班主:啥?

这是我肯定有一群假读者的小剧场:

读者群里求问新坑事宜,虽然珠玉还要写一段时间,但新坑要开始准备了。结果,群里只有一个自称黑粉的姑娘冒出水面,说完怕我坑她后,又因为怕我坑她说爱我,然后…

我:爱太祖还是爱我

读者(毫不犹豫):爱太祖

我:爱太祖还是爱年年

读者(万分为难):好难选,都喜欢

我:讨厌,在我和太祖间毫不犹豫选太祖,年年一出来你就为难

读者:你怎么能吃自己孩子的醋

我:我就是连自己孩子的醋都吃的人!

第四一六章 到底时境不同,不可同日而语

日后的大明影视圣地,南京制片最初是在一个位于近郊的旧庄园里,因这里产出有限,庄园主人疏于打理,孟约他们要买,很快就买到手,价钱也极低。出资的是孟约和常抱云、桑班主三人,最开始的时候,三人是想,回头拍好的影片可以在这做后期,有人管理日常工作,安排拍片,审核剧本,做剪辑,再到组建剧组,管理演员等等等等…

孟约起初想安排几位书信助理到南京制片厂工作,几位书信助理哪肯啊,她们可爱给孟约看书信回书信了好么,而且还有提前看绘本的福利,才不想换别的活干呢。

没办法,孟约和常抱云只得一合计,在电影学院招人,承诺的月钱不算低,但也没高到哪儿去。在南京这样的地方,不过刚够过活罢了,但一旦搬到近郊去,他们将可以很快能买得房置得起地,这就全看各人思量。

“阿孟姑娘,别的我也不会,就在戏班管过里里外外的琐碎事,我能干什么?”

孟约指着布告说:“那就看你是想到制片厂管琐碎事,还是想到拍电影的剧组管琐碎事。”

“都行啊,剧组里有事就去剧组,厂里有事就在厂里,我不挑。嘿,还当我以后就没活干了,也没个一技这长,既不会吹拉弹唱,也没下过甚苦功。幸好,阿孟姑娘还能给我们口饭呼,不然电影一出来,我们这些人,可真不知道上哪相生计去。”

“人活着,怎么可能生生饿死呢,总有地儿找活计的。”

“阿孟姑娘,那我们以后想拍电影,该去找谁呢?”

“找教坊司也可以,去德麟班也成,教坊司会重新给你登记造册,到时候有什么要拍的电影,我们会在教坊司和德麟班张贴布告,你们觉得自己能演好就来。等到差不多的时候,剧组会安排你们试戏,试戏通过自然就能拍电影了。一部电影同时会需要很多角色,所有在大家伙儿也别都只盯着主要角色,配戏配精彩了,那也照料赢得满堂喝彩。”孟约正打算拍的侦探系列,太祖已经被常抱云预定,其余的角色都还待定,按照一场戏一个案情来看,会需要特别多配戏的角色。

原本忐忑不安的众人,今日在教坊司中听到孟约这一席话,终于放下一颗心。不管怎么样,只要还有戏演,他们就能找着活干,能找着活干,一家大小的生计就有着落。

“很快就会开始拍《天宝风华录》和《朱雀桥》,还有《父亲大人日常》,届时都会需要不少人来出演,大家留意着,约就是这个月的事。”梁礼光婚礼一结束,很快就会和宋慧芝女士一道回南京,到时可能还会有邵佳思。

梁礼光预定了《朱雀桥》,他很迷疏狂风流,林下风致的魏晋时代,所以一听《朱雀桥》要开始组建剧组,就给孟约来信,说要把拍摄的活留给她,不许给别人。《朱雀桥》基本有着落了,接着就看谁来拍《天宝风华录》,一时间,孟约还没想到合适的人选。

梁礼光镜头语言如诗,确实很适合拍魏晋的风流高致,拍大唐怎么也得带点华丽丽的感觉,李唐爱牡丹,诗里写着,史书上记着,岂能有错。

今天教坊司这一趟,倒是初步确定了南京制片厂的职工人选,管过戏班的可以继续施展管理才能,擅理杂务不管剧组还是制片厂都有大把的杂务需理,擅调停中和各方人马的也可以做公关。擅长演戏的自然是继续演戏,对拍电影有爱好的,电影院也教拍电影,还有场记啦,道具啦,灯光啦,布景啦种种,都需要人手的。

这边仍还热火朝天安排着人手时,孟约一打眼,竟看到宣庆帝身边的内监在旁边笑吟吟冲她打招呼,孟约忙起身,问道:“这是要我走一趟吗?”

“正是。”

孟约同内官出教坊司,才问怎么回事,内监道:“是太子殿下来信了,官家请阿孟姑娘过去相商呢。”

“又来信了,这回说什么?”上回来信就给她找麻烦了,这回要再敢,回头看她不找回来。

内监只道不知,一路送孟约至坤宁宫,萧皇后正在那教明章公主合香,这是小公主最近的新爱好:“年年快来,阿章合了一楼有淡如竹叶的香,偏一点竹露都没用。”

“我说怎么清新得跟进了竹林一样,原来是公主殿下在合香,待暑热来时点上一炉,想必很凉爽。”

朱载章眯着眼睛笑开颜:“等我能合好香,给姑姑送一匣。”

“那敢情好,先谢过公主殿下。”孟约说着,随着宫人的引座坐下。

萧皇后便把朱载宥的信直接递给孟约,孟约打开一看,先是问候帝后,然后是告知在外一切安好。然后就是问之前说的阅兵式现在准备得怎么样,一行使节大约明年能回,他们打算带着外洋诸国来大明参观访问,届时希望能把大明长城好好给诸国展示一下。

孟约:“明年肯定能来得及,最开始训练的,现在已经很不错了,我们打算先拍一盘,叫人带给太子殿下,那样一来,殿下想怎么放怎么放。大明地理风物也可以先拍个简单的,不说拍别的地方,光南京城就很值得一拍。”

关于拍南京城的想法,孟约早已经有,她想给大明的未来留下各种各样珍贵的影像资料,供人好好琢磨封建帝制慢慢走向宪政的过程。以及,这么好的大明,这么好南京,不拍下来叫后人心向往之实在太可惜。

“那就更好了,年年再等等,官家在同阿宽说功课,阿宽这孩子,不像阿宥总知道自己该在什么时候做什么,阿宽呐…是个淘气的。平日没少叫我和官家头疼,偏他嘴甜,能哄得人心花开,哪舍得说他。诶,孩子啊,是真不好教。”萧皇后说着,忽看孟约。

孟约:看我干嘛,这时候可别看我,怪吓人的。

“诶,也不行,阿宥是在谯郡无人知他是太子,阿宽这淘气孩子,就差整个南京都认识他了。”萧皇后本想说太子都能在孟约那被养得这么好,朱载宽没准也行,但到底时境不同,不可同日而语。

孟约默默舒口气,幸亏,要真是个淘气到上蹿下跳的,她怕自己压制不住体内的洪荒之力。

嗯,还是说阅兵仪式的事吧,猴孩子不是什么安全话题。

第四一七章 我和小甜甜的日常

宣庆帝也只说阅兵仪式,淘气孩子可没想过扔出去麻烦谁,宣庆帝的意思是,先进行一个简单的小阅兵式,等于是做个预演。宣庆这同兵部已经商议过,兵部道可以,这时叫孟约来,是问她而今军营里那拨工学院的学员,哪个更适合拍阅兵式。

关于拍阅兵式的事,孟约思索已久,这时宣庆帝一问,她便道:“孔林和谭增明、钟景旗鼓相当,各有优点,也各有缺点。左右,拍阅兵式也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能拍的,叫他们一起都去拍,多方互补,左右日后是要再剪辑的。为阅兵式,也不怕多浪费点胶卷盘,再说这会儿胶卷盘已经能量产,费在这上边也正得其所。”

“那便这么安排,拍摄之事兵部另会遣人襄助,阿孟看着安排便是。”宣庆帝不可能到现在还不知道孟约这怕麻烦的脾气,一股脑把什么都扔给孟约叫她负责,那孟约非哭给他看不可。

这样有人襄助,孟约是可以接受的,因为会给她一种“不用我负责,遇到麻烦有人扛”的错觉。这样阅兵式拍摄过程中产生的麻烦和问题,才会让孟约有一种“没事,我先解决,我解决不了不还有人嘛”的想法。

虽然孟约早知道搞政治的人心都黑,可不是没想到还能往她身上使么:“行。”

萧皇后不轻不重地瞪宣庆帝一眼,同孟约道:“要是有什么为难的地方,可来寻我。”

“还是殿下对我好。”

宣庆帝:…

合着坏人他全做了,那俩都好人。

好罢,他本来就不是什么好人,当皇帝的要真是好人,那才奇了怪了。

打宫里出来,孟约就去兵部,在学员们已经能安排好军营中的日常拍摄后,她就鲜少再去军营,毕竟那是官军们驻扎所在,便是家眷到访,也一般是不进营房的。所以,这段时间,多半都是学员们出来寻她。

“阿孟姑娘来了。”

“是呀,叶侍郎这会儿空不空。”

“我去瞧瞧。”

孟约来兵部也好多趟了,衙上衙下都见过她好多回,自然不回再对她进行惨无人道的围观。不多会儿,差官出来冲孟约道:“阿孟姑娘,可以进去了,叶侍郎道也正要寻你呢。”

向差官道声谢,孟约一脚迈进叶侍郎公房,自从孟约要跟兵问有走往以来,都是叶侍郎出面,这会儿两人也算顶熟了:“叶侍郎。”

“阿孟姑娘,来,这边坐。我料想到你今天会来,特地带了好茶来,意让你吃兵部衙门的陈茶梗子,怪不好意思。”公房里能有什么好茶,叶侍郎今天不但带了好茶,还特地带了一瓮好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