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郡主或许早已察觉到了,这个小胖妞虽然是个闷葫芦,却是练就了察言观色的,偷偷凑近李敏的耳朵说:“隶王妃小心点四公主。四公主妒忌隶王妃。”

“为什么?”李敏觉得太医院那些太太们妒忌她还有些理由,毕竟她李敏抢了她们老公的风头。

和四公主以前见过面都没有,哪里来的恩怨。

脑袋里灵光一闪,想起了尚姑姑刚说过的话。

“都说四公主以前喜欢隶王——”说完这句话,永乐郡主也觉得哪儿不妥,赶紧拿手捂住嘴巴。

喜欢朱隶,皇上却不把女儿指给朱隶,为什么?李敏不用想都知道。万历爷生怕女儿去了护国公府以后,一颗心全给护国公府。到时候,护国公府如果有谋反的心思,岂不是更容易了。

这个四公主不是心高气傲,就是想的太天真。

既然知道事情原委,她也不用和这位四公主客气了。轻咳一声时,一记眼神扫过去就是了。

福乐公主接到她回来的眼神,明显一愣:竟然敢和她这个公主瞪眼?!

礼乐响起,皇上来了。

众臣起身,朝拜: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万历爷今天兴致看起来不错,笑眯眯地抚了抚白茬:“平身。”

群臣整齐划一,哗一声,坐下。

千张筵席,围于湖畔,颇为壮观。只见湖中停泊了数只小船,貌似都是已经准备好了余兴节目。

李敏随众人向皇帝太后皇后敬了酒,坐下,宫女端了两盘菜上桌,筷子刚夹了一块东坡肉片入口。只听周围一片觥筹交错,全都是互相敬酒恭贺的声音。

今晚真是好时节。户外的风不是很冷,乃至有些暖意。万寿湖上风平浪静。一盏盏灯笼悬挂高处,与当空的黄金明月,形成了众星捧月的美丽图卷。

是人在这样美丽的风景下吃酒,都要醉了。

不过,很多人是吃的满身是汗,都没有吃到任何东西,掌心都早攥出来一层汗。李敏知道,自己小叔是出来之前已经摩拳擦掌,准备狠干一场。为此,尤氏说过小儿子:不要太出风头。

太子的手掌心,早全被汗湿了,酒杯握都握不紧。

不知哪个宫里的娘娘,带了群宫女,在万历爷和太后皇后面前表演群舞。舞姿虽然很美,可是,万历爷看着不是很有兴致。太后一样,对于宫里的舞蹈早已看腻了。天天不是念佛就是看戏,后宫的日子度日如年。要说太后哪点有兴致,那就是看子孙比来比去弄些新花样来讨好她的时候。

皇后早知道这点,节目都安排好了。

舞蹈过后,先想着讨好太后。皇后笑吟吟对太后说:“太后娘娘宫里不是有备了些赏赐想送给儿孙的吗?”

“哀家是逢年过节,不会少了每个人一份。”

“那就对了。但是,太后给孩子们,孩子们不给太后准备点什么,是不是不孝顺不能拿太后这个赏赐?”

万历爷在旁边和皇后一搭一唱:“这样好了,由朕与太后、皇后来主评,看哪家大臣或是我们自己家的孩子,有得太后赏赐的资格。”

底下的人,早准备好当猴子给三个主子耍一耍了。耍的好,是升官发财的机会。

李敏吃了杯茶,正想着这事儿应该不会落到自己头上了,毕竟,这时不像那时的百花宴,没有一个愚蠢的人来拉她上场比赛。

转头,与小胖妞永乐郡主再说些话。

礼部太监站在台上,宣布入选比赛的选手名单:“皇上有旨,各位皇家待字闺中的公主、郡主,以及大臣们的千金,都可以自报名参加灯谜会。哪家媳妇自愿参与,也不是不可。”

原来是玩灯谜。

这个是常有的比赛项目,很多人都早已准备好了。大家都觉得难度不大。

等礼部太监宣布比赛规则:“每人手中一盏灯笼,在灯笼上书写题面,全场答不出来的题面为优胜。优胜可获得太后赏赐。”

这个可就真的不容易了。大家原想着是猜灯谜,结果是让大家出灯谜。不愧是能想出比赛规则的玩家,脑袋水平高一级不止。

现场多的是,文采卓越的文官。听说历代的状元探花都到场捧场了。而女子们出的题面,毕竟不像那些要做官的秀才们从小刻苦读书,都说女子无才都是德,能赢得了文官的智慧吗?

太后、皇后、万历爷,想看,想玩的,是这点爽快了。

“完了,完了!”永乐郡主在李敏身边跳脚,“本郡主文采不行,让我猜个灯谜或许能瞎猜,要是写灯谜,我怎么会?要出大丑了。”

不参加不行吗?

像她李敏嫁了人的,可以避嫌,避免抛头露面,可以借口不参加。可是,对那些像永乐这样未出嫁的,肯定是不行的。因为她们没有借口不参加。不参加,等于是说自己没有一点才华。这对她们这群等着男人来娶的女子而言,是致命伤。

实在是看这个小胖妞可怜至极,李敏向永乐郡主勾了下指头。

永乐的耳朵贴过去她嘴边上。

李敏给她说了个题面,让她写这个就是了。

永乐点点头。

一群未嫁的女子们,从席中走了出来,在太后皇后万历爷面前,开始在宫中准备好的小灯笼上书写题面,并且署名。谁先写好,谁先交到太监手里。太监依次排好灯笼的队伍,当众宣布题面,席上任何人都可以作答。答对者,按照题面的难易,可以获得不同程度的赏赐。貌似,赏品都很丰厚。

永乐一个字一个字,慢慢地写着,李敏告诉她的题面,以她智慧,她也猜不出答案,只知道光是记住这个题面都很难,生怕写错了李敏说的话,她在心里不断地重复,一笔一划很认真地写,害怕写错一划闹笑话。

场中也没有人留意小胖妞,都知道她永乐郡主除了胖,没有任何优点。

等四周貌似风很大,都四面透风风围着她一个人转的样子,永乐一惊,抬头,才发现,现场只剩下她一个人没有写完。

底下的笑声接连不断。

鲁王妃黑了脸,想自己女儿究竟蠢不蠢,既然都不会,随意写个简单的,也好过留到最后丢人现眼。

“郡主到现在都没有开窍吗?”上次在光禄寺卿家给永乐使绊的五小姐孙红艳,抱着闺蜜的肩头乐不可支。这群小姐们只要看到永乐的蠢样,一个个都是忍不住想从头笑到脚,巴不得永乐永远出丑。

在她们看来,永乐也只有出丑的命。

李莹拿起丝帕,跟随那群人轻轻捂住微扬的嘴角。没有想到,台上有个人的目光,已经锁定了她身穿的裙子上。

太后是纳闷了,怎么有人穿的缎子,与自己那匹花布一模一样。明明织造处说了,只有一匹。她这匹花布不是送给李敏了吗?怎么是李莹穿了?李敏不见有穿过?

李敏扫过太后那脸上一丝表情,知道有人要栽了。

她这个大姐真不知道怎么说才好,明明是个那样聪明的人,要说,只能说,是李莹这个当妹妹的,太能给自己大姐泼脏水了。

李华还不知道这个事已经穿帮,毕竟她地位低,坐在后面看不见前面。

对面,皇子位里,朱济扫到了李敏眉梢飞扬的瞬刻,不免失笑。

“八哥,是不是隶王妃又知道别人不知道的什么事?”十一爷朱琪看见他的表情,笑着问他。

朱济收起笑意,小声对他说:“不要坏了人家的好事。”

“我只是想,八哥你帮了她那么大的忙,却都是帮她老公的忙。”朱琪撅撅嘴。总觉得一事归一事。朱济这个帮,得不偿失。帮的人变成了朱隶,朱隶更不会想着还他老八的情了。

朱济低下眼:“不过是提前放行。皇上不是真想碍着发送粮草,毕竟,如果边疆守卫出了什么事,皇上也不想。”

朱琪知道他是为李敏说话,一撇嘴:“八哥,你不要忘了,她是隶王的人了。”

这点他怎么会忘记呢?

不过,他想的,相信和老三想的一样。像她这样性格的女子,真能忍受得了接下来发生的事?或许到那个时候,她能看的更清楚些,谁最适合她。

永乐急匆匆署完自己的名字,把灯笼交了出去,一面向久等的皇帝太后皇后低头道歉。

太后看她样子,却也平常不是讨厌这个小胖妞,毕竟是与皇家有血缘关系的孩子,温和地点头:“不过是个游戏,是输是赢大可不用放在心上。郡主尽心尽力,哀家都和皇上皇后看在眼里了。”

永乐轻轻舒口气,想着这个脸丢都丢大了,接下来,没有比这个更丢脸的了。大可不用再提心吊胆,心因此安定了下来,回到自己的席位。

太监按照灯笼摆放的顺序,念题给皇帝太后以及众臣听,按照规则,念完题面,答案揭晓以后,再报出出题者身份。

第一道题是:“一张弓箭。”

答题开始,由于是第一题,众人还没有回过神来抢题,万历爷抢先开了口:“这个简单。朕来答,谜底是一个字'弹'。”

众臣回过神来了,却不知道该不该高呼万岁。因为,这题实在不难。

场内突然出现一片寂静的尴尬。万历爷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了,拿起酒杯挡着胡茬掩饰。

皇后率先找到了话,话声打趣地与万历爷说:“皇上,你这样抢题,太后的赏赐都是给孙子的,你这不是抢了儿子的赏赐?”

万历爷连忙顺着皇后的话,点头:“以后朕不抢了,今晚的题,全让给太后的孙子们去答。”

太后满意万历爷与皇后和睦相处的气氛,问太监:“谁出的题面儿?”

“光禄寺卿家的五小姐。”

孙红艳闻声站了起来,规规矩矩地福身。

太后知道她是皇后家的亲戚,笑道:“不错,有勇气当第一个。哀家的赏赐不给皇上,给你。”

孙红艳高兴地差点跳起来,跪下感恩:“臣女恭祝太后万寿无疆。”

万历爷像是撇了撇嘴角,不太高兴自己的礼物被人抢了。

第二题看起来也不难,叫做:“旭日升空。”

很快的,有人抢答:“九。”

这题随之揭开出题者的身份,是七公主出的题。七公主今年十一,不大不小的年纪。

万历爷感觉这题还是出的太容易些了,不符合皇家公主的身份,感慨一声:“论朕的几个公主,无疑,四公主的才华是最深得朕心的,只可惜已经是他人的媳妇了。”

四驸马家里的人,连忙诚惶诚恐地站起来。

福乐公主是宫里有名的才女,最擅长对诗,做灯谜这种,对于福乐来说,确实不难。

题面一道一道往下念,可能真是女子出的题面稍微简单,很多题都是很容易第一轮已经被人解开了。万历爷听完后面的,觉得自己家七公主也不算真的太逊色,脸色稍好。但是,究竟今晚的优胜能花落谁家呢?

眼看这个题越到后面,却越显出了些难度。看来是高手喜欢藏在后面。

场内的气氛越拔越高。

礼部官员念:“年字出头,打一成语。”

第一轮,有人举手,没有答中。

李敏倒是早猜出来了,而且知道是谁出的,只要看到尚书府里那位王氏的得意样,都知道是李莹的佳作。

只可惜,只到第二轮,状元郎亲自出马:“有生之年。”

李莹瞬间败下阵来。

万历爷哈哈大笑:“不愧是朕钦点的状元。徐状元,你今晚收获颇丰啊。”

徐有贞貌似今晚有意露一手,已经斩获了五件赏赐,而且都是其他人答不上来他才出手,略显出才高八斗不与他人同的气势。

“回皇上,都是太后的赏赐,臣受之有愧。”徐有贞答。

“无愧无愧。”

王氏和李莹,还有李大同,都对这个状元郎突然有了些另眼相看的味道。

徐有贞貌似和历代状元不同,不喜欢出头,比较默默,导致很多人都以为他其实很一般。现在看,其实很不一般。

到了最后一个灯笼了,场内的人都知道那是永乐写的。礼官未念题面前,底下一群人已经先闷笑,打算等着笑话永乐。

太后都有点害怕地喟叹一声,生怕这孩子受了打击,本就是打击够多了。

哪知道题面念出来后,那些笑的人全哑了声音,全场那个安静,只剩下风吹拂万寿湖面的微澜,象征所有人心里头的惊诧。

【94】赌约

圆溜溜的一个圈,无手无脚地上滚,它在前面拼命跑,你在后面赶紧追。

是什么?

西瓜?球?

不是,都不是一个圈。

听着都糊涂了。从来没有听过的东西。

万历爷皱起了两道半边花白的须眉。太后和皇后,都颇显意外地看了下小胖妞。

这孩子,不是除了胖,什么都不会吗?

“她这出的什么题目?乱来吗?这妞是不是脑子进水了?这是什么场合?竟然想着糊弄皇上太后皇后吗?”

孙红艳等一帮人在底下议论着,打死都不信,小胖妞能出了一个所有人都回答不上来的灯谜。

可是,过了片刻,没有人举手回答。因为浅而易见的西瓜橙子等答案,要是随意站起来说,会被皇帝嫌弃你是不是傻子。

西瓜、橙子掉了就掉了,没有必要追。至于球,也不是个圈。

没人想的出来,真成了谜了。

礼官站在那儿都窘住了,怎么办?第一次遇到真没有人回答出来的题面,反而不好交代了。

鲁王妃当时还没有想到这是自己女儿做的真能难倒大伙儿,提心吊胆生怕这又是什么人出的套,保准等会儿所有人要嘲笑她女儿。手指头的绣帕用力地揪紧。

比起自己母亲,永乐郡主显得淡定多了。因为,李敏把话都告诉她了。在前面的人忙着猜灯谜的时候,李敏独自给她上了不少课。小胖妞现在胸有成竹。

万历爷那一眼瞟过了朱永乐的脸,对方的淡定从容让他眉头一挑,一拍大腿,乐道:“朕还真是猜不出来。在场的爱卿,有谁知道谜底的吗?”

皇上都自己说自己猜不出来了,底下人哪怕有五分的把握都不敢轻易冒险出这个头,答不对要挨皇帝说。况且,这题真的挺难猜的。最少他们想了很久,都想不出会是什么东西是自己见过的。

“都不知道?”万历爷高高耸起的眉头表现出惊讶,随之,更乐了,“没想到朕的郡主,朕的亲侄女这么有本事。来!郡主,你起来给大伙儿说说谜底。”

太后和皇后跟着一块儿点头,都对谜底有着十分的盼望。

朱永乐站了起来。当她站起来的时候,很多人突然发现,这个小胖妞变了样,仿佛全身罩住了可以吸引人的光芒。这在以前,想都不用想的。

其实仔细看,小胖妞除了身材胖了点,自己父母长相又不差,五官长得也算有模有样。

孙红艳见对面的青年才俊都注目着朱永乐了,咬死了嘴唇:这个该死的小胖妞,是突然得到什么神人的帮助了?否则,自己怎么可能想出这样的谜题?

福乐公主的眼睛,眯了眯,从朱永乐的背影挪到了朱永乐身边的李敏。

李敏吃着茶,好像现在发生的任何事都与自己无关。

“说吧,永乐。”太后温柔慈祥的话声传过来,像是安抚小胖妞一样。

朱永乐点了点头,张开唇瓣,吐字方准说:“淮扬一带的民间,有这样一项传统的游戏,叫做滚铁环。回皇上、太后、皇后娘娘,这正是臣女所出题面的谜底。”

“哦?”万历爷的圆珠瞪的圆圆的,“有这样东西吗?朕怎么以前都没有听过。”

场内随着万历爷这一声,也是质疑声一片。深居闺中的千金小姐,从没有下过民间,出过京师,怎么能知道下面小乡小村里的民情。会不会是瞎掰的?

对此,太后为公平起见,对万历爷说:“皇上,要不,你找朱公公问问?朱公公不是来自淮扬一带吗?”

万历爷的掌心,啪,打了大腿:“太后这个建议正合朕的心意。朕既是不能袒护自己侄女有偏私之疑,又不能草率否决了为求证是虚伪的谜题。此题关系民生,朕怎能随意否决朕的子民的智慧。”

耳听万历爷将民间游戏都提高到民间智慧去了。说明万历爷这人,平常喜欢出游,也喜欢看民间各种各样的小玩意儿。而像是这样博学多识的老皇帝,都能不知道滚铁环,能被永乐郡主说出这样的谜题考倒,万历爷心里一边感觉是受晚辈教育了,有些欣慰后生可畏,另一面,自然有些质疑是真是假。

朱公公接到皇上旨令,从后面走了出来,跪下道:“皇上,奴才遵皇上旨令,不知道皇上有什么话要问奴才?”

“朕记得你出自淮扬,有没有听说过滚铁环这样一项东西?”

朱公公点头的那一瞬间,想必能让现场许多人发出尖叫。

这怎么可能?

万历爷都惊嘘一声:“朕都没有听你说过。”

“回禀皇上。滚铁环,是祖先流传下来的,据记载,在奴才家乡那一带,流传有几百年之久了。不过只是民间小孩子玩耍的一样游戏,铁环比较大,可能因此没有流传到京师。”

“可是,永乐你怎么知道的?”万历爷吃惊的是这个,二门不迈的朱永乐,怎么会知道去到淮扬的民间习俗。

淮扬,离京师很远。况且,连朱公公在京师这么多年都没有和人提过,说明,这东西真是不引人注目,所以,淮扬的人或许知道,也懒得宣传,根本提都不提。

场内各种质疑的目光再次集中于朱永乐。

再看看朱永乐身边可能帮朱永乐作弊的人,只有鲁王妃。

这要说到李敏借机先尿遁了,躲到了一边去。而能记住她在永乐身边坐着的人并不多,除非从一开始已经一直在关注她的人。

万历爷一样在脑海里忽然闪过一个什么样的念头,眼角一转,转到了王爷位子上坐着的朱隶。朱隶神情缄默,好像对场内发生的任何事都不关心,看起来,也不像是知道些什么。

“是郡主出的题面吗?”李大同身边的同僚,都忍不住出声,“李大人,会不会是你们家二小姐帮永乐郡主出的题?”

李大同心里同样怀有疑问,想必这个场内和他这样想的人还有许多。

“李大人,您这三个女儿,看来没有一个逊色的。而且,您以前说的最差的二闺女,看来反而是最出色的,博学多识,什么都知道。”

李大同听到这样的话却高兴不起来,每次二女儿出风头,明明以前是个病痨鬼谁见谁讨厌的人,现在大出风头了,只会让皇上联想起他李大同居心叵测藏着千金欺骗君皇,这个罪跳到黄河都洗不清。眼看万历爷这个质疑的眼神又不对了。

朱永乐不知道李敏走了,否则可能心里心虚了,好在李敏之前告诉过她,不管怎样,只要盯着前面看说话,千万别回头,回头的话就完了。朱永乐照着李敏说的话做,继续回答皇帝的问话:“回皇上,臣女之所以知道滚铁环,是由于读过竹公游记这样的书。按照竹公游记里记载的,滚铁环虽然只是个民间游戏,可是,有利于锻炼孩子手脚协调性,有益身体健康,是值得推广的一个游戏项目。因此,臣女才胆大地在灯会上出了这样一个题面,希望皇上能亲自推广民间项目,全民健身,子民们身强体壮,也是皇上之福,皇上千秋万业永垂不朽。”

越说,小胖妞声音越是有力,暂时忘了这些话是李敏教给她的,她只是拿来背书。朱永乐铿锵有力的声音加上自信的表情,宛如在这个筵席上突然出现的一颗崭亮的明珠,所有人只看的听的目不转睛。

有谁能知道这个小胖妞,原来不止博学多识,而且是,一位忧国忧民的郡主,心怀皇帝大业的郡主。

万历爷的眼睛早已跟着亮了,他最喜欢才女,尤其这个才女是自己亲侄女,怎能不乐。兴致地追问底下的人:“有谁知道竹公游记?”

这又是万历爷不知道的。万历爷感觉深深的,再次被晚辈受教育了。有点高兴,有点难堪。急迫的目光扫向底下一群大臣。

幸好这次有大臣知道这样一本书,站起身回答说:“此书微臣略有耳闻,但是此书刚在京师里上市不到半个月的书。”

说明朱永乐行啊,博览群书,时刻关心最新出版的书籍,没有骗人,是才女,真正的才女!

万历爷心里像煮沸的铁锅一样,沸腾了:“朕这个郡主,体恤民情,博学多识,堪衬朕的心意。”

底下没有一个人敢说不是。

“太后,您意下如何?”万历爷最终没有忘记赏物是来自太后,虽然他自己也可以赏赐朱永乐,不过一开始说好了,评选优胜的人是三人。

太后当然乐意给小胖妞一个赏赐,一直看着这孩子蛮可怜该讨人喜欢的,给了赏赐,永乐也比较好找夫家。太后对万历爷点了点头:“哀家看这个孩子也喜欢,只是平日里没有想到这孩子的心如此细致,虽然默默无声,不喜欢高谈阔论,可女子本该如此,知书达理,藏才于里,关键时候,能给皇上出谋划策。哀家看,郡主有几句话说的极对。百姓身强体壮,是皇上之福,更不用畏惧任何人敢进犯我大明疆土。”

“是,是。”万历爷有了太后这句话,更是无需顾忌了,“朕这就采纳了郡主的建议,下旨推广滚铁环。不过,朕要先好好看看竹公游记这本书,还有,让朱公公给朕讲讲是什么样的。”

朱公公磕着脑袋:“奴才遵旨。”

皇后一句话都没有说。

优胜自然是要属于朱永乐了。没人怀疑这点的时候,谁想到,会有人突然之间站了起来。

“父皇。”

站起身的人,是福乐公主。

福乐公主刚开始才被万历爷夸过,为万历爷膝下一帮孩子中最出名的才女,最璀璨的明珠。突然之间,这顶桂冠似乎要被朱永乐抢了过去。底下人只要想到这一点,都觉得福乐公主是心有不甘。

只是,很多人不知道,福乐心里不甘的哪里是永乐。这个小胖妞压根进不了她眼里。她知道,她早就在看了。在所有人猜灯谜的时候,她知道,那个尚书府的二小姐,抢了她心目中男神的女子,对那个小胖妞都说了什么。

这个尚书府的二小姐还真的可笑至极。怎么?想扶这个小胖妞上位吗?我偏偏不合你意。拆穿你。让小胖妞下不了台,顺带把你拉出来,让小胖妞怨恨上你。

生平最讨厌像李敏这样的人,自己不怎样不说,不是一直带着病痨鬼的称呼吗?居然自己不怎样还想着扶持小胖妞?

以为自己是什么人!

福乐冰冷的一双眼神直射到朱永乐脸上时,那股寒意,让靠近她身旁的人,都能不寒而栗。更何况,福乐这双眼,同时落在了回到席上的李敏。

“四公主,有什么话想对朕说吗?”万历爷对自己女儿自然是疼爱有加,询问。

“父皇。”福乐福身,“福乐想问郡主几个问题。”

“怎么,四公主是对郡主夺得头名觉得心有不甘?”万历爷是乐得看底下子孙再怎么斗斗才,何况,这公主郡主,都是他刚才点名夸奖过的才女。

“父皇。”福乐说,“女儿不过是刚好之前也有耳闻竹公游记这样一本书,只是刚好未读完。”

“哦,你也看过竹公游记?”

“是。”

场上的人一听,这两位才女分明是要斗上了,乐得旁观热闹。

福乐笃定,这个小胖妞,根本没有看过这本书,不过是听李敏说过而已。而这本书,刚好她福乐在昨天翻过几页,来考这个小胖妞拆穿这个小胖妞最好不过。

“请问郡主,知不知道什么是镇江三怪?”福乐挑出了书中间的一道题,想必这个小胖妞,肯定不知道。看书一般看头看尾,哪能想到中间。只有她福乐,看书有一目十行的本事。一点时间,足够她翻了半本书。

镇江三怪这东西,场内有些大臣文人知道,对大多数女子而言,是根本没有听过的名词。也只有博览群书的才女能答得上这个问题。

鲁王妃担忧的神色,落到自己女儿脸上。哎,她早知道不行,有问题的了。所以,刚才皇上夸奖自己女儿时,她才忧心忡忡,不敢太过高兴,怕高兴早了。

瞧瞧,这不有人看她女儿出风头不顺眼,开始刁难了。她女儿真有本事,她就不用担心了。可永乐只有几根斤两,她很清楚。

什么博览群书?她女儿真是会读书的吗?鲁王妃从没有觉得是。

大家看衰的眼神在落到朱永乐时,没想到朱永乐脱口而出,滑溜溜地答道:“镇江有三怪,说的是,自古名城出名食,《三怪谣》:香醋摆不坏、肴肉不当菜、面锅里面煮锅盖。四公主,本郡主所答的,可有不对之处?”

福乐一愣,有些没能回过神来。这个小胖妞,莫非真是读过这本书,从头到尾读过了,所以,连她刁钻的问题都能回答上来。

她要不要见好就收?不,不甘心。

福乐嘴角噙出一丝寒意,她这就出个出其不意的:“郡主确实博学多才,令本公主十分钦佩,本公主再问郡主一个问题,既然郡主都听过什么是镇江三怪了,敢问镇江第二怪之中,肴肉不当菜指的是哪道菜?”

你能背名,但是,能不能背出里面的内容,这可就不容易了。

“水晶肴蹄。水晶肴蹄肉色鲜美,皮白光滑晶莹,卤冻透明,肉质清香而醇酥,肥而不腻,瘦不嵌齿。”

见朱永乐又是对答如流,福乐咬紧唇角堵上劲了:“郡主知不知道什么是社种?”

“天工开物这本书,早已扬名四海。社种说的是,稻谷湿种之期,最早者春分以前,名为社种,为遇天寒有冻死不生者。”

两个人你来我往,不经意间,福乐问了有十个问题,却没有一个能问倒朱永乐。众人全都看到瞠目结舌,好像从来没有认识过朱永乐这个人,这是平生第一次见。

连万历爷、太后、皇后,一块都睁大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