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场小说上一章:国画
- 官场小说下一章:侯卫东官场笔记全集 侯沧海商路笔记
郝局长一下子全身发高烧了,吴副书记的这番话已经是批评他不该把这事弄到上面去了。接完电话,他明白了,西海牛是和吴副书记关系好。他在专用记录本上记下了吴副书记的原话。他知道,这事情不好办了,但是风已经放了出去,不弄出个结果来,在局里那么多干部面前怎么交代?毛副书记那儿怎么交代?西海牛那儿怎么交代?如果还坚持要处理,吴副书记那儿又怎么交代?
过了些日子,谷书记的根须们见郝局长没有什么动静,就开始打听西海牛的事到底怎么办了。郝局长只得在局里吹风说,上面领导已给他打过电话了,大家就不要再乱猜疑了,安心工作吧。
当郝局长吹完风往自己的办公室里走时,谷书记的根须们就跟着他走,他一开门,他们就把那几个长沙发坐满了。看样子,这些根须是坚决不让西海牛的工资比他们高。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说了大半天,郝局长无法不听,也不好意思把大家赶走,他就坐在那儿想别的问题了。
他想他当时要到"扯皮局"来的那种热情,那种雄心壮志。他没有想到一把手是个垃圾桶,别人想摔掉的东西都要往里面扔;一把手是个大货车,别人把要带又带不动的东西都往上面搬……
那些根须见郝局长已经心不在焉,有人就越说越来劲儿了:"郝局长,你可是在会上吹过风的,西海牛的问题就看你怎么处理,弄不好我们要向上面反映情况!到时候我看你怎么到毛书记那儿交差?"说别的话,郝局长还有点儿着急,一说到向领导交差,郝局长就笑了,说:"这个就用不着你们担心了。"他心想:我有绝招呢,我怎么会怕不好交差呢?
三
西海牛的工资问题一直没有个结果,郝局长也一直不敢在会上公开表个硬态。他原以为自己学学泥水匠和和稀泥,这事情就会过去,没想到局里的人心态马上发生了变化,谷书记的根须们说他不敢办事,米局长的根须们说他没事找事。他刚到任时的那种凝聚力一下子全没有了。他感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马上打电话向毛副书记汇报,请求指示。毛副书记说,这就是进入角色,不进入角色是不会有这种亲身感受的。
上上下下折腾了几个回合,郝局长感到有些累了。以前,他当副职时总感到自己精力很充沛,现在他有些力不从心了,主要是每天晚上睡不好,一闭眼,脑子里面就站着毛副书记、吴副书记;站着很多树和很多根须,树在地面上高高大大地长着,很多奇奇怪怪的根须在地下尽力地伸展着……毛副书记说的他不好跟吴副书记说,吴副书记说的话他又不好跟毛副书记说,自己都得一袋子提着,越提越重了!他又把自己那个专用记录本从公文包里拿出来,仔细地看了一会儿,想了一会儿。最后,他又笑了,认为自己用不着想得那么痛苦,应该学会解脱,应该举重若轻。
过了几天,毛副书记来电话要他过去一趟,他赶紧去了。毛副书记还是和他谈西海牛的工资问题。他说:"你们那里一大帮人联名写信向我反映西海牛的工资问题。我上次跟你说过了,要把情况弄清楚,你到底弄清楚了没有?"
郝局长说弄清楚了。某年某月某日西海牛的工资定的是初级职称工资,某年某月某日改为行政科级工资,某年某月某日又改为副高职称工资。
毛副书记说:"我还是上次那个意见,先把情况弄清楚,不符合政策该纠的就要纠,不要让这个事由小变大,给你工作上带来麻烦。"
郝局长差点儿就说出了吴副书记给他打过电话,可突然一想,不行!万万不能让毛副书记认为自己只听吴副书记的话而不听他的。自己能到"扯皮局"来当局长,毛副书记是尽了力的,无论出现什么情况,千万不能让毛副书记不好想。于是,他点头说,一定照毛副书记的指示办。
回来后,郝局长就将毛副书记的指示转述给了大家。
没过两天,吴副书记突然又打电话过来了:"来运局长啊,最近还好吗?"
郝局长一听这口气就知道,吴副书记对他有看法了,连忙说:"吴书记,您有什么指示?"
吴副书记说:"没有什么指示。西海牛工资的事,我记得已经跟你说过一次了吧?"
郝局长说:"吴书记,您说过了说过了,我都记在本子上呢!"
吴副书记说:"我要你给大家多做做解释工作,怎么还有人联名写信到我这里来?来运同志,总不会为这么个小事儿再要我打第三次电话吧?"
郝局长连连点头:"不会,不会。"
郝局长放下电话,赶紧松了一下领带,浑身都在发烫啊!他把吴副书记刚才说的话都一一记在那个本子上,然后反复地看,反复地想。吴副书记今天这话说得多重啊!吴副书记肯定是对他郝来运有看法了。事情不能照这样发展下去,他得想想问题的关键到底在哪里。
第79节:官道(6)
这晚躺在床上,他也是辗转反侧,思前想后,总觉得心有不甘。现在既然已经骑在了虎上,就应该努力想办法不让自己掉下来。他毕竟也过五十岁了,但是,从副职到正职的岗位上还没呆多久呢。在副职的岗位上这么些年,他一直都认为自己有能力当个正职,现在如愿了,难道还让人家说他没能力当正职吗?当初毛副书记就说他协助正职工作是把好手,可当正职还是让人放心不下。因此,他无论如何也不能让毛副书记给说中了,不能辜负了毛副书记,今后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他都得振作起来顶过去。目前,摆在他面前的最大困难是,先要解决西海牛的问题。
第二天,郝局长打了个电话,把谷书记的根须--《海阔天空》的副主编于龙会找来,说是和他聊聊天,实际上是想弄清西海牛的一些细节情况。于龙会曾和米局长唱过花脸,与西海牛是对头。
郝局长和于龙会天涯海角地说了一会儿才切入正题,问:"西主编平时都和哪些人在来往?"
于龙会说:"他朋友多啦!《海阔天空》现在有钱让他交朋友,一天到晚不是人家请他,就是他请人家。"
郝局长说:"你也是副主编,这些事都不给你通个气儿?"
于龙会不满地说:"通气儿有什么用?官不论大小,只要是法人代表!他就是《海阔天空》的法人代表!"
郝局长说:"我昨天中午看到他跟一帮子人出去了,是他请人家还是人家请他?"
于龙会说:"他请人家。"
郝局长说:"他请人家,也不请局里领导参加?"
于龙会一听郝局长是想找西海牛的茬儿,就越说越来劲儿了:"他现在权力大得很啦,市里领导那儿他都钻通了,他还有什么必要请局里领导参加呢?"
郝局长说:"二级机构有这么大的权力也不太好吧?"
于龙会说:"郝局长,你真是位好局长,你这话说得一针见血啦!"
郝局长又问:"西海牛和上一届的米局长关系不错吧?"
于龙会说:"他是米局长的主要根须啦!"
话说到这里,郝局长就跟于龙会谈了三点看法:第一,西海牛在他面前说话不恭,说改他工资的人还没有从娘肚子里钻出来;第二,西海牛手里有经济权,因此才目中无人,无法驾驭;第三,西海牛是上届米局长的根须,现在还在继续生长,不采取措施不利于团结。
接下来,郝局长就跟于龙会说:"今天只是随便说说话,以后再找时间经常聊聊。"
于龙会听郝局长说要跟他经常聊聊,就兴致很高,说:"郝局长,你真是位好局长啊!真开明啊!"
郝局长觉得已经把问题想清楚了,他往后在"扯皮局"的工作展不展得开,有没有威信,就看他怎么处理西海牛的问题。但是,要动西海牛,必须要有毛副书记发话,不然,他一个郝来运是顶不住的。郝局长认真地估算了一下,自己的力量还是有的,上面有毛副书记,下面有谷书记的根须,尤其是有于龙会这样工作在西海牛身边的人。这是可靠的线人啊!
郝局长谨慎而又坚决地找到毛副书记,专门汇报了"扯皮局"的情况,说他现在的工作已经到火焰山了,要毛副书记借给他一把芭蕉扇。于是,他就说了西海牛的一大堆问题和自己对这些问题的处理意见。他的意见是:第一,工资暂时不动他的;第二,把西海牛调到局里来,行政上往上靠一级,搞局长助理;三是《海阔天空》的社长和法人代表由他郝来运自己兼任,主编由现在的副主编于龙会担任。于龙会也是老副主编了,业务上完全可以担得起来,并且思想觉悟也比较高。只要有这三条,"扯皮局"就会不再扯皮。
毛副书记说:"来运啊,你是我提议到'扯皮局'当局长的,现在到我支持你的时候了!我多次说过,我会支持你的,你大胆工作吧!为了把'扯皮局'的工作搞上去,你认为该换的人就换吧,该提的人就提吧。"
郝局长没想到毛副书记这么快就同意自己的意见。他把毛副书记的话原原本本地记上,回到局里关起门来又反复地念着:"该换的就换,该提的就提。"
接下来,郝局长就组织局里人学习了三天文件和报纸进行思想统一,然后大造声势,说"扯皮局"要进行改革,要跨越式发展,要创造新的发展契机。郝局长最熟悉的就是有革命行动先要有革命舆论。这算是第一把火吧。
第一把火还真烧出平安来了,"扯皮局"里平静了好些日子。大家都不知道郝局长到底要来个什么样的改革,什么样的跨越式发展。大家都在静观其变。郝局长就后悔自己动手迟了,要是早就这么动手,局里可能早有一派新气象了。
第二把火就是郝局长和各有关部门联系,把人事工作理顺,然后,再把西海牛任局助及于龙会任主编的呈报意见都按照管理权限送到相应部门。为了加快办事进度,确保事情顺利进行,郝局长又要毛副书记给各有关部门打了招呼。那些日子,郝局长每天车出车进,谁也不知道他在忙些什么,要放颗什么样的原子弹了。
第80节:官道(7)
大约一个月之后,该下的任命文件都下来了。郝局长情绪高涨得有些激动,他叫东主任把会议室收拾好,然后召开全员大会。为了增强威慑力,又请上级领导来宣读任命文件。最后由郝局长好好地描绘了一番"扯皮局"的大好形势和美好前景。
会议开得很成功,所有的干部都感到"扯皮局"在洗牌,要重新发牌了。于是,大家都想郝局长能给自己发一张好牌,就开始围着郝局长转,郝局长便成了真正的中心。郝局长感到这种效果出乎意料的好。他没有想到自己能把"扯皮局"弄成这么一种新局面。
毛副书记也打来电话表扬他了,说:"当一把手就是要这么大刀阔斧地工作才好。"然后,他又问,"西海牛和于龙会的工作怎么样?"
郝局长说:"不错不错。有什么情况我会马上向您汇报。"
放下电话,他觉得下一步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要和于龙会谈谈,如何才能把《海阔天空》弄出个新气象来,并且一定要比西海牛负责时搞得好才行!
郝局长用了一上午时间,关起门来和于龙会谈话。于龙会谈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改革方案,要求把《海阔天空》改为《接轨论坛》,理由是西海牛把《海阔天空》办得红火,现在他走了,要是继续办得很红火,那还不是在延续西海牛的成绩?不如改个名办红火起来,这样就全是新班子的功劳了。郝局长很赞成于龙会这个方案,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彻底刷新工作的局面。
不过,于龙会提出了一个问题:"杂志改名要一级一级上报,等批准了才行。但这样可能要等一年时间。"
郝局长说:"那不行,一年太久了,要只争朝夕!时间不等人啊!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可想了?"
于龙会说:"办法也有,可以一边向上面打报告,一边把原刊名印得模糊些,另在上方加'接轨论坛'四个字,但字号不得比原刊名大,印红色。这样既有改刊的效果又不违背出版法规。现在好多同类刊物都是这个搞法。"
郝局长肯定了这个办法,他说:"现在你是主编了,你就先操作几期试试看。"
郝局长忽然想起有些日子没有见到西海牛了,就打电话问东主任:"西海牛这些日子怎么不见露面了?这些天没有安排他什么工作,他都在干些什么?"
东主任说:"他天天关着门看书啦!"
郝局长问:"看什么书?"
东主任说:"他什么书不看啊?什么《房中秘技》、《夫妻性生活技巧》等他都看。"
郝局长说:"难怪思想觉悟这么低啊!哪天得跟他谈谈。"
不过,被郝局长认为是觉悟高的于龙会,后来却给他捅了大娄子。
四
几把火一烧,郝局长可以安心地坐在办公室里了,没有人到上面去告状,也没有人到他这儿来找麻烦。闲下来的他,一时又觉得闷得慌,就想弄点儿东西来享受。于是,他把儿子读大学时用过的随身听带到办公室来听音乐。
一天,他正在自娱自乐时,西海牛敲门进来了,说:"郝局长,你找我?"
郝局长依依难舍地和歌声告了别,关了随身听,然后慢条斯理地说:"我没有啊,没有找你。"
他以为,这次一定是西海牛有什么事要求他了。离开编辑部了,你不当法人代表了,一个局长助理,没有经济大权了,你能没有事儿找局长吗?
没料到西海牛转身就走,仍是一身有气节的样子。郝局长只得叫道:"海牛同志,坐坐吧。"
西海牛说:"你不找我,我就不坐了。"
郝局长说:"我其实也很想找你谈谈,这些天一直很忙。"
西海牛很不情愿地折回来,说:"是东主任说你找我。"
郝局长问:"你现在看什么书?"
西海牛说:"《三国演义》。"
郝局长说:"那书太老了。"
西海牛说:"不老,日读日新。郝局长,其实你现在最需要好好读读这书,尤其是'马谡拒谏失街亭'那一回你要好好读读。"
郝局长认定西海牛是在借题藐视他,就说:"海牛同志,工作变动一下你有想法是不是?这是组织上重用你。"
西海牛说:"感谢组织的信任和提拔。我现在感到比在编辑部轻松多了。不过为了事业,如果你信任我,我还可以分管杂志社的工作。"
郝局长马上着急起来,摆了摆手说:"那不行!那不行!杂志社的一切事情都不用你管了!"
西海牛笑了一下,说:"那好吧,局长你忙,我走了。"
西海牛一走,郝局长马上坐车去找毛副书记汇报。他说西海牛要他读"马谡拒谏失街亭",说西海牛还要继续分管杂志社,他想请毛副书记给他出主意该怎么对付。
毛副书记说:"来运啊,说实话,西海牛同志我还是比较了解的。论工作能力,他要比你强,你别怪我说得这么直白,我们是两代人的交情了,你不要介意。我之所以同意你的方案,变动西海牛的工作,的确是为了支持你。我想过,如果西海牛还把持着杂志社,当个法人代表,你骑不了他这匹烈马,在局里就形不成真正的中心。那样,局里就会乱套。西海牛的话你没有听懂吧?马谡也是自己请战又没真本事,结果判断失误,造成街亭失守,蜀军一蹶不振,诸葛亮只好冒天大的风险来个空城计才退了仲达。你可千万不要到最后把我弄得难堪啊!"
第81节:官道(8)
这些话,让郝局长心里有些不好受了,主要是毛副书记说西海牛的工作能力比他强,他有些接受不了。但他绝不会顶撞毛副书记。
郝局长说:"请毛书记放心,我一定要把'扯皮局'的事儿搞好!毛书记,您看我上任快一年了,工作还可以吧?"
毛副书记的情绪这才稍好了一些,说:"总的来说还可以,要再接再厉啊!"
郝局长说:"请毛书记一定放心,我决不辜负您对我的期望!"
郝局长回到办公室,在专用记录本上记下了今天毛副书记说的这些话后,照例又看了一遍,但没有往日看这些记录时那么高兴,因为毛副书记说西海牛比他工作能力强,言语间还流露出对他很不放心。郝局长想,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大不了就是杂志社的事儿吧!
郝局长一个电话把于龙会叫到自己办公室,说:"于主编啊,西海牛要我看'马谡拒谏失街亭',毛书记也嘱咐我,千万不能'失街亭'啊!我想什么是'街亭',不都是指的杂志吗?你一定要给我争气啊!"
于龙会说:"你放心,办杂志对我来说是轻车熟路。我要大胆改革,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很好地结合起来,搞个双丰收。从内容到封面我都要以全新面貌出现。我会给你和领导一个惊喜的。"
郝局长被于龙会说笑了,连忙点头说:"那就好!那就好!"
杂志的确是面貌一新了,广告也打得花花绿绿,一派兴旺景象,每篇文章的标题也都很抓人。
于龙会把样刊送到郝局长办公室,说:"郝局长,你看看样刊。"
郝局长接到手里一看就问:"刊名改了?"
于龙会说:"没有,上面还没有批是不能改的,按照上次给你汇报的意见,我进行了技术处理,把原刊名印得若隐若现了,把新刊名先用主标题的形式印得非常夺目。这样既不违反出版法规又达到了我们的目的。"
郝局长翻了翻杂志,很满意地笑着说:"于主编啊,我没有用错人,你真能办事!我没有想到你会把杂志办得这么好!这比以前的好看多了。"
于龙会说:"这都是局长领导有方,措施得力,不然,杂志哪有今天啊!要说有功劳也是你的功劳,我只是按照局长的意思做点儿具体事。"
郝局长说:"现在就是缺少像你这样能办具体事的人啊!"
于龙会说:"局长以后有什么事请尽管吩咐。"
以前上班如果碰上西海牛,郝局长心里总有那么一些说不出来的怯意,能不和他碰面就尽量不碰面,哪怕绕一下路都可以。现在这点儿怯意没有了,杂志没有西海牛不仅没有垮下去,还比原来的办得好看了。因此,当郝局长走进办公楼看到西海牛走在前面时,就主动叫道:"西助,你来得好早啊!"
西海牛说:"你不也这么早嘛!"
郝局长说:"这期杂志你看了吗?"
西海牛说:"看了啊。"
郝局长问:"你认为办得怎么样?"
西海牛说:"好!比我办得好!"
郝局长说:"于主编还是能办事啊!"
西海牛说:"非常能办事!比我能办事多了!"
郝局长听出西海牛说话的口气不对,但不用多想就明白西海牛是不服气嘛!郝局长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杂志一期一期地出,局里的工作也照常进行,只是后来有两件事让郝局长感到蹊跷,先是听人说西海牛要求调走,后是于龙会要求辞去杂志社主编职务。西海牛要求调走,郝局长想得出理由,也能够理解,只是于龙会要求辞职他百思不得其解。他找于龙会谈过几次,可于龙会只是说,自己最近身体不好,需要轻松一下。西海牛要调走,郝局长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而于龙会要辞职,郝局长是坚决不同意。
这天,郝局长正把随身听的耳机戴上听音乐时,毛副书记来了电话,问:"来运啊,杂志最近的情况如何?"
郝局长说:"办得好啊!比以前办得好多了。"
毛副书记说:"噢,那就好!"
听毛副书记的口气,好像是有人在说杂志的坏话了。郝局长问:"毛书记,您是不是听到了什么说法?"
毛副书记说:"是啊,有人在说杂志的坏话,我顺便问问!我想,要是真有什么问题,你来运难道会不跟我汇报吗?"
郝局长说:"那是当然,要是真出了问题我早就向您汇报了。"
毛副书记说:"不出问题就好!"
郝局长说:"肯定是有人见现在的杂志比以前办得好了,心里不服气,故意找茬。局里各种根须多着啦!"
毛副书记说:"如果是这样,那倒是好事!"
不久,一件怪事发生了,于龙会几天没来上班,也不知他到哪儿去了。郝局长正在打电话找于龙会的时候,东主任把出版局的一个通知递给了他。通知上说,《海阔天空》严重违背内刊规定,决定停刊!
第82节:官道(9)
郝局长看完通知,脑子里一下子出现了一片空白。天塌下来了?地陷下去了?这怎么可能呢?这怎么可能呢?他马上把三位副局长找来开会商量对策,三位副局长现在才微笑着露了点儿真相,说:"叫于龙会搞杂志,迟早会是这个结果!"
郝局长对三位副局长这么说话很有些不满,他愠怒道:"你们为什么不早给我提个醒呢?"
赤副局长说:"要是当时就反对你重用于龙会,你一定会认为我们不跟你保持一致,一定会认为我们不支持你的工作,一定会认为我们是米局长的根须。有些事是需要用泪水来证明的。"
黄副局长和蓝副局长也都说:"是啊是啊!当一把手就是管人和用钱,当时我们哪敢反对你用人呢?"
到这个时候,郝局长才明白,"扯皮局"的人一个个都比他深沉,比他高明。重用于龙会的确是他郝来运提出来的,他当时只是考虑西海牛不动不行,必须要把西海牛架空。现在怎么说呢?几个人坐在一起也没有商量出一个什么办法来。
最后,郝局长只好打电话到出版局,问:"为什么决定停刊之前我一点儿情况都不知道呢?"
出版局的领导说:"我们已经对你们杂志社的于主编警告过几次了,电话里说过,文字材料上也通报批评过。"
郝局长说:"那我们连夜来承认错误,给你们下跪,求你们不要停办杂志,行吗?"
出版局的领导说:"现在文件已经下发了,没有来求情的必要和余地!"
郝局长终于骂了一句:"于龙会,你这个狗日的!"
郝局长到这个时候才明白自己被于龙会蒙了,出版局的那些警告批评,于龙会都瞒着他。于是,他四处拼命打电话,要找于龙会算账。
后来,他总算把于龙会的手机打通了。
郝局长大发雷霆,说:"你快给我回来,不然我开除你公职!"
于龙会说:"你开除我公职?开除我公职的人还没有从娘肚子里钻出来!"
郝局长说:"不信你试试!"
于龙会说:"只要你敢开除我,到时候我们再说!说杂志办得好的是你!表扬我的是你!如果不是你这么支持我,表扬我,我会这么办吗?你开除我,你就躲脱责任了?牵牛下水六脚皆湿!擒贼先擒王!"
郝局长说:"你这个无赖!"他"啪"的一声压下了电话!
现在怎么办呢?办了多年的杂志突然没有了,这可是天上捅了个窟窿啊!谁知道有多少石头要往自己头上砸下来?对上面,市里领导那儿怎么交差?毛副书记那儿怎么交差?对下面,杂志社这么多人吃杂志饭,杂志停了,这些人到哪里去找事做?他们都是有老有小,今后怎么养家糊口呢?果然是失了"街亭"啊!郝局长想起西海牛曾跟他说过的话,又气又伤心,泪如泉涌了。
而此时,西海牛正在办理调动手续,他要往省里一家杂志社调了。
在郝局长收到停办杂志的正式通知时,市里也收到了同样的通知。当停办通知传到市委刘书记手里后,据说他都惊呆了。《海阔天空》虽是内刊,但在周边地区是颇具影响的,这么好的一件事,怎么能在他当市委书记时办砸了呢?他让市委秘书长亲自打电话把西海牛叫来问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