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男子这才看见江面上的船队,他凝视半晌,脸上变得严肃起来,自言自语,“那难道就是黄祖的水军?”
“不!那一定是襄阳援军。”
从船舱里又走出一名十六七岁的少年,身高有八尺,虎目浓眉,身材矫健而魁梧,腰佩一把锋利战刀,浑身充满了力量。
他望着远处江面上的船队,冷笑道:“总有一天,我一定要亲手缴获这支船队,壮我军威。”
中年男子无奈地苦笑一下,“我最后悔之事,就是带你们兄妹前来,尤其你这个愣头青,万一惹祸出事,我怎么向你们母亲交代?”
少女走回来嫣然笑道:“舅舅,哥哥不是保证过吗?只要的卢马,绝不惹祸,四哥,是吧!”
少年点点头,“我只抒发志向而已,不会惹祸上身,更不会坏舅舅大事。”
停一下,少年又担忧地问道:“舅舅,荆州援军已到,必然去是攻打张武、陈孙,而的卢马就在张武手中,我们为何不直接去阳新县?”
中年男子摇了摇头,“以你们的身份,怎么能直接和张武接触,等会儿我们见到苏公,他自会派人去向张武索要战马,你们就放心吧!”
这时,前方第一艘商船上有一名管事大喊:“进漕河了!”
漕河哨卡已经到了,中年男子连忙对兄妹道:“进舱吧!进漕河自然有陶家管事交涉,我们就不要惹人注目了。”
兄妹二人点头,跟着中年男子进了船舱,少女走在后面,她又停住脚步,回头深深看了一眼江面上的军船队。
军船队就从他们船只旁驶过,在一艘大船上,她似乎看见一名执枪的少年将军,在站在船舷边注视着他们…
刘备率领的两万荆州军从襄阳乘船出发,兵发武昌县,首先要保护武昌县的安全,然后再进入内陆阳新县,剿灭张武、陈孙之乱。
大船上,刘璟默默地注视着不远处密集的商船,已经换了一身盔甲,头戴鹰棱盔,身披鱼鳞甲,手执一杆两丈长的亮银枪,临时出任屯长之职。
这次出征令刘璟颇为失望,原本打算利用这次出征的机会,向赵云讨教骑射,却没有料到刘备竟然决定乘船,使他的期望落空。
骑射是一个为将者的基本功,而他却没有具备,这一直是他最大的心事。
这时,赵云走到刘璟身旁,他知道刘璟的失落,微微一笑道:“练习骑射没有什么诀窍,关键是下功夫练习,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我是十七岁才开始练习骑射,最苦的时候,曾经一个月没有下马,这需要长年累月的苦练,不在于这一时半会儿。”
刘璟默默点头,“我知道。”
赵云看了他一眼,又语重心长道:“关键是枪法,我教你的十三式枪法,你要把牢牢熟练于心,然后在实战中随意组合,这就要看天赋了,这套枪法我师父至少传了一百多名徒弟,但只有我一人练成,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刘璟明白他的意思,其实就是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赵云把枪法教给了他,但能不能有所成就,就要看他自己的悟性。
刘璟笑了笑,“我感觉枪法必须要和将军最早教我那套落凤功法配合起来,才能真正发挥威力。”
刘璟现在才知道,赵云的师父是常山玉真人,在常山郡落凤山出家为道士,落凤功法就是他所创,至今只传给四人,他刘璟是第五人,由此可见赵云对他恩情深重。
赵云呵呵笑了起来,“说得很好,继续说下去。”
刘璟想了想,又继续道:“比如当初将军反抽高览那一记,枪法中其实就是回马枪和锤枪的结合,但仅仅用枪法是没有什么效果,须聚力一击,中途再加力,提高速度,才使于禁吃了大亏,我现在才明白过来,可惜明白了却不会用,令人沮丧。”
赵云心中暗赞刘璟的聪明,说得完全正确,他的悟力果然非同一般,他拍了拍刘璟的肩头笑道:“学武的关键就是领悟,你既然已经领悟,那剩下就是时间了,一成的天赋加上九成的苦练,长年的积累,才能最终成才,用时间来证明你能力吧!”
赵云停一下又道:“我教你的枪法只是简略招式,只是让你先略有体悟,并不是全部招式,全部招式其实有数百式,以后我再慢慢教你。”
刘璟点点头,“多谢兄长!”
两人又交谈了几句,就这时,刘璟忽然看见陶氏商行三艘船只,他指着船只上旗帜,好奇地问道:“兄长见过那面三角旗吗?是哪里的标志?”
赵云凝神看了片刻,摇了摇头,“我从未见过。”
这时,大将王威慢慢走上前笑道:“那是柴桑陶氏商行的金鲤旗,江南第一大商人,老家主陶俊曾被朝廷封为亭侯,对荆州的军费钱粮贡献很大,连我们主公都要给陶家几分面子,去年孙权即位时,还专门请现任家主陶胜为坐上嘉宾。”
刘璟点点头,看来这个陶胜很聪明,向刘表输送钱粮,保住自己在荆州的地位,然后再给江东实惠,所以又成了孙权坐上嘉宾,左右逢源,商场、官场两头得利,有机会自己倒要去拜访一下此人。
他心中忽然一动,想起后世的陶渊明就是柴桑人,莫非就是这个陶家的后人?
远处忽而传来一声大喊:“靠岸了!”
众人向西望去,只见船队开始缓缓靠近江边码头,行船三日,他们终于抵达了武昌县。
第33章 刘备的深意
武昌县不是今天的武汉,武汉在夏口,三国时期的武昌县实际上是今天的鄂州,也是江夏郡的郡治所在,县城人口近六万,已经是一座大县了。
但六万人也只是户籍人口,还要加上两万余驻军,以及来自荆襄各地以及东吴的数千商人,人口已经接近十万。
此时码头上鼓乐喧天,彩旗招展,江夏太守黄祖亲自带领数百名官员和地方名望士绅来码头上迎接刘备军队到来。
刘璟站在船舷边冷眼注视黄祖,他对黄祖的印象来自于三国演义,在演义中,黄祖是一个蠢笨无能之辈,屡战屡败,几次被江东军抓获,最后死在甘宁手中。
所以,刘璟对黄祖的印象并不好,可眼前的黄祖似乎还不是很糟糕,年约四十岁,身材雄伟,头大如斗,长了一蓬大胡子,看起来很粗犷,但一双小眼睛却闪烁着狡黠的笑意。
看得出黄祖欢迎刘备到来很有诚意,不仅费人费财,还组织了两百多名江夏郡的士族名望来见刘备,光是通知这些名望士族都要花费很大的精力。
只有非常重视这次会面,才会这样安排,从这些细节处,刘璟便感觉刘备和黄祖之间似乎有一种默契。
确实也是这样,刘备作为一个北方军阀却坚持要乘船,也不在夏口停泊,而专门绕道来武昌,这就使人感到刘备是刻意来武昌。
而且刘备还居然准备了礼物,出人意料,足见刘备的心思,难道刘备就是为了见这个黄祖才主动要求来平叛张武、陈孙?
刘璟的思路非常敏锐,他从一些蛛丝马迹,便隐隐看出了一点端倪。
码头上,刘备正和黄祖亲热交谈,这次刘备主动申请剿灭张武、陈孙,确实是有所图谋,他已看懂荆州局势,荆襄并不是刘表一人的荆襄,其实还是四大名门望族的荆襄,蔡、蒯、庞、黄。
他要想在荆州立足,不仅是刘表的态度,同时也得到荆襄名门世家的支持,蔡氏他不指望,一来便对他充满仇恨,欲铲除他而后快。
蒯氏也不太指望,蒯越是亲曹派,和他有着根本利益分歧,庞氏到是见了几次,他也亲自上门拜访,但刘备感觉庞氏不冷不热,对他不会支持,但也不会反对,属于中立派。
刘备的目光便落在黄氏身上,尤其是江夏黄氏,黄祖是荆州出名的抗曹派,和他刘备是天然的利益同盟,他们完全可以走到一起。
但刘备也知道,表现得太刻意,会被刘表猜忌,所以刘备便一心谋到了平叛张武、陈孙之乱,借这次机会来江夏和黄祖会面,结成利益同盟,使他刘备得到黄氏家族的支持。
事实上,刘备早在半个多月前便派简雍来秘密拜见了黄祖,黄祖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才会有今天的正式见面。
“玄德兄,明天有时间去一趟我黄氏山庄如何?”
黄祖摇晃着斗大的头颅,眉飞色舞地邀请刘备,“我要举办一个盛大的山庄宴会,欢迎玄德兄。”
刘备佯作为难道:“就怕误了剿匪正事。”
“不妨!不妨!山庄很近,一天便可来回,军队也要休整两天嘛!”
“呵呵!备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志公,你也要同去,不准拒绝。”黄祖回头又笑着招呼王威。
刘璟远远跟着,其实以他刘表侄子的身份,黄祖应该过来招呼才对,不说和刘备同等待遇,至少也不应低于王威,再不济打个招呼也是应该,但黄祖却始终没有理会他。
难道是刘备没有告诉他自己到来?
转念又觉得不可能,以刘备的气度,不会做这种没意义的小人之举,而且就算刘备不说,王威也会说。
这只能说明是黄祖故意不理会他,他为什么要这样做,难道是想借自己表达对刘表的不满?
刘璟一时也想不透原因,只得远远跟着,此时他已经能判断出自己的猜测并没有错,刘备是刻意来武昌县,就是为了交结黄祖。
这时,刘璟忽然觉得有人重重拍了一下自己肩膀,他一回头,竟然是一身绿色战袍的关羽。
他和刘备等人相识已一个半月了,除了赵云比较密切外,其他也就和孙乾关系不错,而关羽、张飞等人,只是见面打个招呼而已,没有什么交往。
像此时关羽主动来找他,更是从未有过,刘璟见关羽脸色有些苍白,便关切地说,“关将军好像有点晕船。”
关羽点点头,“北人不习惯乘舟,这还是我平生第一次走这么远的水路。”
“好像张将军也是…”
关羽回头看了一眼没精打采的张飞,微微笑道:“他也一样,不习惯乘舟。”
关羽沉吟一下,又道:“我昨日看你练枪,发现你太拘泥于招式本身,当然,你初学枪法会有这样的执着,但我要告诉你,其实天下兵器都一脉相承,只有攻和守两招,攻要行云流水,犀利透彻,守要铜墙铁壁,滴水不漏,你只需悟透招式中的精髓,一举一动皆可成招。”
刘璟默默点头,“多谢关将军指点。”
关羽又拍拍他肩膀笑道:“黄太守应该是接到了刘州牧的信,不要特殊待你,所以只视你为低级军官。”
刘璟惊叹于关羽的心细如发,他竟看出了黄祖对自己的冷遇,恰到时候来安抚自己,当然,刘璟也知道关羽还有另一层深意,刘备和黄祖的亲密关系太明显了一点。
刘备军队驻扎在武昌城西,士兵们休整两日,轮流休假去城内喝酒取乐,刘璟也偷得半日浮闲,进城游逛。
他来荆州已经一个月了,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苦练武功,极少出门,今天与赵云及关羽的一席话,让他明白了练武不可能一时而就,需要漫长日月的积累。
既然是这样,他也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练武时全心投入,休息时放松自己,只有劳逸结合才能长久。
武昌城是荆州以西的第一大城,城墙周长三十余里,人口众多,商业繁华,各种店铺林立,大街上人流如织,吆喝声、叫卖声此起彼伏。
自从上次比剑他赢了六十两黄金后,囊中颇丰,而且这一带是江汉鱼米之乡,物品丰富,价格低廉,一条两尺的大青鱼,三枚五铢钱便可以买到。
在汉朝,金也是货币,可以直接用金购买物品,金又分为黄金、白金和赤金三种,白金是指白银,赤金则是指黄铜。
当然,金也可以去邸店兑成钱,按照官方价格,一斤黄金可兑一万钱,白金和赤金略低一点。
不过这里的一斤是指小斤,一斤只有二百四十克左右,相当于后世的半斤。
汉末大乱,钱制混乱,私钱、劣钱充斥于市,且携带不便,金价由此大涨,一斤黄金在北方地区已经可以兑换到两万钱,而赤金和白金也同样水涨船高。
但在荆州、巴蜀及江东地区,战事不烈,即使打仗也不会像北方军队一样祸及平民,社会比较稳定,经济也没有受到破坏,官府对私钱控制严格,因此黄金黑市价格也就一万二千钱,几乎和官价持平。
有些商人就是发现了南北金价差异,开始在南北两方倒卖金,牟取暴利,不过风险也极大,稍有疏忽便人死财亡。
刘璟在一家家店铺里信步游逛,虽然他所缺颇多,但即将去阳新县参战,买了东西也不便携带,所以他一路游逛,手中却没有买一样东西。
不知不觉便走到了漕河边,漕河对岸似乎更为热闹,刘璟找到一座拱桥,名叫行春桥,离桥还有数十步,便远远听见桥头传来一片喧哗声,似乎有女人苦苦哀求,还有几名大汉的恶声恶语。
“黄公子,我欠的钱一定会还,求你再宽限几日。”
这是一个在桥头卖鱼的年轻女人,长得颇有姿色,一大群恶奴围住了她,中间一名头戴金冠,身着锦袍的年轻公子嬉皮笑脸地向女人脸上摸去。
“芦娘,这又是何必呢?你跟了我,有山珍海味,有丫鬟伺候,你生得这般美貌,还用在这里卖鱼吗?跟我回去,只要伺候本公子一个月,我保证丁家欠的钱一笔勾销。”
年轻女人双臂被恶奴抓住,她拼命躲闪,一边苦苦哀求,“黄公子,我是有丈夫的人,求你放过我吧!”
“丈夫?你丈夫不就是我吗?呵呵!芦娘,我已经等不及了,现在我们就回去圆房。”
年轻公子一声喝令,“带她上马车!”
十几名恶奴架着年轻女人的胳膊,向桥的另一头拖去,那边停着一辆马车,女人拼命挣扎,头发也披散开了,向四周大声哭喊:“救命!救救我。”
桥上行人颇为惧怕这些恶奴,没有敢惹,纷纷跑下桥去,就当没有看见此事。
绝望中,年轻女人忽然扭头看见了身着军服的刘璟,大哭着向他求救,“将军,救救我!”
前前后后的经过,刘璟都看见了,他心中大怒,飞身扑上,速度疾快,眨眼便冲到恶奴身后,抓住两人的头猛地一撞,两人软软倒下。
在兔起鹘落之间,刘璟已冲到年轻公子身后,伸臂勒住他脖子,迅速将他向桥上拖去。
今生刘璟和野兽搏斗的经验十分丰富,对人也一样,对方有十六名恶奴,人人带刀,步履矫健,估计都有武功在身,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办法就是擒贼擒王,拿住主人,事情就好办了。
否则这些人分兵两路,一部分人留下对付他,另一部分人把女人带走,人救不回来,还要自取其辱。
果然,这个意外情况令所有人都措不及防,一群恶奴面面相觑,被施了定身术似的呆立在桥上。
刘璟的刀已经架在年轻公子的脖子上,冷冷道:“把那个女人放了。”
年轻公子终于挣脱了刘璟的勒脖,他重重喘一口气,直着脖子大喊:“贼兵头,你知道我是谁吗?”
刘璟心中一动,他这才想起刚才那个女子好像是喊“黄公子”,难道这是黄祖什么人?
一名首领恶狠狠道:“小将军,你还不知道我家公子是谁吧!黄太守之侄,若识相就赶紧把人放了,你走你的,我们不追究。”
果然是黄祖家人,难怪这么嚣张,大白天就敢抢人,刘璟冷笑一声,“放他可以,你们先把女人放了。”
这名年轻人是黄祖之侄黄逸,仗着黄祖的权势在武昌城内横行无忌,今天却遇到了刘璟。
他正要急声大喊不准,脖子却一紧,被生铁一般的手臂勒住喉咙,“咕咕!”作响,几乎使他晕厥。
恶奴首领脸上露出一丝古怪的笑容,这年轻军官头脑有问题,这女人放了再抓就是了,还不容易吗?
他回头一摆手,“放了她!”
众恶奴松手,女人奔至桥边,紧紧抓住栏杆,惊恐万状,首领上前一步,锐利的目光盯着刘璟。
“可以了吗?我们已放人,你也须守信。”
刘璟没睬他,向年轻女人一招手,“你过来!”
年轻女人慢慢走上前,腿一软,跪倒在地,吓得牙齿打战,“将军,我该…怎么办?”
刘璟从黄逸怀中摸出几锭黄金,塞给了女人,叮嘱她,“他们绝不会放过你,回家赶紧带家人逃走,逃去江东,快走!”
年轻女人心中感动,她重重给刘璟磕了三个头,“将军救命之恩,小女子来世衔草结环相报。”
她想到黄家的凶狠,心中害怕之极,不敢再停留,起身便向桥头另一边慌慌张张跑了。
黄逸大怒,拼命挣扎,终于喊叫出声,“你们浑蛋,还不快抓住她!”
众奴仆一拥而上,“站住!”刘璟一声大喝,手中战刀加力,一道鲜血从黄逸脖子流下,吓得众人一动不动。
“谁敢动,我宰了他!”
话音刚落,一支冷箭从对方房顶上“嗖!”地射来,箭力强劲而准确,正中黄逸心口,冷箭射穿了黄逸心脏,“啊!”黄逸痛苦地惨叫一声,浑身抽搐,不久毙命。
这一箭令人防不胜防,刘璟霍地抬头寻去,只见数十步外的酒馆屋顶上站着一名黑衣黑裙少女,系着红色披风,腰配双剑,手执一柄弓箭,正冷冷地望着他。
“公子死了!”
桥上一阵大乱,“杀了他们!”十六名恶奴兵分两路,八人杀向刘璟,另外八人向黑裙少女扑去。
刘璟一脚踢开尸体,勇猛如虎,挥刀扑上,迎头一刀劈向恶奴首领,寒光一闪,战刀已到眼前。
恶奴首领躲闪不及,竟被一刀劈进额头,“啊!”一声长长惨叫,轰然跌下漕河,溅起一片水浪。
身后风声强劲,刘璟身体似旋风快疾,战刀瞬间聚力,一道闪电刺出,一股血光飞起,战刀深深刺进身后偷袭者胸膛,响起惊天动地的惨叫。
眨眼间他便干掉了两人,其余六人见他骁勇如虎,纷纷后退。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惊呼声,“快闪开!”
刘璟一抬头,只见那名黑裙少女已跳上马车,用剑猛刺马臀,两匹挽马拉着马车发疯似地向桥头冲来,在一片惨叫声中,马车轰然撞进了恶奴人群,恶奴躲闪不及,六七人被撞翻倒地。
少女正是今天刚刚乘船进城的美小娘,她和舅舅正在酒馆三楼吃午饭,正好从窗口看见了黄逸抢夺女人一幕。
少女是一个嫉恶如仇之人,绝不会容忍欺压良善之事在她眼前发生。
看见眼前这悲惨的一幕,看见了那个年轻公子丑恶淫荡的嘴脸,少女浑身就像燃起一股怒火,一股凶猛、可怕的火。
她要把这些恶人全部杀死,从这个世上清除干净,在她心目中,对恶人的宽容就是对善良人的罪恶。
她心中杀机已燃烧,没有任何人能阻止她,莫说是黄祖的侄子,就算是天王老子的儿子,她也要杀死、杀绝,绝不容情。
黑裙少女双手执各执一剑,从马车上轻盈跳下,手起剑落,两名倒地恶奴被她一剑刺死,她大喊一声,又扑另外两人。
桥上恶战正急,随着黑裙少女加入战团,局势已发生变化,这少女也就十一二岁模样,手执两柄利剑,双眼喷着仇恨的怒火,杀人心狠手毒。
她虽年纪少,武艺却很高强,身体轻盈如蝴蝶,双剑纷飞,连杀数人,她下手干净利落,都是一剑毙命。
片刻之间,她竟杀掉了七人,包括被刘璟杀伤未死之人,她都一剑补杀,不留活口,连黄逸也被她补了两剑。
此时黄逸的十六名手下,已经被杀死了十二人,剩下的四人见势不妙,纷纷要跳河逃命。
少女手一抖,一柄剑脱手飞出,刺穿一名恶奴的后心,将他钉死在地上。
另一人在慌乱中被刘璟一刀劈翻,最后两名校刀手却跳下了漕河,瞬间不见踪影。
仅仅一刻钟时间,黄逸的十六名手下被干掉了十四人,这时,黑裙少女发现还有一人受伤未死,提剑走向他。
受伤者被吓得浑身发抖,他忽然跪下,对黑裙少女砰砰磕头,哀求道:“姑娘,饶小人一命吧!小人只是奉命行事…”
不等他说完,少女便冷冷道:“你从前不知做了多少伤天害理之事,今天该你偿命了!”
她手起剑落,一剑割断了这人的喉咙,又补一剑,刺穿他的心脏。
连桥上的刘璟也忍不住摇了摇头,虽说他已面对太多死亡,对这些恶奴被杀,他也并不怜悯,只是眼前这个小娘…
虽说是行侠仗义,但下手也太心狠手辣了。
这时,红衣少女抬起头,一双锐利的美眸盯住了刘璟,眼中闪烁着杀机,一步步逼近他,刘璟身着荆州军的盔甲,在她看来,就是天生的敌人。
刘璟一怔,他不明白眼前少女怎么对自己用这种敌视的目光,他淡淡一笑,“我们一起并肩作战,患难与共,姑娘不会敌我不辨到这个程度吧!”
少女醒悟,自己怎么糊涂了,这个军官可是和她一样,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和她一样嫉恶如仇,扶助良善。
自己怎么会想到杀他。
杀机消退,她这才仔细打量一眼刘璟,只见他双眉如剑,鼻梁笔直高挺,长得仪表非凡,身材高大魁梧,仿佛浑身充满了力量,这让她忽然想起了自己的长兄,他的身材相貌竟和长兄有几分相似。
少女心中有了一点好感,摇了摇头,“我不会杀你,你是荆州军中唯一的好人。”
刘璟听她说话带有孩子气,便笑着问她,“你叫什么名字,哪里人?”
“我叫…”
少女话没有说完,远处传来一人大喊:“阿仁,你还要杀到几时?”
“后会有期!”
少女后退两步,转身便向远处奔去,不多时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刘璟望着满地尸体,不由苦笑一声,这样的行侠仗义,最后却惹出一堆麻烦,虽说这个年轻人该死,但他毕竟是黄祖之侄,江夏又是黄家的地盘,黄祖岂肯善罢甘休,这小娘也太鲁莽了。
本来他只想劫持黄祖侄子,让黄祖给自己一个面子,放过那个女子一家,事情也就圆满了结。
不料半路杀出一个女程咬金,射死了黄祖之侄,把小事惹成了大事,给他留下一堆头疼的后事。
刘璟抓起地上的十几具尸体,统统扔进漕河中,却意外地在地上捡到一支细长的金簪,上面镶有九颗黄豆大的宝石,打造得精致绝伦,估计是那个小娘遗失。
刘璟一直等小娘跑远,这才对周围聚上来的人群高声道:“我是刘皇叔军中大将,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官府若要来抓捕,尽管到军营中来。”
在大白天闹市中连杀十五人,包括黄祖之侄黄逸,这无论如何是一桩天大之案,武昌县赵县令立刻亲自前来调查,但只查了半日便查不下去了。
一个当事人竟然是刘备军中大将,现在刘备此时就在黄氏山庄做客,他怎敢去军中要人,而另一个当事人黑衣少女也逃得无影无踪。
赵县令万般无奈,一方面画图像悬赏抓捕黑衣少女,另一方面他亲自赶去黄氏山庄,向黄祖汇报此事。
第34章 黑裙少女
夜幕降临,帐中已点了一盏小油灯,光线忽明忽暗,刘璟盘腿而坐,仔细打量着手上的金簪。
那个红披风少女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方面是她的爱憎分明,除恶务尽,虽然做事比较鲁莽,不计后果,但对于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女,他也不指望她会有多少理智和冷静。
另一方面就是她的心狠手辣,皆是一剑毙命,又很难想象她只是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女。
在金簪头上刻着一个“仁”字,估计是那个少女的名字,叫仁,却不知她姓什么,也不知她的武功跟谁所学,一看便是战场杀人的武功,干净、简洁,没有一式多余。
而且刘璟看出少女之剑是名家打造,削铁如泥,锋利异常,绝不是一般人能持有,这个少女恐怕来历不简单。
这时,门外传来赵云的声音,语气中带着一丝责怪,“该练武了!”
刘璟心中因为行春桥事件,心中着实烦乱,没有练武的心情,既然赵云亲自来叫,他只得起身,抄起长枪出了营帐。
大帐外,赵云骑在马上,目光中有点责怪他的懒惰,在赵云身边还牵着另一匹马,刘璟上前笑道:“兄长知道武昌城内下午发生的事情吗?”
“你是说,行春桥那个案子?”
赵云已从士兵口中听说了此事,他看了一眼刘璟,有些疑惑地问道:“那件事和你有关系吗?”
刘璟点了点头,“正是我所为!”
赵云平静看了他片刻,淡淡道:“不管你做了什么事情,我都不想过问,我只关心一件事,教授你武艺,现在开始教你骑马。”
他将马缰绳扔给刘璟,“上马吧!”
刘璟又惊又喜,终于教他骑马了,他学着赵云的样子,踩着单边马镫慢慢地翻身上马,还好,战马非常温顺,使他居然顺利上马。
刘璟又将双脚套进木绳圈中,稳住了身体,赵云一抖缰绳,“跟我的姿势,先把骑术练精了,以后再练习马上作战。”
两人一前一后,在黑夜中向远方操练场缓缓行去。
武昌城内已乱成一团,一队队黄祖的部曲亲兵在街头奔跑,旅舍、酒馆、青楼等等聚众的公共场所,都一一搜查,抓捕一名佩双剑的红衣小娘,喧哗声、叫骂声此起彼伏,武昌城内闹得鸡飞狗跳。
靠近水门附近有一家规模颇大的私馆,名叫“水陆陶氏”,私馆也就是后来的客栈,相对于官方的邮驿和传舍,私人开设就叫做私馆,又称为逆旅或者旅舍。
私馆提供房间住宿,也提供米粮和柴禾,但需要自己动手做饭,所以大多数住店的旅人都是去外面酒馆吃饭,直到晚上方回。
这家私馆便是陶氏商行在武昌县开设的一家客栈,不过并不对外营业,只供陶氏商行的人歇脚居住,属于一种内部旅舍。
此时在后院的一间屋子里,中年男子满脸怒色,拍着桌子训斥红披风少女,“你是怎么向我保证的,绝不闯祸,我相信你才带你出去游玩,可看看你做了什么?十几条人命啊!你怎么下得了手!”
少女虽然低着头,但一脸不服气,她嘟囔道:“大哥率领千军万马,杀人于野,何止十几人,我为什么就杀不得?”
“住口!”
中年男子心中更加忿怒,重重一拍桌子,“这是一回事吗?你若嫌少,你现在就出去,见人就杀,一晚上你也能杀成千上万,那你也可以和兄长一样名垂千古了,你怎么不去。”
少女几时受过这种斥责,她咬咬嘴唇,眼圈有些红了,颤抖着声音道:“我怎么会随便…滥杀无辜,今天杀的十几人…都是欺辱良善之徒,是恶人,师父和大哥都说过,除恶务尽,若放过他们,他们还会伤害更多良善,我…我没有做错。”
中年男子心中长叹一声,他不知该怎么说了,少女把她长兄奉为神明,一举一动都以长兄为楷模,还有她师父,那个以心狠手辣出名的碧云寺老比丘尼,言传身教啊!
也罢,此事回去告诉她母亲,自己是无能为力了。
半晌,他无奈道:“现在我先不说你这件事对错问题,现在我们身处敌境,你却惹事生非,万一你们兄妹被官府抓住,我怎么向你母亲和兄长交代?”
这个指责少女能接受,她低声道:“舅舅,我知错了,再次绝不再鲁莽。”
这时,屋外传来一个低沉的声音,“吴公,小弟有消息。”
“请进!”
门开了,走进一名三十岁左右的年轻男子,他叫陶政,是陶氏家主陶胜的次子,这次是专门陪同他们前来。
中年男子便对少女道:“去吧!向你四哥好好学一学,人家关门练武,足不出户,哪像你,尽出去惹祸!”
少女忘记了刚才的悲伤,心中又调皮起来,她吐了一下舌头,踮着脚尖一溜烟逃走了,中年男子看着她调皮的模样,无奈地摇摇头,毕竟还是孩子啊!
陶政关上门,坐下道:“先说行春桥之事吧!仁姑娘运气不错,这次居然涉及到了刘备手下的大将…”
他话没有说完,门外便传来少女惊讶的声音,“就是那个少年将军吗?”
陶政惊愕地回头望去,少女居然躲在门外偷听,中年男子脸一沉,一声喝斥:“阿仁,不准偷听,快去!”
少女在门外嘟囔两句,撅着嘴,一脸不高兴地走了。
陶政听她脚步声走远,这才继续道:“现在城内已闹得鸡飞狗跳,不过因为涉及到刘备手下大将,军队和官府还不敢细查。”
中年男子眉头皱成一团,又问:“被杀的人是什么背景?”
“被杀之人就是黄家三公子黄逸,黄祖之侄,事情有点闹大了。”
中年男子心中揪成一团,黄祖之侄在他眼中不算什么,关键这里是荆州,不是江东,他沉吟一下又问道:“那个刘备手下大将又是谁?”
陶政摇了摇头,“这个不知,只知道此人颇为细心,替仁姑娘处理了后事,又把杀人之事揽到自己身上,围观人说是个少年将军。”
中年男子沉思片刻,自言自语,“难道是关云长之子关平?”
“这个就不知道了,或许是个无名小将。”
中年男子点点头,不再追问此事,这时,陶政又道:“还有就是关于苏先生之事,很遗憾,苏先生不在武昌,好像去江陵了。”
他们所说的苏先生便是黄祖副将苏飞之叔苏振,也是一名大商人,和陶家交情深厚,中年男子此次来武昌,就是想通过这个苏先生认识苏飞,不料他却不在。
中年男子脸上露出失望之色,他千里迢迢跑来,苏振居然不在武昌,令他计划落了空。
在这次张武、陈孙的叛乱中,苏振也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他是张武、陈孙与东吴联系的桥梁。
中年男子眉头一皱,“此人不是和张武关系很好吗?怎在这个关键时候跑了。”
陶政苦笑一声,“或者他感觉到了事态不妙,怕被张武、陈孙造反牵连,我听他府中人说,他是今天上午才匆匆离去,应该和刘备之军到来有关。”
“这倒有点麻烦了。”中年男子背着手在房间来回踱步。
陶政又着急道:“从今天傍晚开始,城门处加强了搜查戒备,今天晚上还只是搜查旅舍酒馆,但明天就要全城搜查了,我建议我们立刻出城,先回柴桑避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