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权衡利弊,思虑已定,薛子桢便抬头道:“这道题目太难了,我认输。”
惠嘉公主心中一喜,面上却做出遗憾的样子:“这样简单的题目你也不会?倒是可惜了,我们可是有言在先的,倘若你说了,我叫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你不会抵赖吧?”
薛子桢道:“我愿赌服输,任凭公主差遣就是。”
惠嘉公主眼珠一转,却指着那蓬莱湖中的荷花道:“我可是听人说过的,你擅长泅水,那我就要你不坐船,游水过去,替我摘两支荷花来,如何?”
此言一出,大家不禁哄然,看向惠嘉公主的眼神多了几分鄙夷,看向薛子桢的眼神则多了几分同情。
这毕竟是在上林苑,行为举止一点差错也不能有,倘若失了礼,传出去这名声也就坏了,惠嘉公主让薛子桢跳入湖中去摘荷花,且不说这五月的天气,湖水还是凉的很,就是真的去摘了荷花回来,弄得浑身都是水,也没法见人了。
惠嘉公主此举分明是强人所难!
薛子桢低着头,一时没答应也没反对,赵冰却站出来道:“公主若是喜欢荷花,大可以让人去采,何必让桢姐儿去呢?就是桢姐儿摘了来,别人只怕也要暗地里嘀咕公主不懂得体谅人了,于公主的名声也有碍,不如公主换个别的什么事情让她去做吧。”
赵冰毕竟是护国公府的嫡长房千金,是赵皇后正经的亲侄女,她不开口说话也就罢了,一旦开口了,惠嘉公主也不好置若罔闻,否则不就是得罪了赵皇后?
惠嘉公主的婚事还有嫁妆都捏在赵皇后手里呢,她还真的不能直接拂了赵冰的面子,心中不由暗骂赵冰多管闲事,也有些犹疑起来,却不是担心薛子桢,而是怕自己的名声有损。
惠宜公主见状便拉着惠嘉公主到旁边耳语几句:“皇后娘娘喜欢薛子桢,你这样明摆着是为难她,皇后娘娘不高兴,传出去你的名声也不好,不如换个别的,让她有苦说不出,就是去告状,也未必赖得到你身上。”
惠嘉公主懊恼道:“一时间,还真没有什么好主意。”
惠宜公主笑了笑,又在她耳边说了几句,却让惠嘉公主眼前一亮。
姐妹俩商量好了,惠嘉公主一改刚才的疾言厉色,笑吟吟的看着薛子桢:“刚才让你去摘荷花,的确是为难你了,今日父皇驾临上林苑,正在马场看人骑马,倘若你能想个法子让父皇接见这儿的诸位姐妹,这件事就算了,如何?”
大家面面相觑,都不知道惠嘉公主打的什么主意,不过如果能得到皇上的接见,的确是至高无上的荣耀,有些人已经是眼前一亮,满含期待的看着薛子桢。
惠宜公主在旁边帮腔:“这件事虽然不容易做,但听闻薛姑娘素来有急智,想必是难不倒你的,更何况倘若办成了,诸位姐妹也能得见天颜,少不得要记你一份人情的。”
倘若办不成,岂不是说她薛子桢浪得虚名,不肯尽心,不仅不能让这里的人记人情,反而把人得罪了?
薛子桢暗暗冷笑,惠嘉公主固然跋扈,却也只有一股子蛮勇罢了,倒是这个惠宜公主,真人不露相,心思果然狠毒!
她不过是个闺阁女子,能有什么本事让皇上主动接见诸位闺秀?这简直比让她跳入湖中摘荷花还要强人所难!
不过事已至此,薛子桢也无意推诿,她拦住了欲上前说理的赵冰和赵雪,笑道:“公主既然这么吩咐了,那我只好照办,只是到底是在上林苑,倘若需要什么东西,也只好请公主帮忙了。”
惠嘉公主不妨她真的敢应承下来,也有几分惊讶,几分好奇,想看看她怎么办成这件事,遂道:“这是自然,你要什么只管说,本公主这就吩咐人去办。”
薛子桢沉吟片刻,要了一只风筝,上面用隶书工工整整写了五个大字:依臣所奏否?
大家原本都围在旁边想看看薛子桢到底有什么主意,见她写了这五个字却是真的糊涂了,都怔怔看着她,不知道她打的什么主意。
第三十五章 无意插柳
更新时间2015-3-26 15:02:33 字数:2626
薛子桢写好了字,便请两个小太监拿去把这风筝放了起来,那风筝极大,字也写得极大,即便飞得高,人站在地上也能清清楚楚看到那五个字。
惠嘉公主隐约明白了薛子桢打的什么主意,脸色颇为难看。
那风筝放起来没过多久,顺昌帝身边的小太监赵顺一溜小跑着过来了,累的气喘吁吁,四下一打量,看到那两个放风筝的小太监便是眼前一亮,众人对视一眼,都知道薛子桢这主意只怕是成功了一半了。
果然,赵顺是来询问风筝上的字是谁写的,薛子桢便大大方方站了出来,赵顺上下打量了一番,笑道:“皇上有请呢,请姑娘随我去吧。”
薛子桢点点头,撇下目瞪口呆的众人,随着赵顺去了马场。
马场与蓬莱湖虽然相距不远,却又是另一番景致,入目便是宽阔的绿油油的草地,在东边搭了一个观台,此时顺昌帝正坐在观台上,赵皇后并冯贵妃等妃嫔也在随侍圣驾。
刚才正在看赛马,却见一只风筝飘飘忽忽飞了起来,上面“依臣准奏否”五个大字格外显眼,让人想不注意都难,这才惹得顺昌帝问是谁在放风筝。
赵皇后心中还在疑惑,想着隔壁便是蓬莱湖,在那里的只有来赴宴的闺秀千金,谁会做出这般哗众取宠的事来?
如今远远一瞧来人,居然是薛子桢!
赵皇后心中不由大为惊讶,但转念一想,薛子桢绝不会是那种行事张扬的人,这件事说不定还有隐情,遂按下了心中的急躁,只等着听薛子桢的回话。
观台上除了顺昌帝并几位妃嫔,还有几位阁老大人在,有掌管吏部的潘守愚,掌管刑部的苏魁章,掌管兵部的蔡文华和掌管礼部的柯光祖。
除此以外,太子、睿王、庆王、兴王、恒郡王、泰郡王、顺郡王并一些公侯门第出身的年轻子弟也坐在下首,见了薛子桢,都投来了好奇的目光。
薛子桢用眼角的余光一扫,首先就注意到了霍灵璧,见他用一种疑惑又讥讽的眼神瞧着自己,薛子桢便觉得难堪,心里越发打定了主意,惠嘉公主害的她如此丢脸,这次一定要她吃个亏才成!哪怕多了她这么一个敌人,也是在所不惜!
顺昌帝上了年纪,眼神不太好,当时一看见这风筝,下意识的就以为是年轻妃嫔用来争宠的手段,等人来了,仔细一看,却是个十四五岁的小姑娘,虽然出落得秀丽温婉,但还是未脱稚气,却偏偏神态自若,落落大方,不由得就笑了:“这是哪家的姑娘啊?”
赵皇后赶忙笑道:“皇上不认得,这是薛大人的千金。”
顺昌帝眉毛一挑,道:“薛丹臣的闺女?朕记得薛丹臣颇为老成持重啊。”言下之意是说薛子桢哗众取宠吗?
赵皇后心里咯噔一下,不由得替薛子桢着急起来,谁知薛子桢却不慌不忙,先是上前行礼,这才道:“圣上容禀,臣女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赵皇后忙道:“你这孩子,什么样的大事非得这么玩闹?”又对顺昌帝道:“皇上不如听她说说?”
顺昌帝微微颔首,薛子桢便把惠嘉公主与她比试,定下赌约的事一一说了:“…惠嘉公主定然要臣女应下才罢,臣女畏惧惠嘉公主权势,不敢不应,若是冒犯了天威,臣女甘愿以死谢罪!”
赵皇后一听是惠嘉公主起的头,不由不悦的看了一眼丽妃,丽妃也是一脸仓惶,咬着嘴唇不知该如何是好。
顺昌帝听罢,笑呵呵道:“原来是这样,那么你放这风筝必定是为了吸引朕的注意了?”
薛子桢垂头道:“回皇上,臣女的意思是想询问皇上是否愿意接见诸位姑娘。”
顺昌帝眼睛一眯,瞧着早已被小太监捧来的风筝道:“依臣准奏否?是这个意思吗?”
赵皇后一见顺昌帝露出些许不悦的神情,反倒不敢贸然说话了,只冲下面的太子使眼色,太子也为薛子桢着急呢,正要说话,谁知蔡文华却站出来笑道:“皇上,依臣所见,这句话只怕还是个谜题呢。”
顺昌帝笑道:“既如此,你且说说。”
蔡文华道:“依臣准奏否乃是臣下请求皇上的语气,若是皇上点头答应,便要说:依卿准奏,而这四个字恰巧是一个谜语!”
顺昌帝沉吟片刻,道:“谜底是个人名吧?王允!”
薛子桢大喜,拜倒行礼:“皇上已经答应臣女了!臣女谢皇上隆恩!”
顺昌帝一愣,随即哈哈大笑起来,虚点了薛子桢几下:“你这丫头,原来是打着这个主意!你是不是就等着朕来猜这个谜语呢?”
薛子桢抿嘴一笑,道:“臣女早在家中听父亲说起过,皇上最善猜谜,所以斗胆出了一个小小的谜语,自然是难不倒皇上,不过,皇上金口玉言,想必不会抵赖吧?”她的声音满是笑意,到最后带了几分活泼和赖皮,倒和惠安公主有几分相像。
顺昌帝听了越发的和颜悦色起来,笑道:“朕是天子,金口玉言,既然已经答应了你,那自然不会抵赖,罢了罢了,今儿倒叫你这个小丫头摆了一道!”说着吩咐赵顺:“今日只怕是不得空了,明日朕在莲花台召见诸位女眷,你去传话!”
说完又朝薛子桢招了招手:“你且起来,到这边来坐。”
早有眼色活的小太监搬了个凳子放在顺昌帝的龙椅下方,薛子桢恭恭敬敬谢了,起身坐在了那边,倒比太子离顺昌帝还近些。
顺昌帝的语气很是和蔼,倒像是在和自家侄女儿说话一般:“听说你打小就聪明好学,还念了不少书,还有两座藏书楼,叫什么…”
赵皇后见薛子桢危机解除,还得了皇上青眼,也就放下了心,笑着接口道:“好像叫什么芙蓉书楼。”
太子起身笑道:“母后,是三十六芙蓉书楼和二十八鸳鸯词馆。”
赵皇后点头笑道:“是这个名儿,我记得怪拗口的。”
顺昌帝笑道:“这名字倒也稀奇,是你起的?可有什么深意?”
薛子桢此时又恢复了之前的从容不迫,轻声慢语的回话:“回皇上,这只是臣女的游戏之作,说是藏书楼有些言过其实了,不过收藏了臣女喜欢的一些书籍和诗画罢了,原是两座二层小楼,只因一座楼旁栽种了三十六株三醉芙蓉,便取名为三十六芙蓉书楼。”
顺昌帝笑道:“另一座楼难不成养了二十八对鸳鸯?”说着自己倒哈哈大笑起来。
薛子桢抿嘴微笑,道:“另一座楼其实是两座一模一样的小楼组成的,中间有通道相连,如鸳鸯一般相偎相依,故取名鸳鸯词馆,至于这二十八,乃是因为从这边小楼到那边小楼只需走二十八步罢了。”
顺昌帝听了,笑的越发厉害:“朕还是头一次听说这么取名字的,倒也有意思!”
这些年顺昌帝上了年纪,虽说威严愈胜,但也越发的喜怒无常了,如今他这么高兴,倒是出于所有人的意外,都好奇的看着薛子桢,不敢相信她竟有这么大的本事。
谁知顺昌帝却又一边笑一边看向了太子,摇头叹息:“这丫头是个好的,可惜啊,太子已经成亲了!”
顺昌帝这句话隐含的意思太过明显,让薛子桢脸上火辣辣的,不禁低下了头,太子倒是把薛子桢当做妹妹一般,因此只是善意的笑了笑。
冯贵妃在一旁一直未说话,此刻掩口笑道:“皇上,太子已经娶妻了,可您还有没成亲的儿子呢!”
第三十六章 各怀心思
更新时间2015-3-27 15:41:33 字数:2890
其实冯贵妃一直想让薛子桢做她的儿媳妇,无外乎是觉得薛丹臣将来前途无量罢了,如今薛子桢又得了皇上青眼,这在满京城的闺秀里可是头一份,若是娶了这么个儿媳妇,也是足够有面子的。
即便薛丹臣是太子的老师,和太子关系甚密,那又如何?毕竟薛子桢是薛丹臣唯一的女儿,他和太子的师徒感情再深,又怎么比得上与薛子桢的父女之情?到最后还不是薛子桢嫁给谁,薛丹臣就偏帮着谁?
以前薛子桢年纪小,赵皇后又从中作梗,这门婚事才被按下去,如今她可不能平白放过这个好机会!
其实赵皇后也是和冯贵妃一般的心思,也是怕薛子桢嫁给庆王或者庆王一党的人,薛丹臣就会转而投靠庆王,毕竟一边只是学生,另一边却是亲女儿和女婿,薛丹臣对妻女看重又是出了名的,这才更加令人担心,她如此抬举薛子桢母女,也是出于拉拢薛丹臣的心思。
当初赵皇后的意思是想让赵九经娶薛子桢,毕竟赵九经是她的亲侄儿,太子的表弟,又是薛丹臣的学生,两边结亲也是名正言顺的事,可偏偏赵九经执意要娶周小钗,薛家又没有这个意思,赵皇后这才作罢,如今见冯贵妃又要旧事重提,不免悬了心,生怕顺昌帝一时高兴就答应了。
顺昌帝瞥了一眼暗暗着急的赵皇后和满怀期待的冯贵妃,再看笑眯眯的太子和神情莫测的庆王,淡淡笑了:“照青乃是国之肱骨,他的闺女便如朕的自家侄女一般,朕一定会给她挑个如意郎君的!”
照青乃是薛丹臣的字!
这句话一说,相当于是把薛子桢的婚事揽在了手里,薛子桢嫁给谁,就要全凭顺昌帝的意思了,在场人的听了,不由有喜有悲。
薛子桢一直低着头,此刻却暗暗握紧了手中的帕子,心中茫然一片。
顺昌帝又沉吟片刻,对正捋着一把花胡子笑的潘守愚道:“昨日潘爱卿提出要告老还乡,朕还觉得忧心,唯恐找不到可以接替潘爱卿的人,如今看来,薛丹臣倒是个好人选,这几日潘爱卿不妨多提点提点他,这吏部可是缺不得人的。”
潘守愚人如其名,在朝中做官几十年,与谁都是一团和气,也没显露什么大本事,说他碌碌无为,他却一路坐上了吏部尚书的位子,入主内阁,若说他善于钻营,他又从不结党拉派,就这么浑浑噩噩过了一辈子,如今致仕,倒也算是衣锦荣归了。
一听顺昌帝如此说,潘守愚还有什么不明白的,不由笑道:“皇上圣明!老臣早就有这个意思了,老臣虽为尚书,但吏部的事却都是薛大人在做,一直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如今老臣辞官,提擢薛大人,也算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了。”
顺昌帝满意的点点头,却没提让薛子桢退下的话,反而一直让她坐在身边,一起看起了赛马,时不时的问上几句话,说实话,就是惠安公主也没这个待遇啊!
看到这一幕,台上的人除了顺昌帝,只怕都没有心思看赛马了,太子是看着这个小师妹表现出众,觉得与有荣焉,又恨铁不成钢的看着霍灵璧,怪他错过了这门亲事。
兴王则是看出了冯贵妃的意思,冲庆王挤眉弄眼,结果被庆王狠狠踩了一脚,暗暗呼痛,恒郡王则因上次薛子桢替他出主意的事早就领教过她的聪慧,此时见她表现的如此出色倒觉得是在意料之中。
泰郡王一脸无所谓,顺郡王也是淡淡的,唯有睿王爷笑着和顺昌帝搭话:“臣弟看着薛姑娘倒想起了我们家清河,皇兄,清河也到了年纪,您可要给她说个好人家才是。”
清河郡主并非睿王爷亲生,这一点顺昌帝也是知道的,遂似笑非笑瞥了睿王一眼,道:“若是朕的亲侄女儿,朕自然上心!”
睿王不满道:“皇兄也太偏心了,这与亲生不亲生的又有什么关系?皇兄不也夸清河贤淑端庄吗?”
顺昌帝笑道:“就算朕给她指了一门好亲事又如何?你府里连个管事的人都没有,怎么操办这婚事?等你成了亲,府里有个女主人了,这婚嫁的事也有人操办了,朕再给清河指婚!”
睿王被这话噎着了,一个字也说不出来,憋气的很,兴王很不厚道的笑出了声,反被顺昌帝狠狠瞪了一眼。
薛子桢对这一切仿佛视若无睹似的,只盯着那马场上,仿佛被赛马给吸引住了似的。
再说另一边,惠嘉公主原以为薛子桢会被治一个大不敬的罪,但万万没想到薛子桢居然又出了一次风头!
她听了小太监的传话,说的有模有样,薛子桢多得皇上喜欢,薛丹臣甚至还沾了自家女儿的光,升为吏部尚书,只怕不日就要入阁了!
众人听了不由艳羡,惠嘉公主却恨得牙都要咬碎了,到最后气呼呼的跺了跺脚,甩着帕子走了。
而陆如英原本正和贺夫人等人一起说话,听说这事后又是害怕又是担心,等到了最后听说薛子桢不仅没事,还得了顺昌帝的喜欢,就又高兴起来,别的夫人看着陆如英也是暗暗嫉妒,觉得她的命也太好了些,丈夫前程似锦,女儿也如此优秀!
到了傍晚,顺昌帝要回宫了,赵皇后等人也清闲下来了,遂又恢复了原先的安排,下恩旨让一些亲近的人家留宿上林苑,并设宴款待,其余没有接到恩旨的夫人小姐就要坐马车离开了。
陆如英和薛子桢自然在被留宿的那一列,与同样接到了恩旨的赵夫人并董夫人一起去赵皇后暂住的寝殿赴宴。
冯夫人和程夫人去了冯贵妃那儿,庄夫人和文鼎侯夫人去了庄淑妃那儿,此刻的上林苑,华灯初上,褪去了白日里的恢弘大气,平白多了几分绮靡奢华。
薛子桢今日出了风头,赵皇后特意让她坐在身边,另一边则是惠安公主,她也听说了薛子桢今日的事,直冲她挤眉弄眼,薛子桢却眼观鼻鼻观心,今日虽然化险为夷,但毕竟没让惠嘉公主吃个教训,不免觉得有些遗憾。
董夫人看着薛子桢贞静柔婉,端庄大气,即便十分聪慧也从不显露,又让人觉得谦和温驯,真是越看越喜欢,今日若不是太子妃没到场,她只怕就要直接求太子妃帮着做媒了。
太子妃董氏今日并未参加百花会,原是皇长孙身体不适,她留在了宫里照顾,不过太子回去后她也从太子那儿听说了这件事,倒是与董夫人的想法不谋而合,对太子笑道:“妾身有心替薛姑娘保媒,只怕不合适。”
太子道:“你的眼光向来不差,有什么主意只管说。”
太子妃笑道:“太子觉得妾身的弟弟如何?”
太子眉毛一扬:“董曲江?”
太子妃笑道:“虽是自家亲弟弟,但说句公道话,无论是人品、相貌还是才华,曲江在满京城的王孙公子里也是拔尖的,也不算辱没了薛姑娘,妾身家的情况太子也知道,独门独户的,亲戚也少,乌七八糟的事也没有,等曲音出嫁了,家里就更安静了,小夫妻俩关起门来过日子,不比什么都强?再者,说句私心的话,薛姑娘成了妾身的弟妹,总比嫁给外人要好些。”
太子妃所说的外人自然是指庆王,其实太子之前也担心过这件事,他撮合霍灵璧和薛子桢也是出于这个目的,只是没成罢了。
此时太子妃如此说,太子又想起了今日冯贵妃的那句话,苦笑道:“三弟尚未娶亲,倘若他真心求娶,父皇倒是极有可能应允…唉!如果二弟还在就好了。”
太子的声音有些黯然,他口中的二弟是与他一母同胞的二皇子,虽然过早的夭折了,但是也被追封为明王,倘若他还活着,倒是与薛子桢一般年纪,正好结成这门亲事。
太子妃见太子只顾着感伤,并没有表态,也不敢催促,只轻轻递了碗茶上去,太子看着茶碗中浮沉飘荡的茶叶,想起今日霍灵璧在上林苑的所见所闻,似是下定了决心一般,对太子妃道:“你带信回去,让你母亲只管上门提亲,先生那边由我来说,无论如何,不能叫桢姐儿嫁给三弟!”
太子妃大喜,赶忙应了,自吩咐了体己人去董家传话。
第三十七章 雪上加霜
更新时间2015-3-27 20:07:15 字数:2848
在上林苑留宿,最大的好处就是不用早起,薛子桢醒时天已大亮,但外面却一点动静也没有,昨夜惠安公主死活要拉着她同寝,但薛子桢不喜欢与人睡在一张床上,遂一个睡在了里间,一个睡在了外间,两个人就这么一里一外的说了半宿的悄悄话。
薛子桢悄悄起身把衣裳穿戴好,走进里间一看,惠安公主一只腿压着卷成一团的被子,露出半个身子来,正抱着枕头呼呼大睡,不由抿嘴一笑,也不急着梳洗了,只拿了本书倚在床头打发时间。
过了约半个时辰,有宫女来敲门,只怕是再不起就要迟到了,薛子桢这才去开了门,两队宫女捧着梳洗的东西进来,薛子桢洗脸梳头一切都调停好时,惠安公主才刚刚嘟囔着起来,由宫女服侍着穿衣裳。
等惠安公主手忙脚乱的准备好一切,两个人一起去给赵皇后问安时,大部分人都到了,赵皇后正让人传早膳呢,见了这两个姑娘气喘吁吁地赶过来,都没有责备,反而善意一笑,赵皇后笑道:“你们赶的倒是巧,正要说吃饭呢。”
惠安公主坐在赵皇后旁边,薛子桢则坐在了下首陆如英身边。
惠嘉公主坐在丽妃身边,狠狠瞪了一眼薛子桢,薛子桢也不甘示弱,冷冷的看了回去,昨日之仇,她是不会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