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俨坦然接受批评,可他从不想改。
那年陛下为公主挑驸马的时候,他离开公主去了太子身边,从那之后的每一天都是煎熬。忙起来有事做的时候,不会有太多空闲去想,这还不算难捱;可思念一起便如滚油煎心,辗转反复不得解,疼得钻心。
江俨从不饮酒,入宫做了侍卫后更是自律,可那时候心中凄惶无法与人说,最颓废的那段时候,实在是捱不过去了。多少人说过的借酒消愁他也曾尝试过,却发现那根本是骗人的。
清醒的时候他还能勉强克制对她的想念,真醉了的时候,每一次呼吸之间回忆都如潮水般汹汹涌来,没顶沉溺自救无法。
无论睁眼闭眼,她的脸都无处不在,隔着远远地,一双清亮又幽晦的眸子疏离透彻,就那样看着他。恨不得这一秒醉死过去,却偏偏心中尚有执念,又在下一秒硬生生醒过来。
那种心情,江俨这辈子再也不想感受一次。
被太子笑话的时候,江俨甚至感受到了由自己心底漫出的细碎的欢欣,是一种一言难尽的卑微而无望的欣喜。那时候,他这一手与公主相仿的字,这一手秀气的女儿闺阁体,是他与公主之间仅存的、最后的联系。
万幸——
——日长似岁,他与她分别五年,万幸还能有重来的机会。
作者有话要说:一味相思,准拟相看似旧时。这句出自纳兰的《采桑子》,觉得跟男女主比较相符。
因为百度不到详细释义,我的理解是:长久思念,希望重逢的时候会像从没有过分离一样。

流鼻血

午时过一刻,江俨就与其他下人一起候在了太学院门口。按他身上黑骑卫副提举的官衔,就算进去蒙学馆前等也不为过。不过站在一群小孩子中间未免太打眼了,江俨思索下还是在太学院外候着了。
他在心里默默念叨了几遍一会该跟小世子说的话。比如:上午的学习辛苦吗?世子饿了吗?世子若是累了走不动了属下可以背你回去的…细想一下,其实与公主的日常交流差不多…
结果小世子一出门,用袖子捂着脸直直扑到了他怀里,撞得很用力。江俨一惊,之前想好的话都没说出口,通通都被这一扑撞散了。
江俨揉揉小世子脑袋陷入沉思,诧异的同时还有一点点高兴——原来他在小世子心中的地位已经这么高了?小世子一见自己开心得都扑到自己怀里了?
“鱼叔叔,皓儿流血了!”小世子抱着他大腿嚎啕大哭:“好多好多血…”
江俨一怔,赶紧抬起他的脸,这一看,居然半张脸都被血染红了,连前襟都溅上了不少血点。
江俨急得都不知道该怎么问,只好赶紧抱起人朝着长乐宫的方向使上了轻功。原先在公主府呆着的两位大夫和医女都回了宫,回长乐宫的路也比去太医院近一些。
风吹得衣服猎猎作响,江俨在廊檐树梢间飞跃,脚尖轻点似蜻蜓掠水而过,好些时候连树上的鸟都没惊动。皓儿在他怀里睁大眼睛往下看,两旁的亭子树木都一闪而过,只有虚影子在眼前闪啊闪,什么都看不清。
皓儿虽然一脸血,可精神一点不差,低着头眼睛亮晶晶地赞叹:“鱼叔叔你好厉害!”
公主府的仪卫都是会轻功的,以前皓儿见了羡慕得不得了,公主也曾让侍卫带他飞过。不过能像江俨这样飞得这么快的,却是极其少见的。
江俨迟疑了下,开口问道:“世子是被人欺负了吗?”
皓儿摇摇头,伸手摸了一下鼻子又是一手的血,他抓着江俨的衣襟已经印上了两个血手印,看起来渗人得慌。皓儿捂着鼻子闷声道:“没被人欺负,收拾书本的时候就开始流血了,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江俨稍稍放下了心,猜小世子应该是流鼻血了,这个年龄的小孩子冬天最容易流鼻血。冬天干燥,轻轻一磕都会流血,江俨小时候又习武,对打的小孩子手里都没轻没重,总是照着脸打,流鼻血算是常事。
回了长乐宫后江俨先把小世子送到了偏殿的医女处,没敢先去告诉公主,怕她着急。但守门的仆妇眼睁睁地看见这么大个活人飞进来,自然不会当作没看见,立马就跑去通知公主了。
听宫人回报“小世子流了好多血”,容婉玗心神大乱,急匆匆地赶来偏殿,这时候皓儿的鼻血已经止住了。
皓儿一见她,就仰起脸给她看,一小团纱布塞着鼻子说起话来瓮声瓮气的:“娘亲,皓儿没事,一点都不疼。”
医女耐心诊治后宽慰道:“公主莫要担心。不过是冬日天气干燥,小世子有些上火,多吃些新鲜蔬果,膳食上多食些清淡的、少吃油腻荤腥降降火气就好了。”
皓儿扁了扁嘴,心知又得吃好几天蔬菜了,不能吃肉的人生,跟他养的兔子还有什么分别?
容婉玗不放心,又叫方太医过来开了几个食方子。看着皓儿用过了午膳,想叫人去太学院告个假。说她小题大做也好,不让皓儿歇半天,她总是放不下心。
出了门却见廊檐下跪了一人,衣襟上还沾着俩血手印,他也浑不在意。跪姿端正挺直,正抬着头眼也不眨地看着她,神情中居然有点忐忑。正是江俨。
一见她出来,江俨垂下眼眸,声音低沉说道:“属下失职,请公主责罚。”
——失职?容婉玗一听就知道,江俨又把责任揽到了他自己身上。
容婉玗微恼,颦着眉急步走向他边说道:“你这是做什么?快起来!冬日本就干燥,皓儿流鼻血又与你有什么干系?”
本是跟他没什么关系的,却偏偏要把错误揽到自己身上!她在殿内呆了快一个时辰,若是不出来还不知道他要跪多久!这冰天雪地的跪在石阶上,想想也知道有多冷。
看他不作声也不起来,公主不由一急,不由提高了声音:“你起来!”伸手做了个虚扶的手势。
江俨闷不吭声地跟她对视了一会儿,见公主伸出手来,一瞬间深邃的眼眸中似闪过了璀璨星光,眼神清亮如星子,竟然还微微地翘了下唇角。却在起身的一瞬间,那笑意尽数敛去,恢复到一直以来的沉峻表情。
容婉玗怔愣间,发现跪着的江俨已经握住她的手起身了。
他的掌心搭在她的指尖,只是轻轻一触便放开了她的手,似乎真的是无意识的动作。容婉玗身子一僵,愣愣地看着他。
可那温热的触感从指尖蔓延,两只手都仿佛僵硬得不是自己的,公主恍惚地收回了手。也不知过了多久才敛回神思,这才发现江俨一直都在旁边,一动不动地注视着她。
公主又是一僵,若无其事地转过身,只留下一句“去用膳吧”就离开了。
她一定是看错了才会觉得,那眼神,看起来温柔极了。
腊月二十三,是民间的小年,也就是祭灶王的日子。
早膳中有一小碟子灶糖,各个剪得小巧如铜钱,容婉玗吃了一块觉得甜得腻人,实在吃不下第二块了,让红素端出去给小丫鬟们分了。
在史书上,这祭灶神本是宫中极为重要的节日,由帝后分别主祭,百官与宫人协从。到了前朝时候也不知缘何,宫中祭灶神慢慢地不那么重要了。
到了本朝,宫里头本不讲究这个节日,据说是因帝王显得是真龙气象,祭拜灶王爷似乎不那么合适。当然御膳房、尚膳监还有各宫的小厨房还是要讨个吉利的。
这一日正好赶上皓儿五日一休沐,难得皓儿能睡个懒觉,容婉玗本想用过早膳再去喊他,到了秉谨楼却发现江侍卫和皓儿都在院子里。
今日难得出了太阳,天气暖和,两人坐在石桌前说话,此时正背对着她。容婉玗停住脚步,听到江俨说:“…所以每逢腊月二十三,许多人家都要祭灶神。用又软又黏的糖果黏了他的嘴,让他上天的时候嘴甜一些,要么只说好话,要么莫要开口,如此便要灶神隐恶扬善。不过都是些民间传言,世子不可尽信。”
皓儿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从江俨手中拿了什么,盯着看了两眼后放进了嘴里。
江俨手里端了个小瓷碟,里面盛着好几块黄橙橙的吃食。容婉玗定睛看去,居然也是一碟子灶糖?
江俨转身给她请了安。其实按他习武人的敏锐听力,早在公主走到门口的时候就听到了。不过,让公主看到自己和小世子和谐相处的情境,是不是会觉得…
江俨没敢往下想,知道这是件任重道远的事,不可心急,也不可早早地抱有过高期待。
容婉玗微笑打了个招呼:“江侍卫早。”这还是江俨回了长乐宫以后,她第一次见到他。前两日听红素说他每日清晨练武的习惯这么多年一直保留了下来,又想着偏殿久不住人,怕是缺些东西。
可江俨向来是个简单朴素的人,于外物上从不看重,她若自作主张给他添置反倒成了累赘。想了又想,觉得他天天练武,总是需要个兵器架的。
只希望,他莫要嫌自己多事。
“江侍卫在给皓儿讲故事吗?”容婉玗这话问得本是江俨。皓儿却比江俨答得快,“娘亲,鱼叔叔说今天要拜灶王爷!”
原来说的是腊月二十三的习俗,容婉玗忍俊不禁:“那皓儿听懂了吗?”
皓儿认真点头,评价道:“灶王爷是一个贪吃的王爷,就被人用糖黏住了嘴巴,连说什么话都不能自己做主。这个故事说明:人不能重口腹之欲。”这句是太傅讲过许多次的,所以皓儿说得言之凿凿。
江俨默默退了一小步,垂了眸不敢看公主的表情。——果然自己不善言辞就应该有自知之明,讲什么的故事!他就想讲个民间风俗,什么别的意思都没有,小世子却自己领悟的这么深刻!
公主扶额苦恼一笑,她自小居宫中,知道皓儿这话其实释得有点犯忌讳。灶神因为贪吃所以授人以柄,上传下达之时都受他人拿捏,做不了真正的治世仁官,自然也当不得帝王的心腹。
好在皓儿本身就是个小主子,便是犯了忌讳也没什么。细细想了想又觉得也对,据说灶王爷好吃懒做还爱打小报告。而灶糖又软又黏,正好黏住了他的嘴,果然是贪吃导致的祸端。
腊月二十四,这一天是掸尘的大日子,扫去旧尘才能迎来崭新气象,可不能不重视。
早上公主食漱完毕后,偏殿已经收拾出来了,只有她的寝殿和库房还没来得急收拾。宫人们在偏殿把她常用的东西都布置好了,这才来请公主移步。
偏殿收拾得干干净净的,那地也不知擦了多少遍,干净得能透出人影,没有半点灰尘气。可她进去坐了一会儿,总觉得暴露在外的手背和颈后微微发痒,也不知是心头想的还是怎的。
红素想了想,提议道:“主子不若穿得厚实些,去御花园走走。”容婉玗自然更乐意在御花园呆着,想着皓儿也没地方呆,就去秉谨楼把他也带上了。
而江俨在小魏公公身体大好之前,成了皓儿的陪侍,此时自然也跟小世子在一起。不过御花园里常有宫妃去游玩赏花,他一个外男还是不要跟着为好,万一惊了贵人可就不好了。
虽然江俨身上还是一身玄黑色侍卫服,和平日里一样的样式一样的颜色,可公主扫了一眼,就知道他换过衣裳了。
原因无他,只是那衣服的下摆处,绣了一丛枝干遒劲郁郁葱葱的青竹。针法密匝,薄亮匀称,只简简单单一丛竹子就有说不出的韵味,一看就是出自心灵手巧的姑娘之手。
——绣的,可真好…
容婉玗一怔,很快错眼移开了视线,牵着皓儿的手走在前面,红素等人默默跟上了。
江俨自然察觉到了她的视线,低头一看,还以为自己身上有什么不妥当,只一眼就看到了那丛竹子。
这还是跟在太子身边那时候,一次夜晚出去做事,与人打斗时候不小心擦破了道口子。扔了可惜,他又不喜欢别人碰他的衣裳,自己拿了针线缝好,绣了丛青竹遮住线痕。
公主刚才看了好几眼,难道…也觉得他绣得好?
看着公主走远的背影,江俨无意识地朝那个方向跟了两步,最终却只抿了抿唇,眼巴巴看着公主转了个弯儿,彻底离了他的视线。
作者有话要说:关于宫里如何过年的习俗来源于百度——清代宫廷过年习俗。
文中先后化用了吉祥字画、祭灶神、掸尘,后文中还有赐春联、过年皇帝封笔开笔、宫训图、宫宴。当然除了名头和习俗内容外,都加了自己的东西

迎春日

江俨原地站了半晌,蹲下身捡了些石子,继续在石桌上摆弄刚才的东西了。
皓儿上的蒙学馆腊月二十六开始休年假,今日是年前的最后一个休沐。
这宫里要比宫外头的乐趣要少得多,像皓儿这般年纪的更容易觉得无趣。公主没来之前,江俨在跟小世子玩石子画:就是用小石头摆出各种各样的形状图案。小世子从了公主的绘画天分,无论是兔子、鸟儿还是小鱼都能用石头摆得活灵活现的。
其实江俨本来能摆得比他更好,毕竟这个常人玩一刻钟就定会觉得十分无聊的游戏,他曾经陪公主玩了好几年。
那时候整个宫里只有三个小主子,自然也就没有小孩子能寻乐子的地方。钟鼓司里倒是有许多能逗趣的,什么唱曲儿的弄杂耍的都有。小公主也曾唤过几回,里头花样倒是多,却没什么新意,看上几遍就没新花样了。
只是这宫中有一技之长的宫女太监到底是少数,钟鼓司中大部分的伶人都来自民间,在这宫中谋活计本就不易,每每给贵人演奏的时候都要兴师动众。出入内廷都要细致搜身还是小事。每每来一趟,唱曲儿的伴舞的奏乐的都跟着,往往一来就是小半个班子。
公主一向心善,看这数十人劳心劳力一整日,只为了给她解个闷,心中颇有些不忍。更有一次,公主亲眼所见戏台上那个身量瘦小的花旦刚刚走下来,就被教坊嬷嬷狠狠掼到了地上,只因她唱了许久,却没有诱公主笑得半声。公主出言拦了下来,那嬷嬷这才消停。
从那以后,公主便再也不唤他们了。
有时候她自己看书弹琴闷了,又不想出外头走动,江俨就陪公主摆这石子画。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山水人物…无论是什么江俨都能摆得出来。
偶尔公主兴致好一些,他就取了画画的涂料来,与公主两人凑在一块儿,在这石头画上一点一点上色。宫里的涂料厚实匀称,涂上去十分好看,能保存许久不掉色。在这方面,称江俨一句技艺纯熟也不为过。
不过刚才与小世子玩得时候,花鸟虫鱼都被皓儿抢了。江俨想了想,摆了一个小孩,脑袋身子四肢都小小的,用最细的衣纹笔蘸了墨,画上灵动的五官眉眼——这是小世子;
旁边摆了一个精致纤瘦的女子,一袭淡蓝色宫裙,袅袅婷婷立着——这个是公主。
此时周围无人,江俨举着石子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暗搓搓地又在小世子的另一边摆了个高挑精瘦的大人,用墨汁把身上涂得乌黑一片。
——全身黑衣,这是他自己。
一家三口和谐美好,并并排摆在石桌上,江俨怔怔看得入了神。
许久后,眼神不舍地把他自己去掉了。一堆乌漆墨黑的碎石子散在那一大一小两个人旁边,看起来好生凄凉。
公主领着皓儿出了宫门,却见淑妃娘娘身边的大丫鬟正往这边来,笑盈盈给她请了安,又道:“我家主子今日无事,又嫌我们掸尘闹哄哄得扰得她头疼,正要请几位娘娘在柔嘉宫打叶子牌呢!”
容婉玗好奇:“你们宫里已经清扫完了?”
那丫鬟摇头笑道:“主子偏偏留了暖阁让奴婢们晚上再清扫,连叶子牌都备好了呢!”
容婉玗失笑:这果真是淑妃娘娘的性子。看皓儿也挺欢喜,御花园清清冷冷的自然不如暖阁里坐着好,于是一行人又去了柔嘉宫。
自从上次应下把皓儿带去给各位娘娘瞧瞧,这诺言还没兑现,赶上今日也是正好。
可惜到了才知道今日人没来齐,估计各宫娘娘们都比不得她们清闲,临到年关要忙的事太多了。倒是柔贵嫔和另一位娴容华来了,看见皓儿顿时眼睛都亮晶晶的。
而皓儿也挺自在,他打小在徐家被人疼惯了,宫里的娘娘们这般的热情也丝毫不觉得认生。他进宫的次数虽然不多,见过宫妃的次数更少,小孩子记人又本就是难事。但皓儿从小鬼灵精,挨个“婆婆”喊过去,几位宫妃都能被他逗乐。
四个人,正正好凑齐了人数,坐了一桌打起了叶子牌。
看娘亲跟几位婆婆聊得欢畅,皓儿从小就懂事,跟丫鬟要了一副了十五巧板一边玩去了。他性子更多得随了公主,没人陪着玩的时候就自己找乐子,一副巧板就能玩一个上午,越玩兴致越高,也不会嫌闷。
叶子牌这边,淑妃明♂慧,赢得最多的就是她;柔贵嫔爱娇,容婉玗总是不由自主地让她;她自己又从来不介意输赢,也不喜欢谋算,手里的牌是什么样就怎么样打,打成什么样全凭兴之所至,输了两套南洋濂珠头面进去。不过大过年的,看别人开心也算是件乐事。
容婉玗本以为自己就是输得最多的那个了,没想到还有一个不如她的,就是这位娴容华。
刚开始两轮以为她是真的手气差,可又打了两轮,容婉玗就看出了不对劲:这人分明是故意放水,这才输得最惨。
“哎哟哟,两位姐姐和公主手气可真好,我这俗人就连大过年都不得老天爷眷顾!”
“淑妃姐姐你这屏风可真好看,是哪个丫鬟绣出来的?怪道人都说这什么样儿的主子就能调♂教出什么样儿的奴才,您平日就心思活泛,调♂教出来的奴才手也巧。赶明儿我让手边的丫头也过来学学这绣艺!”
“柔姐姐,你的手可真白嫩,滑得如同凝脂一般,可是用了什么珍藏的膏脂?哎哟,咱们这都多少年姐妹了,您怎好藏私呢?”
“承熹,你家皓儿长得可真好看,我瞧着真跟那画中走出来的仙童似得,不如让我抱回我宫里养两日也沾沾喜气?”

淑妃不高兴,柔贵嫔不高兴,明明在场年龄最大的就是娴容华,叫谁姐姐呢!真要说起来,这位娴容华可比皇后娘娘的资历都要老得多,她们这些人就更排不上号了。
这位娴容华本是文宣帝还是皇子时的潜邸旧人,家世算不得顶好,但在这京城上也是排得上名号的了,一进府就做了皇子侧妃。她进府的两年后,那时还是皇子的文宣帝,才把现在的皇后娘娘娶过府做了皇子妃。
这位娴容华又跟了圣上多年,按理怎么说也不该被后来者超出太多。
文宣帝继承大统的第二年,后宫大封了一次,这娴容华便被封了四品容华。那时候,文宣帝还没有独宠皇后,后宫里哪一位不是卯足了劲儿想往上爬?可这位,愣是二十多年守在这四品容华的位置上,一步都没升过。
坏就坏在她那一张嘴上,说的话实在是太不讨喜了。明明话里的意思听着是夸奖,怎么听着愣是觉得不是味儿呢?
就连圣上亲赐的封号都是“娴”,娴静,这可不是说娴容华庄重文静,而是明明白白地告诉她“少说话,装也该装出一副娴静模样”。当一个后妃需要圣上用封号来规诫,这封号就成了个彻头彻尾的笑话。
顶着这么一个是个明眼人都能听明白的封号,娴容华还是爱碎嘴。可宫里头是非多,私底下爱嚼舌头的人也不少啊。便是宫妃之间唠嗑的时候说的也大都是闲话,偏偏就她说话能这么不讨喜。
公主也不怎么高兴,但凡一个不怎么熟的人说要把你儿子抱回家沾什么喜气,估计做娘的都不怎么乐意。何况这个娴容华看起来还不怎么靠谱!
三人都笑笑没答话,对上这种人,真不知道说点什么好。
快到午时,容婉玗主动告退了。淑妃娘娘估计是嫌那容华烦了,也没主动留膳,让婢子送了她们出门。
皓儿这两天在看红素几个丫鬟剪窗花,有年年有鱼的、福星高照的、五谷丰登的、喜鹊贺春的,皓儿看得眼也不眨,只见她们一手拿着红纸轻动,另一手拿着小剪咔嚓咔嚓一会,一个漂亮的图案就剪成了。
皓儿小心翼翼接过红素剪好的窗花,见小小的一张红纸上居然有六条大胖鲤鱼,在水草与荷花之间游动,鱼鳞片片分明,连鲤鱼脑袋上的两条长须都清清楚楚的。
他眼神亮晶晶地:“红素姐姐真厉害!”红素摇头失笑,明明她比公主还要长两岁,偏偏小世子喊她姐姐,听了这好几年了还是觉得怪。
在窗花背面糊好了浆糊,皓儿就跑到外头踩着个凳子粘窗户去了。
贴得端端正正的,大红色的窗花贴在透光的高丽棉纸上,好看极了。如果不是一个窗子上贴得密密麻麻的话就更好了。周围围观的宫人们每看他贴好一个,就纷纷夸道:“世子贴得真好,正正当当的。”
他们每说一次,皓儿就解下小荷包,从里头取出一些黄豆大小的碎银子里分给这些宫人,直到荷包变瘪了。
娘亲跟他说过:“别人夸你的时候要真心感谢对方。”皓儿年纪小,还不懂什么叫真心感谢。不过他把自己平时舍不得用的零用钱分给他们,应该算是感谢了吧?
宫人们好几次得了他的赏钱,慢慢地明白了什么,只好闭上嘴不说话了。但每次小世子爬上高高的凳子贴窗花的时候,他们都围在窗子下站着,万一小世子一个不小心从凳子上摔了下来,他们一伸手就能接住。
红素几人还编好了各种样式的红绳,拿平时用剩的料子裁成细条,随便编什么样的红绳都好看。在花瓶啊鱼缸啊床柱上都绑上红绳,也为图个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