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看郑晟认罪态度尚好,把买来的东西分类放好,肖萌脸色缓和多了:“鱼,你喜欢清蒸还是红烧?周末来条游水活鱼怎么样?”
郑晟口水分泌加速:“好啊,你看着办吧,我都喜欢。”
“还是先把包子吃完吧,放太久不好。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世界上还有三分之二受苦人,我们可不能浪费食物。”
这包子,还真达到了做一顿吃一周的效果!经此一次,郑晟半年都不想再见包子。
好在,肖萌开始给包子做些配菜,今天炒个酸辣肉丝,明天煮个海鲜豆腐汤。郑晟恢复到一顿吃两三个的水平,终于在周六晚饭前把包子全吃完了。
看见桌上鲜滑滑的清蒸鲈鱼和朱翠分明的火腿炒芦笋,郑晟好似体会到了红军万里长征到达延安时的喜悦和胜利。这场考验毅力和耐性的斗争,他终于赢了!
郑晟很想仰天大笑三声,又不敢惹翻肖萌,苦苦忍耐,强行木着一张脸。
肖萌皱着眉盯了他一会儿,突然很温柔地说:“今天的饭菜不合你的口味,是吗?看来,你还是喜欢面食,明天,再包一回包子吧。”
“噗——咳,咳。不是的,今天的菜非常好吃,太好吃了,震得我都不知道怎么形容好…”不想受二茬罪的郑晟赶紧狗腿地搜肠刮肚寻找词汇夸奖肖萌的厨艺。
第 16 章
系厨房狭小逼仄。走廊拐角处有一块空地,虚虚地围了一下,放了三张圆桌,墙上挂有黑板。研究生们有时三三两两在此讨论课业。中午尤其热闹,带饭的,在厨房热好,不带的,从外面买来,拿到这里吃,边吃边聊。
看见郑晟拿了饭盒过来,顾师兄陈师兄连忙招手叫他坐过去,一边探头探脑地问:“今天又有什么好吃的?”
“梅菜扣肉。”
“哇赛——”顾师兄两眼放光,有些扭捏地问:“可不可以让我尝一块?”
陈师兄比较清高,从来不会提出这种要求,只等那一块到了顾师兄面前,再去分一半。
这两位台湾师兄大学同窗,感情极好,焦不离孟,孟不离焦,一起租房,中午一起吃饭,放假一机回家,上同样的课,一定坐在一起。倘若不是顾师兄时刻揣着未婚妻照片,陈师兄有机会就喜欢往女生跟前凑,玻璃流言恐怕是免不了的。
郑晟是老板开山大弟子,没有嫡系师兄指点,刚进实验室时,多得陈师兄关照。言谈中发现自家祖籍距离郑晟长大的城市不到五百里,陈师兄就越发有大哥风度,很多事上记着点拨郑晟。
当下,陈师兄建议说:“你老婆手艺不错。哪天不想读博士了,可以开个餐馆。”
顾师兄附和道:“对,资金不够的话,我们大家参股投资。中餐馆经营得好,很赚钱的。花样滑冰世界冠军要花多少钱堆出来?关颖珊就是靠老爸经营餐馆支持的。”
肖萌经营中餐馆?!郑晟试图想象,能想到的只有孙二娘,闷声说:“这个梅菜扣肉是邻居做的,她不会。”就算会,嫌麻烦也不会肯做。
肖萌有几分小聪明,但不用功,做事全凭高兴。做饭尤其如此。为了应付每天的“义务”,肖萌又添置了几样厨房电器。这回,郑晟非常主动,认购了最贵的面包机的所有权。揉面发面变得容易,肖萌每周小批量地做一两次包子或者面包,还想指导郑晟这门手艺。郑晟已经被抓差买菜拎包,包饺子,洗碗,多的再不肯干。
不知什么时候,肖萌对中餐以外的料理方法发生了浓厚兴趣,买回来四五本料理书,还收集杂志上网上的菜谱,法式料理意式料理泰国菜印度菜。口福和噩梦同时降临到郑晟身上。
肖萌好像把做菜当成了攻关游戏。烤小羊排,黑椒猪排,泰式咖喱鸡等几个菜,一发成功。郑晟念念不忘,肖萌却不再做,理由是:“小羊排多贵啊!天也热了,吃什么羊肉?猪排裹面包粉油煎,香是香,容易上火。椰奶脂肪含量高,不健康。”
郑晟异议说:“西方人没有上火这一说。法国人一年到头吃羊排,美国人一年到头吃汉堡,也没见上火。”
肖萌眼睛一翻:“可我们是中国人,长着中国胃,是不是?要不,你学美国人一年到头吃汉堡去?”
牛排不是煎的,就不上火?郑晟没有问出口,知道肖萌每周煎次牛排是因为牛排关她还没能过。
说实话,肖萌煎牛排的水平也不比美国中低档连锁餐馆的厨师差太多。郑晟吃过几家牛排馆,没觉得怎么好吃,给他的印象牛排就是费牙,老美普遍牙口好,所以不把这当问题。不幸,肖大小姐吃过入口欲化的高级牛排,按着那个标准要求自己,又不肯轻易言败。
看着肖萌拿出比做学问还认真的精神,翻找资料,找人咨询,还特地跑远路去专门的牛排店买牛排,周末铆足劲,煎出一块来,眼巴巴地看着他吃下,郑晟就算对着外面焦黑里面还冒血水的牛排也发不了脾气,只好咬牙往肚里吞。如此忍耐了一个多月,终于让肖萌相信,以郑晟的标准而言,她完全过关,以她的标准而言,还差一点,她只是还没找到高级厨师秘而不宣的诀窍,继续试验下去也没什么意思,不如换个课题。
前两周,肖萌试验印度菜。厨房里那股味儿,快和印度人家差不多了,郑晟闻着就发晕。好在郑晟这个系,印度同学多,肖萌的作品,他两个无力消化,郑晟就拿到学校来请南亚同窗品评鉴定。许多印度同学信奉“不吃白不吃,吃了也白吃”,不挑嘴,更不多疑,每次都能很快消灭,还奉送很多称赞和鼓励。
郑晟回去报喜:印度同学说您老的印度菜非常正宗,您过关了。得意之余,肖萌到底不喜欢印度菜绝大部分的香辛料,除了一罐咖喱,都送给印度邻居,只学了印度料理用新鲜蔬菜搭配出味的技巧。
为了学做西餐,买的香料也有十几种,漂亮的小玻璃瓶装着,好些价格不菲,肖萌舍不得扔掉送人,就以香料为出发点,寻找相应菜谱和配方。郑晟怀疑自己哪天死于食物中毒也是有可能的。
按咱祖国医学的说法,食物都有药性,相生相克,刺激性大的香料更是猛药。肖萌那十几种香料,一多半是番邦产物,老祖宗们没听说过,更没机会研究,谁知道药性如何,都克那样?奶奶随信寄来的食物生克表里没有,不等于就是安全的。别的不说,“鸦片籽”和“藏红花”两样,印象中,都是让人担心的东西。
幸亏老杜的女儿蓓蓓来了,郑晟不但保住了性命,还得了意想不到的好处。
老杜托一个来波城大学访问的旧同事把蓓蓓捎了过来,想让她先熟悉环境,补习英语,秋天正式进小学。
田姐减少了打工时间,只在周末去,平时都陪着女儿。老杜抽空开始研究儿童心理学。只是,老杜的学问和智慧,田姐的能干和爽利,碰到宝贝女儿,都无用武之地。
六岁的小姑娘四年没见父亲,三年没见母亲,生分得紧,又突然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免不了害怕。虽然是土生土长的小湘妹子,蓓蓓不知为何却不吃辣,也不吃大肉。
老杜和田姐是无肉不欢,不放辣吃啥都没味儿的。田姐空有一身好手艺,却做不来女儿的饭菜,只好向肖萌求助。
肖萌给蓓蓓包了一回菠菜虾肉馄饨,熬了一锅海鲜瘦肉粥,烤了一盒花色饼干,又跟小姑娘咕噜咕噜说了半天话,就把蓓蓓拢住了。小姑娘没事就跑来看看肖萌在不在家,一周三天跟肖萌郑晟一起吃晚饭。
因为蓓蓓的缘故,肖萌停止了料理狂人的试验,重新做回清淡细致的老路。
蓓蓓跟肖萌亲近,田姐既欣慰也惆怅,一边找机会向肖萌请教,一边不时做了拿手菜来谢肖萌和郑晟。田姐做的多是大鱼大肉,味儿重。肖萌馋虽馋,并不真好这口,都便宜了郑晟,连带地两位师兄也遥遥沾光。
蓓蓓是郑晟的救命天使,又给他带来这么些好吃的。郑晟见了蓓蓓和颜悦色,有空还陪她玩。
田姐对郑晟的观感好到了不能再好,倒真觉得自家美若天仙的表妹都配不上他,只盼着他和肖萌成一对。
当初,是田姐最早看上郑晟,动意给他介绍对象,央着肖萌把郑晟拉进了这栋楼常来往的老中圈子。不想,郑晟条件出色,一见面,就被另外三家也看上了。一家想介绍给自家妹子,一家想介绍给旧邻居,一家想介绍给大侄女。说起来,谁家不认识两个年轻漂亮眼光甚高的女孩子?在自己的生活圈子里遇不到理想的丈夫人选,只好把希望寄托在熟人介绍,也愿意飘洋过海,到美利坚生活。郑晟个子高,长相帅气,气质文雅,洁身自好,脾气好,学历高,专业又好,毕业就能找到高薪工作,现在是潜力股,晚几年就是金龟婿。虽然没有爱情基础,就是结了婚当了娘的,也觉得要自己爱上这样的男孩也很容易。
倒是田姐,被老公一番话打消了原有的念头,暗地里观察一番,越看越觉得郑晟对肖萌有情,肖萌对郑晟有意,越处越喜欢这两人,哪个也舍不得委屈了,只盼着金童玉女早日成双。私下里没少给老严两口子和另外两家泼冷水,生生地要灭了人家拉郎配的念头。
另外两家可不像老严两口子明白,反以为田姐存着私心,想挤开竞争对手,避过旁人请郑晟吃饭,想拉近关系。好在郑晟是个明白人,能躲就躲,能推就推,除了老杜和老严两家,跟别人始终淡淡的。
皇帝不急太监急,田姐背地里跟老杜嘀咕了几回:“郑晟这算是经受住了考验了吧?肖萌怎么还是不冷不热的?”
被老杜顶了回来:“别人的事,你少操心。肖萌的心思,你要能明白,你就是肖萌了。”
虽然替他们着急,这两人的事,田姐可是一点不敢张罗。好歹跟了老杜这么些年,也当妈了,田姐早不是愣头青,看得出肖萌和郑晟都是心里特有主意的人,别看平常笑嘻嘻,一口一个大姐,万一碰触了他们的底线,什么样的交情都得完蛋,还白惹一鼻子没趣。
田姐有心帮忙,也只能做些外围工作。她这里一心防守着郑晟,不想那边追求肖萌的直接插进了两人中间。
天气暖和,可以室外活动了,应老严诚邀,郑晟也觉得一周打一小时篮球运动量不够,就加入他们,周六下午再踢场足球。
春节老杜家聚会上认识的小刘也在足球队。小刘球踢得不怎样,跑动积极,人也热心,也许因为都是单身的缘故,特别跟郑晟套瓷。
除了大胆尝试各国各种菜式,肖萌还在周末学习做糕点,学会最基本最朴素的三五款饼干蛋糕后,就开始玩悬的,专爱挑名字都读不出来的和想象不出来是什么味儿的配方做。成品好吃和不好吃的可能性大约五五分成。好吃的,她用曲奇盒子装了,分送赵芯蓓蓓等人,剩下的拿去办公室。不好吃不成功的,也不管郑晟早就声明不吃甜食,推给他处理,还威胁他不许倒掉。
郑晟只好把负担转移给打球的朋友和系里的同学,反正人多,只要有十几个人,每人尝一块,就解决了。后来发现小刘似乎很喜欢肖萌做的点心,干脆直接包了送给他。
慢慢地,小刘开始向郑晟“表哥”打听肖萌的情况。想到“表妹”对他终身大事的热心程度,郑晟以为身为“表哥”也应该关心一下“表妹”。他对小刘挺有好感,但不知“表妹”对他印象如何。
为了弄清楚小刘有几分希望,抓住某天一块儿吃晚饭,蓓蓓又不在的机会,郑晟问:“你对男朋友有什么要求?我是说认真地考虑,呃,一起生活的那种。”
肖萌撩了一下眼皮:“你问这个干嘛?”
“呃,好奇。”郑晟可不敢直说原因。
“好奇?”肖萌歪着头,看了他一阵,直看到他心里发毛,才笑吟吟地说:“别的说不好,不过,我家招募正式成员时,不会考虑油瓶倒了都不肯扶的大少爷。贫家小户,雇不起佣人保姆,家庭成员一定要吃苦耐劳, 分担的工作一定要做好。”
这好像是在绕着弯子骂他呢!嫌他分担的活计少了,而且——他答应了打扫卫生间,可迄今都没有真正做过。卫生间又不是吃饭的碗,每次用完都得收拾。他是想着一脏就打扫的,可一直挺干净,没到需要打扫的地步嘛。当然,也有可能,是很可能,肖萌的承受能力比他差,觉得脏了,看不过眼,等不得他动手,自己打扫了。可这不能怪他,又不是他不肯干活。她既这么说,以后,不管脏不脏,一周打扫一次,算了,一周两次吧,省得有人又觉得他故意占便宜。
好在,他并没想过应聘她家正式成员。小刘看着倒像是能吃苦耐劳的,细心,脾气也好,还会做菜,上次那道葱姜龙虾就炒得不错,也许能符合她的要求。
稍后,肖萌问:“你理想的那一半,是什么样?”
郑晟同样没好气地撩了一下眼皮:“你问这个干嘛?”
“我也好奇。除了漂亮,会做菜,还有什么?”
郑晟想了想,严肃地回答:“德言工容。温柔是女性最重要的美德。好女人朴素端庄,吃苦耐劳,尊重男性,谨言慎行,然后才是漂亮能干。”
肖萌愣了愣,嗤笑:“三从四德啊?您老先生是不是生错了年代?您几时找到这么一位理想女性,别忘了让我瞻仰一下。”
“没问题。”
话说早期来美的留学生,男很多女很少,导致母猪赛貂蝉。这样的信息传回国内,有志出国留学的女生们吃了定心丸,安心学习,只等着拿到签证飞到美国学校,以为从下飞机开始,就能有四五个护花使者鞍前马后地自愿效力,青年才俊,任凭挑选。有志出国的男生们则心生警戒,抓紧时间机会解决人生大事。
没几年,形势就发生了逆转。女留学生们发现出国并没有增大他们的择偶机会,条件好的男留学生要么已婚,要么有主,未婚没主的随时准备回国相亲,就算暂时充任护花使者,也是心怀二意。大学毕业直接出国的女生也已到了晚婚年龄,花季短暂,熬到博士到手,走进美国社会,已经是中国文化里的“老姑娘”,乏人问津。中国女人鲜有愿意在婚姻上低就的,中国男人中愿意娶比自己学历高的妻子的更少。高处不胜寒,倘若无意外嫁,就必须抓紧时间在周围的男留学生中寻找丈夫。随着单身女生的增加,也出现了竞争。
而男生,即使一时遇不到合适对眼的,国际差别,地区差别,城乡差别放在那儿,抛开爱情理想,就是过个十年八年,也娶得到年轻漂亮的老婆。学位到手,事业有成,钞票在手,还怕没有颜如玉?
故而,留学生中的婚恋市场,表面上看是男生忙乎得厉害,其实是女生更有危机感。
不过,机会也是风险。兴兴头回国相亲结婚,到头来做了搬运工,为他人做嫁衣裳的悲惨故事也不少。男留学生们一边憧憬国内的颜如玉,一边也有些担心。虽然灭绝师太们大多眼高手低,面目可憎,偶然出现一两个可人,男生们也是不肯放过的。
肖萌是转学来的,虽然在新生名单上,已经老油条,又不是大美女,没能进单身男老中的粉红名单,有那么两三次需要帮忙,抓住郑晟也就搞定,没到需要麻烦中国学生会的地步。虽也时不时收到中国学生会的邮件,肖萌从来不去参加那些活动。第一学期,一同修课的男老中看到她和男老外谈笑风生,对男同胞爱理不理,以为这是个要外嫁的,冷了心肠。等搬进“中印楼”又是和郑晟同住,俨然有主之花,郑晟的条件摆在那里,没有谁觉得撬得动墙脚。
只有在老杜老严家聚会上一起吃喝过的几个消息灵通,知道郑晟是她亲戚,不是恋人。肖萌外形不差,性格开朗,说话有趣,有情调又会过日子,俨然是被埋没的明珠。不但正寻觅的小刘,就连本来属意汪童的小丁,都有了好逑之心。
小刘是个实心眼,见郑晟腻歪小丁,只合他谈得来,又时不时带给他肖萌亲手做的点心,就以为这“表兄妹”看中了他。尤其肖萌,忙里偷空,费心费力地给他做糕点,何等心意?小刘爱吃甜食,虽然肖萌做的东西经常古怪得紧,小刘吃在嘴里也是甜的。
随着郑晟和肖萌在老中圈子里认识的人渐多,知道肖萌这么个存在,跑来探听的人也多起来。小刘沉不住气,决定加紧攻势,时不时跑上门守着肖萌谈天说话,培养感情。
肖萌在留心的事上机灵,不留心的地方却迟钝,只说小刘是郑晟的哥儿们,人不错,来了就来了,聊天就聊天,碰上饭点,还问一句要不要一块儿吃。不但小刘越发觉得她对自己有意。就连郑晟,想到为个“吃”字受了她多少折磨,也觉得她对小刘不一般。
直到有几回,小刘来了,郑晟借故避开,肖萌才觉得不对。肖萌这边上了心,小刘那头早已麻痹,没几个来回,该说的,不能说的,全都被套了出来。
肖萌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以最后的一点风度尽量客气地打发了小刘,回头见到郑晟,劈头盖脑就是一顿臭骂。以肖大小姐的教养,国骂恶词难以出口,“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吃饱了撑的”之类却能源源不断。骂过还不解恨,一个多星期,顿顿喝稀粥吃素菜,清汤寡水,量还少,怕他撑着,安心要他清清胃肠。
好巧不巧,肖萌关门发飚的时候,田姐带着蓓蓓来,正要敲门,听见几句,知道了个大概。所有的事情都起源于春节在她家那次聚会,郑晟和肖萌的表兄妹关系也是她说出去的,田姐深为自责,赶忙再去宣传郑晟和肖萌只是姻亲,没有血缘关系,再暗示两人是青梅竹马,闲杂人等快快回避。
得知肖萌余怒未消,在饮食上克扣,惩罚郑晟,田姐又加倍做了好吃的送来。结果,郑晟不但没能如肖萌所愿,清去肠子里多余的肥油,还被田姐的大鱼大肉喂出了二两膘。
再注意到外人眼光时,他两个在众人眼中已俨然一对矫情,爱闹别扭的小夫妻。小刘厚道,见到郑晟有些讪讪的,能避就避。小丁夹枪带棒,责怪郑晟故意戏弄老实人。郑晟无以为辩,唯有沉默。
经过这场风波,郑晟和肖萌都算明白了,误会是很容易产生的,完全不被误会即使不是不可能,也是很困难的,人活着,不被这么误会,就被那么误会。反正他两个都认为目前学业第一,不想在这个圈子里解决婚姻大事,被这么误会着,倒也清静,不约而同地摆出了默认的态度。
郑晟从前是不带饭的,自从搬家和肖萌同住,几乎天天带饭,花样时常翻新,想不引起别人注意都不可能。
郑晟眼中的剩饭剩菜,到了顾陈两位师兄口中就成了“爱心便当”。吃过几次,陈师兄就问:“你女朋友有没有姐妹可以介绍给我?”尝了两回肖萌的印度菜,阿什当众满含酸意地重拍郑晟的肩膀:“你这个幸运的家伙。”
“女朋友”这个词第一次出现,顾家媛在场,小脸有点发白,静静地看着他。郑晟忙着躲避她的注视,没能及时否认,第二次,第三次,就不好再辩白。到后来,偶然“女朋友”升级为“老婆”,郑晟也只有闷声发财,暗自庆幸肖萌和他的同学圈子基本不重叠。
顾师兄说起他们顾家的小妹:“昨天去华记吃饭,见到家媛男朋友了,蛮精神的。他已经搬过来,在城里找到一份工作,下学期入读法学院。人家将来要做大律师,不比你差。郑晟,你要搞清楚,我们顾家的女孩子,也是有人追着要娶的。”同姓,祖籍不同,五百年前是一家,顾师兄认定顾家媛是他家小妹,一度希望郑晟做他妹夫,最不满的就是他没看上顾家媛,却赞同他选择肖萌:“先不比厨艺,也是青梅竹马更好一些。”
顾家媛现在的男友也是她家世交,很早就认识来往。男孩七八年前就认定了顾家媛,可顾家媛嫌他个儿不够高,缺乏个性,到这边一见到假酷的郑晟,芳心大动。虽说女追男只隔层纱,顾家媛自尊心强,做不来,只能不远不近地看着等着,只说郑晟性格如此,对哪个女孩都淡淡的。不想平地掉下来个肖萌,三下两下,支使着郑晟心甘情愿地跑腿,轻而易举地拐去当猪养。灰心之余,顾家媛终于明白“青梅竹马”的珍贵,开始感激一直痴痴守候的男孩。男孩好不容易守得云开见明月,辞了新泽西那边的工作,哥大法学院也不读了,飞奔过来守住最重要的这份感情。眼下,两人已正式同居,据说夏天要订婚,弄得好,直接完婚了也说不定。
有哲人风度的陈师兄总结说:“青梅竹马的感情比较纯粹,也比较可靠。而且,男人应该娶自己爱的女子,女人应该嫁爱自己的男子,才会比较幸福。所以,家媛和郑晟的选择都是很明智的。”
明智?弄不好两位师兄过几天就要觉得他可怜了。郑晟苦笑,想起昨天在楼门口被老罗太太拉住,神神秘秘地问他认不认识开着宝马接走肖萌的那个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