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生活得如同一根绷得很紧的皮筋。
3
童慧从小就是个文娱标兵、积极分子。成绩虽然普普通通,但她性格温和乖巧,会在课堂上用大眼睛盯着老师,属于那种很听话的好子生。
1985年,初中毕业后,她觉得自己读书天赋有限,让人介绍去富顺的一个工厂上班,负责装酱油瓶子,那一年她15岁,厂里的人都喊她“童妹"。她需要日复一日在流水线上,靠人工一瓶一瓶地把酱油瓶装过去,有的时候玻璃瓶子可能是烂的,一不小心就把手划破流血。
在那里一个月也就赚几十块钱,她却一待就是两年。
1987年,有个机会可以做政府部门的临时工,因为镇里可供选择的工作机会太少,她关系最好的发小萍萍也想去,跟童慧也提过一嘴但童慧的一个姐姐当时在乡政府工作,认识的人更多,“更有关系",姐姐托人去说,人家肯定第一选择了童慧,两个小伙伴的友情就此破裂。
虽然是临时工,童慧从第一天开始就严格要求自己,不会电脑就利用午休时间学习,哪怕不吃饭也要学会。她永远都是第一个踏人办公室,最后一个离开的人。
从很小的时候,姐姐们带童慧出去玩,总有人说:“这个妹妹长得真乖(漂亮)。”稍大一点时,她有一次攒钱买了一身白裙子,搭乘瓦
1 15
市到自贡的公交车,一上车,司机就说:“好像个演员啊。”个车厢的人一路都在望着她
她是这街上数一数二的漂亮姑娘,从成年开始,给她介绍朋友的人络绎不绝。邻居郭三嬗至今都记得有高大帅气的男孩追求童慧,但她总是不屑一顾的样子。童慧似乎并没有把“恋爱"这种事情放在心上。看到身边的朋友十七八岁就谈恋爱,她心里就想:“我要等到23
" 岁,那时候才足够成熟。
但她的内心也充满了自卑,没有正式编制,即使转为合同工,和正式员工相比,没有社保,一个月也只有几百块钱的工资。“我从来没有想过要靠哪个,我就想我一个人,要生孩子、养家,我的工资那么少,没有那个能力,工作又相当于一直没解决。”一旦结婚,她条件又不好,如果加上自己一家子人,她觉得根本负担不起。
她一辈子对待自己的工作都谨小慎微,对己对人都要求严格。1996 年7月,她人了党,不管是否是正式编制,童慧都是那种共产党员中最单纯质朴的人。她最不喜欢那种不负责的人。姐姐的孩子在幼儿园,她去帮忙接孩子的时候,如果发现有些老师下午就只知道带着孩子做游戏,在坝子里赛跑,混时间,她就特别不高兴,而且会把情绪直接 “ 上还有很多孩子是从农村走过来的,有的时候还下
写在脸上。 这个班
雨,你要对得起人家那双脚'
因为外表端庄、普通话标准,她也多次代表单位参加演讲比赛,在台上说起自己的工作经历,说起一个党员的职责,每每声情并茂、泪流满脸。童慧拿过全市的演讲冠军。只要她的记忆允许,她会熟记每一条党章,并且每年都能获得“优秀党员"的称号。
党员集体过组织生活,一起观看主旋律电影《跨过鸭绿江》。有一个场景,彭德怀到前线视察,看见许多志愿军战士身上缠着绷带、衣冠不整、面容憔悴。(“和人家对手相比,就跟小妈生的一样。”)彭德怀眼含热泪亲自赶去迎接这些勇士们,他哽咽地说道:“祖国感谢你们!这是我见到最整洁的军容,最震撼的军威“ · “,"她能回忆起电影里所有的难忘细节,且忍不住热泪盈眶。
每天登录“学习强国"也是她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程序。她每天设定好闹钟,学习二十几分钟的“学习强国",要做“两人对答" “四人对答" “每周答题",把学分学满,每天学习了还要把截屏发到党委会。
她现在已经累积到四万多分了,也是单位数一数二的“学习标兵"。
2005年仙市古镇划分给了沿滩区之后,童慧家找到关系,把她的情况去和领导讲了一下,说她除了在工作上一直兢兢业业,还拿过那么多次自贡市的优秀党员,获得过那么多次荣誉,等等。终于,2006 年她在天时地利的情况下经过考核,转了正。
从转正前一个月只能拿到三百多,到转正之后的三四千,再到现在,月工资五千,童慧才终于觉得自己有了立足之本。
而在这个努力的过程中,她也谢绝了无数的介绍人,“我从没想过找个有钱的改变命运。我一直觉得结婚要养家,一想到我的压力就很大。她们没有那个意识观点,那时候我工资低,为啥要去找一个男的去依靠,那些嫁一夫靠一主'的生活有意思吗?"
她目睹了父母亲幸福的婚姻,但她同样也看到了王大、梁瞎子、曾二嬗、张三嬗,还有各个同学朋友吵闹而失序的婚姻,她就不明白,大家都是平起平坐,为啥总有人想要去依靠另外一个人?
那天早上她看到了那个酒疯子,在这昏昏欲睡的小镇,多的是这种酗酒纵欲的男人。有的时候下班,天才微微黑,就已经能看到烟雾缭绕的饭店里面,游手好闲的男人在粗声大嗓地举杯,喝多了直接躺在路边的也有一一一这些人和她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
新街上住着的一个老邻居,五十几岁的一个男人,为了引起童慧的注意,七绕八绕也要把电瓶车绕到她面前来对她笑一笑,期盼童慧能和他打个招呼,童慧从来都是无动于衷,微微抬头,把眼神掠过人群,最后安放在遥远的一个虚无之处。
有天晚上童慧和李红梅一起经过陈家祠堂的时候,李红梅被一个邻居,一个口碑不怎么好的男人一把拉住,他大声地邀请:“咱俩老同学,你怎么都得干一杯。”一边若无其事地补充一句:“另外那位朋友我就不喊了。”最后那句话多半是为了掩饰尴尬,因为童慧不仅没有客套的敷衍,还站在远远的屋檐下毫不掩饰地用对方听得见的声音催促李红梅:“喝什么酒,赶紧走啦走啦!”完全不想遮掩脸上的嫌弃和不屑。
童慧的这种性格,一个邻居用当地的俗话形容她:“觉得哪个都配不上她,衣服角角都要铲倒人(浑身每一个细胞都透露着瞧不起人的清高劲儿)。”
4
李红梅大概算得上是另外一种异类:她在古镇生活了五十二年,是一个不怎么在乎别人看法的人,不知道是不是和教师这个职业说话太多有关,如今她的嗓音像是不知道被什么东西磨平了,已经如同男人般低沉。她平胸,穿着中性的衣服,永远的长裤,裤带边缘甚至挂着一串钥匙,走路的时候有点含胸,略带点外八字,抽烟抽得很凶,一有时间就外出喝酒、打麻将。
李红梅出生的时候,父亲就被打成右派,妈妈对家务事完全不在行,所有的家务就都压在了她这个女儿头上,再加上弟弟很喜欢读书,她时常都是被忽略的一个。也正是这样的原因养成了她的坚韧果断,背五十斤的重物也好,洗全家所有人的衣服也好,她都从不抱死0、0
李建设对她的教育颇有指向性,看到季红梅和成绩好的同学在一起就喜笑颜开,把成绩差的同学带回家玩,他会直接跟人家说:“不欢迎来我家玩。”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在“文革"中被耽误了十年,父亲最喜欢对家里的孩子们强调“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即使家里买不起收音机,每天父亲也都要提醒孩子们记得收听广播:“要听党中央的声音,要关心国家大事。”
李红梅记得小时候见过父亲抄写“天安门诗抄"(是一本革命诗词,沉痛悼念敬爱的周总理,声讨万恶的“四人帮"),什么邓小平如何、周总理如何。“我们这种闭塞的地方根本没有人知道那些事,我老
" 汉当时喊我们戴白花,整个仙滩都没人戴白花,我们都不好意思。
1976年,毛主席死的消息传来,李红梅的学校要求集体默哀,她看到周围的老婆婆、老师都哭成一团,默哀一场接一场。镇上有个朱大是做搬运的,小时候过得很苦,1949年以后体会到了“无产阶级贫农"的好日子,她一个人哭得撕心裂肺,几乎晕厥过去,嘴里直呼: “我的毛主席啊!”李红梅完全没有那样的政治敏感性,只觉得好笑,扫视了四周,才只好埋下了头。
1983年春节父亲平反,李家买了台12英寸的长虹黑白电视机 1984年奥运会,最热血沸腾的就是中国女排的比赛。中国女排在小组赛上先是不敌老对手美国队,决赛的时候再遇到美国队,那场比赛播出的时候简直是万人空巷,没有电视的人都挤在单位的会议室。更何况队员孙晋芳还是四川.丿乊一一那是中国人“爱国情绪"慢慢高涨的80 " 一
年代,中国女排也被宣传为和“爱国主义 “民族主义"息息相关的面旗帜。那场比赛是在夏天,一大群邻居挤进李红梅家,带着小板凳挤在她家的电视机面前看比赛,她当时穿的是短裤,看完比赛才发现大腿都拍红了。
隔天三哥和红梅回家,桌子上摆着《人民日报》,他们明白这是爱看报纸的父亲布置的任务一一一一他总会把自己觉得值得阅读的文章摆在那里,作为一项任务,还要孩子们做读书笔记。那是李红梅第一次看到二传手梁艳的故事,关于她是怎么从一个普通人成长为国家队队员的,她第一次在心里告诉自己一一一我也要成为一名运动员。
李红梅加入了篮球队,她个头矮小,但是敏捷灵活,因此成了队里的组织后卫。她家门口就是篮球场,每天再晚都会出门练习投篮,她发疯一样地训练以提升自己的球技。1984年,她代表富顺县参加自贡市的农村运动会,许多球队的人因为李红梅是得分手,都会专门派人盯防,故意去冲撞她。至今撩开裤腿,李红梅腿上的伤疤还比比皆是。她们最终拿下了第一名。很多年以后李红梅展示了那张参加比赛
的照片,作为中锋的钟传英也在照片当中。李红梅留着长马尾,皮肤弹性十足,杂乱的刘海也没能挡住饱满的额角,那是李红梅一生的高光时刻。
1985年,自贡大地震的那年,父亲因病去世,他临走的时候,不忘在女儿耳边叮嘱一句:“要读书,记得读书'
很多年以后,李红梅说:“大概就因为老汉太关心国家大事,我就反而不关心了,我的心思只在我的下一节课。”她是一个对政治完全脱敏的人,从不和同事朋友讨论时事热点,也不爱看《新闻联播》
《环球时报》,也没有超凡脱俗的爱好,她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了一个普
她也设想过,当年如果不做老师,要么继续读高中,要么就去深圳闯荡了。她为此一直抱怨妈妈,但是“那个年代的娃儿,再叛逆,
" 最终还是要听父母的
当然,红梅接受工作安排,也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才发现, 米五几的个头对于做一个运动员来说,太“先天不足"了,她认清了现实,认为自己只能选择一份这样的职业
17岁时,李红梅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她把长头发剪短,平时哈哈大笑的表情收敛起来,那时候的李红梅在照片上看上去就是个甜美的酒窝女孩。她按部就班,履行着一个普通女人的流程,上班、下班。她参加工作很早,也年轻,追的人很多,一天到晚不是这个就是那个来献殷勤,还有人因为追不到和她绝交的,她一天到晚都为此而烦躁
一开始她被分配去了乡下教书 虽然挨着仙市镇 但公交车班次
并不多,凌晨六点就需要起床。通常她给自己还有家里人做好早饭,就在挤得水泄不通的乡际中巴车上打起了瞌睡。朦胧阴晦的车上,有时候也挤满了牲畜,和着恶臭的味道,在布满坑洼的路面,她得紧紧抓住座位的扶手“ “,,乡村教师的工作时间并不固定,晚上也不能准点下班,因为需要继续在办公室上班,一周有两天是政治学习,校长给大家念《人民日报》上的社论,念各种政策法规。老师们在下面批改作业,直到夜里的八九点下班。乡村小学条件并不怎么好,四周围连盏灯都没有,走出校门只剩下漆黑一片,还得随时小心附近的野狗、草丛里的蛇“ “李红梅因为这样的经历,也就练就了走夜路的本领。
那时候的乡村小学,一个老师需要通吃一切,李红梅是语文老师也是数学老师,是音乐老师也是体育老师。她后来自嘲说能力不够性格来补,她泼辣外向,学生们倒是很吃这一套。
又过了两年,她终于调回了仙市做语文老师,学校里除了几个四十几岁的老师,全是刚进来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她也感觉自己成熟了一些,终于接受了一个同龄男生的追求。他们也有过稀里糊涂的好时光,但很快,结婚、生子。
1991年的一天,下课之后她照例在学校操场打了会儿篮球,远远地听见有几个人在边上聊天,还有人“咯咯咯"地笑得像只小鸟。休息的时候她走了过去,看到一个同事正在和一个陌生的女孩在聊天,那是她第一次见到成年后的童慧,就那一眼,她觉得胸口有股说不出来的东西汹涌而来。“她应该是我的女人。”她心想,“我是怎么了?我是怎么了?
5
太阳在远处就像被盐浸透了一样,昏黄黯淡,仙市小学面积不大,但整齐的教学楼、塑胶跑道、教室配备的投影仪、整洁舒适的办公室,和城市里的学校没什么两样。夜色如同整面巨大的岩石,庄严凝重地降落到这里,东侧的一棵大树,每逢此时就会有喧闹的混响,有可能是鹰鹃,或者翠鸟,叽叽喳喳漫天盖地喳闹起来,掩盖了篮球砸在地上的声音。
我陪着童慧在那里跑过一次步,也试图感受一下李老师的学校有什么样的魔力和氛围,可以像她说的“一个瞬间就改变自己的人生”
后来就发现,学校和政府都有种相似的氛围:就是在这里,不太能够感受到“镇"的存在。这里没有青瓦白墙,看不到河水上的白鹭,甚至遇不到背着背篼赶场的人。它们都是如此封闭的世界,自成一个体系,在那里,保守落后、任人评说的乡镇生活似乎根本就不存在。
而一门之隔,女人的一生大多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出生、干活、读书、初中或者高中毕业、工作、嫁人、生孩子“一直到成为大娘,帮着带孩子,再直到孩子成家,才开始去打麻将,或是坐在那棵黄葛树底下一动不动,消磨时间直到死亡降临。
箭口村的詹玉芬,也就是詹小群的姑妈,因为两次流产不能生孩子,一吵架就被人说是“不能下蛋的母鸡",王大嬗生了两个女儿被婆婆数落了一辈子只知道生“趴蛋",古街上曾经有个独居老太婆,经不住舆论压力,就领养了一个孩子 但所有人提到她 用的
123
称呼都是“就是那个孤老太婆"。婚育在这种地方是一个女人的头等大事。
根据《富顺县志》中1990年的富顺县人口普查数据显示:
全县总人口为1,111,387人,其中男575,047人,女536,340人。文化结构为:中专7,720,高中25,899人,初中212,853人,小学 535,430人,文盲半文盲202,323人,大专仅为3,576人。